(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治疗12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分(SANS)、生活质量评分(QOL)、精神症状评分(BPR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2.88%)明显高于对照组(54.24%,P<0.05)。观察组BPRS、QOL、SAN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药物与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治疗,效果好,有助于病情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支持性心理干预;精神分裂症;利培酮;远期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181-02
精神分裂症实为临床中一种多发型且多为重症的精神性病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得此病者会为其家庭甚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此病病程迁延,发作易反复,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仍会残留许多症状,有着比较高的复发与致残率[1]。近年来,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抗精神病药物种类日渐增多,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单纯给予临床药物治疗,较难获得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特别是各项功能的有效恢复。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实施药物与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治疗,干预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内,以本院所收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为对象,从中选取满足要求与标准118例患者,这些患者均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症状多为阴性,且没有完全缓解时间>2年,近期病情无变化(3个月内);BPRS评分>30分,SANS评分>50分。排除重大躯体性疾病者,另排除精神严重衰退者。患者均以对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区间26~54岁,平均(42.6±11.5)岁;观察组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区间26~57岁,平均(42.5±11.3)岁;两组性别等资料经系统化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开展常规药物治疗,利培酮(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319)治疗剂量为2~5mg·d-1·2次;氯氮平(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425)100~400mg·d-1·2次;在治疗期间,如果患者有椎体外系副反应出现,则给予安坦(盐酸苯海索片,湖南中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3021062)治疗,若有失眠障碍,则加苯二氮罩类药治疗。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通过耐心倾听患者倾诉,以及采用预防性谈话方式,深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家庭状况,并对其展开系统化评价,然后依据所掌握的患者信息及性格特点,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解释指导、鼓励与暗示等,帮助其以一种最佳姿态度过疾病发作期,最大程度消除社会及心理方面的刺激与影响,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所处环境;以集体讲座或座谈会的方式,将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讲解于患者及其家属,并扩展知识类型,将国内外在治疗此疾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讲解于患者,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治疗、护理及疾病转归等,均有基本的认知与了解;专门针对患者家属开展与此病相关的知识讲座,叮嘱家属多给予患者理解、支持与关爱;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及需要,专门为其制定长远、合理的康复计划。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用生活质量量表(QOL)、精神病评定表(BPR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等,对两组患者症状变化进行评定。依据SANS减分率[3],评定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若减分率>50%,即显效;若减分率为25~50%,即有效;若<25%,即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所得到的计量、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组间经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由P<0.05表示。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88%,对照组为54.2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治疗前、后QOL、BPRS与SANS评分对比
观察组SANS、BPRS与QOL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优于后者(P<0.05),见表2。
3.讨论
精神分裂症采用利培酮等药物治疗后,其各种临床症状虽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但仍会有一些症状被残留,且以阴性症状较多。针对此些患者而言,不仅有精神方面的症状,而且还相应行为能力方面,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与社会功能缺陷,因症状迁移,长久难愈,或器官、功能持续衰退,因而会造成患者长时间处于慢性状态,需要长期住院治疗[4]。此外,一些患者由于受到社会的歧视或家庭的偏见,难以重返社会,因而长时间住院,并对住院产生比较强烈的依赖感;此些情况会造成患者与外界不接触,表现出更加严重的退缩、冷淡情况,受此影响,原先的生活质量会持续降低[5]。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善此病患者的临床阴性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环境,本文在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由最终研究结果得知,针对采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药物的观察组,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2.88%,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54.24%)。观察组治疗后诸如BPRS、QOL、SANS等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药物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干预效果,有助于病情改善,并且还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阴性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汤甫琴,王海.心理治疗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 28(20):17-18.
[2]喻跃国,郑群玲,施波,等.心理行为干预对金华市某医院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6, 29(4):76-78.
[3]张胜佳,高镇松,马晓强,等.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 22(2):76-78.
[4]梁美娟, 郭月平.心理联合行为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状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及精神康复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15(1):118-119.
[5]孙建.心理联合行为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状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及精神康复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7,15(11):25-27.
论文作者:谢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症状论文; 阴性论文; 性心理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