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药剂科 福建龙岩 364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体重时丙戊酸钠剂量血药浓度与临床效果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共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156例,采用逐渐增量法用药,直至有效或无法耐受,在第2、4、6、8周,晨间6:00(上次服药服药12h后),采血检测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第2、4、6、8周,剂量、浓度、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TESS分值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剂量与浓度存在相关性,第2、4、6、8周浓度与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存在相关性,第8周浓度与TESS分值存在相关性,第8周浓度与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高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与耐受剂量、血药浓度、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情况不存在相关性(P>0.05)。随着体重的上升,耐受剂量先上升后下降,血药浓度、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逐渐下降。结论:体重与耐受剂量、血药浓度、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不存在相关性,无论何种体重,都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维持足够高的血药浓度,在第8周需要避免过高的血药浓度,以预防不良反应。
【关键词】丙戊酸钠;剂量;血药浓度;体重;临床疗效
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疗效肯定。使用丙戊酸钠治疗,成人与儿童用药标准不同,以小儿为例,每日15mg/kg,也可每日20~30/kg服用,按照需求每隔一周增加5~10mg/kg,直至有效或无法耐受[1]。临床研究显示,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疗效个体差异较大,治疗窗比较狭窄,个体吸收代谢较大,给药剂量把握困难,如何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值得深入探讨[2]。本次研究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共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156例,均开展了血药浓度监测,现报道如下,分析不同体重血药浓度,分析疗效与体重、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共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156例,其中男101例、女55例,年龄2~74岁,平均16(6~61)岁。癫痫发生病因:惊厥112例,颅内感染32例,其他12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都进行过血药浓度监测;③单纯采用丙戊酸钠治疗;④近1个月未使用其他抗癫痫药物;⑤可进行疗效评价;⑥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未采用其他研究。
1.2 方法
患者都严格按照用药标准用药,采用逐渐增量法用药,直至有效或无法耐受,每周增加5~10mg/kg/d,初始剂量15mg/kg/d。分别在第2、4、6、8周,晨间6:00(上次服药服药12h后),采集肘部静脉血,真空采血,常规抗凝,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以99.9%丙戊酸钠作为对照品。
1.3 观察指标
稳态患者血药浓度、癫痫发作次数发生次数下降幅度、症状量表(TES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血药浓度、癫痫发作次数服从正态分布组间采用( ±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段稳态血药浓度、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值比较采用F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浓度、疗效变化
第2、4、6、8周,剂量、浓度、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TESS分值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第2周剂量与浓度存在相关性,第2、4、6、8周浓度与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存在相关性,第8周浓度与TESS分值存在相关性,第8周浓度与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高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体重与耐受剂量、血药浓度、癫痫发作情况
体重与耐受剂量、血药浓度、癫痫发作情况不存在相关性(P>0.05)。随着体重的上升,耐受剂量先上升后下降,血药浓度波动变化,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逐渐下降。见表3。
3.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第2、4、6、8周,剂量、浓度、TESS分值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服用剂量的上升,浓度、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症状评分也随之上升,与绝大多数研究基本相同[3-4]。但需注意的是,在第2周浓度与剂量存在相关性,即初始剂量直接影响血药浓度水平,而在第4、6、8周的血药浓度与剂量不存在相关性(P>0.05),随着剂量的上升,患者的血药浓度未能随着剂量的上升而线性上升,提示血药浓度存在其他干扰因素。具体原因并不清楚,这可能与药物吸收半衰期短、代谢特征个体化差异等因有关[5]。故,随着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在第2周,不应盲目的增加剂量,增加剂量并不会引起血药浓度线性上升,进行血药浓度监测非常必要。相关性分析显示,第2、4、6、8周浓度与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存在相关性,提示血药浓度仍然是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线性相关性,提示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59.40±22.10)ng/ml线性范围是有效的,本次研究中的对象血药浓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仍然有提升血药浓度进而增进疗效的空间。最后,第8周浓度与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高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维持在较高位置一段时间后,患者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不仅与血药浓度有关,还与维持时间有关,故当患者的血药浓度达到较高耐受剂量水平时,维持用药一段时间可能会因为药物蓄积引起不良反应[6]。
研究显示,体重与耐受剂量、血药浓度、癫痫发作情况不存在相关性(P>0.05),不同体重反映了不同年龄段,从人的代谢能力来看,在中青年人时期代谢能力相对较高,耐受剂量也相对更高。高身高体重指数,往往反映了可能伴有肥胖等疾病,容易出现代谢障碍,可能容易出现药物蓄积,引起血药浓度上升。研究中≥61kg者血药浓度确实偏高[7]。体重对剂量控制的指导性明显不足,无论何种体重,血药浓度检测都非常必要,特别是体重偏高的对象,耐受剂量更低,血药浓度则相对更高,可能更容易达到中毒剂量。而低体重的对象容易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耐受剂量也波动变化,疗效相对更好。
小结:体重与耐受剂量、血药浓度、癫痫发作次数下降幅度不存在相关性,无论何种体重,都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维持足够高的血药浓度。对于较高体重的对象,应避免增加剂量过速,从而达到中毒剂量,在第8周特别重视剂量控制,以预防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赵继忠.神经外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75.
[2]张文浩,张波,别红军,等.难治性癫痫诊断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3):269-271.
[3]张文浩,张波,别红军,等.难治性癫痫诊断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3):269-271.
[4]张岳春,陈珉池,凌卫明.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丙戊酸钠浓度的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5):3051-3053.
[5]班立丽,唐晓霞.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关系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2):1086-1089.
[6]朱扬,朱明风,朱兴进,等.丙戊酸钠浓度对癫痫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23):98-100.
[7]刘立丽,曾艳.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临床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05):429-432.
论文作者:付金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浓度论文; 剂量论文; 癫痫论文; 戊酸论文; 相关性论文; 体重论文; 次数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