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论文_李雄伟

(娄底市中心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方法 研究时段为2015年5月-2018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并发症患者,共选择7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具体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制定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全部患者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72例患者中血管并发症30例(41.67%)、尿潴留21例(29.17%)、迷走神经反射17例(23.61%)、造影剂相关肾病(5.55%);护理1周后,观察组患者排尿困难评分、睡眠质量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具体以血管并发症、尿潴留等为主,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明确诱发因素,并予以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服务。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术;血管并发症;尿潴留;护理干预

冠心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多以老年患者为主,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若病情控制不当会进一步发展,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日渐重视疾病治疗探究 [1]。目前针对冠心病患者,临床多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但是其属有创治疗,治疗后并发症发发生率较高,需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服务。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为2015年5月-2018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并发症患者,共选择7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具体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0-67岁,平均(58.73±2.38)岁;观察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49-68岁,平均(58.24±3.09)岁。我院伦理委员会详细研究本研究资料,予以批准通过,入选患者对研究细则知情且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进行分析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制定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合理调节环境、定期查房、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给予患者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针对血管并发症,护理人员在术后4h内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渗血情况,并对腹壁、大腿根部、手臂周围进行触诊,判断是否存在增厚、发硬情况,并观察局部皮肤,判断是否存在淤青问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做针对性处理;第二,尿潴留处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创伤排尿训练,并与患者进行密切交谈,说明床上排尿的正常性,缓解患者尴尬、紧张情绪,并做好隐私保护工作,解除患者心理障碍;第三,迷走神经反射预防和处理,术前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详细讲解,适当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并发放相关资料,强调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情况,患者术前需禁食,术后鼓励患者进食,合理控制每次饮水量,鼓励患者多次饮水,进而有效预防低血糖反应,从而降低对迷走神经的刺激。若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情况,应引导患者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降低对神经的刺激。此外在拔管时尽量降低刺激,可给予患者利多卡因局麻,且拔管后包扎绷带松紧适中;第四,造影剂相关肾病预防和处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尽量较少造影剂用量,确保术前术后水化充分,便于造影剂排泄,若患者合并糖尿病和肾功能损伤情况,则需选择等渗造影剂,并在术后短期内不得重复造影,并禁止使用肾毒性药物。

1.3 观察指标

排尿困难评估,0-2分评分,分值越低说明自主排尿功能越正常[2];睡眠质量评估,使用PSQI量表,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药物使用、睡眠障碍等项目,满分42分,分值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好[3];心理状态评估,使用Zung氏焦虑(SAS)、抑郁(SDS)量表,满分80分,将45分设定为临界值,分值越低表示焦虑、抑郁症状越轻[4]。

1.4 统计学处理

参考具体观察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统计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x±s),将有效数据录入到SPSS24.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T值和X2检验,设定当P值<0.05时,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

72例患者中血管并发症30例(41.67%),主要诱发因素为抗凝药物使用,影响血管穿刺路径止血;尿潴留21例(29.17%),具体诱因为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前列腺增生,且术后患者多需卧床休息;迷走神经反射17例(23.61%),主要诱因为患者精神过度紧张,不良情绪较多;造影剂相关肾病(5.55%),具体发生与造影剂使用和老年患者自身肾功能减退相关。

2.2两组患者护理情况比较

护理1周后,观察组患者排尿困难评分、睡眠质量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情况比较(?x±s)

3.讨论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治疗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主,疗效较为确切,但其属有创治疗,患者术后常出现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因此临床主张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服务,以此促进患者顺利恢复[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1周后,观察组患者排尿困难评分、睡眠质量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针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多出现血管并发症、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患者伴有不良情绪和睡眠障碍情况,且部分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呈现衰退状态,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并发症情况。针对上述问题,临床主张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预防和处理两方面着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保证当患者发生并发症后可得到及时专业处理。

综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具体以血管并发症、尿潴留等为主,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明确诱发因素,并予以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服务。

参考文献

[1]郭丽敏,黄景香,张东华,等.冠脉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6):19-20.

[2]袁玉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180-181.

[3]徐娟,张小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研究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7,23(33):144-146.

[4]兰华.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0):4-6.

[5]罗艳.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261-262.

论文作者:李雄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论文_李雄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