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鸡病的主要流行特征包括开始出现慢性化与非典型化的特点、鸡病发病日龄宽度与病毒株强度逐渐加大、鸡病发病情况日益复杂等。在对鸡病进行防治过程中,应当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科学进行养鸡场环境管理与鸡的饲养管理,定期对鸡进行预防接种,以此有效降低鸡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我国养鸡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鸡病;流行特点;防治
引言:
养鸡产业在为人们提供大量肉质食品以及蛋类食品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因而已经成为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随着养鸡规模的不断扩大,鸡类各种疾病的发生日益频繁并且愈发复杂,因而掌握当前鸡病的主要流行特点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鸡病的主要流行特点分析
1.1出现慢性化与非典型鸡病
由于包括抗原性与致病性在内的各种鸡病病原均带有一定变异性,加之鸡群中单个个体鸡的免疫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容易导致鸡病在流行病学与病理变化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非典型化特点,并诱发患病鸡出现非典型化感染的现象。由此容易对患病鸡的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干扰,这主要是由于非典型化感染容易使得患病鸡出现许多新特征,包括发病率减小、死亡率降低等,出现诸多慢性鸡病,进而为患病鸡的诊疗增加了难度。
1.2鸡病发病日龄宽度加大
通过结合当前出现的几种常见鸡病如鸡痘等,可知鸡病发病日龄宽度正在慢慢加大。在正常情况下,雏鸡对鸡痘的免疫时间基本为28d,但结合相关鸡病案例,我们可以明确看出有部分日龄在7~8d的雏鸡便已经开始出现感染鸡痘的症状,另外少部分成年鸡同样也会出现感染鸡痘的情况。
1.3鸡病病毒株强度逐渐加大
鸡病的另一大流行特点在于其病毒株的强度正在不断加强。譬如近一段时间出现的流感、新城疫等鸡病,因其在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均与常规鸡病存在差异,因此仍然采用以往的常规免疫流程难以对鸡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如此,随着鸡病病毒株强度的逐渐加大,患病鸡的死亡率也越来越高,有数据显示,感染超强鸡病病毒株的一月龄患病鸡,其死亡率超过50%。
1.4鸡病发病情况愈发复杂
为有效控制养鸡成本,部分养殖人员往往会采取加大鸡的养殖密度,加上缺乏科学合理的鸡养殖环境与饲养管理,往往会导致患病鸡同时感染至少两种病原,从而出现继发感染或是混合感染的现象,使得鸡病发病情况愈发复杂。譬如在部分鸡病案例中,有患病鸡同时感染新城疫以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由于病原多样,因此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患病鸡诊疗增加了难度。
2.鸡病防控意识淡薄
2.1预防意识
至于基层疾病控制系统,由于设备相对落后或缺乏,以及疾病预防意识不足,不能发现疾病的早期诊断,混合病的鉴别诊断等有关的工作。感染和野生菌株突变的鉴别诊断。除了目前我们用于防治鼠疫的大多数农业系统不够可靠并且缺乏全面的疾病控制这一事实之外,这最终导致诊断减少和疾病控制的综合水平。特别是疾病管理,疾病预防领域以及疫苗和动物用药领域缺乏先进技术和技能等领域,诊断仍然相对滞后和不足,最终导致流行传播疾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养殖户存在盲目性,重治轻防
在养鸡过程中,有一种现象是农民盲目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的考虑,养鸡的盲目性更加突出。由于家禽养殖周期短,见效快,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一些农民大规模养殖高产肉鸡和蛋鸡,但随着发展滞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施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结合缺乏预防意识,往往作为疫情控制的后遗症,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另外,在疾病控制过程中,往往不深入分析鸡病的患病率,直接引用或模仿他人的免疫程序,盲目用药尤为突出。
2.3鸡病防控人员观念陈旧
大规模畜牧业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技能结构不足,缺乏更全面的技术和技术,技术人员较多,培训不足;这使得预防和控制人员运作不良,服务水平低下。盲目用药,过量和滥用在接种时间的存在,不仅不符合预防和控制的预期的效果,也可引起鸡群严重的应激反应或中毒。如果那些负责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的人未能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他们将无法通过有效的科学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来治疗鸡病。与此同时,随着鸡病数量的增加以及其病因复杂化的趋势,流行医学,临床症状和尸检等专家系统不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必须基于实验室诊断技术。但实验室的技术发展仍然相对缓慢,不符合抗击鸡病的现代需求[1]。
3.鸡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3.1维护良好养鸡环境
考虑到眼下我国鸡养殖业呈现出明显的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发展特点,因此一旦饲养环境被污染、破坏,则极有可能导致鸡病大规模爆发。基于这一点,本文认为在有效防治鸡病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鸡养殖环境的管理,一方面养殖人员需要定期清理粪便以及其他灰尘、杂物,做好鸡舍内自然通风,并根据外界温度环境变化,及时调整鸡舍的温度与湿度,从而为鸡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另一方面,结合鸡病的流行特点,养殖人员也需要定期喷洒适量的消毒药品,加强对鸡养殖环境的卫生消毒,进而有效杀灭病毒细菌,防止鸡病发生。
3.2落实鸡的科学饲养
在鸡病防治中,养殖人员应当以预防为主,在密切观察鸡的生长情况下,根据其具体生长特点,对鸡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养殖人员在对鸡的生长状态进行持续关注下,可有效判断其具体病症。例如当患病鸡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水量骤增且鸡冠呈现出暗紫色等症状[2],即表明此时患病鸡极有可能患有新城疫。此时养殖人员需要及时将患病鸡与其他正常鸡相互隔离,并对患病鸡接触的食槽、器具等进行全面清洁与消毒。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则需要养殖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鸡的饲料进行合理配比,同时注重保障鸡饮水、饲料、放养地的清洁卫生。当患病鸡死亡时,养殖人员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深埋或是烧毁等方式处理病死鸡尸体。在对患病鸡进行确诊后,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症下药对患病鸡进行治疗,例如患病鸡在被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后,技术人员可以选用为患病鸡注射治愈鸡血清的方式,帮助患病鸡恢复健康。
3.3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在有效防治鸡病时,还需要做好鸡的预防接种工作,以此有效增强鸡的抗病能力,提高鸡的免疫水平。在此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当根据鸡病的流行特点、流行区域选择对鸡接种相应的疫苗。例如某地区属于鸡新城疫的高频高发区域,则对于该区域的鸡,需要对其定期接种新城疫I系或是新城疫N79克隆株活疫苗;如果某地区属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高频高发区域,则应当对该地区的鸡定期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炎二阶弱毒疫苗等,以此有效达到相关鸡病的防治效果。而针对当前鸡病呈现出的病株强度大、病原多样等特点,我国还需要积极加强对新型鸡病疫苗的研发研制力度,同时结合鸡的抗体检测结果对接种措施进行优化调整,在有效保障免疫流程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落实好鸡病防治工作[3]。
结论:
简而言之,随着养鸡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旦发生鸡病,极有可能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应结合当前鸡病的实际流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采取科学的措施对鸡病进行有效的防治,使鸡群能够健康生长,进而保证鸡肉制品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使养殖户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卢贤建.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在鸡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畜禽种业,2018,11(03):149-150.
论文作者:郭金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人员论文; 免疫论文; 环境论文; 病原论文; 传染性论文; 病毒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