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论文_王萍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论文_王萍

(南昌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推进教学改革,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成,做好研究分析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文中以汉语言文学教育为对象,分析汉语言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联系教学实践给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优化措施

我国人文科学领域中主要组成部分就是汉语言文学学科,本质上就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可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我国经典文化作品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为现代社会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与时代逐渐脱节的教学模式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还沿用传统模式,课上以教材和老师为中心展开“灌输式”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空间会受到很大的干扰,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严重摧毁,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上课被动听讲、影响课堂上的互动和上课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单调。

1.2 汉语言文学课程课时缩短

许多高校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其中,中国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也发生了一个变动。就按课时来看,相比以前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课时压缩不少。然而,汉语言文学课时的缩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由于课时有限,只能快速的讲述,很难平衡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程度。学生也只能了解到汉语言文学的“皮毛”不能深入研究,

1.3 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欠缺

学生的古文功底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从过去到现在为止,我国历经无数次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曾饱受非议,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反而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空白”,再加上当代已出现并流行的白话文、简体字,很多学生文言文、繁体字等功底两者比较而言,相对薄弱。学生的阅读量也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2、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做好师资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师资力量在各大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各大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了解、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对于原本的师资力量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对互联网的操作技能,或招聘有一定网络技能的教师进行授课。除了学好专业课知识外,学校还应要求并多鼓励学生多多进行该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学校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更好地识别网络信息内容,了解该行业的相关流程并多多参与其中,同时学校也应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机会。

各个高校在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合理的利用网络,并将软件教学平台与硬件教学平台相结合,进行网络教学。这是“互联网+”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学生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之外,课下还能在网络上再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此外,学生还能与他人在线上进行沟通交流,拓展知识,有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在线上请教老师,从而使专业知识和创新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2 打破传统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模式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居于主动地位,学生在上课讲述的过程中,老师会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等一些问题给予指导。另一种是,开展小组探究式教学。老师给出一个主题,学生成立小组,在组内探讨。这些都是必要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思考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但对于我国现阶段教学情况来讲,这种模式并不适合直接大范围推广,而应该循序渐进,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很多学生养成了被动听讲的不良习惯,而且,很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阅读量可能不太充足,阅读作品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程安排所给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多数情况下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逐渐放开。这就需要高校结合学生情况合理安排,不能盲目的采用这种教学方式。(2)情景式教学。建立在教学内容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搭建一个时代背景,让学生自己体验当时的社会状况来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更深的认识和研究的兴趣。在这一基础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有效地提升,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自主的进行学习与进步。这种对于现有教学方式的优化使得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学生也会通过这一教学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所学内容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课堂集中力,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

2.3 合理规划课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针对学生诗词薄弱、汉语言文学功底较差的问题,高校可在校内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比如,校内诗词大会、舞台剧表演等,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魅力与乐趣,喜欢上汉语言文学,端正思想和态度,意识到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进而学校可开设相关基础课程,为学生列举并提供一些优秀书目,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下受到熏陶,最终达到主动学习汉语言文学,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结果。

目前,对于中国汉语言文学课时缩短的现状,高校可以这样完善。(1)在跟着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方向的基础上,各高校可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与讲师、教授、学者以及该校学生的反映来探讨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讲述,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2)汉语言文学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因为时代背景、思维、语言等方面已有些许隔阂,高校可增设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辅助课程的主体需要,以免造成学生难理解,或者只了解到汉语言文学的皮毛,而不能深入了解的局面。(3)在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教学中可通过设置学分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自觉性。现今,大多数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有时候自己摸索不到方向,这时,高校可用引导学生先从基础了解,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结语

总之,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瑰宝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魅力,经过几千年历史巨变却仍旧散发着灿烂的光芒。《诗经》、《楚辞》等众多优秀文学作品也反映着中国的发展轨迹,也是我国存在的见证。因此,汉语言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有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本文探讨了中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状况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中国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可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于洪亚,袁彦莉.人文素质教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与对策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6):106-108.

[2]严梅.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6):128-129.

[3]幸亮.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教育探究——评《应用语言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9(04):126.

论文作者:王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论文_王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