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威海市解放军四零四医院妇产科 264200;2威海市立医院影像科 264200
【摘 要】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给予影像学检查,具体为超声、CT、MRI检查,分析影像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150例患者,经病理证实,Ⅰ期116例、Ⅱ期14例、Ⅲ10例、Ⅳ期10例,80例均行超声与CT检查,二者与术后病理分期一致性检验,K值分别为0.4566与0.3256,;70例均行超声与MRI检查,二者与术后病理结果分期一致性检验,K值分别为0.4587与0.2321;超声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90/109)、61.0%(25/41)、84.9%(90/106)、56.8%(25/44),CT的分别为90.0%(45/50)、50.0%(15/30)、75.0%(45/60)、75.0%(15/20),MRI的分别为90.9%(50/55)、33.3%(5/15)、83.3%(50/60)、50.0%(5/10)。结论: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操作简便,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癌作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已绝经妇女与更年期妇女,发病率较高。据统计[1],此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具有年轻化特点。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为了保证治疗效果,临床分期及个体差异等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像学检查手段日渐丰富,如:超声、CT及MRI等,为了明确不同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明确了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了150例患者,最小30岁、最大78岁,平均(53.6±2.1)岁,平均孕次(4.7±2.5)次,平均产次(2.2±1.1)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②自愿选择超声、CT、MRI检查;③临床资料完整者。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患者的年龄、孕次及产次等。
超声检查,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扫描前,充盈膀胱,实施纵横探查,观察患者子宫、子宫内膜、附件等情况;CT检查,使用十六排螺旋CT扫描机,给予平扫,部分患者行增强扫描,由膈顶扫描到盆腔底部,扫描前2h,充盈膀胱与小肠,在增强扫描中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剂量为50~300ml,速率为2.5~3.0ml/s,注射后3s进行扫描;MRI检查,借助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行常规扫描、动态增强扫描与增强T1W1。
1.3观察指标
观察影像学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病理与影像学检查比较
本组150例患者,经病理证实,Ⅰ期116例、Ⅱ期14例、Ⅲ10例、Ⅳ期10例,80例均行超声与CT检查,二者与术后病理分期一致性检验,K值分别为0.4566与0.3256;70例均行超声与MRI检查,二者与术后病理结果分期一致性检验,K值分别为0.4587与0.2321。
2.2 Ⅰ期子宫内膜癌诊断
超声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2.6%(90/109)、特异度为61.0%(25/41)、阳性预测值为84.9%(90/106)、阴性预测值为56.8%(25/44);C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45/50)、50.0%(15/30)、75.0%(45/60)、75.0%(15/20);MR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50/55)、33.3%(5/15)、83.3%(50/60)、50.0%(5/10),具体诊断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子宫内膜癌作为生殖系统疾病,具有高病率与高病死率特点,并多发于中老年妇女,此疾病受年龄、肥胖、激素替代疗法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不断增高[3-4]。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得到了医生与患者的高度关注。当前,临床检查主要以超声、CT及MRI为主,为了明确各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影像学检查。
本研究结果为,经术后病理证实,Ⅰ期116例、非Ⅰ期34例,与术后病理分期一致性检验相比,超声与CT检查的K值分别为0.4566与0.3256,超声与MRI检查的K值分别为0.4587与0.2321,此结果表明,超声检查具有中等价值。同时,超声检查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相对较高,因此,临床上应将其作为首选方法,同时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联合CT与MRI,以此保证分期诊断的准确性,进而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采用超声检查,效果显著,在实践中,联合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成效更为凸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东芳.影像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诊断价值[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13:11-13.
[2]王晓冬,程敬亮,孙梦恬,等.3.0TMRI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9(02):240-243.
[3]张英丽,丁国军,石磊,等.术前磁共振对2009年FIGO分期标准Ⅰ和Ⅱ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20):1637-1640.
[4]梁少凤,张洁清,林小钰.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价值[N].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02):251-252.
论文作者:杜珊珊1,余朝坤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超声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分别为论文; 患者论文; 病理论文; 价值论文; 影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