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采用全息疗法联合温针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 年8 月至2015 年8月期间收治的6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 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颈复康冲剂进行口服,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全息疗法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压痛评分及疼痛评分明显较优,对颈椎功能有改善作用,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采用全息疗法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但提升了治疗效果,而且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全息疗法;温针灸;颈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S85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029-02
颈椎综合症即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大,颈椎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年龄在35 岁以上的患者居多,而性别差异并不明显。在临床上颈椎病分为4 种类型,即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颈型颈椎病[1],探究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提升其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颈型颈椎病治疗采用全息疗法合并温针灸效果较为理想,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将我院收治的6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此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3 年8 月至2015 年8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CT 或X 线进行检查后确诊为颈型颈椎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30 例为1 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男性患者和12 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18-6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6.7)岁,病程均在15d-9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5±1.6)年;实验组患者中有17 例男性患者和13 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19-6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2±6.8)岁,病程均在14d-8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4±2.0)年,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比P>0.05,差异并不显著,表示可以进行对比,研究具有可靠性。排除标准:脊髓空洞症患者;脊髓肿瘤患者;类风湿脊柱炎患者;颈椎结核患者等。
诊断标准:应用MRI、CT 或X 线对患者进行检查,显示出颈椎在病变段呈现生理弧度变化,有颈椎中度退变的趋势。根据《中医病症的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颈部活动障碍、颈枕部有疼痛感、颈肌呈现僵硬的状态;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颈椎旁肌存在压痛点;进行前屈旋颈试验结果呈现为阳性[2]。
1.2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进行研究前要将之前服用的药物进行停用,其他治疗方法也均不得同时使用。
1.2.1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全息疗法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全息疗法,依据同侧对应、部位对应的原则进行取穴,全息颈穴位于穴位相应病变的第2 掌骨上,左侧全息颈穴与左侧颈枕部疼痛相对应,右侧全息颈穴与右侧颈枕部疼痛相对应,双侧全息颈穴与颈枕部整个疼痛相对应[2]。取穴的方法为:足穴为掌骨侧近肢端,头穴为掌骨侧远肢端。将足穴及头穴平均分为10 段,颈穴就位于第2 分点位置。取患者的坐位,找到第2 掌骨侧全息颈穴的位置,对其进行常规消毒后,选择毫针,长度为1.5 寸,在颈穴上垂直刺入,并进行捻转或插提,将最强针感点查找出来,如果进针后针感不强,要稍微变换一下针尖的方向,对针感最强点找出来,进行15min 的留针[3]。指导患者对颈部进行活动,活动主要包括:左右旋转、左右侧区、前屈后伸。在留针的过程中会逐渐降低针感,在此期间可对针进行插提或捻转,将针感加强。如果针感较好,不需要行针。1 次/d,1 个疗程为10 次,进行3d 休息后,症状仍然存在的患者,可开始另1 个疗程。(2)温针灸方法,取患者的俯卧位或者坐位,常规消毒患者的颈部皮肤,选择靳氏颈三针,主要为百劳、天柱及大杼。在这3 个穴位分别用长度为1.5 寸的毫针进行进针,天柱穴采用直刺的方式,进针深度为0.8-1.0 寸,局部会有酸胀感,眼部及头后部均会被扩散到。百劳穴亦采取直刺的方式,深度也为0.8-1.0 寸,局部也会产生酸胀感。大杼穴采用向内斜刺的方式,其刺入深度为0.5-0.8 寸,局部出现酸胀感,扩散至肋间。均应用平补平泻法对3 个穴位进行刺针,进行30min 留针,并在针柄上插一壮长和粗均为1cm 的艾炷,将其点燃后,使其慢慢燃烧,共燃烧3 壮,两壮衔接时要注意将灰烬去掉,且针柄温热或凉了之后在燃烧另1 壮[4]。在针灸时,将硬纸片放入到针下方,避免灰烬掉落后将皮肤烫伤,30min/次,1 次/d,同样1 个疗程为10 次,隔3d 再进行另1 疗程。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颈复康冲剂进行口服,颈复康冲剂的成分为羌活、葛根、地龙、没药、丹参、土鳖虫及白芍等。1 包/次,2次/d,1 个疗程也为10d。
1.3 疗效判定标准
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的肌力,颈部功能及肢体功能活动无障碍,可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劳动视为治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颈肩背的疼痛感有所缓解,颈部功能及肢体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视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变或者加重视为无效。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压痛及疼痛进行评分。疼痛评分应用VAS 评分法进行评分,无痛为0 分;轻微疼痛为1-3 分;中度疼痛为4-6 分,重度疼痛为7-10 分。压痛评分标准为:无压痛为0 分,轻微压痛为1 分,中度压痛为2 分,重度压痛为3 分。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颈部活动功能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两组治疗前后的对比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进行,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 来表示,计数及计量资料用X2 和t 进行分别验证。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对比可知,实验组患者中达到治愈的例数为22 例,有效的例数为8 例,无效的例数为0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而对照组患者中达到治愈的例数为12 例,有效的例数为13 例,无效的例数为5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表1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n,%)
2.3 两组颈部活动功能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颈部活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3。
表3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颈部活动功能情况(n,%)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其致病原因为颈椎退变或者急慢性损伤导致的关节囊、韧带、骨膜及椎间盘等组织受到损伤,造成椎间隙不稳或者松动,降低颈椎的稳定性,颈椎局部出现内外失去平衡,或者是颈肌出现防御性痉挛现象[5]。其临床表现为颈部活动障碍,颈枕部出现疼痛感,颈肌发生僵硬状态,头部偏向一侧,一旦姿势不对,过度劳累后病情就会有加重的趋势。
在中医看来,颈型颈椎病属于颈肩痛、项强等,主要是因为颈部劳累过度,不正确的姿势,经络外感病邪侵袭所致,因此经络不通,气血受阻。本研究采用全息疗法联合温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可对颈部肌肉的紧张程度进行改善,对大脑皮层疼痛中枢进行抑制,将神经递质受体的传导作用进行阻断,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而艾灸的功效为活血通络、温散寒邪、消瘀散结的功效,对脏腑功能进行调节,对人体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采用全息疗法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但提升了治疗效果,而且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傅惠兰,曲姗姗,陈俊琦等.腹针配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4):650-652.
[2] 蔡耿喜,赵洋,梁玉珊等.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取穴规律探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82-4186.
[3] 刘世平,徐永爱,阮燕飞等.自拟项痹汤配合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210-211.
[4] 郑秀英,甘忠源,肖慧玲等.针刺董氏奇穴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87-4190.
[5] 陈宁.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76 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3(11):55-55,56.
论文作者:陈超 卢晓丰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颈椎病论文; 全息论文; 颈椎论文; 针灸论文; 颈部论文; 《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