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军 山东省平度市实验中学 266700
摘 要:新课改中,教师由过去的知识占有者和输出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一、让“民主、宽松、愉悦”成为课堂氛围的主旋律。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1.新知让学生发现;2.方法让学生归纳;3.过程让学生参与;4.结论让学生总结。三、随机调整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行为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模式,在这个教育模式中,教师由过去的知识占有者和输出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这种背景下,我潜心进行教学研究,主动承担各级研究课题,把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力争将新的理念、思想、方法付诸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让“民主、宽松、愉悦”成为课堂氛围的主旋律
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里,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地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甚至否定;同样,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质疑毫不客气地进行反驳,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随时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反驳,甚至小组之间可以下位与其他小组交流,老师也参与到讨论之中,经过最后的讨论达成共识,真正体现了师生平等。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新知让学生发现。例如:我在讲《大气压》时,通过观察皮碗可以贴在墙上而掉不下来、医生用注射器吸药水、瓶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后倒置水不流出等现象,让学生讨论后回答:通过这些现象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从中可以得出:物体在大气中受到了压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老师又把一个难题抛给学生: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吗?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自己可以得出结论。这节课,所有的问题不是老师讲出的,而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
2.方法让学生归纳。我的公开课《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因为这是第一次学物理,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探究,于是我拿出一个桃子,问学生:“这个桃子是甜的还是酸的?”学生有的猜想是甜的,有的猜想是酸的。“那么到底是甜的还是酸的呢?”学生说:“老师,让我们尝尝得了呗!”“好!那你们就尝一尝吧!”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切了一片吃了,自然就知道了桃子的味道。最后我告诉他们:“对于一个不了解的东西,首先你要提出问题,然后,你可能有很多猜想,接着,你可以亲自体验一下,自然就知道了结果。我们学习物理,也要用到类似的方法:先提出问题、猜想,再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这就是一种学习方法——探究学习。当然,我们在探究过程中要互相交流、合作,这就是“合作学习”。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但学会了知识,同时归纳出了学习的方法。
3.过程让学生参与。例如:在《浮力》一节中,原来都是老师演示、学生观察,其实学生按捺不住要亲自试一试的好奇心,那我们为何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亲自动手做一做呢?于是,我让学生探究一下:什么样的物体受到浮力?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最后得出了结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这种亲身体验是老师的任何讲解与演示所替代不了的。
4.结论让学生总结。我在讲《电流的强弱》一节时,对于“电流的强弱”如何表示,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肯定每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再选择一种最为恰当的;在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时,学生通过亲自使用电流表,有的还出现了错误后又纠正过来,最后总结出了使用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对这些知识掌握得很好,而且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
三、随机调整教学方法
以往教师们上课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下一步一步地进入教师预设的“圈套”,非常成功地上完一节课。细细思考这样的课,仍然是教师控制了整个教学过程,按照事先设计一环一环、一层一层牵着学生往前走,教师总想“免生枝岔”,以免造成难以收场的局面。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小步走,步步为营”,较难的问题被人为地分出了许多步骤,教师的问题缺乏挑战性,导致最具创造能力培养的机会被教师独占了。我们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层次是不一样的,对知识的反应,在某些方面是老师也始料不及的。在讲《电流的强弱》一节时,我出示了一道练习题——判断电流表的接法是否正确。大多数学生认为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是错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有一位学生反驳说:“如果电流的大小不超过0.2安,接线柱接反了也可以读出示数。”当时我一愣,但马上意识到这位学生的说法有道理,这一反驳恰巧说明他是真正动脑了,真正理解正负接线柱的作用和读数方法了。于是我表扬了他:“你是一位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你具有很高的创造力!”看来,学生确实思维开阔,解决问题的办法层出不穷。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将用专业化的理念作指导,广采博取,加速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理论素质及教学技术手段,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立足于教学实践,从而在开放的教育大平台上展示自己现代化的新形象和新风采。
论文作者:王同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老师论文; 课堂论文; 自己的论文; 方法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