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论文_杜笑一

分析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论文_杜笑一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的总量不断增多,人们对交通安全性与快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许多道路桥梁的承载力已经无法满足实际运输量的需要,存在严重的超负荷运行问题,而一旦道路桥梁出现质量问题,则会降低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交通的安全运行。因此加强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常见病害

1混凝土桥梁裂缝种类、成因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1.1荷载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桥梁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1)设计计算阶段,结构计算时不计算或部分漏算;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少算或漏算;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安全系数不够。结构设计时不考虑施工的可能性;设计断面不足;钢筋设置偏少或布置错误;结构刚度不足;构造处理不当;设计图纸交代不清等。(2)施工阶段,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

1.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1.2.1年温差

一年中四季温度不断变化,但变化相对缓慢,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桥梁的纵向位移,一般可通过桥面伸缩缝、支座位移或设置柔性墩等构造措施相协调,只有结构的位移受到限制时才会引起温度裂缝。

1.2.2日照

桥面板、主梁或桥墩侧面受太阳曝晒后,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用,导致局部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日照和下述骤然降温是导致结构温度裂缝的最常见原因。

1.2.3骤然降温

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导致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但因内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

1.4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1.4.1水泥

(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水泥中游离的氧化钙含量超标。氧化钙在凝结过程中水化很慢,在水泥混凝土凝结后仍然继续起水化作用,可破坏已硬化的水泥石,使混凝土抗拉强度下降。(2)水泥出厂时强度不足,水泥受潮或过期,可能使混凝土强度不足,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1.4.2砂、石骨料

砂石的粒径、级配、杂质含量。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将导致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如果使用超出规定的特细砂,后果更严重。砂石中云母的含量较高,将削弱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力,降低混凝土强度。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仅将造成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而且还降低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抗渗性。砂石中有机质和轻物质过多,将延缓水泥的硬化过程,降低混凝土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砂石中硫化物可与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发生化学反应,体积膨胀2.5倍。

1.5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1)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乱踩已绑扎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2)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混凝土浇筑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既塑性收缩裂缝。(4)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5)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使得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6)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裂缝。(7)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后浇混凝土因停电、下雨等原因未能在前浇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引起层面之间的水平裂缝;采用分段现浇时,先浇混凝土接触面凿毛、清洗不好,新旧混凝土之间粘结力小,或后浇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收缩而引起裂缝。(8)混凝土早期受冻,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9)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10)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11)施工前对支架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足,浇筑混凝土后支架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2裂缝处理技术

2.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2灌浆、嵌逢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2.3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2.4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结束语:

我国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多病害,给桥梁带来一定的通行压力。考虑到交通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在实践阶段,需要对病害类型进行分析,按照国家相对应的规定标准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可以不断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延长我国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道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彦峰.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6(17).

[2]周.静.道路桥梁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06).

[3]崔丽娟.浅析道路桥梁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4(02).

[4]冯胜球,周雨林,吴军.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隐患及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建筑知识,2016(4):56-43.

[5]李伦军.探究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四川水泥,2017(2):20-20.

[6]高军.探讨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河南建材,2016(3):87-88.

[7]徐焱明.试析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34):262-263.

论文作者:杜笑一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  ;  ;  ;  ;  ;  ;  ;  

分析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论文_杜笑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