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三大逻辑起源比较研究
孙铭鸿
(内蒙古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摘 要: 中国、印度和西方是逻辑的三大源流,它们有各自民族文化所赋予的特色,由于逻辑思维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的特征,在不同时期所受的外界因素对逻辑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一样的逻辑思维。但三大源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乏相互传播与借鉴,所以通过比较三者的逻辑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发现中外逻辑的各自长短,使逻辑的研究领域拓的更宽。
关键词: 逻辑;思维;论辩;矛盾
一、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逻辑
中国六大哲学派系中,儒家和墨家最是明显。介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几乎所有思想家的逻辑思想都与政治和伦理有关,这大大地妨碍了我国当时逻辑学发展的进程。到了先秦时代把墨学和儒家相并齐为:“世之显学”,但是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导致其逐渐落末,到了近代,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传入中国,墨学才开始重新被重视起来,墨家逻辑的直接目的是墨家辩学中所谈到的推理学说。墨家辩学不单单只是墨家学派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还是为其提供论辩的手段和方法的理论学说。
印度逻辑的孕育及产生正处于奴隶制时期,当时的村社制是以手工业与人力耕作的农业相结合。当然因明方法的运用在历史上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后人的翻译、推理、运用和传播使印度因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后来渐渐式微,导致一些重要的因明学著作失传,自唐朝佛教的传入中国,因明在中国得以传播,虽然好景不长,直至民国时期,伴随着西方逻辑学的传播因明学的研究才又得以重视。
对表4内数据进行加权平均,求得区域内平均速度V和平均饱和度S,方案1为:V=30.44 km/h,S=0.3187;方案2为:V=32.81 km/h,S=0.2913.
由于社会发展对逻辑推理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意义,所以在古希腊时期奴隶民主制早期就已经形成了法典和仲裁系统,尽管不是那么的完善,但就公民的政治权利这一项制作了规定。因而出现了以智者为中心的政治学派,并将逻辑论证的思想广为传播。
二、墨家、印度因明和亚里士多德逻辑思想的比较
1.逻辑规律方面的比较
墨家逻辑在《墨经》里关于矛盾律也提出了“p与非p不同真,不同真必有一假”的不矛盾要求;《墨经》里有关“辩”的表述体现出了排中律的思想;在《墨经》中“彼彼止于此,此此止于此,彼此不可。”这是要求彼之名务必只指彼之实,此之名务必仅指此之实,彼名此名不能混淆的同一律思想。
在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中对矛盾律作说明较少,亚里士多德哲学观点具有一定辩证意识,也不否认辩证矛盾,在强调遵守矛盾律的过程中并不排斥不同时间同一事物存在又非存在,是又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同一主体能同时容纳相反的性质。
印度的《正理经》中虽未明确提出矛盾律,但在论辩者的论辩中一会提出“声是非永恒的”,一会又提出“声是永恒的”自相矛盾的说法;《正理经》中没有正面提出过同一律,但在论辩过程中经常体现出同一律的运用。陈那的《因明入正理论》里提到“如立一切言皆是妄”、“自语相违者,如言‘我母是其石女’”这都是自相矛盾的说法。
纵观彭绍升的这篇传记,其中包含着几乎所有清初隐遁遗民都会面临的四重尖锐而激烈的矛盾冲突:“殉节而死”与“不死苟活”、“出应世务”与“栖隐土室”、“与世交接”与“杜门避居”、“受赠馈遗”与“坚却不受”。面对一重重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冲突,该何去何从,这几乎成为易代之际士大夫道德操守的试金石,就在这一次次的冲突、纠结和抉择中,考量着每一位当事者的道德底线,也自然成为衡量士人志节操守的道德准绳和标签。在清初散文史上,以遗民志士为传主的传记散文中,这些道德维度的评判便逐渐形成传记写作中相对固定的“范式”。
2.推论方面的比较
计算可得,当光源中心波长分别为325 nm、488 nm和632 nm时,半周期内的线性斜率分别为0.123 0、0.008 2、0.006 3.可知中心波长越长,系统的工作范围越大,但会降低线性斜率导致系统分辨力下降.在选择光源的时候,一方面要求系统的工作范围适中,另一方面又要求有足够高的斜率来保证系统的分辨力.因而,本文系统中选用中心波长为488 nm的激光器作为光源.
尽管三种基本推理形式存在着很多具体的差别,但它们推理的基本性质都属于演绎推理。从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它们没有把演绎和归纳严格划分成两种不同性质的推理加以论述的弊端。
在《工具论》中对定义推论是“推理是以某些陈述为基础的,通过已作出的陈述,必然得出在这些陈述之外,作为这些陈述的结果的关于事物的断定。”《工具论》较明确的分别论述了演绎、归纳和类比。但都是以三段论的形式出现。三段论中提出了逻辑规则:每一个三段论前提之一必须是肯定的。每一个三段论必须有一个全称命题。一个全称命题结论必然会从两个全称前提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必须从肯定的前提得出。
墨家逻辑、印度因明和亚里士多德逻辑都就逻辑矛盾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可见三大源流的思维规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亚里士多德在矛盾律的论述方面更为准确,而印度因明和墨家墨辩都以论辩和思维为准则,由此可见这三大源流逻辑思想的最终目的都是求真。墨家逻辑在某一逻辑概念上基本上没有无定义,即便有界定,也是模糊的,不同于西方逻辑的种差加属的严格概念形式。
三、对墨家逻辑、印度因明和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比较研究认识
中西方的逻辑几乎在同一个时期产生和发展,并且都产生过非常深刻的影响。之所以中国、印度和西方的逻辑有很大的差异,是因为不相同的社会背景不相同的历史与文明,再加之社会环境的变迁,致使了三大逻辑思维系统的不同。比较方法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有益于我们的学习和对比,从中取其精髓弃其糟粕。
通过以中国古代逻辑的代表——墨家逻辑、印度逻辑的代表——因明学、西方逻辑的代表——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比较研究,有利于确立我国逻辑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墨家的逻辑和推理不仅有助于事物间论说事理、联系实际,也有利于人际关系交往,更能够为现实社会的政治生活所服务。对人们联想和认知方面都有促进作用;通过逻辑三大源流的比较,有益于复兴我国古典逻辑,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借此摆脱盲目比附的错误作风,为我国古典逻辑正名。通过比较研究不同的逻辑,我们可以厘清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在共性中我们可以得出纵使历史背景千差万别,依然可以形成逻辑推理系统。在个性中我们可以得出逻辑的多样性特点。
既然通过比较的方式来进行研究,那我们就应该在比较的过程中对本民族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和更正,避免同样的逻辑谬误,从而使我国逻辑更加完善。通过比较我们不能认为三大源流的逻辑思想在根本上是相同的,这样就会忽略我国古典逻辑文化的特有形式。
【法国欧安诺集团网站2018年9月10日报道】 2018年9月10日,法国欧安诺集团(Orano)在特里卡斯坦(Tricastin)举行一座铀转化厂的落成仪式。法国经济和财政部国务秘书Delphine Geny-Stephann、欧安诺执行董事会主席菲利普·瓦兰、欧安诺首席执行官菲利普·诺奇、来自60个国际客户的代表及其他相关人士参加了此次仪式。
参考文献:
[1]杨百顺, 比较逻辑史[M]. 四川. 四川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7.
[2]汪奠基, 中国逻辑思想史[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8.
[3]温公颐, 中国逻辑史教程[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4.
[4]潘旋, 中西方古典逻辑推理差异性比较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14. 5.
[5]崔清田, 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比较研究[J]. 上海. 南开学报.2002. 11.
中图分类号: B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03-0037-02
收稿日期: 2018-12-30
作者简介: 孙铭鸿(1994-),女,蒙古族,河北承德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逻辑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凌峰
标签:逻辑论文; 思维论文; 论辩论文; 矛盾论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