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给排水管道;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市政基础建设愈发受到关注,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管道基础施工往往起着关键性影响。本文主要从影响施工的因素为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与施工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给排水管道地基处理的概述
给排水管道是建筑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建筑使用功能方面提供了给水与排水方面的便利,更为整体建筑提供了一个相对卫生全面的居住环境。传统的给排水管道设计一般连接到市政管网方面,所以需要在建筑内部进行相应的管道敷设与压力计算以便满足使用的要求。若是采取地下盘管,寻常的室外办法则是采用直埋入非受力土壤便可以满足给排水方面的使用,但出于对建筑或道路结构基础方面的整体功能保护和相对应软弱地基处管道的受力维护,则需要沟通结构专业针对基础进行特殊处理,甚至预留相应坑道与孔洞避免给排水管网的出现损坏状况。
2给排水管道地基处理方法
2.1换土法
(1)灰土垫层。施工前应验槽,将积水、淤泥清除干净,待干燥后再铺灰土。灰土施工前,应适当控制其含水量,以用手紧握土料成团,两指轻捏能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可以晾干或洒水润湿。灰土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拌好后应及时铺好夯实。铺土应分层进行。每层灰土的夯打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在现场试验确定,一般夯打不少于4遍。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拐角、柱墩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相邻两层灰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0.5m,接缝处的灰土应充分夯实。当灰土垫层地基高度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每阶宽度不少于0.5m。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槽、坑内,应采取排水措施;在无水状态下施工,入槽的灰土,不得隔日夯打。夯实后的灰土,3d内不得受水浸泡。灰土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并及时回填土,否则要做临时遮盖,防止日晒雨淋。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受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使用。冬期施工时,不得采用冻土或夹有冻土的土料,并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2)砂垫层。施工前应先验槽,将基底浮土、淤泥杂物消除,地基槽底如有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先填实,基底无积水。槽应有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砂石级配应根据设计要求,拌和均匀,然后再铺填夯实。由于垫层标高不尽相同,施工时应分段施工,接头处应控成斜坡或阶梯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每层应错开0.5~1.0m,并注意充分捣实。砂石地基应分层铺垫、分层夯实。每铺好一层垫层,经干容重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施工。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在饱和软土地基上铺设砂和砂石时,应加强基坑内侧及外侧的排水工作,防止砂石垫层由于浸泡水过多,引起流失,并应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部500mm以下。当采用水撼法或插振法施工时,以振捣棒振幅半径的1.75倍为间距插入振捣,依次振实,以不再冒气泡为准,直至完成;同时应采取措施,做到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垫层接头应重复振捣,插入式振动棒振完所留孔洞应用砂填实;在振捣首层的垫层时,不得将振动棒插入原土层或基槽边部,以避免使泥土混入砂垫层而降低砂垫层的强度。垫层铺设完毕,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严禁人员及车辆在砂石层面上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冬期施工时,应注意防止砂石内水分冻结,需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
2.2沉管操作法
此方法主要应用在软土淤泥的施工环境中。在进行施工前,管道外壁和淤泥之间往往会产生较强的摩擦力,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地桩是否能够承受足够的承载力,以此来确定具体桩数,敲定最终的结构形式。一般情况下的涵管桩直径为1.2m以内,以此作为计算参考,在排列时,以基础中心线为起始点向外横向排列,直至与外侧连接在一起。采用这一施工方法时,有一些重点问题需要关注。例如施工前做好管道内的清洁工作,以降低管道自身的重量。这样压力减小了,给排水管道下沉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在一些情形下,管道有可能出现下沉现象,如果程度较低,可以适当增加涵管数量,令管道一直下沉下去,直至到达淤泥层或持力层,然后在给排水管道下垫一层较厚的物质。为了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一定要在上部进行密封处理。
2.3管槽开挖技术的应用
在开挖污水管管槽的时候,首先要做好支护的准备工作,并且采取分台阶放坡的方式进行,尽可能地使开挖阶段搅拌桩不会出现剪断的现象。在机械实施第一层开挖时,所开挖的深度不能超过1.0m,而且宽度应不大于2.0m,之后的各层开挖则都应该采用人工开挖的模式,且开挖深度不应超过0.75m,宽度不大于2.0m,所开挖的层数根据管道的不同埋深进行确定,一律禁止超挖的现象出现。开挖槽沟底部宽度应该等于混凝土垫层宽度加上0.8m,这样可以方便之后的人工操作与排水工序。此外,为了保证淤泥流动环境下的稳定性,对搅拌桩起到保护作用,还应该在每根搅拌桩的旁边打下一根长度为4.0m的木桩,作为圆木的支撑体系,圆木小头直径为100mm,撑板厚50mm。
2.4非开槽法施工的地基处理
在管道下是淤泥质土与淤泥等诸多软弱土层、运用牵引管施工或者顶管施工方法的情况下,若管道上的覆土已固结且不会增加,则无需实施地基处理,不然的话就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由于覆土高度的不断增加,管道下的软弱土层的附加应力变强,由于压缩力的作用软土会出现沉降,一旦软弱土层的厚度不够匀称,就会形成不均匀沉降。由于雨水与污水均为重力流,一旦管道出现沉降就会形成局部淤积。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情选用高压旋喷桩法或者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法等。
结语
地基处理效果大都是隐蔽工程,很难直接检验其处理效果。这就要求在地基处理施工中,只了解如何施工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所采用处理方法的原理、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施工质量和处理效果的检验,确保工程质量。作好监测工作,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通过观察收集数据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翔玮.浅谈污水处理厂工程软土地基柔性管道施工[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093-00093.
[2]任二平.对农田水利工程中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J].山西农经,2016(2):45-46.
[3]吴雅军.市政给排水施工和质量控制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7(14).
[4]李卿.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的若干问题探析[J].山西建筑,2016,42(35):113-114.
论文作者:曹积宏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管道论文; 灰土论文; 给排水论文; 地基论文; 淤泥论文; 夯实论文; 砂石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