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斯里兰卡城乡旅游发展景观模型探析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斯里兰卡城乡旅游发展景观模型探析

余媛媛1,刘启英2,秦 莹3

(1.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092;2.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3.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

摘 要: 斯里兰卡是“一带一路”重要合作国,也是在我国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后首个以政府形式发出声明支持的国家,对斯里兰卡进行深入研究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尝试以旅游人类学为视角,以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梳理在斯里兰卡旅游发展和现状,剖析斯里兰卡城乡旅游发展资源依托模式和格局,探寻斯里兰卡城乡旅游发展景观模型,以期对中国的城乡旅游发展起到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斯里兰卡;资源;格局;城乡旅游;景观模型

人类学对旅游的关注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1963年人类学者努涅斯(T.Nunez)发表的《一个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带来的影响》为标记,此后出现的一系列研究论著,标志着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开始。旅游人类学较为著名的理论有特纳的“旅游是一种人生的礼仪”,格雷本的“旅游是一种神圣的旅程”。① Nelson Granburn.Secular Ritual:A General Theory of Tourism .London:Cognizant Communications.2001,p.42马康纳的“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② Dean MacCannell.The Tourist: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Introduction p.1除此之外,讨论较多的还有旅游中的真实性问题,旅游中的族群认同(以东道主为研究对象),文化变迁和文化涵化,性别、符号、体验、主客互动、博物馆等。总体而言,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研究中较为年轻的支系,其研究对象主要有四个维度:以东道主左侧、游客右侧为横轴,以旅游目的地居上、旅游始发地居下为纵轴。在这四个维度中,游客与始发地是可变量和易变量。从研究视角而言,旅游人类学研究多集中在以“他者”和“我者”的范式对旅游目的地东道主进行研究,鲜有学者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作为一个景观主体进行研究。“景观既是一个概念,一个学科的工具分类,一个旅游的研究主体,也是一种文化表达。景观本身已经建立起了与空间、时间、属性、人群、知识、经验、语境、价值等的‘互视结构’。”③ 彭兆荣.旅游与景观:旅游高峰论坛2010年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67. 将这个互视结构建立在“他者”与“我者”比较的基础上,以此来对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资源和格局进行可视化,可以更加清晰地剖析该国旅游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故本文以斯里兰卡城乡旅游为研究对象,探寻城乡旅游发展景观模型。斯里兰卡的旅游资源与其农业伦理和社会制度紧密相连,特色鲜明,现有的景观格局都展现出斯里兰卡的社会结构。从这个层面上本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更加深入了解“一带一路”重要合作国的社会发展模式,以期对中国的城乡旅游发展起到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斯里兰卡旅游发展背景和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起,斯里兰卡旅游业逐步发展。1983年斯里兰卡内战爆发,国家安全形势严峻,旅游业发展受阻。2009年,随着猛虎组织的剿灭,斯里兰卡国内安全形式缓和,政府宣布停止内战,斯里兰卡经济逐步复苏。斯里兰卡旅游业自此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该年入境游客达到44.8万人次,旅游业收入402.3亿卢比;2012年吸引入境游客数量超过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亿美元;2013年吸引游客数量超过120万人次;2016年斯里兰卡入境游客达到190万人次;2017年吸引游客数量超过210万人次(见图一),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双双实现可观的增长。

由于2009年内战结束后斯里兰卡逐步发展经济,旅游业发展迅速,至今已经成为斯里兰卡四大外汇收入来源之一。在我国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后斯里兰卡是首个以政府形式发出声明支持的国家,此后两国文化交流增多。直至2015年斯里兰卡政府换届,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叫停科伦坡港项目,导致斯里兰卡背负大量外债,经济增长缓慢。④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位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南港以南近岸海域,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项目投融资并进行填海造地形成269公顷陆域,并负责项目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土地销售及开发。 斯里兰卡政府为了维持经济的增长,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打造成斯里兰卡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且根据市场的风向标把对中国市场的开发摆到头等重要的位置,以期盼全面提升斯里兰卡的旅游发展水平。

在政局平稳和经济发展需求增大的背景下,斯里兰卡政府给出大量利好政策吸引和刺激斯里兰卡旅游业的发展。斯里兰卡国家统计局和斯里兰卡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7年斯里兰卡工业从业人员占42%,服务行业人员占29%,其中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占5%(斯里兰卡政府在进行数据统计时与其他服务业区分,将旅游业单列),贸易从业人员占19%,建筑业占4%,农业占1%。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斯里兰卡含旅游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了34%,仅次于工业从业人员。目前斯里兰卡工业所占比例大,主要原因是大量中资公司在斯里兰卡援建基础设施。一旦主体建设过程完成,服务业(含旅游业)势必成为第一大产业。斯里兰卡政府利用国民识字率高、劳动技能训练有素的相对优势,努力把本国经济打造成为服务业导向型经济。服务业逐渐成为斯里兰卡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已成为斯里兰卡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旅游业、通讯业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迅猛,增势强劲。

上述问题之外,还有理论运用的单一、史料建设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此类问题的逐步解决,清代碑帖学研究将会走向更高层次。

在中斯两国关系复苏以前,赴斯里兰卡游客约60%是欧洲人,亚洲游客(主要是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地)约占30%,北美游客约占3%,斯里兰卡的旅游收入主要来自欧洲游。2015年,中国赴斯游客达到214,783人次,同比增长67.6%。中国已成为斯里兰卡第二大旅游客源市场及增长最快的客源市场。2015年赴斯外国游客约为1,798,380人次,同比增长17.8%。其中,12月入境游客206,114人次,同比增长15.4%。目前,印度仍然是斯里兰卡第一大客源国,去年赴斯印度游客共计316,247人次,同比增长17%;中国游客共计215,000人次,同比增长80%,位居第二。鉴于看好旅游市场,斯里兰卡政府提出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400万。据斯里兰卡旅游局数据显示,在2017年的旅游业中,中国赴斯里兰卡游客数量增长率更是远超其他国家,2017年增长率居首,远超过印度、英国、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主要客源国,消费能力排名第三仅次于英国和俄罗斯(表1)。

表1 2017年斯里兰卡游客增长率表

其一,依托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的文化旅游。文化遗产是旅游业的宝贵资源,文化旅游涵盖历史文化遗产在内的一种休闲旅游,旅游者能够体验再现历史真实场景或具有代表性的场所和活动,具有体验性和受教育意义,即参与景观和学习景观。例如,斯里兰卡每年一度的佛牙节(The KandyA ̈sla Peraha ̈ra”)是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开展的节庆文化旅游项目,即在每年的艾萨拉月,约在公历7月至8月之间的月圆之夜(故每年的具体日期都会有一定的变动)会举行佛牙节,由象王驮着装有佛牙的佛龛进行游街和开展系列仪式。除此之外,斯里兰卡有大量古迹景观,如文化三角、工业时代的茶厂、宝石矿、内战遗址、殖民时期的遗址等,都是依托文化遗产资源而开发的文化旅游。② 1978年以阿努拉达普勒古城、波隆那努瓦古城和康提形成的三角地带(含西格利亚古城和丹布勒石窟),因为它们突出的普世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二、斯里兰卡乡村旅游发展资源依托模式和格局

斯里兰卡受西方殖民影响,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旅游产业带动下,城市与乡村互惠互生。斯里兰卡全国分为9个省(Palata),25个区(Distrikkaya)。斯里兰卡为海岛国家,有诸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中央省汇集了诸多斯里兰卡历史文化遗产,游客主要目的地有努瓦埃利亚区和康提区,其中努瓦埃利亚和康提是努瓦埃利亚区和康提区的核心城市。

案例一:努瓦埃利亚

努瓦埃利亚(Nuwara Eliya)被英国探险家怀特·贝克(Samuel White Baker)发现,位于斯里兰卡南部丘陵区的核心,亦是斯里兰卡地势最高的城镇。该地植被良好,气候凉爽,英国殖民时期引入种植大量蔬果和种植茶叶等。为了满足种植产业劳动力的需求,英国殖民者从印度迁徙泰米尔人进入努瓦埃利亚,故至今在努瓦埃利亚印度泰米尔人数量居首位。① 努瓦埃利亚区人口数为23 700,083(2001年),其中印度泰米尔人占到了50.7%,斯里兰卡泰米尔人占6.55%,僧伽罗人占40.17%,摩尔人、伯格人、马来人和其他人占2.17%。 努瓦埃利亚因此也成了典型的英国式农耕小城。为了配合茶叶产业的销售和运输,英国殖民者修建了通往康提的铁路,将大量的顶级锡兰红茶运往口岸,通过海上航线运至英国皇室的餐桌上。与此同时,英国殖民者在努瓦埃利亚建立狩猎俱乐部,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殖民官员避暑与狩猎的后花园。至今该地仍留有诸多英国风格建筑,有“小伦敦”之称,且被称为亚洲的花园城市。努瓦埃利亚除了有茶叶等旅游商品资源,还有休闲娱乐资源。如国外游客可以避暑,打高尔夫球,观赏茶园、茶叶博物馆,访问皇家植物园,到霍顿平原探访“世界之尽头”(表 2)。

表2 努瓦埃利亚区乡村旅游类型资源表

总体而言,斯里兰卡城乡旅游资源具备以下特点:第一,特色文化鲜明,具有强烈的文化自觉。乡村旅游作为以乡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其本质是为了超越自我惯常的时空去体验异地乡村文化,获取精神享受,因而特色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文化反映了乡村的特质风貌及其历史文化传承与精神创造,也加强了村民们的文化自信,夯实了文化自觉,二者相辅相成。由此可见,保留特色文化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图2 努瓦埃利亚区位置和主要景区分布图和康提区位置和主要景区分布图

吕淑萍:Xylem的水业务覆盖了水循环的全过程,产品和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涉及污水处理、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灌溉等多个领域。Xylem的滤池、过滤器和臭氧等产品凭借其技术和品牌优势以及Xylem在水处理方面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在相关领域广泛应用,随着国家对饮用水标准及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提高,Xylem的产品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此外,泵送系统是Xylem最传统的业务,在这方面实力很强,很多产品和设备应用在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及西北、西南和中部的一些小型或规模稍大一点的调水工程中。公司在两年前收购了一个排水泵企业Godwin,产品在2011年北京、武汉等城市的汛期应急排水中得到试应用,效果很好。

康提是斯里兰卡文化中心,位于马哈韦利河支流案班河上游,全称是“Senkadagala Siriwardhana Maha Nuwara”,简称“Mahanuwara”(Senkadagalapura)。其中“Mahanuvara”即马哈努沃勒,意为“伟大的城市”。其英文名“Kandy”来源于殖民时期,该词源于“Kanda Uda Pasrata,Kanda Udarata”意为山地,“Udarata”意为高地,这一词也确切的描述出了康提的地形。后来,葡萄牙人入侵将其缩短成“Candea”。康提是僧伽罗文化最好保存地,也是最后一个僧伽罗王朝所在地。斯里兰卡三次被殖民历程中康提仅一次被英国殖民。康提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马哈韦利河孕育着僧伽罗文明。在康提仅联合国登名造册的建筑一共有488处。这些都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吸引着游客,也为当地提供了以第三服务产业为主的工作岗位。

案例二:康提

从下表(表3)中可看出康提区与努瓦埃利亚区的主要乡村旅游资源有所不同,努瓦埃利亚的旅游资源多数集中在休闲娱乐和对殖民时期历史文化的体验,而康提区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主要由僧伽罗传统文化和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观念构成,在全球化背景下塑造了一个“我者的传统”加“他者的怀旧”的新型旅游景观。

我跟老秦把能想到的都说了。我说:“你女儿以后要是不认我,或者我做得不到的时候,你们父女俩来欺负我怎么办?”他说:“谁都要凭良心做事。你在这儿当经理,员工们对你这么好,说明你没做过过分的事。我也同样不会做过分的事。我们结了婚是夫妻,老了就是伴儿,不能靠孩子。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世界,也有自己的责任。我当老师虽说钱不多,但工资固定。你在油站上班,也有收入。咱们合起来过日子准错不了。你放心,以后孩子要对你怎么样,我一定会站在你这边儿。”

表3 康提乡村旅游类型资源表

如前文所言,英国殖民者攻下康提之后,发现了地处深山之中的努瓦埃利亚,因其适宜的气候,大力发展种植业。茶叶需要从深山中运出,最有效的交通是铁路。于是英国人修建了康提通往努瓦埃利亚的铁路,继而通过铁路和河渠将茶叶运往港口,再由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运回英国。殖民时期修建的铁路至今在运行之中,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七八个小时的盘旋山路和舒适地坐在火车上体验穿越爱丽丝仙境的美感,很多游客选择了后者。这与通往香港迪士尼的卡通专题地铁让游客提前进入情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相比之下,努瓦埃利亚的铁路更加古老,具有历史感。下图是努瓦埃利亚区位置和主要分布图(图一左),康提区位置和主要景区分布图(图一右)。黑色的坐标点为努瓦埃利亚(城)和康提(城)所在地,蓝色圈划部分为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结合表三可以分析出,努瓦埃利亚地区乡村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休闲娱乐,其中茶园体验最为突出。

部分企业存在比较明显的纳税意识薄弱,在税务申报环节上没有如实申报。例如:企业通过拆分发票躲避税务,或者重新注册公司来进行税务征管。和大中型企业不同,小微企业在遵守税法和财务管理上存在比较明显的随意性,在很多企业中会计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欠缺。因此税务部门进行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同时在小微企业中,很多都是家族企业,企业很少关注税收政策,不了解相关内容,在应用上也存在很大的缺失。

第三,文化与自然资源的紧密结合,提高城乡旅游体验的真实性。斯里兰卡的经济和交通不发达,他们将公路、铁路、水路将文化资源与丰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连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可利用的交通媒介。恰是这些具有历史感的交通媒介,如殖民时期的铁路与火车讲述着历史传递信息,增加了游客的真实体验,打造出了文化体验结合城乡村休闲的绿色度假模式。

旅游业是斯里兰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达到20%左右,游客主要来自印度、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旅游业的开发项目主要是以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城市旅游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城市旅游的繁荣,这两种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城乡旅游体系。城乡旅游一体化,彼此共同发展,成就了当前斯里兰卡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斯里兰卡旅游资源及形态非常丰富,包含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风民俗、休闲娱乐等多项主题项目。内尔森·格雷本认为旅游与景观有着三种基本关系,分别是“虔敬关系”“社会关系”和“体验式关系”。① 内尔森·格雷本.旅游与景观:旅游高峰论坛2010年卷[M].葛荣玲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45. 其中虔敬关系源于人们对神秘力量的“畏惧感”和“神往感”① 鲁道夫·奥托在《论“神圣”》中提出神秘心态(神秘感)具有二元结构性质,由“畏惧感”和“神往感”所构成。[德]鲁道夫·奥托.论“神圣”[M].成穷,周邦宪译.成都:四川人名出版社,2003:11-35. ;在社会关系中,景观可能只是一个布景或者舞台;在体验关系中游客可以参与景观,学习景观、与景观互动和使用景观等方式。结合斯里兰卡旅游资源依托类型以及游客的旅游动机来划分,当前,斯里兰卡的旅游发展景观格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从2017年斯里兰卡旅游局的入境游客统计数据表中发现,中国游客数量的增长是最高的一个国家。这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等契机,中国游客数量超过英国客源量,位居斯里兰卡的第二客源国。斯里兰卡将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发展,经济成效显著,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都有这样的需求和渴望。旅游是否为无烟囱的工业还是外汇钱包这两个问题暂且不论,但毋庸置疑短时间内发展旅游业确实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增加该国的外汇储备,成为旅游目的国的经济“发动机”。

其二,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的生态旅游。斯里兰卡生态资源丰厚,有多个著名的国家公园。如1998建立的霍顿公园,最佳的自然生态区域被预留出来作为保护和游憩的双重目的地,游客在进入之前会经过严格检查以防对环境有破坏的塑料等制品进入公园,进入之后游客可以远足、探险等户外游憩活动。这类型的旅游需要当地社区经济、游客和环境协调发展才不会破坏自然景观,保持可持续的发展。目前,斯里兰卡已有国家级公园4座、动物园14个和植物园3个。未来60年,游览国家公园和到生态环境优美的景区露营、徒步旅行等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生态旅游亦是对景观的复兴行为。

其三,结合海洋资源发展的海滨旅游延伸产品。斯里兰卡城乡旅游发展有一个延伸产品,即走完常规康提文化遗产路线后,游客会选择到海边休憩。海滨旅游是斯里兰卡最早开发的一个旅游延伸项目之一,它是以海洋资源为依托的海洋旅游产品,包括沿岸海龟保育中心等为依托,属于教育、娱乐参与到海洋活动中的旅游。这种兼有娱乐和教育培训意义的参与式的旅游形式,满足了游客体验海边生活的愿望。

三、斯里兰卡乡村旅游发展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中国与斯里兰卡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更是交往频繁,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战略的提出后,更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地缘与文化交集。斯里兰卡近年旅游发展迅速,中国游客到兰卡旅游的人数也与日俱增。。从对斯里兰卡具有代表性的中央省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和原因、斯里兰卡旅游发展资源依托模式和格局中,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以期对中国与斯里兰卡发展彼此间的旅游文化提供些许启发。

(一)合理规划,积极推进城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

斯里兰卡当局在保证旅游业的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开发利用,始终将旅游业的发展置于政府的计划之中。斯里兰卡旅游业发展计划主要有以“五年计划”和“四年计划”为主的中期旅游发展计划,以及以“十年计划”和“马欣达景愿”为主的长期旅游发展计划。③ “十年计划”(1968年-1978年):提出未来发展旅游业而采取金融鼓励措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指出旅游业应该相应地享有与其他出口企业及对国家经济起重要作用的制造业同等优惠待遇。“五年计划”(2011年—2016年):制定了针对全国旅游业五年的战略规划,主要包括,旅游业发展目标、旅游业发展策略、政府旅游业发展政策框架三个方面的内容。“四年计划”(2017年-2020年):该旅游战略计划提出了一个框架以及旨在提升在改革进程中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文化、地理和人力资源的使用率,指出了必要的步骤和行动向斯里兰卡2025年旅游产业“愿景”的迈进,来实现政府的高水平目标解决一系列公认的系统故障,六个变革性的主题已经被开发出来相应的核心策略。“马欣达愿景”发展计划:斯里兰卡前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在2005年执政之初提出的施政目标,该“愿景”的内容涉及计20项,其中有3项涉及到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例如基础设施、旅游设施、环保措施等。 根据斯里兰卡旅游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他们的旅游业发展借助政府力量获取了诸多的产业要素,获得协调发展。

第二,发展城乡一体化趋势。斯里兰卡的公路是沿村落而建,所以城乡旅游的分布往往是成长条形,案例二康提区的旅游资源分布图也证明了这一点。以康提城市为中心,沿着道路辐射到沿路的村庄,继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形成。

(二)提高旅游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做好“旅游外交”的形象大使

斯里兰卡政府非常重视对旅游的宣传与促销,设立斯里兰卡旅游局利用多种式向世界推介斯里兰卡,该局下设的办事处在世界各地进行各种推介活动,包括斯里兰卡整体旅游形象、各地旅游热点、游览项目等。其目的主要有两点:加强对外旅游宣传力度和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经历时好几年,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出现了许多问题,尽管国家对此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进行指导,但是在具体工作当中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要想有效确保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三)挖掘乡村多元文化,保持特色,城乡旅游发展相结合

斯里兰卡城市的胚胎构造存在于村庄之中,城市的房屋结构、蓄水池、集会场地等都是源于未形成集市的村庄。在社会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下,一些村庄被系统的改造,呈现出多元化形态。乡村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第一,以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文化的载体,通过旅游发展唤醒文化记忆,使文化得到传承;第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让现代人面对都市的快节奏所产生“疏离感”可以得到释放,将回归自然和体验异文化相结合,增强文化旅游魅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振兴乡村”的可持续发展”。① Dean MacCannell.The Tourist: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Berkeley,1999,p.5-11.如若乡村失去本来的特色,就会变成一个个同质化极其严重的“乡村”或变成一个个微型城镇,很难吸引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

借鉴斯里兰卡旅游业发展经验,我国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第一,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进行整体规划与指导,加大政策支持,进行合理规划;第二,重视法律规范,制定法律法规指导既要借鉴国际旅游业发展经验,也要结合我国实情;第三,重视规划管理和加强服务监督。同时,我国需要从多种路径可以提升旅游文化软实力影响力,例如,对外,进一步加强对入境旅游大国的市场渗透,开拓境外的新型客源国;对内,无论是出境旅游的游客,还是海外求学的学生、海外劳工、商人和华人,鼓励国人建立正面的、积极的中国形象。

2017年2月,国家杜马主席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承诺,5年之内俄罗斯将通过关于人与机器人之间关系的法律[3],规范机器人及制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当年10月,俄罗斯就成立了几个工作组,开始致力于为数字经济发展扫清法律方面的障碍。

⑦肝肺综合征 PaO2<80 mmHg (1 mmHg=0.133 kPa)时给予氧疗,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低流量氧(2~4 L/min),对于氧气量需要增加的患者,可以加压面罩给氧或者气管插管(Ⅲ)。

四、结语

从斯里兰卡城乡旅游发展景观模型中可窥见,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并非相互独立或排斥,两者紧密相连且可形成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城市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便捷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乡村旅游需保存其自身的乡村文化特色和保护好生态资源才能够吸引游客。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初期,乡镇、村民和投资者需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突破好“差序格局”的“私”才能保持城乡旅游的可持续发展。② 费孝通.乡土中国与乡土重建[M].台北:风云时代出版社,1993:22-29. 此外,旅游何尝不是一种民间外交,这里暂称为“旅游外交”。虽然有些学者从广义上并不认同这一个概念,而且少部分的游客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国家的形象,但在这里我们借用“外交”一词,是从严格意义上说,每一个游客、每一个个体都是代表了中国和中国形象。而今天大量的中国游客走出国门,我们不能成为外国人眼中的“移动的钱包”(Walking Wallet),更应该成为中国正面形象的“移动的民间大使”。③ Abeysekera,N.,Ganewatta,S.N.She is Mine:How to Win the Hearts of Chinese Touris ,Colombo,2014,p.7.通过旅游中国游客可以完成自我形象的重新塑造,重建中国形象。

A Landscape Model for Urban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ri Lanka

YU Yuanyuan1,LIU Qiying2,Qin Ying3
(1.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650092;2.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100083;3.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650201,China)

Abstract: Sri Lanka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ner in B&R,but also the first country to issue a statement of support in the form of a government after China put forward the Marine Silk Road in the 21st Century initiative.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Sri Lanka.On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Anthropology,this paper takes the purpose of tour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and bases on Sri Lanka'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analyses the mode and pattern of Sri Lanka's urban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resources,explores the landscape model of urban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ri Lankan,in the hope of enlightening China's urban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Key words: Sri Lanka;Resource;Pattern;urban and rural tourism;landscape model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233(2019)01-0083-07

收稿日期: 2018-12-15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下中斯文化交流的认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CMZ036);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孟加拉湾地区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余媛媛,女,云南师范大学教师,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刘启英,男,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生;秦莹,女,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黄 玲】

标签:;  ;  ;  ;  ;  ;  ;  ;  

“一带一路”背景下斯里兰卡城乡旅游发展景观模型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