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明确了选择核查对象和核查标准的条件,详细论述了对期间核查的方法,并以数字多用表检定装置为例说明了期间核查的组织与实施,以保证计量机构检定/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关键词:期间核查;计量标准;可信度;核查设备
前言
在检定/校准时,有些检测设备由于使用频率高、环境干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仅仅实施检定、校准或量值溯源等活动不能够满足计量质量的要求,还需要采用期间核查的方法来控制检定/校准仪器设备的状态,才能保证实验室计量检测设备技术性能处于可信状态,从而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1 期间核查的目的和内涵
期间核查是为了及时发现检测量值失准,或在失准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使用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检测设备,尽可能减少或降低由此产生的成本和风险。它是指为保持确定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测量仪器等设备检定/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在相邻两次检定/校准的时间间隔内对设备进行的一种高精度的检查,判定设备示值是否保持其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内,以确认检定/校准状态是否得到保持。
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期间核查规范依据主要有: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在第5.5.10条中规定“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在第5.6.3.3条中规定:“期间核查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取证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在第6.4.10条中也作了相同的规定。期间核查实质上是核查计量器具的稳定性是否影响其检定/校准状态,是量值溯源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中,期间核查能够有效控制检定/校准的质量,保证检定/校准结果准确可靠,从而提高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测量数据的可信性。
2 期间核查的组织
检定/校准实验室进行期间核查必须具备的基本步骤有选定需要进行核查的对象(进行过量值溯源的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选用能够进行核查的标准物质、制定具有经济可行的核查方法等。
2.1 确定期间核查的对象
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是否需要实施期间核查:
准确度要求高、测量结果重要的关键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2)新建立的计量标准装置以及新购置的测量设备和首次使用的标准物质;(3)使用时间长、使用频繁导致计量性能下降的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4)由于使用环境恶劣或使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导致性能可能发生改变的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5)稳定性超出允许范围的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6)经常被携带到现场进行检定、校准或检测的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7)分析历年检定/校准证书,检测数据变动较大、存在争议的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8)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后返回的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
在实际工作中,期间核查主要针对准确度要求高、测量结果重要、使用频率高、使用环境恶劣的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对于已建立计量标准并参与稳定性考核的校准实验室,不需要对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重复进行期间核查。另外需要在成本和风险之间进行平衡,如果期间核查的费用超过检定/校准的,而且检定/校准时限满足实验室要求,则可以只进行检定/校准。
2.2 选用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
一般来说,期间核查主要针对仪器设备的稳定性,主要用来观察测量结果的变化,对核查标准的准确度要求并不高,但是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核查标准的测量范围应接近于被核查设备的相关技术指标,能够满足相应不确定度或分辨力等要求,以便观察被核查对象的变化,这样有利于进行数据比较。
3 期间核查的方法
实验室应根据被核查对象的重要程度、不同特性以及实验室资源和能力,从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可行性等方面来综合考虑选择期间核查的方法,并且参考有关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中的规定或仪器技术说明书中的方法来选择相应的核查结果处理方案。以下针对测量仪器的期间核查介绍几种常用的核查方法:
3.1 量传法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更高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装置与被核查仪器进行期间核查。也就是说,实验室自己拥有某参数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小于该被核查仪器相应不确定度的三分之一的仪器设备,则可用此标准装置对被核查仪器进行量值传递比较。
3.2 比对法
如果由于条件限制,实验室没有更高精度的计量标准,但具有两台以上同类(测量参数和量程等技术指标相类似)且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可采用比对法对同一个稳定的核查标准进行测量来实施期间核查。比对法需要对这两台仪器安排不同的检定周期,使其中一台的检定日期和另一台的期间核查日期保持一致,用刚检定完的仪器和需要做期间核查的仪器测量这个核查标准。也就是说,可以用近期检定的标准仪器对前期检定使用的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3.3 标样法
在实验室里,有些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计量标准自带标准样块,则可以将该标准样块作为核查标准;或者实验室专门准备一件稳定的被测件作为专用核查标准,在规定条件下保存良好,尽可能不用于其他测量。标样法就是指使用这样的标准实物留样作为核查标准在不同时期进行的多次重复测量,观察被核查仪器数值是否稳定。
当被核查对象经过检定/校准后立即测量核查标准,设得到的测量值为Y1;在核查期间,再次用相同的方法测量该核查标准,设得到的测量值为Y2。将两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符合规程或说明书要求,则通过核查。否则认为被核查对象状态不可信,实验室应找出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标样法是实验室进行期间核查时一种常用简单可行的方法,但可信度稍差,为了使其核查结果更准确,可在规定时间内增加核查的次数。
3.4 控制图法
控制图法通常是用被核查对象定期对某核查标准进行重复测量,然后将核查的数据建成数据库,利用得到的特性值(均值、极差、标准偏差等)绘制出合适的控制图,以分析被核查对象的测量过程是否得到控制。它是一种应用显著性统计原理的核查方法,对测量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进行图形记录。
常规控制图法包含由统计方法确定的一条中心线和两条控制限。中心线通常由所测量数据的均值确定,主要用于判断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受控的系统偏差的影响;两条控制限位于中心线的上下两侧,通常由所测量数据的极差或标准偏差确定,主要用于判断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受控的随机误差的影响。若测量数据的上下控制限值落在被核查仪器对应的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内,表明测量过程处于可信状态,则通过核查。否则认为被核查对象状态不可信,实验室应找出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4 结束语
期间核查主要涉及检定/校准状态的可信度,验证仪器设备计量参数的稳定性。有效的期间核查,能确保实验室的质量活动准确、稳定和可靠,便于及早发现设备的问题,降低质量活动追溯的成本和实验室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期间核查是一项实验室确保检定 /校准的工作质量和数据可信的重要的内部质量管理活动,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条件来合理选择期间核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江华.关于计量标准期间核查实施方法的探讨[J].中国计量.2011(04).
[2]张建春,滕继华.浅析实验室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实施方法[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0(05).
论文作者:刘赛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标准论文; 测量论文; 实验室论文; 设备论文; 装置论文; 状态论文; 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