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我院116例实施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8例;研究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和不良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研究组患者的感染人数明显少于参照组,数据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能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且不良情况发生率较低,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目前为患者进行化疗通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该化疗方式虽然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具有巨大的毒副作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较多导管相关感染的病症,对患者造成本身疾病以外的痛苦[1]。患者在PICC治疗时更易出现感染。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患者PICC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我院116例ICU实施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男29例,女29例,年龄33~70岁,平均(51.1±4.78)岁;参照组男28例,女30例,年龄35~71岁,平均(52.1±4.65)岁。比较一般资料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对恶性的诊断标准;②均于PICC置管室进行维护;③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情并自愿情况下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内容分为定时消毒,将病房温度控制在23℃,湿度控制在55%,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备医师,全程采取无菌操作。研究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方式,具体内容为,(1)建立集束化管理小组,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统计并作出分类,依据患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2)在进行导管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化操作,更换敷料前对皮肤进行消毒。(3)加强日常巡视次数,防止发生不良情况。(4)对护理人员展开全面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增强综合素质。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收集、归纳、统计患
者的激素药物使用史、免疫功能、穿刺次数等相关因素。记录患者PICC期间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例数,采集患者病原学进行检查,并统计分析病原菌种类。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感染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情况,具体内容分为渗血、导管脱落、导管堵塞、皮肤破损。按国家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PICC导管相关感染为:①出现38°C以上发热、低血压、寒战,外周出现分离细菌;②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③穿刺处出现硬结、红斑,或有压痛现象。
1.4统计学方法
以上由SPSS20计算,计数资料以x2检验,n,%表示,P<0.05时有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表示对比数据具有显著差异。
2结 果
2.1感染发生率对比
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感染发生3例,感染发生率5.17%;参照组感染发生14例,感染发生率24.13%,数据对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感染发生率对比(n,%)
2.2不良情况对比
在此次护理中,研究组发生渗血3例(5.17%),导管脱落5例(8.62%),导管堵塞2例(3.44%),皮肤破损6例(10.34%);参照组发生渗血10例(17.24%),导管脱落14例(24.13%),导管堵塞11例(18.96%),皮肤破损18例(31.03%)。通过对上述四项内容进行对比,数据皆表现出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与感染无相关性(P>0.05)。留置导管时间>2个月,穿刺次数>2次,夏季和秋季行PICC治疗,有激素、化疗治疗史,免疫功能低下,有合并症,以上因素均与感染有相关性(P<0.05)。
3讨 论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看出,研究组相对于参照组发生感染的人数明显要低,对比数据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况,研究组在渗血、导管脱落、导管堵塞、皮肤破损这四项评价指标的发生情况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为,集束化护理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已经论证过的护理措施对已有的护理模式进行优化,例如在护理前期成立护理小组,为了使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院方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强化其专业知识,使导管穿刺手法更为熟练;其次,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全面贯彻无菌化操作,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报备医师,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在预防感染方面,除了护理人员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导,要求患者注意自身卫生,保持整洁度,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在连续不间断的监测中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患者通常采用PICC治疗,虽然PICC可避免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但其长时间置管也会为患者带来一些并发症和感染。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患者进行PICC治疗后,出现导管相关感染与留置导管时间>2个月,穿刺次数>2次,夏季和秋季行PICC治疗,有激素、化疗治疗史,免疫功能低下,合并症有着密切关联(P<0.05)。穿刺次数和留置导管时间引发感染主要是由于消毒、杀菌等操作不规范造成,应注意对器械严格消毒杀菌;夏季和秋季是病菌生长繁殖的高峰季节,因此会导致病菌的入侵概率增加;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受病原体入侵;而激素化疗则是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引发相关感染;合并症如糖尿病等则需给患者积极治疗,从而改善免疫力。另外,通过对病菌分布进行检测,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微小棒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是感染的主要病菌,针对病菌种类采取相应治疗和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结束语
综上,集束化护理对于ICU实施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感染率有明显控制作用,另外也能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樊迪.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0):47+50.
[2]周际昌.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89-5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4]王科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分析[J].广西医学,2015,37(11):1610-1613.
[5]牛元元,李玉玲.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效果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5):1035-1037.
论文作者:陈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率论文; 发生论文; 静脉论文; 差异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