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 730046
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采用心理护理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对其分组,各组51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经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判指标包括:情感职能(RE)、社会职能(SF)、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精神健康(MH)、总健康(GH)。另外,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经t检验,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心理护理干预。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乙型肝炎;生活质量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为乙肝,特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发病时,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临床对该病进行治疗时,其原则是:三分治疗、七分调理。药物治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患者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及意志,保持精神愉快,生活规律。因该病尚未理想的根治方案,患者长期用药、见效慢,加之部分患者对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担忧,难免会加重心理负担,表现出焦虑、不安、悲观等心理[1]。这种负性心理的存在,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而影响预后。为此,实验特意选取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护理报道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02例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对其分组,观察组51例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该组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20例,31例,患者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56岁,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该组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19例,32例,患者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58岁,入院后,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排出精神疾病者、不在实验知情书上签字者等。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用药方面:护理人员提醒患者慎服伤肝药物。因为肝脏属于人体代谢器官,而药物代谢的同时会产生一些具有毒性的物质,易加重病情。所以,务必要按时按量服药,如果需要调整药物计量,需经过专业医师评估后,可做调整。生活方面:提醒患者尽量穿舒适宽松的衣物,减少衣物与皮肤摩擦所产生的瘙痒感,因为肝炎患者,一旦胆红素升高,会出现皮肤瘙痒。避免与他人公用刮胡刀、牙刷等,减少传染的可能性[2]。饮食方面:科学的饮食方案是保证机体营养的关键。乙型肝炎患者的饮食以新鲜天然、均衡饮食为最重要,宜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等,避免、油炸、罐头等食物,禁忌烟酒。此外,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取患者的信任感,以便积极配合治疗。
1.2.2观察组
心理护理:其内容具体包括:1)应与患者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入院后,护理人员以温和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增进与患者的沟通,此过程中,可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逐个解答其疑问。同时,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思维活动等,给予针对性干预,可通过安慰、鼓励等方式,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此外,还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3]。2)健康宣教:交谈过程中,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的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避免盲目加剧心理负担。交谈过程中,还可以对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进行了解,然后针对性的给予缓解压力,消除各种负性心理,如紧张、焦虑等[4]。3)获取家属的配合。由于部分患者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过度担心治疗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应与其家属取得配合,通过对患者悉心交谈或运用心理开导方法,消除其各种负性心理。家属的配合可让患者感受到关怀,这对于减少不良情绪也有积极的作用。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评分进行观察,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描述过程中用t检验,用均数加减表示,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统计对比发现,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下表1: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传染性、难治性、病情长,长期用药,难免会加剧患者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各种负性情绪的存在,不但降低了治疗依从性,且不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5]。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非常有必要。实验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整个护理内容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患者的心理诉讼,为其做好健康宣教等,帮助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其以健康、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心理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孙婷云.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1949-1950.
[2]罗艳芳,岳春霞.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1(19):1853-1855.
[3]许丽红,蒋文慧,张苗苗,等.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5,15(06):435-437.
[4]杨宏娥.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5,09(03):69-71.
[5]陈伟焕.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01):33-34.
论文作者:陆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患者论文; 乙型肝炎论文; 心理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