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级中学体育课程教材改革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级中学论文,探析论文,上海市论文,教材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教材是依据学校教学目标制定的学生各种活动的总体计划。课程的内容,是由国家或国家授权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形式来制定、颁布的。教材则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它规定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就体育课程来看,国家于1956年、1961年、1978年、1987年、1992年,分别颁布了五套中小学体育教育大纲。上海市初级中学体育课程先后执行的是前四套教学大纲和当今正在执行的上海市教委于199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学体育与保健学科的课程标准。本文拟通过历年的教学大纲与现行的课程标准的比较,探讨现行课程标准的特点,为上海市下一轮的课程教材的改革提供参考。
1 历年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比较
1.1 体育教学任务的比较
综观历年的体育教学大纲的体育教学任务,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健康水平;教授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结合体育运动特点,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各个时期的体育教学任务也有不同的侧重。通过比较,可找出各次体育教学大纲任务的变迁的要点。
1956年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变迁要点是:增进健康;掌握竞技运动的知识技能;进行共产主义品质教育。1961年中学体育教材的变迁要点是促进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能力。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变迁要点是提高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1987年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变迁要点是学会体育娱乐的方法;能独立进行科学地锻炼,适应终身锻炼和生活娱乐的需要;发展个性,培养情操。1991年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与保健学科课程标准的变迁要点是全面发展身心素质;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自我锻炼、自我保健的能力;培养对体育的情感。
从以上变迁要点,可以看到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的变化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由突出“竞技运动项目”的学习、掌握,逐步转向“身体素质”的练习、提高;由只注意“强体练身”的练习,逐步转向与“身体文化”的积累相并重;由突出“三基”为中心的教育,逐步转向与“培养能力”的教育相并重。
1.2 体育教学内容的比较
1956年大纲的体育教学内容为:体操(队列队形、徒手操、器械操、技巧、基本活动练习);田径(走和跑、跳跃、投掷);游戏。1961年大纲内容为:体操(同上);田径(跑、跳跃、投掷);武术;球类(篮球);其它(选用教材)。1978年大纲内容为:体育基本知识;体操(同上);田径(同上);武术;球类(篮球);其它(选用教材)。1987年大纲内容为:体育基础知识;体操(同上);田径(同上);武术;球类(篮球);舞蹈与韵律体操;其它(选用教材)。1991年大纲内容为: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身体素质练习;民族传统体育;队列与基本体操;其它(选用教材)。
1.3 基本教材与选用教材之间的课时比例比较
由于我国各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气候环境、师资力量以及学生体育发展水平的不同,除了1956年的教学大纲外,历次的教学大纲都把教学内容划分成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两大类,并明确规定两大教材之间的课时比例。基本教材简单易学,需用器材不多,能够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身体,是一般学校都能完成的。选用教材是在完成基本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灵活选用的。
1961与1978年大纲基本教材占80%,选用教材占20%;1987年大纲基本教材占60%~74%,选用教材占40%~26%;1991年大纲基本教材占70%,选用教材占30%。
1.4 考核方法的比较
1987年大纲考核的组成部分:体育课出勤及课堂表现(10%),体育基础知识(20%),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40%),运动技能、技巧(30%);1991年大纲考核组成部分:基础知识(20%),身体素质(50%),能力(10%),运动技能(20%)。
2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保健》课程标准的肯定之处
2.1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2.1.1 建立了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学科体系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体育教育应该在突出体育增强体质的本质功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合格公民所需的身心素质;必须在重视强体练身的同时,注意身体知识文化的积累。因此,课程标准把体育这门学科由“体育课”改成了“体育与保健课”。在教材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课时比例占总课时的23%,纠正了体育教学只重视练,而忽视学;只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的弊端。把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科学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身体锻炼相结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体系。
2.1.2 加强了学科的基础性和实效性,打破了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在校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从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发展水平看,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发展水平低下,难以掌握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竞技运动项目,因而,造成这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失去兴趣和信心。再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看,少儿需要的是兴趣浓厚、生动活泼、抒发情感的体育活动,而对课中所进行的大量枯燥乏味的单个技术动作的重复练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程标准对初中教材内容采用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分类方法,把大量的竞技运动项目作为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手段,降低竞技运动项目的技术要求,通过生动、新颖的组织措施和教学方法,把竞技运动项目的学习、练习融入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中去,让体育教学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
2.1.3 养成学生自我锻炼,自我保健的能力
素质教育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在,也着眼于学生的将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开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途径。通过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会学习、会锻炼,更要让学生学会创造,利用课中所学的知识、方法,科学、有效地从事自我锻炼,自我保健。因此,课程标准规定了基础理论的学习,也应有操作的内容,如:身体形态、机能的测量和评价。课程标准也改革了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方法和内容,把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同时提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自主、自锻、创造、表现的机会,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锻炼,上海市教委在颁布课程标准的同时,配套发行了《体育与保健》的学生课本。初中生的课本图文并茂,融科学性、知识性、工具性、趣味性为一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2 体现了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主动体育的思想
2.2.1 重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意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
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及学习生活环境的不同,在秉性、性格、爱好和能力水平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过去过分强调“共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课中,应按性别、体育基础、能力、兴趣或友伴进行教学分组,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课程标准也把学科的课程设置设计为由必修课,选项课和课外活动课组成的三版块结构。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师资配备的实际情况,开设选项课,满足不同爱好,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情感,有效地掌握1~2门竞技运动项目或身体娱乐活动的方法。
2.2.2 加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师的“教”,又要强调学生的“学”,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重视“学法”的研究。让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导演”,而不是“主演”。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动学生的思维,努力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言语的指导,组织措施的调控,设置疑问,让学生在课堂中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3 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与保健》课程标准有待改进
3.1 教材内容体现时代特征,地方特色不够显著
教材内容应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反映时代的特色,适应学生现代生活的需要。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引进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如:网球、旱冰、交谊舞等。使之教材化,这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3.2 选用教材的课时比例有待进一步增加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国家一系列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条例的颁布与执行,使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市区学校与郊区学校,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在场地、器材的配备上,有着较大的差距。再加上体育教师的配备上,各教师的技术特长也不尽相同。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不给各个学校有较大的自由度,勉强为之,基本教材的内容就难以全面开展,目标难以达到,使课程标准失去了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如何合理地加大选用教材的课时比例,让教育更符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教育的实效,这也是体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3.3 教材内容偏多、偏杂、偏枯燥的现象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应进一步精减教材,精选教材。要克服教材偏多、杂的现象,使学生在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能真正有效地掌握一些运动的技术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服务。教材内容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克服教材偏枯燥的现象。如武术中的“八锦锻”、“太极健身功”,由于动作速度缓慢,不符合少儿的心理特征,应选择武术中那些节奏较快,防身、健身、养生,实用性较强的项目。另外,把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单独列项,这是课程标准的一大改进,加强了教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性,降低了体育教学的难度,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更有信心。但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一味地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而不加以配合一些易学的竞技运动项目、娱乐运动项目的练习,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的单调与乏味。如何使素质练习与某些竞技运动项目、娱乐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需要体育工作者加以考虑。
3.4 体育成绩的考核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调整体育课成绩考核办法的结构比重,使体育课的及格标准与达标、中考体育及格标准相衔接,以利于学生明确锻炼目标。在能力考核时,除了应有自我锻炼能力考核之外,还应对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测量能力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