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师范大学 010000
【摘要】汉族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体系完备,汉字中多有体现。工具书中大多被收录在“示”部字中,少数收在“鬼”、“尸”、“巫”、“宀”等部中。本文拟以古书材料为依据,对部分祭祀名称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祭祀;名称;“示”部字
一、丰富多样的祭祀活动
汉民族祭祀的意识起源甚早,远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较为简单的祭祀活动,发展至周代,汉族人的祭礼已经比较完备,并且有相当数量的汉字去记录祭祀的名称、对象、用具等事物。出于对死亡的畏惧和对神明、先人的尊敬,祭祀之礼在古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提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周礼》将“吉礼”列为五礼之首。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周礼·春官·大宗伯》
出于不同的目的,祭祀不同的对象,自然要准备不同的贡品,贡品的品类往往也因此有所不同。如《说文》中记述的一些汉字,“祳”,“社肉,盛以蜃,故谓之祳。天子所以亲遗同姓。”《春秋传》:“石尚来归祳。再如牛部中的“牺”,《说文》:“宗庙之牲也。”段注:“《伪孔注微子》云:‘色纯曰牺,体完曰牷。’”《曲礼》:“天子以牺牛。”“牲”,《说文》:“牛完全。”《周礼·庖人》注:“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在祭祀所用的“牺牲”中,“太牢”当属肉祭中地位和规格最高的祭品,也就是准备完全的牛、羊、豕三种牲畜。牛在古人的生产劳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用它来祭祀最能表现自己的虔诚之心。
除了使用不同的祭祀用品,人们所采取的祭祀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如“祡”,火祭的一种,燃烧木柴使烟气腾空,进而让神明感知自己的愿望,达到降福禳祸的目的。《说文》:“烧祡焚燎以祭天神。”“祭”,《说文》:“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子例切。”《尚书·大传》:“祭之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于神也。”《白虎通》:“祭者,察也。”再如“雩”,这是为求雨而进行的一种以舞蹈取悦天神的祭祀方式,《说文》:“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祁甘雨也。”《周礼·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为了不同的目的,针对不同的祭祀对象,古人皆有一套十分复杂的祭祀礼俗与之对应,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了农业社会里先民对于天时的依赖和对自然的敬畏。
二、繁琐复杂的祭祀名称
为了记录和区分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及针对不同的对象所进行的祭祀活动,先民创制了许多不同的汉字,以方便表达和记述。
首先是四时之祭。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谛,秋曰尝,冬曰烝。
——《礼记·王制》
不同的朝代对于四时之祭名有着不同的说法,按照郑玄的观点,周朝之前的说法是礿、谛、尝、烝。周朝之后改为祠、礿、尝、烝。
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尝,冬祭曰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尔雅·释天》
按照祭祀的规模来看,每五年举行一次的祭祀是“谛”,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祭祀称为“袷”。
“谛祭也。从示帝声。”
——《说文·示部》
“五岁一禘。”
——《周礼》
“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从示合。”
——《说文·示部》
“三岁一祫。”
——《周礼》
也有为求子而举行的祭祀。禖,《说文》:“祭也。从示某声。”《毛传》有云:“玄鸟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郊禖。”以太牢祭祀“禖”神,祈求子嗣绵延,可以看出母系社会末期生殖崇拜的遗留。
战争频发的古代社会,马这种动物承担着作战、耕种、负载等多种任务,故也有祈求牲畜肥健、田猎充盈的禂祭。禂,《说文》:“祷牲马祭也。从示周声。《诗》曰:‘既祃既禂。’或从马,寿省声。”《周礼·春官·甸祝》:“禂牲禂马。”
也有为了应对突发状况而举行的祭祀,禷,《说文》:“以事类祭天神。从示类声,力遂切。”为了行军打仗而祭,祃,《说文》:“师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祃。从示马声。”还有一种祭祀形式,是为了“祭殇”,也就是祭祀那些鬼怪,禓,《说文》:“道上祭,从示,易声。”《周礼·春官·大祝》:“辨九祭:一曰命祭,二曰衍祭”,郑玄引郑司农注云:“衍祭,羡之道中,如今祭殇,无所主命”,清孙诒让:“盖祭无主之鬼于道上,是谓祭殇。”
为了求福和避祸的祭祀,名称也各不相同。
“祓,除恶祭也。从示犮声。”
——《说文解字》
“䄆,祀也。”
——《说文解字》
禬,祈福之祭。
“禬之祝号。”
——《周礼》
“禬,福祭。”
——《广韵·泰韵》
禳,指去除邪恶消解灾祸的祭祀。
“磔禳祀,除疠殃也。”
——《说文》
“三月,命国难。九门磔禳,以毕春气。”
——《礼记·月令》
三、结语
汉族祭祀礼俗纷繁复杂,构成了汉文化中辉煌绚烂的一个组成部分。记录在汉字当中神秘的鬼神崇拜和祭祀仪式,寄寓着以农业为根本的古代社会对于未知事物的本能的恐惧和最虔诚的信仰。这样一个个复杂而自成体系的祭祀活动,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论文作者:许文静
论文发表刊物:《品读》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