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
摘要:古徽州地区人民家族观念根深蒂固,人文气息浓厚,此地的楹联或家训,或处世,或言志,或描写当地风貌,千姿百态,数不胜数,透露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影响着徽州居民的各个方面,表达了徽州人民治家为人的理念,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篇论文便是对西递、宏村的楹联文化做出详细的社会调查与研究,阐述徽州楹联文化独特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社会调查,西递宏村,楹联, 徽文化
西递、宏村古民居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其中楹联文化也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之一,讲究平仄对仗,是中华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艺术。而西递、宏村是徽州古民居遗产的代表,在此保留了大量的古民居楹联,有着自身独特的楹联文化。
一、楹联文化的思想渊源
根据在西递、宏村两处的走访调查,此处多是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风格,在这处于山明水秀的古朴村镇中,几乎家家户户都设有楹联,或在堂前,或在门上,雕刻在深色木材之上,传承悠远,历久弥新,在今日更显现出独特的意蕴和价值。
古徽州村落多聚居和成型于宋明时期,这时南方战乱少,水稻等农作物产量大,人口迁入,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有南移的趋势。这时正是儒教理学在古徽州产生和发展的时期,人们注重人伦道理,注重家族尊卑秩序,注重入世行政治国,这些在众多楹联中都可以看出浓厚的儒学风格,如“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简可养廉”等。但与理学相比,徽州人的行为更有古儒学的典范,不只专注于仕途苦学,也有人在乡务农,出外行商,这样的农商者更是占大多数,不歧视处于社会下次的农商等行业,反而对此热衷与精通。古徽州居民在行动上冲破了封建等级的禁锢,精通于农、工、商的末流行业,但思想上并非如此。古时人提倡“学而优则仕”,仕途通道并不被特定的一部分人所把持,而是“学而优”者都可以竞争入仕,所以此地域学术氛围浓厚。据地方志记载统计,明代徽州有举人一千多人,进士四百多人,清代有举人一千五百多人,进士近七百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朝为官的前辈也会适当照护后学,只要后辈人确有真才实学。能入仕者毕竟只是少数,剩下的大多数只能从事农、工、商的其他行业,不管你的祖父辈是怎样的地位。这颇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意味,徽州人对士人的确高看一眼,但也不对农工商者低看一眼,他们所低看的只是无所作为者和消极避世者。
古徽州人在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在士农工商的各行业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朝为官者人数众多,徽商更是行遍天下,让九州大地都认识到这一奋发自强的群体。先辈们把他们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形成楹联或家训,用以教导子孙后代,让后人随时随地都能记得先辈的辛勤和荣光,明白自己所应该走的道路。
二、古徽州地区楹联种类
西递、宏村风景秀美而雅致,而在古民居中厅堂的中堂左右,厅堂两侧对应的立柱上,别致古朴,蕴含独特意蕴的楹联亦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此两处的楹联文化底蕴深厚,几乎每户人家都张贴、悬挂着楹联,数量庞大,风格多样,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教化育人的家训
楹联有教化育人的作用,楹联中有着明显的儒教思想的体现。儒教思想是封建社会存在与维持的根本,儒教的仁义之教也是旧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准则。所以不论官宦商人,都要在自家厅堂中悬挂几幅崇儒重教楹联,意在教化育人。一则作为训诫后辈的警语,让他们铭记文化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使儒学的道德观,渗透于后辈的生活习俗中,植根于子孙的脑海里。二则标榜自己是温文儒雅的学人,早已脱离了商人的世侩习气。长辈们总是希望将好的留给后辈,就算自己不在了,后辈们也能快乐富足的生活下去,而楹联上的家训就是长辈对后辈最好的祝愿,在告诫自己的同时也会训诫后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以恒,勿以小而不为”,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这是对于人格培养的德教,希望子孙后人能成为符合儒家思想规范的君子学人,近则事亲,远则事君,恭谦谨慎,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二)处事为人的警示
对于徽州人来说,读书和经商是他们的出路。独在异乡为异客,深知告别故土,远离家乡和亲朋故旧,独自异地谋生,将遇到无法估量的困难和艰辛。在举目无亲的异乡,必须深谙处事做人的哲理,否则将无立足生存之地。所以家家户户都特别重视对后辈进行这方面的教诲。要求外出谋生创业的子孙能吃苦耐劳,不怕小惊小险,也不斤斤计较小亏小损,知道“舍”与“得”的道理。也要能遇事能忍耻忍痛,淡看荣辱,只为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地完成自己的目标,能够有一日可以拨云见日,衣锦还乡。
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居安思危,念念如同临敌日;得宠思辱,心心常似过桥时”
人在社会中生活与打拼就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相比于改变别人更现实也更难的是改变自己,徽州人就是这样一群积极有为、不畏艰辛的奋进者。
(三)立身言志的宣告
在古时候无论从仕而隐退的官宦之人,还是经商而回乡的温饱富贵之家,又或是不愿沾染世俗,高洁傲岸的隐者,都愿借楹联来表达自己心声,以立身言志。西递、宏村的达官贵人是由于祖辈经商发达,给自己创造了好的读书条件,中举中进士,为官为宦,富贵荣华,但其中不少人不欣赏甚至鄙薄祖辈所从事的经商的俗气事业,觉得只有取得功名的官宦才有受人敬仰的儒雅之气。他们晚年养尊处优,将精力和情趣放在更高层次的精神寄托上,怡情山水,潜心文墨,品兰赏竹,对月酌酒,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高。
如:“襟怀旷达云中鹤;品德清高崖上松”,
“品兰咏竹文人事;临水游山异日情”。
楹联中的景物描写不只是对徽州地区山明水秀的赞美,更是对自身高洁情操的宣告,商贾亦雅,俗人不俗。
三、结语
在西递和宏村的古民居中,处处可见到字体俊秀、雅俗共赏的楹联。透过这些楹联中的佳句妙语,我们能够探寻到古徽州人重商、重仕、崇善的人生哲学;在这些楹联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现代人的经商为官、处事做人,还有着可以借鉴的地方,可以传承的理念,可以发扬光大的精神。
西递、宏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村落,楹联文化显示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楹联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而在现代,保护修缮这些楹联,继承发扬这样的楹联文化,已成为我们现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这不仅是对古代优秀文明文化的保护,更是对一种奋发不息的精神的传承,是保护养育呵护着我们的祖先的生活遗迹,更是我们自身生存和传递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戴文涛.沈昕.徽州楹联文学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的体现J.安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17(5).
[2]赵晓阳.寻找中国社会生活史之途:以燕大社会调查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6(2).
[3]张孝凤,徐周双.古镇楹联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索——以西递、宏村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6).
[4]汤洪丽.陈文苑.徽州楹联的家族教化意义[J].学术界,2016(3).
[5]武莹.徽州楹联的当代价值研究J.安徽财经大学,2011(10).
作者简介:唐克文(1993年—),男,汉族,安徽人,安徽大学在读硕士生,美学专业。
论文作者:唐克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