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重塑世界的科技狂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狂人论文,乔布斯论文,世界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成为乔布斯
2011年10月5日这一天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一如既往地使用着苹果公司的iPod、iPhone或者iPad,城市大街小巷的熙攘人群依然各自奔忙,直到一条“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因病辞世”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开来,人们才知道,世上已无乔布斯。
所有消息的最初来源都指向苹果公司官方网站。该网站当天已换上乔布斯的大幅照片,并证实乔布斯已经辞世,享年56岁。苹果公司发布的声明中说:“苹果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个不可思议之人。”
除了简短的声明,再无更多细节披露。这个被封为“苹果教教主”的人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甚至于2011年10月7日举行的葬礼,除了其家人朋友,当天也无人知道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自从2004年乔布斯被诊断出患胰腺癌以来,关于其健康恶化的猜测不断。2011年8月他宣布辞去苹果公司CEO一职,也让人们对其健康状况感到担忧。
弃儿,辍学,辞职,死亡,乔布斯的一生似乎永远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他几乎从未找到一个稳定如一的现实与精神的家园。然而,或许正是这样的一种“不安”造就了他的与众不同,让他能够游走于体制和世俗的内外,保持天才的创造力和忠于内心感召的专注力,为冰冷的科技赋予人性、艺术甚至宗教的神圣气质。
相信很多人现在依然记得那个身着旧牛仔裤、宽松T恤衫,站在简约的白色苹果标识前演示新产品的清瘦身影。作为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不需要身着华服就能压得住场的人物,他的演示慷慨激昂、充满情感。他对产品的说明图文并茂,没有要点提示,辞句既像散文,又像诗篇,让人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个被冰冷的逻辑和科技理性包围的产品,而是一个带有感性与艺术光辉的作品。
同时,现实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流离失所”带来的不安,也让他比普通人更渴望找到自己的价值,为自己内心的困惑找到答案,这让他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坚定、执著与激情。
他在接近人生终点的阶段,创造出了iPod、iPhone、iPad和iTunes等等天才产品和概念,将苹果公司从低谷带回顶峰,并让“苹果”超越了普通的商业品牌,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甚至精神感召的代言词。
深受乔布斯魔力感染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样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准备离开的流浪者。对他们而言,乔布斯只是不时需要到别处去流浪一段时间,而归来时将会脱胎换骨、焕发新生。他们愿意相信,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弃儿:最初的身份
1955年2月24日,一个男婴在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出生。这个男婴,在获得自己的名字之前,就失去了他最初的家园。这个男婴是其生母未婚生下的孩子,他的出生,成了生母的烦恼。因为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女性未婚生子仍然是一件被社会不容的事,而堕胎也是违法行为。
不久后,他就被交给他人收养。收养这个男婴的是当时住在旧金山的一个“蓝领阶层”家庭。乔布斯夫妇给这个男婴取名为史蒂夫,于是,就有了未来大名鼎鼎的“史蒂夫·乔布斯”。
小乔布斯被收养后,家里曾历经多次搬迁。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少年乔布斯来说,环境的频繁变迁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无人得知。但无论在何种环境中,他都是显得格格不入。
在同学眼里,他孤独、爱哭,难相处。而在老师眼里,他不服从管理,甚至不完成作业,好几次遭学校勒令退学。不过离经叛道的小乔布斯,却在上小学四年级时得到了一个名叫伊莫金·特迪·希尔的老师的包容和引导。她鼓励小乔布斯学习,让他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而当他把聪明才智用在学习上时,他很快展现出天分,甚至有老师建议他跳级。
小乔布斯后来进入了一所名叫克里滕登的中学读书,但这所学校校风恶劣,学生斗殴时常发生。他的聪明才智难以发挥,这让他倍感压抑和挫败。在他的坚持之下,他们全家人再次搬迁,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斯阿尔托斯。
在1967年,洛斯阿尔托斯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科技人员,附近的城镇成立的大批电子公司,为美国实现宇宙飞船登月计划提供技术支持,生产小型的电子元器件。乔布斯家周围到处是科技人员,不时能在路边见到废弃不用的电子元器件,这让热爱摆弄电子产品的小乔布斯如鱼得水。
当别人都在教育体制内按部就班地考试学习时,乔布斯却时常呆在体制的边缘,做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1968年,他进入霍姆斯特德高中学习。在这里,他第一次听说了当时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计算机高手”沃兹(即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这位沃兹的特立独行,比乔布斯更为著名。他只对电子学相关的东西感兴趣,其他的东西一概不理,包括女生。他可以不眠不休地设计电路板,却对学校布置的作业看都懒得看一眼。这个“科技怪才”,很对乔布斯的胃口。
1969年夏天,14岁的乔布斯第一次通过好友费尔南德斯的介绍,见到了大他5岁的沃兹。当时,沃兹已成为能设计高级计算机电路板的高手,而乔布斯还仅仅是一个喜爱捣鼓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小孩儿。乔布斯对沃兹佩服无比。
两个叛逆的、热爱电子学的“怪人”相遇了,开始了从传统的教育体制向超前的科技领域的第一次流浪之旅。但乔布斯和沃兹又并非完全相同,沃兹更热衷于在科技世界内探索,而乔布斯则更愿意在自我的世界内思索。相比于前者对于具体技术的执著,乔布斯具有更多的激情、狂热与勇气,这或许也成为未来的乔布斯无法纯粹地专注于科技,而愿意为科技注入更多人性元素的开端。
辍学:大学的局外人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开始发生变革,倡导个性、自由和反传统的个人主义思潮开始兴起。追求个性、自由、始终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乔布斯很快从这种思潮中找到了自己认同的价值观。
高中快结束的时候,受到个人主义思潮影响的乔布斯,决定进入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读大学,因为该学院崇尚个性解放。这是一所收费极高的私立学院,离家路途遥远,但乔布斯执意前往,并宣称如果不去这所大学读书,就哪所学校也不去。乔布斯的养父母决定支持他的决定,倾其所有,送他进了里德学院。
在大学里,乔布斯依然属于边缘人,第一学期的成绩就一塌糊涂。此时,他对神秘的东方哲学和宗教的兴趣胜过了学业,于是,他再一次决定离开体制。在第一学期结束后,他提出了退学,并要回了所交的学费。
由于里德学院崇尚自由,所以乔布斯退学之后,并没有被学校赶出去,他可以继续去旁听课程,又不用为考试和学分烦恼。在70年代初期的里德学院里,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乔布斯在校园里无所事事地游走,既像一个局外人,也像一个旁观者。
70年代的乔布斯已经留起了长发,和当时流行的嬉皮士看上去没有差别。他谈恋爱、喝酒、抽大麻,还和沃兹一起设计了一个盗打长途电话的“蓝匣子”,最初以40美元的价格出售,后来提价到了150美元。该装置很快走俏,具有商业头脑的乔布斯和沃兹很快将价格提升到300美元,并因此挣到了不小的一笔钱。相比于经商,沃兹更喜欢研究知识技术,而乔布斯则更钟情于在赚钱的同时,证明自己各种稀奇古怪想法的可行性。
辞职:放逐与回归
辞职,在乔布斯的人生中多次发生,有时是被放逐,有时是自我放逐。
1974年,已经退学的乔布斯到硅谷的阿塔里(Atari)公司应聘,该公司主要从事电子游戏的开发。虽然他18岁就辍学,没有大学学历,而且狂放不羁,但他内在的坚持、活力和想象力,还是让他得到了这份工作。
但乔布斯并没有在这家公司工作很长时间,他无时无刻不想着离开。这种离开不仅是身体上的远行,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放逐。他不时到公司附近的禅宗中心去静坐冥想。禅宗强调自我实现的内在意识,与乔布斯一向看重自我内心追求的理念不谋而合。在禅宗世界的精神旅行中,他希望找到满足内心需求、平息内心不安的答案。
这种“离开”的念头,不久后就被乔布斯付诸实践。他向公司提出了辞职,决定去印度拜访宗教圣人,学习佛学。这一次他赤着脚、衣衫褴褛,前往印度寻求东方智慧的真谛。在这一次的旅途中,他对东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见识了繁华的美国城市之外的真正的贫困。
不过,这一次的旅行,却让乔布斯发现自己依然困惑,因为他不想仅仅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从出售“蓝匣子”时期就开始的商业尝试,也让他希望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于是,在短暂的流浪之后,他再次回到了阿塔里公司。
回归之后的乔布斯似乎变了一个人,他更加沉默寡言,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他被电子和现代的氛围所包围,另一方面他依然保持了嬉皮士般的反叛个性。与此同时,他还拥有了一种来自东方佛学的看待现实和科技的视角。
而此时的乔布斯和好友沃兹也开始想要开启真正的事业。他们在自家的车库里捣鼓出早期的计算机。乔布斯给这个产品命名为“苹果Ⅰ”,显得斯文又不刻板。
1976年4月1日愚人节,乔布斯最终说服了此前仍在摇摆不定的沃兹,两人签署了厚达10页的合作协议书,苹果公司正式创立。
他们研制出的第一批计算机被称为“苹果Ⅰ”,刚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兴趣,商业前景显得极为黯淡。幸好很快出现了转机,最早经营计算机的一个商人保罗·特雷尔在一个会议上看到了苹果公司的展示后,希望与其合作,条件是苹果公司需要为他提供电路板,然后他帮助销售首批的苹果电脑。最后,特雷尔以每台50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50台苹果计算机,这成为苹果公司赚到的第一笔大数目的钱,被看成是该公司发展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一年下来,乔布斯和沃兹生产出了大约150台“苹果Ⅰ”,总收入近10万美元。
从1976年到1983年,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乔布斯和沃兹最初研制的“苹果Ⅰ”渐渐失去了市场,因为这还是一个没有键盘、机箱、显示器和电源,不方便个人使用的简陋装置。
乔布斯和沃兹随后再次创新,设计出了“苹果Ⅱ”电脑。“苹果Ⅱ”可以在开机时自动加载操作系统,水平不高的用户也容易操作,设计更加人性化。在IBM公司的个人电脑出现以前,苹果Ⅱ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计算机操作平台。此外,乔布斯当时还提出了一个显得激进、荒唐的想法——为了减少计算机的噪音,他主张计算机中不装风扇。尽管很多人对此表示质疑和嘲讽,但乔布斯却毫不动摇地坚持此设想。最终他找到了解决方案,设计出了产热量小的替代电源,并进一步让“苹果Ⅱ”显得更加完美。这种富有想象力的大胆创新,和对于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完美,将在乔布斯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得到进一步的展现。
尽管“苹果Ⅱ”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但被看成是个人电脑革命的起点。而这个一度被看成是有些疯狂、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发明之所以能够得到实现,离不开一种远见卓识和坚持。
1980年12月,苹果公司的股票正式公开上市,乔布斯的资产一夜之间达到了2.175亿美元,他由此跻身美国的富人行列。1983年,苹果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大。乔布斯和沃兹都不是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公司需要一名专业的执行官来管理。乔布斯于是找到并说服了当时任职于百事可乐公司的约翰·斯库利,来苹果公司担任CEO。
作为苹果公司的创立者,乔布斯在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并不总是获胜。他的有些自我为中心,甚至有时显得偏执狂暴的行事风格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1985年,斯库利抓住了苹果公司销售额不佳的机会,迫使乔布斯辞职,离开了苹果公司。被自己亲手创立的公司放逐,让乔布斯极为痛苦。
他在辞呈中充满感情地说:“苹果公司就像是我的初恋。就像所有的男人都会想念他们第一个深爱过的女人一样,我也会一直想念‘我’的苹果公司。”
从1986年到1996年,是乔布斯远离苹果公司在外独立发展的阶段。期间他创立了NeXT电脑公司,发展出NeXT电脑及NeXT STEP操作系统。他还从乔治·卢卡斯手中收购了卢卡斯影业旗下的电脑动画效果工作室,成立了独立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皮克斯在乔布斯的带领下成长为知名的3D电脑动画公司,推出了全球首部全3D立体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2006年迪士尼收购了皮克斯,乔布斯也因此成为迪士尼最大股东。
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十年的成就可圈可点,但苹果公司离开乔布斯之后却是江河日下,不仅在微软等公司的挑战下失去了计算机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更因缺乏具有分量的创新产品而逐渐被边缘化。
1996年,是乔布斯重新回归“苹果帝国”的一年。此时,陷入财政困难的苹果公司以4亿美元收购了NeXT电脑公司,乔布斯得以回到“苹果”。次年,吉尔·阿梅里奥离开公司后,乔布斯重掌“苹果”的大权,并推出iMac,取得极佳的销售业绩,帮助苹果电脑顺利渡过财政危机。
1999年之后的十年,乔布斯掌舵的苹果公司推出了深受大众欢迎的iBook、Mac mini、Mac OS X操作系统,并创造出iPod系列和iTunes等促进了影音工业颠覆性变革的产品。2007年7月29日,苹果公司推出iPhone,被视为彻底实现了移动电话从概念到体验的全方位变革,并使得苹果公司的股票大幅上扬。此后,iPhone3G、3GS、4G和最近4S的推出,均掀起销售热潮。而iPad的推出,更被看成是“神来之笔”。
分析者认为,iPad之所以一推出就大卖,在于填补了很多人未曾意识到的空白。“绝大多数人都用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两者之间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第三类设备?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思考了很多年,其中的门槛是非常高的。要想充当这第三类设备的角色,一些关键功能必须比前两者更胜一筹。”乔布斯曾如此阐释iPad的出现。
1996年乔布斯重回公司至今,为公司股东增加了1500亿美元的财富,现在“苹果”的市值已经超过了戴尔和惠普的总和。2010年1月,《哈佛商业评论》更授予乔布斯世界最佳首席执行官的称号。
离世:宁静的归途
2011年8月24日,乔布斯宣布辞去“苹果”首席执行官职务,由库克接任。而据透露,乔布斯早在2011年2月已知道身体情况不佳,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少数几个熟人朋友。
几个月后的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在家人的陪伴中与世长辞。两天后的葬礼也极为低调、安静,没有惊动媒体。
美国总统奥巴马评价说:“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领袖之一,他的卓越天赋也让他成为了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作为乔布斯的同行、竞争者和朋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则表示:“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很荣幸曾经与他共事,这是无上的荣誉。”
乔布斯曾在多个场合谈到过生死,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牢记自己即将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避免陷入患得患失困境的最好方法。你已经一无所有,就没有理由不听从自己的心声……”
乔布斯身后真空
依然是经典的苹果范式,即使是创始人的去世。
2011年10月6日,苹果在其官方网站上挂出了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黑白照片,一侧写着乔布斯的名字和显眼的生卒时间,点击照片,是苹果公司对乔布斯的悼词:“苹果失去了一位有战略眼光和创造力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
有人猜测,乔布斯生前可能看过这个创意,包括悼词——看上去就像苹果公司的又一场新品发布,或因此,法新社将其称为“iSad”(悲痛)。在一些苹果粉丝们看来,这一创意比一天前发布iPhone 4S手机的活动要成功得多。
生前誉满天下,身后亦倍极哀荣。因为乔布斯的辞世,2011年10月6日,奥巴马和政敌们统一了立场,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也没有了歧见,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各界人士都在悼念他,朋友或者敌人,均用类似的语调向乔布斯表达痛惜和敬意。
奥巴马说,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者,有勇气异想天开,有胆识改变世界,有才智实现梦想”,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重塑了整个业界”,“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
对多数人而言,乔布斯离世并不突然。2011年8月,当乔布斯宣布因健康原因辞去苹果公司CEO一职时,业界对此心照不宣。在1997年回归苹果之后,乔布斯从未离开过CEO的职位,即便其间曾因患病告假,但总会明确回来的时间。而在8月的时候,乔布斯的声明显示,他是真正要离开了。
乔布斯充满传奇意味的生平毋庸赘述。不到一个月,乔布斯官方授权的传记面世,包括中文版在内,该书封面图片所用的,也正是苹果公司网站上所用的乔布斯的黑白照片。
而在乔布斯的身后,对于苹果和整个电信互联网行业而言,一个后乔布斯时代到来了。2011年10月6日,苹果公司股价略微下跌0.23%,收于376.50美元。看上去,市场更加平静地预知并接受了乔布斯的离开。
微澜之下,整个通信、IT以及互联网正处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发展初期最为多变的时期,也是苹果、谷歌、微软等竞争对手实力最为接近的一段时期,乔布斯为苹果公司建立了优势,但并未锁定胜局。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这样评价乔布斯:能够预测业界趋势,大胆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打造创新的商业模式。
在过去数年,乔布斯带领下的苹果公司不断推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竞争对手确定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在刚刚兴起的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领域。乔布斯去世之后,苹果公司是否还有这样的领导能力?业内是否还有这样的领导力?
无论是苹果公司内还是苹果公司的模仿者们,现在还看不到替代者。
2011年10月4日,也就是在乔布斯去世的前一天,乔布斯培养五年时间的苹果新任CEO库克首秀登场。但业界的反映平平,认为库克的出演并不成功。新发布的iPhone 4S而不是传闻中的iPhone 5,已经够让人失望,库克虽然尽力模仿乔布斯但终有效颦之恨。
完美的回归
乔布斯生于1955年,卒年仅56岁,可谓英年早逝。
而在过去数十年间,他亲身参与、推动并见证了高科技产业从最初的个人电脑到当下移动设备的全过程。他主导开发的苹果Mac电脑,在上世纪80年代开启了个人电脑的时代,90年代末他回归苹果后推出的随身音乐播放器iPod,则制定了新的数字音乐产业规则,而2005年横空出世的iPhone,则改写了手机市场格局并将app应用浪潮推至巅峰。
乔布斯和苹果的前十年并不一帆风顺。1977年,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共同创办了苹果公司,生产个人用的小型电脑。三年后,苹果公司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
在个人电脑最初发轫的时间里,苹果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并在1984年推出了第一台Mac电脑。但在微软与英特尔联合推动的PC机的围攻之下,苹果很快面临了巨大的财务危机。1985年,乔布斯被自己亲自从百事可乐挖来的CEO斯卡利扫地出门,离开苹果。
这段经历一度让他不堪回首。多年之后,再创苹果辉煌的乔布斯,在母校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仍自嘲说,“你们谁曾见过公司创始人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赶走?”
在离开苹果之后,乔布斯创立了NeXT电脑公司,却仍然以失败告终。1986年,乔布斯从好莱坞导演乔治·卢卡斯手里收购了一家电脑动画效果工作室,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后来,皮克斯以多部动画电影影响了整个电影工业。但很快大家就发现,这只是乔布斯的偶然玩票,他的兴趣和重点仍然在更广泛意义的IT行业。
转折点出现在1996年。当年,财务状况每况愈下的苹果以4亿美元收购了NeXT,乔布斯本人也借此重回苹果。一年之后,他重新担任公司的CEO,一直到2011年8月辞职。
从1997年到2011年,乔布斯对苹果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令这个与微软同时代的资深IT巨头重焕生机。在他的领导下,苹果连续推出了真正革命性的电子产品,从个人电脑到音乐播放器iPod,再到震动业界的智能手机iPhone和平板电脑iPad。
资本市场当然不会忽略这样一个有巨大创新能力和市场表现的好公司。即使在2008年以来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亦未能影响苹果股价的逆市持续上涨,公司市值直追全球第一。2011年8月,苹果总市值即以微弱优势超越埃克森美孚,9月,苹果股价涨至413美元的新高,苹果公司以3800多亿美元的市值,毫无争议的登顶全球公司之巅。
在乔布斯回归之前的苹果公司,产品线繁多,乔布斯回归之后,砍掉了大多数的产品线。这一举措,让苹果稳住了主要的产品Mac电脑,并借着互联网兴起之后本地软件重要性逐渐降低的潮流,维持了自身的市场份额。
李开复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兴起,才让苹果能够在自身产品封闭与不兼容的情况下,获得了稳定局面的机会。
随后在乔布斯主导下推出的产品,无论是iPod、iPhone还是iPad,乃至于背后支撑的App Store,才是真正改变局面的手笔。虽然外界仍然无从得知这些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细节,但乔布斯个人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领导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几乎是乔布斯一手将苹果领上了成功的道路,他对产品、产业趋势甚至于媒体宣传的超强把握,促成了苹果今天的辉煌。在这个过程之中,乔布斯当年的朋友几乎都成了他的敌人或者对手。孤家寡人的乔布斯能够以其能力引领苹果,但继任者能否做到这一点,却存在巨大疑问。
在最辉煌的巅峰,乔布斯因为病情离开苹果辞别人世,虽然由其亲手挑选的接班人库克继续主掌公司,但辉煌能否持续却遭遇挑战。从iPhone 5迟迟未能面世,到iPhone 4S的让人失望,似乎都开始预示一种不乐观的后续发展。
苹果的疑问
2011年10月4日,库克的首秀不算成功。苹果的粉丝们注意到,库克在处处模仿乔布斯,从衣着到说话。但是,学乔布斯者生,似乔布斯者死,对于苹果也是一样。
对于iPhone 4S的发布会以及这款新产品,业界大多表达了失望。与乔布斯在时的新产品发布周期以及引发的潮流相比,iPhone 4S确实创新不足。
金山软件董事长、小米科技CEO雷军参加了发布会,他对《财经》记者分析认为,iPhone 4S这样的产品,如果五个月前能够发布还差强人意,但拖延五个月时间才发布难以让人满意。
2011年10月4日,摩根士丹利的报告中直言不讳,称iPhone 4S仅仅是软件上的更新而已。对于外界翘首以盼多时的期待来说,软件上的更新显然并不足够。
美国独立电信和科技分析师杰夫·卡甘说,“原本希望苹果每年都能撼动地球,但2011年却只是对2010年的产品进行了简单的升级。这太令人失望了。”
而即便是软件上的更新,也遭遇了不少质疑。iPhone 4S在软件上主要增加了两项新的功能,云服务软件iCloud以及语音导航系统Siri,与iCloud类似的功能早已出现在了谷歌的Android手机上。
作为智能手机的领导者,苹果一直以来都不断以让人惊艳的新产品与服务引领潮流,并甩开后面的竞争者。不过,正如杰夫·卡甘所怀疑的,苹果发布新产品的魔力是否跟着乔布斯而离去了。
这次苹果新产品的发布,已经比以往的周期推迟了不少。考虑到乔布斯离开之后外界对于苹果继续创新能力的怀疑,继任者们似乎有更大的理由推出仍然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但外界在漫长的等待之后,并未等来传闻中的iPhone 5,而是一个iPhone 4的升级版。
此前,iPhone产品的更新周期通常为12个月,但这次的升级则用了15个月。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报告称,用15个月提升CPU速度并提高摄像头的分辨率,实在有点太长了。
另外,在这次的发布会上,也没有中间价位的iPhone机型推出。在德意志银行看来,中间价位iPhone的缺失,让苹果丧失了短期内业绩大幅提升的重要机会。
而iPhone 4S的不佳出演有可能会给竞争对手们一次良机。Android阵营不论是在硬件配置还是软件性能上,都在逐步追赶上苹果的步伐。微软与诺基亚携手,虽未曾有足够好的智能手机产品问世,却也已经展开追赶的节奏。
苹果的优势没有此前那么大了。
Frost&Sullivan首席顾问王煜全在微博中表示,iPhone 4S发布会预示着“手机黑暗时代”的来临。在他看来,iPhone 4S意味着硬件的科技创新变慢,各手机公司的差异缩小,性价比竞争加剧,“硬件高利润时代结束”。
而iPhone此前的成功在于,每台保持数百美元利润的同时,仍能保持全球第一的出货量。但在乔布斯身后,这一局面还能持续吗?
对于库克,业内褒贬不一。库克的首秀充满争议。有观察人士称,库克的问题在于,太像乔布斯了,酷肖形似。
纵观乔布斯一生,几个最重要的合作者无一例外地成为了他最重要的对手,从盖茨到佩奇。乔布斯的光环之下,御下严苛偶尔也被见诸于报端。一个能够与乔布斯完美相处多年的人,会是一个合格的CEO吗?
谁来引领产业
乔布斯生前树敌无数,而且其敌人多数是一时风头最劲的,从盖茨到佩奇莫不如是。
苹果获得了从音乐播放器到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最大的市场份额。在苹果的竞争下,盛极一时的摩托罗拉、诺基亚渐渐走上绝境,摩托罗拉终被谷歌收购,诺基亚日薄西山,曾经风光无限的黑莓也丧失了魔力。索尼、微软在音乐播放器领域也一蹶不振。
但是,另一方面,苹果不断发布的新产品,又引爆了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消费热情,给产业指明了一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之路。
对于多数产业内的企业来说,似乎只要跟紧苹果的发展之路,模仿一代又一代的新产品即可。苹果赚走最大的利润,但苹果所开拓的产业,也让模仿者在其中获利颇丰。
业界较为一致的评价是,乔布斯不仅仅领导了苹果公司,同时也是兴起不久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领路人。如果没有乔布斯开创的iPhone和iPad这两款便携设备,人们将无法想象移动互联网会是怎样的光景。
而当iPhone和iPad发布之后,整个产业都群起效仿。不论是新兴的Android阵营,还是已在智能手机领域扎根很久的黑莓与诺基亚,都在通过模仿iPhone改造自身的产品。而在iPad发布之后,平板电脑市场被真正引爆,效仿者们甚至因为模仿得太像,而遭致来自苹果的知识产权官司。
苹果,与产业保持着这样一种微妙的关系。即便Android阵营在总量上已经超过iPhone的销量,但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外形设计、功能甚至于软件商店,都在模仿苹果。
问题来了,当乔布斯去世之后,移动互联网产业将通过向谁看齐来继续发展?
在乔布斯之前,谁都无法想象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需要是什么样才能为全世界所接受,并支撑起整个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但即便在这两款便携设备如火如荼的今天,移动互联网仍然还只是一个初生的行业,与传统的个人电脑与互联网行业不同的是,这个行业仍然需要乔布斯一样的人来引领。
当下,移动互联网应用趋势尽显,HTML5正在重写移动互联网的格局,移动通信行业从3G到4G的升级已然开始,云计算的端倪也已经显露。种种技术趋势带来的不确定性正需要一位富有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的领袖,一如乔布斯一样。
乔布斯创立的产品以及模式,虽然奠定了移动互联网最初的雏形与基础,但在他身后,这个初生的产业究竟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则暂时出现了一些真空。如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把乔布斯看成是“良师益友”一样,多数业界人士,也视他为产业的开创者与引领者。
而现在,在乔布斯之后,暂时还看不到这样一位领导者,无论是苹果还是业内。
乔氏管理十律
乔布斯让人敬仰的,不只是他的思想是超前的,就连他的管理方式,也同样值得人们思考。是什么原因让无数精英愿意跟在他身边做事?是什么原因让苹果公司打败众多对手,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产品至上。乔布斯曾经说过,当产品人不再是推动公司前进的人,而是由营销人推动公司前进,这种情况是最危险的。很多公司有非常杰出的工程师和聪明的员工,但是从根本上而言,这些公司更需要将所有一切集合在一起的“地心引力”,即产品。否则,你得到的可能就是漂浮在宇宙中的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技术片段。这些技术片段无法组合在一起产生伟大的作品。
人才第一。乔布斯从来不吝于重金聘请人才,甚至亲自参与招聘工作。募集网络一流人才,或者说组建由一流的设计师、程序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A级小组”,一直是他最核心的工作。他一生大约参与过5000多人的招聘,但是真正招募的人并不多。也就是说,他严把了公司最初的一道关卡,因此苹果公司留下的都是国际上一流的人才。
追求完美。乔布斯十分注重细节,在首款iPod发布前夜,苹果的员工熬了一整夜更换耳机接头,因为乔布斯觉得插进去的响声不够给力。
敢于残忍。乔布斯对他砍掉的和发布的产品都感到自豪,他曾做了很大的努力要复制一个Palm Pilot,但当他意识到手机将会让PDA黯然失色的时候,直接就将计划砍掉了。这件事之后也让他手下的工程师得到解放,一心研究iPod。
嫁接艺术。研究Mac的初始团队拥有人类学、艺术、历史和诗歌等学科的教育背景。这对苹果产品的脱颖而出一直很重要。产品的外观和触觉是它的灵魂。但计算机科学家或工程师很难看出这种重要性,因此任何公司都必须有一个领袖认识到这种重要性。
不断学习。在给苹果设计最初的使用手册时,他仔细研究了索尼的手册所使用的字体、排版以及纸张重量。在设计第一台Mac的外壳时,他又不断地在苹果的停车场徘徊研究德国和意大利轿车的车身设计。
极简主义。乔布斯的设计理念之一就是不断简化,他曾让设计师们将iPod早期原型机上的所有按钮都去掉,包括开关按钮。设计师相当郁闷,但也正是这种理念,在iPod上开发出了标志性的滚轮来替代按钮。
守住秘密。在苹果没有人会随便说话,一切都以有必要知道为前提,所以公司被分成了多个独立的单元。这种保密措施也让人们对乔布斯展示的令人惊奇的产品有着狂热的兴趣。
保持团队。最初的Macintosh电脑团队刚好100人,不多也不少。如果雇佣了101个人,那么就意味着有一个人会从房间里被踢出去。乔布斯也相信他只能记住100个人的名字。
多奖少惩。虽然乔布斯很凶,对那些不够聪明的下属完全不能容忍。但他也很敢对那些优秀的人才给予丰厚的回报。乔布斯说:“苹果公司的员工很早就开始持有股票,我们是硅谷首批实行股票制的公司之一。我们每位员工除了工资外,还有股票收入,这是一种非常平等的公司经营方法,这种方式是惠普公司首创,苹果公司确立的。”
乔布斯经典语录
“你知道,我对钱这类东西的主要反应是,人们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是件滑稽的事情,因为钱几乎算不上我碰巧所具有的最具洞察力和最有价值的东西。”
[《花花公子》杂志(Playboy),1985年2月1日]
“对我来说,成为墓地里最富有的人并不重要。晚上临睡前能够说我这一天做了些美妙的事情,对我来说才是重要的。”
[《华尔街日报》,1993年5月25日]
问:人们给你的回归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这足以使苹果重新崛起为一家有魔力感的公司吗?
“你理解的不对。这不是一场单人秀。正在使这家公司重新振作起来的是两样东西:其一,这家公司有许多真正具备才能的人,几年来他们听到这个世界说他们是失败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已几乎开始相信这一点了。但他们不是失败者,他们所欠缺的是一批好教练和一个好的计划,一个良好的高级管理团队。但他们现在这些都有了。”
[《商业周刊》(BusinessWeek),1998年5月25日]
“创新与你有多少研发资金没有关系。当苹果开发出Mac电脑时,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研发开支至少是苹果的100倍。这不是钱的事。真正重要的是你的员工,你的领导方式以及你对所开发的东西了解多少。”
[《财富》杂志(Fortune),1998年11月9日]
“解决苹果公司问题的办法不是削减成本,解决的办法是通过创新走出当前的困境。”
[《苹果机密:苹果电脑公司的真实故事》(Apple Confidential:The Real Story of Apple Computer Inc.),1999年5月]
“微软(Microsoft)唯一的问题是他们一点品味也没有。他们绝对没有任何品味。而且我说这话不是从小的方面,而是从大的方面说,因为他们不去考虑原创的点子,也没有在产品中注入什么文化。我很痛心,不是因为微软的成功,我对他们的成功没有任何意见,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应得的。我有意见的是,他们做出来的真的只是三流产品。”
[《书呆子的胜利——微软发家史》,1996年]
“我衷心祝愿他一切顺利。我只是觉得他和微软有点狭隘。要是他年轻的时候服用过迷幻药,或是去过嬉皮士扎堆的地方,那他会是一个心胸更宽大的人。”
[关于比尔·盖茨(Bill Gates),《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1997年1月12日]
“我们把屏幕上的按钮做得漂亮到让人忍不住想要舔一舔。”
[关于Mac OS X操作系统,《财富》杂志(Fortune),2000年1月24日]
“它将会作为音乐行业的一个转折点被截入史册。这是划时代的产品。我对它有多高的评价都不为过!”
[关于iTunes音乐商店,《财富》,2003年5月12日]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改变一切的革命性产品。如果一个人能在职业生涯中参与创造这样一个产品,那么他是很幸运的。苹果一直很幸运,能够一直向世界推出一些这样的产品。”
[iPhone发布会,2007年1月9日]
乔布斯的最后时光
在过去的几个月,不断有人涌向加州的帕洛阿尔托市,他们的目的都一样,拜访一位将不久于人世的“伟大的朋友”,他们的电话都拨往同一个号码,询问这位老友还能否与他们见一面,可能,也是最后一面。这个朋友,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2011年10月6日,《纽约时报》刊发长文,披露了乔布斯生命的最后时光。题为:即便生命即将逝去,乔布斯依然紧紧把握自己的最后时光。
早在2011年2月,已与癌症抗争多年的乔布斯便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他平静地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熟人。但这一消息,很快被更多的人知道。他们遂像“朝圣”一样,涌向乔布斯的家,探望、告别。
生命尽头向老友平静道别
乔布斯身旁的人对《纽约时报》记者说,最初打来的电话只有几个,此后越来越多。而在最近几周中,难以数计的人希望能与乔布斯作最后的道别,哪怕,只是片刻时间。但是,乔布斯的妻子劳伦拒绝了大多数的请求,她总是满怀歉意地解释,乔布斯太虚弱了,不能接见如此多的来访者。她告诉一名致电者,在乔布斯生命的最后几周,他甚至已经不能上楼,去自己的房间。
有人很执著,还询问“能否隔天再来?”但劳伦回答,“对不起,乔布斯已经只剩下说再见的力气了。”
在最后的日子里,乔布斯选择了一些重要的朋友道别,“他依然把握着自己的人生,”《纽约时报》说。
乔布斯邀请了自己的密友,医生迪恩,前往他最爱的一家餐馆品尝寿司。他还向一些多年的老同事道别,其中包括苹果董事比利坎贝尔,以及迪士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
此外,他还不忘自己为之奉献毕生的事业,就苹果最新产品iPhone 4S的发布,他不断向公司高层提出建议。在最后的日子,乔布斯还开始了一段新的疗程,并对朋友说,“总有理由心怀希望”。
每个祭奠苹果都被咬一口
人生的最后时光,乔布斯将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妻儿,他们现在拥有至少65亿美元的财富。
在最后的数月时间里,乔布斯的家,一幢很大、很舒适但并不扎眼的房子被安保人员紧密把守,车道也被两辆车挡住。这让来自各地的探望者不至于影响乔布斯与家人最后的日子。
当乔布斯去世的消息传遍全世界,这两辆车也开走了,屋侧的人行道上摆满了花圈、蜡烛与苹果,每个苹果都被小心翼翼地咬去一口。
“每个人都想要一块乔布斯,”一位探望者说。
最后时刻最担心员工和家人
乔布斯的传记作者艾萨克森说,他曾问乔布斯,为何如此注重隐私的他会同意出版自传。“他回答说,‘我想要我的孩子了解我,我没能时常陪伴他们,我想要他们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并理解我做的事情。”
“在最后几周内,史蒂夫特别担心那些依靠他的人:苹果员工、四个孩子和他的妻子,”乔布斯的妹妹莫纳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满怀歉意,他为离开我们感到非常难过。”
据悉,在乔布斯病重的消息传开后,他被请求参加一些告别晚宴,并接受许多奖项。但是,乔布斯都一一拒绝了。在还能拖着病体去办公室的日子里,他下班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与家人共进晚餐。
乔布斯的自传即将问世,约一个月前,他与自传作者艾萨克森见了最后一面。一名知情人对媒体说,在那次会面中,乔布斯对艾萨克森说,“我知道,自己很快就将死去,而这个场景将出现在书的结尾。”
《乔布斯传》提前上市
由于乔布斯的突然离世,乔布斯唯一授权的传记《乔布斯传》中英文版本将于2011年10月24日提前上市。
该传记由美国著名作家、《时代》杂志前主编沃尔特艾萨克森执笔,最初定于2012年初出版上市。其中文版本由中信出版社发行。
这是第一部经过乔布斯本人同意,并包含乔布斯本人口述内容的传记。多年来,市面上一直销售有各种不同版本的乔布斯传记,但乔布斯本人从未参与过这些传记的写作,也不承认这些传记中的内容。
乔布斯去世后,苹果恢复交易的首个交易日,股价并未产生明显波动。但过去几年,苹果股价经常会因有关乔布斯的消息而剧烈变动。
父亲等了一辈子的电话
耄耋老人守候在电话机旁,盼着那个挂念的人,但铃声却始终没有响起……这一场景无数次出现在乔布斯生父扬达利家中。随着乔布斯告别人世,这通电话将永远缺席。
乔布斯出生一星期,便被一对夫妇抱养。美国广播公司2011年10月6日报道,乔布斯长大成人后,他的生父扬达利多次希望能和儿子建立联系,但一直未能如愿。扬达利是叙利亚移民,现年80岁,是内华达州一家赌场酒店副总裁。他说,自己与前妻辛普森生下乔布斯。但由于辛普森的父亲反对两人结合,辛普森在乔布斯出生不久后独自带着他移居旧金山,将孩子送人。
得知儿子成为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后,扬达利数次发电邮给乔布斯,但从未得到回复。老人告诉媒体,他希望乔布斯能打电话过来,又怕主动致电儿子。扬达利担心,那样做会让乔布斯认为自己是看上了他的钱。
父子的僵局直到乔布斯健康出现问题时也未能打破。扬达利说,伴随乔布斯健康不断恶化的消息见诸报端,自己总想找机会与儿子见上一面,哪怕只是一起喝杯咖啡。只是,扬达利始终没能鼓足勇气,拿起听筒。
“即便我们俩其中一个行将远去,我还是没有准备好拿起电话打给他。”
缅怀之声
苹果公司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性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位伟人。我们更是失去了一位亲爱的朋友和一名鼓舞人心的导师。史蒂夫留下了一间只有他能够建立的公司和他的精神,这将永远是构成苹果的基石。
——苹果CEO Tim Cook
“安息吧!史蒂夫·乔布斯,我们2012竞选团队的所有成员感谢你每天所做的工作。”
——美国总统奥巴马
史蒂夫先生,非常感谢您能当我们的朋友和导师,感谢您能够向我们展示如何改变世界,我们会想念你。
——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
全世界人民将永记他的创新精神和伟大成就。
——三星公司董事长崔志成
他是产业远见者,是我们公司的真正合作伙伴,一个好朋友,全球电子产业因为乔布斯的贡献而更好,他让科技可以理解、更美、更易接受。
——郭台铭
他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这几年来顽强地和病魔抗争,都体现了乔布斯先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柳传志
乔布斯的去世是行业的一大损失。乔布斯用他的伟大创新诠释了现代技术,将IT技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起来,而这正是每一个IT和电信从业者梦寐以求的。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
这一刻,没有一个人的离世能让全世界的人同时感到如此痛心和惋惜,他是我的偶像,也是几乎所有认识的朋友心目中敬重的商业领袖。他完美地把科技和艺术结合,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的产品,不仅留下了市值最高的公司,更留下了人们对他深深的怀念。我们还能再崇拜谁?
——马化腾
“混蛋”乔布斯的恶人恶事
据国外媒体报道,有人将乔布斯视为神,有人则认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乔布斯极有个性,可以激励周围的人,但也可也将周围的人撕得粉碎。下面是13个证明他是“混蛋”的事例。
1.乔布斯遇到不给力合作伙伴会怎样?曾经有家名叫VLSI Technology的芯片公司没有按时交付芯片,乔布斯中进会场,大声对着他们喊“他妈的没用的白痴(fucking dickless assholes)”。最终芯片及时送达。这家公司也被戏称为“Team FDA”。
2.在即将推出Bondi-Blue iMac时,他在电话里骂他的好友及广告合作伙伴Lee Clow,他说,“你丫的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行换人。”因为他认为印刷广告的颜色不正。Lee Clow不得不请乔布斯坐在来谈谈,并展示了原始照片。Clow是对的,乔布斯这才熄火。
3.所订5星级酒店不符合乔布斯标准,转身就走。苹果首席设计师乔尼·伊夫在伦敦为乔布斯订了5星级酒店,乔布斯进了屋子不满意,他对伊夫说,“我讨厌我这间屋子,这简直是狗屎一坨。走吧。”而且他还将自己所想的告诉了酒店服务生。
4.乔尼·伊夫还讲了一个故事:有次我们去Whole Foods买冰沙果汁吃(食品零售商),当时一个老女人在制作,乔布斯对她怎么做指手画脚了半天。乔布斯随后感觉很不好,因为他觉得这个老女人在做一个让她并不快乐的工作。
5.Xerox Star推出时被人们寄予厚望。乔布斯和他的团队去参观,但一点不为之所动。几周后,乔布斯给BobBelleville打电话,此人是Xerox Star项目组的一个硬件设计师。乔布斯说,“你有生之年所做的一切都是狗屎,为什么不来为我工作。”
6.乔布斯很长时间不想对自己的女儿丽莎负责。很多年他都在否认自己是丽莎的生父。好在最终他开始支付丽莎的抚养费。丽莎也成为了他家的一员。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既存的悲伤往事。
7.当皮克斯不得不裁员时,乔布斯解雇员工且不给予任何遣散费。
8.乔布斯骗取了好友应得的奖金。乔布斯隐瞒了真实数字,侵吞了好友应得的一大块。
9.从不给苹果最早期员工股权。Daniel Kottke是苹果第一位雇员,还是乔布斯的私人好友,他们在1974年的时候还一起环游了印度。但是基于某些原因,乔布斯没有给他股权。另外一位早期工程师Rod Holt证实说,乔布斯给你的与他所认为你给予他的相匹配。
10.当场解雇MobileMe项目负责人。2008年MobileMe推出的时候遭遇了很多问题,还遭遇了《华尔街日报》讽刺。乔布斯将整个团队叫到了一起,他问,“谁能告诉我预想中的MobileMe是什么样子?”当有人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有说,“那么他妈的为啥没做到?”乔布斯当场解雇了MobileMe负责人。
11.不满《纽约时报》记者对他健康的报道。2008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Joe Nocera批评乔布斯向投资者隐瞒病情。在这篇报道出版前,乔布斯致电Joe Nocera说,“你认为我是个傲慢的混蛋,凌驾于法律之上。但是我认为你是个搅屎棍,让事情更糟。”
12.iPad大力推广告时,乔布斯在第一轮促销视频推出时就很不满,他将负责人叫来大骂一场。他认为iPad将改变世界,而广告太小儿科。他要求新的和兴奋的东西。后来,终于实现了。
13.当有人质疑苹果App Store过于封闭的时候,乔布斯很不爽,只说了一句话:“顺便问一下,你做了啥大事?你创造了什么?还是只会批评并贬低别人?”
你究竟有多少标签,我的乔布斯?
禅宗、冥想 乔布斯曾在《生活》杂志上看到一张饥饿儿童的照片,自此之后,他开始成为东方禅宗文化的信徒。尤迦南达的《瑜伽士的自传》是乔布斯终其一生反复阅读的书,也是他下载到iPad2上的唯一一本书。
辍学者 难道辍学是登顶数字世界的最佳路径?乔布斯曾经不顾父母的反对,申请了唯一一所大学——学费高昂的私立大学里德学院。他告诉父母,如果继续反对,他就放弃读大学。在里德学院学习不到一年,乔布斯退学。
不爱洗澡 1978年,麦克·斯科特上马担任苹果公司CEO,其最重要的任务是管理时年22岁的乔布斯。首批职责之一;敦促乔布斯勤洗澡。未果。
“苹果”教父 苹果之名源于一次乔布斯从苹果农场回来,他认为“苹果”二字听上去“有趣、有生气、不吓人”。
数列基辛格、富兰克林、爱因斯坦之后的第四项 2004年,乔布斯邀请前《时代周刊》总编艾萨克森操刀为其撰写传记。当时艾萨克森已先后出版《基辛格传》、《富兰克林传》,《爱因斯坦传》也开始写作。艾萨克森的第一想法是:你觉得自己能和这些人相提并论了?遂拒绝,直到2009年得知乔布斯可能不久于人世之后才答应。
“好日子”代言人 乔布斯在结婚20周年纪念日给妻子鲍威尔写了一封情书,信中写道:“初识那天,我幸福得仿佛飞到了天上。……我们之间有过开心的日子、悲伤的日子,却从未有过坏日子。”
控制狂 乔布斯曾帮奥巴马组织了一次饭局,与会者包括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刚卸任的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饭局前,乔布斯要求审查白宫菜单,并删除其中三道菜品。饭局上乔布斯要求将空调温度调到最高,把扎克伯格热得浑身大汗。
迷幻药 乔布斯从15岁开始吸食大麻,高中时吸食迷幻药。乔布斯曾坦陈迷幻药是“一种非凡体验,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素食主义 在里德学校时,乔布斯阅读了一本名为《一座小行星的新饮食方式》(Diet for a Small Planet)之后就立誓不再吃肉。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位严格自律的素食主义者。
包豪斯建筑学派 乔布斯坦言自己“喜欢站在人文与科学的交叉路口”。艾萨克森在写作《史蒂夫·乔布斯传》时发现,在融合文学、艺术与科学的能力上,乔布斯与爱因斯坦异曲同工。莎士比亚和包豪斯建筑学派都是奠定了乔布斯设计风格的重要基石。
鲍勃·迪伦乐迷 乔布斯的iPod中有15张鲍勃·迪伦的专辑、7张披头士乐队的专辑和全部6张迪伦的私刻专辑。他把迪伦称作“我的英雄”。他曾经在苹果内部规定按照“披头士精神”进行创作: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极致完美主义者 直到人生的晚期,乔布斯仍旧记得养父教育他关注隐藏部分的美感:把柜子和栅栏的背面制作好也至关重要,尽管这些地方是人们所看不到的。在生命最后阶段,一次护士给乔布斯戴上镇静治疗面罩,被他一把扯掉,说自己讨厌那个设计,然后命令护士去拿5种不同面罩供他挑选。
海盗船长 上世纪80年代,乔布斯与麦金托什团队一起工作时,让人在楼顶悬挂上一面巨大的海盗旗。“宁做海盗,不做海军”(It,s Better to be a Pirate Than Join the Navy)是乔布斯当时推出的口号。
现实扭曲力场 口若悬河的辩才、远超常人的意志力、达成目标的迫切心理综合起来,构成了乔布斯魔法般足以扭转现实、混淆视听的能力。乔布斯合作伙伴麦金托什电脑设计师安迪·赫茨菲尔德将这种魔力形容成“永远攻不破的大自然神秘力量”。后来一位工程师想到了一个也许可以破解该力场以顺利辞职的办法:走进乔布斯的办公室,脱裤子,然后尿他一桌子。
盗火种的人 乔布斯知道微软的Windows系统之后气坏了,他把盖茨找过来一顿怒吼:“我相信你们,你们却从我这里偷东西。”盖茨冷漠地盯着乔布斯:“应该说我们都有一位名叫施乐的有钱邻居,我闯进他家里偷电视,却发现原来早被你偷走了。”
利嘴一枚 乔布斯评价盖茨“没有想象力,从没发明什么,做慈善比做科技更合适”;评价拉里·佩奇“正在把Google变成微软”,评价奥巴马是个“一任型”总统。
不刻薄,毋宁死 安迪·赫茨菲尔德曾坦陈:“我真的特别想让乔布斯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你这么刻薄?”甚至乔布斯的家人都很奇怪:他究竟是先天缺少避免乱箭伤人的大脑过滤机能,还是有意回避这个机能?
“风头控” 苹果公司设计主管乔尼·艾弗坦陈对乔布斯的感情“强烈而脆弱”:“他很多时候评价我的想法不怎么好,更喜欢另一个,然后转过身就在讲台上把该想法讲得像自己想出来的一样。屡屡把功劳归功于自己,这种方式让我和同事常受伤害。”
“天才一白痴过山车”发明者 在乔布斯眼中,产品只分两种——“完美至极”和“史上最烂”,其之间的转换往往在一秒间。同样,在乔布斯眼中,属下也只分为两种——“天才”和“白痴”。苹果员工透露,有时候,一天能坐好几趟“天才一白痴过山车”。
激光级专注力 禅修磨炼了乔布斯的专注能力及其对简洁的疯狂热爱。他永远会为一堆事物设定优先级,然后保留核心,砍掉其他。他剔除按键让电子设备外观简单化,剔除功能让软件简单化,剔除选项让界面简单化。
封闭至死 乔布斯对极致完美的追求使其要求苹果对每一款产品都有端到端的控制。对一体化系统的本能热爱让乔布斯坚定地在“开放”与“封闭”中选择后者。这种选择是2000年苹果市场份额跌为微软1/20的原因,也是2011年苹果市值超出微软70%的原因。
听风者 《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认为,乔布斯“就像数学家马克·卡克(Mark Kac)所谓的魔术师天才,其洞见永远不期而至。他像个探路者,可以嗅到风中的气味,对前路先知先觉。用直觉而非理性统摄大脑”。
本文大部分内容编选自刚刚全球同步上市的《史蒂夫乔布斯传》,获中信出版社首轮授权刊登。其他内容源自《活着就为了改变世界》、《爱乔布斯》及《重返小王国》。
他眼看“教主”
《时代》周刊(2011年10月5日):
乔布斯是科技行业的颠覆者。他不是计算机科学家,也没受过硬件工程师或工业设计师方面的训练,但他不仅带领苹果成功突入了MP3、手机等被其他企业统领多年的领域,还彻底改变了多个行业,而且苹果近年来的创新步伐还在不断加速。在属于他的时代里,他是最著名、最成功的管理者,而他却无视商业智慧的许多基本教条。
在职业生涯的前25年里,乔布斯一直与失败结缘,被迫离开苹果,两次创业也谈不上成功。不过,他没有放弃梦想,还不断鼓励别人要追求卓越。与此同时,他对同事非常严苛,无法打动他的人一直被他视为笨蛋,同时他非常专制,热衷于折磨倒霉的应聘者,甚至在工作中发怒咆哮。
随着一次并购,乔布斯于1997年回归苹果。当时,苹果已经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乔布斯的几项改革延长了苹果的生命,在9·11事件发生六周后,他更以进军MP3市场的决策,让苹果的业务全面翻盘。毫无疑问,乔布斯对苹果的成功至关重要,他创造的最大奇迹就是,让苹果的员工都成为了乔布斯。很难想象在过去几十年内,如果没有乔布斯,人类的科技、商业以及人文科学的结合和发展是否会像今天这样迅猛而奇妙。
《外交》杂志(2011年10月):
苹果前CFO弗莱德·安德森(Fred Anderson)如是评价乔布斯:“1996年底,我在苹果对乔布斯自创的科技公司NeXT进行评估时,结识了这位奇才,他就NeXT STEP操作系统的演示令我印象深刻。第二年,苹果收购了这家公司,获得了后来成为Mac OS X基础的NeXT STEP操作系统,以及50位杰出工程师,但更重要的是,乔布斯重回我们当中。”然而就在1997年,苹果陷入低谷,戴尔公司创始人甚至公开表示:“如果我是苹果CEO,我就会把公司关了,把钱还给股东。”在此期间,安德森与乔布斯密切合作,否决了公司的操作系统复制许可项目,并与微软达成了划时代的交易合作计划。这些只能由乔布斯主导的举措,最终对苹果的生死存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年9月,乔布斯当选苹果CEO。从1998年到2000年间,乔布斯力挽狂澜让苹果重新盈利。在2001年,他把苹果定位为打造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核心公司。于是,在过去的10年中,苹果为消费者源源不断带来备受推崇的创新产品,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从濒临死亡的灰烬中复活,苹果的涅 只能由史蒂夫·乔布斯来主导。只有他才理解苹果的创新灵魂,懂得怎样将艺术和科技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伟大的产品。乔布斯的强大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和超凡品味无可复制,世上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乔布斯。
《纽约客》杂志(2011年10月17日):
乔布斯并不是伟大的人,但他却是伟大的、变革性的历史性人物。很多媒体报道过乔布斯的劣迹,诸如他如何占用残疾人停车位,如何让员工泪流满面,但这些故事注定会淹没在历史的河流中。我们终不忘记的是,他创造的很多东西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诸如麦金托什电脑、iTunes商店、皮克斯公司、iPod、iPhone和iPad等。
乔布斯有很多缺点,比较知名的包括偏执、追求完美,而这恰恰是苹果成功的重要因素。尽管苹果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但该公司每个产品都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地把各种零部件组装起来。此外,苹果近十年来的成功要归功于乔布斯那不可思议的、把握住了时代精神的营销能力,他主导了新市场生态系统的产生,并让产品成为这个系统的心脏。
作为极具个性的嬉皮资本家,乔布斯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他的去世留下了一个大问题,他打造的创新文化能否继续,他发现和雇佣的高管能否接着为苹果效力,他带来的苹果精神能否进行到底?
《福布斯》(2011年10月5日):
乔布斯和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一起“重新发明了阅读”,他的便携式个人设备帮助催生了数字书籍和杂志,其中包括2010年初启动的《外交政策》iPad版。他帮助人们能够轻松获得原来很难找到、价格非常昂贵或者由于非常重而不便携带的书籍。他还改变了我们阅读新闻的方式,10年前的笔记本电脑通常价格为6000美元,重量为3.17公斤,尽管这样,它仍是魔术般的产品。不过,Macbook Air的起价只要1000美元,重量不到1.13公斤。这种变化不仅使人们都能使用这种技术,而且可以使人们在任何地方保持联络。iPhone手机使我们随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联系,甚至影响了战地摄影:我们有幸可以发布使用iPhone手机Hipstamatic应用程序拍摄的阿富汗照片,另一组iPhone图片故事展示了巴西贫民区的生活。苹果产品的便携性和互联性也使它们成为观看国际新闻和与国外人员保持联系的极佳工具。美国大多数地区无法收看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但用户可以通过iPad或者iPhone收看。iPad上的Skype应用允许我们与叙利亚和约旦人保持联系,他们不愿意使用可能遭政府监控的电话线路。乔布斯改变了我们如何获得消息的方式,使我们能够快速地消费信息,获得先前不可能获得的详细细节。
《经济学人》(2011年10月6日):
从大学退学者在车库中启动的一个项目,到拥有7.5万名员工的全球性大公司,苹果公司和乔布斯一直在改变世界,更因而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表。美国人需要更多类似的成功故事,但考虑到过去半个世纪内全球形势的改变,苹果和乔布斯或许无法帮助美国经济恢复到以往的水平。苹果产品“在加州由苹果设计,在中国组装”,事实上,美国创新者设计的产品大多都是在美国以外地区生产。对于产品设计者和利益相关方来说,这样做是合理的;然而,苹果及类似的新兴企业并不能把它们的成功与全美国分享。苹果、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总共仅雇佣了11.3万名员工,仅相当于通用汽车1980年员工总数的1/3,它们无法给美国不断上涨的失业率带来任何帮助。外界无法谴责苹果“离岸生产”的模式。毕竟,苹果是一家全球性公司,而经济的全球性正在加强。如果iPhone和iPad在美国生产,那么全球多数消费者都买不起这些产品。这一问题很难得到解决,但许多美国人仍对此感到失望。或许,这正是美国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导火索之一。
《乔布斯传》里的赢家
一夜之间,全国10个城市同时出现了印着《史蒂夫·乔布斯传》首发信息的广告牌,这批广告的投放公司是网络快时尚品牌凡客诚品。此时离这本书的全球首发只剩四天时间。
最先被留意到的可能是首都机场高速路上那个30米的高架广告,上面印着《史蒂夫·乔布斯传》的首发信息,投放广告的是中信银行信用卡部。相似内容的广告牌还出现在深圳地铁通道中。
苏宁线下1000多家店为苏宁易购的预售做着配合宣传。京东商城为它买下了新浪的展示广告位。参与翻译的东西网和译言网在首页最显著的位置上挂出它的封面。腾讯为它制作了专题网页,优酷为它制作了视频网页,巨鲸为它制作了音乐网页——这些二级域名的官方页面,意味着很多年后读者依然可以方便地看到与这本书有关的新闻、视频和音乐。
除了实体书,出版方中信还首次尝试同步发行畅销书的电子版,跟唐茶合作的《乔布斯传》电子版2011年11月1日出现在苹果商店中(原定跟实体书同步发行,因为苹果商店的审核出现延后),当天即成为中国区付费排行榜的第一名。实体书在发行1个星期后,销量达到67.8万册。“只要渠道有断货的消息传出,印刷厂就开机印刷补货。”中信出版社品牌营销总监孔彦说。
你几乎可以在线上任何一个主流的购物渠道看到它的预售信息,当当网、卓越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快书包还有凡客诚品。当你在百度或谷歌搜索“乔布斯传”,你会同时看到多家公司为它做的关键词推广。在网络之外,覆盖全国的30家主流书店在同一天为它的发行准备了促销活动。如果你持有中信银行的信用卡,还可以直接回复短信提前订购这本书。
不算《圣经》的话,这可能是图书发行史上最热闹的一次营销。对它的关注从它还是一项写作计划时就开始了。一家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曾计划出资100万美元竞购版权也未能签约。拿下中文版权的中信出版社从询价开始就被要求签下保密协议。中信出版社为此成立了20人的专案小组,负责这本书的出版和推广。不过,尝试过五花八门的策划后,中信出版社发现他们要做的其实是选择“不去做什么”。
他们舍弃了花哨的腰封,甚至拿掉了习惯性放在扉页上的品牌宣传文案。在中信出版社最初的计划中,他们会邀请一批签订了保密协议的名人提前阅读,写出读后感,然后结集印刷,作为精装版里附赠的小册子。优酷网站的创始人古永锵就是其中之一,他写了将近6000字的读后感。但这个策划不了了之。曾被当作重头策划的演唱会也被取消了。“越做到最后,就越觉得很多事都是多余的,这本书从设计到销售都应该更简洁,更乔布斯一点。”孔彦对记者说,她也是《史蒂夫·乔布斯传》专案小组的执行负责人。
孔彦计划中的很多事最后都重新计划了。这本原定2012年2月出版的传记,先是受乔布斯离职的影响提前至2011年11月21日,又因为乔布斯的突然病逝,提前到2011年10月24日。优酷在9月初确定成为《史蒂夫·乔布斯传》的官方视频网站,steve-jobs.youku.com与书的发行同步上线。优酷网高级运营副总裁魏明对《第一财经周刊》的记者说:“这是读者看书和视频同步的一次探索,我们的视频都是按照书里内容的顺序排下来的,当时优酷的编辑在出版社里关了好几天,对照着书制作视频。”优酷为自己定制了一批书,准备作为活动礼品送给用户。
巨鲸网就是中信出版社原计划里演唱会的合作组织者,虽然演唱会取消了,但作为音乐合作网站,巨鲸网也为这本书制作了二级域名的主页,读者可以试听书中提到的那些让乔布斯着迷的音乐。新浪网因为没有抢到官方网页的合作多少有些不甘心,不过中信在新浪微博上为这本书申请了官方微博。
结果就是,似乎你在哪里都能看到这本书,不仅仅是印象里与卖书相关的渠道。公司们将与《史蒂夫·乔布斯传》建立联系看作提升品牌形象的机会,没有人想错过这趟顺风车。
中信银行信用卡是这本书的合作伙伴之一。除了户外广告和邮寄账单上的推广,在公开发售前,他们通过短信向400万活跃持卡用户发送了预订邀请,持卡人直接回复信用卡后四位和一个代码就可以订阅这本书。有1万人通过这种方式预定这本书,这批订单23日就开始安排发货,以保证持卡人可以在24日全球首发第一天就拿到图书。
人人都记住了凡客是因为它把营销做出了书的边界。因为同步搭售T恤,还赠送徽章等小物,凡客居然成了这本书最热门的卖家。在TechWeb做的一个投票中,有71.1%的人选择在凡客购买《史蒂夫·乔布斯传》,远远领先当当网和卓越网。而在卓越网之前的预售订单里,也有不少人最后取消,改投凡客。
凡客诚品的创始人陈年曾是卓越网的执行副总裁,凡客跟中信出版社的合作由高层之间直接敲定。凡客官方微博从2011年10月20日就开始为这本书的营销预热。投放到全国10个城市的500块广告牌(数据来源未经证实)由凡客品牌部和远山广告共同完成。“做了8个版本,陈年都不满意。有的版本是字体不满意,有的是提炼出来的文字不满意,最后,我们决定突出书本身,还选了乔布斯的一句话写在上面——‘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当时另一个版本选的一句话是‘Stay hungry,Stay foolish’,最后我们还是选了一句通俗易懂的,那句英文印在了乔布斯帆布包和徽章上,这些产品都在凡客销售或随书赠送。”凡客诚品副总裁杨芳说。
9月,中信出版社总编辑潘岳在说到这本书的营销规划时,曾提到“饥饿营销”这个词,不过,看起来中信出版社最终采取了完全相反的策略。几乎每个合作伙伴都想拿到“独家”合作,但中信出版社并没有把独家授权给其中一家,而是接纳了每一个合作方,开拓尽可能多的合作渠道。为了延续这本书的营销热度,中信还将于2011年11月18日举行一场乔布斯精神分享会,活动地点定在国家大剧院。
孔彦希望能统计出合作伙伴为这本书投放了哪些广告:“我还没拿到数据,我们想尽可能统合它们的宣传做一些策划,比如凡客这个,我们策划了一个上传与《史蒂夫·乔布斯传》广告合影的有奖活动。”
但中信可能没想到这些合作点亮了凡客这样的电商,对于后者而言,用不着代价昂贵的版权费用,还可以利用自己现成的渠道把乔布斯的照片铺满10个城市的公交车站。丁香园CTO冯大辉在问答网站知乎上总结:“凡客为何如此积极地宣传《乔布斯传》?(1)搭车做品牌形象宣传;(2)算一下,凡客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是多少?而买这本书的人是否一定是凡客的用户,转化率你猜会怎样?凡客赚大了。”
寻找下一个乔布斯
乔布斯的离去,让业界痛失帅才,更有媒体发声:世上再无乔布斯。
试图找出“下一个乔布斯”的做法本身就有点荒谬。不过,就像在亨利·福特和托马斯·爱迪生之后出现了乔布斯一样,总有一天会出现一位同样具有远见、干劲又不屑世俗的创新者,引发并指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更多翻天覆地的变化。
谁会是下一个史蒂夫·乔布斯?20年前,恐怕连乔布斯自己都没有这个资格。彼时的乔布斯已经被苹果放逐,并且一门心思地拯救他那家举步维艰的电脑公司NeXT。
而乔布斯本人也给很多企业家带来了启发,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致力于提升能源效率,有的则在努力改善医疗系统。他们中的任何人最终都有可能拥有乔布斯一样的影响力。
很多人认为,脸谱(Facebook)创始人、首席执行长扎克伯格具备和乔布斯一样的特质。与乔布斯一样,扎克伯格也从大学辍学,并创建了一个连用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产品,并使之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斯坦福大学的商学教授杰弗里·菲费说,要预测扎克伯克能否成为下一位乔布斯,你就得预测扎克伯克今后的发展。
在中国,技术专家们担心中国无法产生在创新方面打破陈规的人物。阿里巴巴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长马云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例外,他有一些与乔布斯相似的性格特点。阿里巴巴的在线市场像eBay一样将个人用户联系起来,同时也让中国广阔的小企业网络与全球用户和供应商网络联系起来。马云多年来在其公司内部建立了强烈的个人崇拜,他还以在线支付和贷款系统挑战中国落后的国有银行体系。不久前他曾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在科技领域之外,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卓恩·恩迪或成为可与乔布斯类比的人物。恩迪主管非营利组织BioBricks基金会,该基金会旨在打造并免费推广DNA工具,让创造人工生命体更简便、成本更低。他设想能够创造出可以像如今的电脑硅电路一样随意编程的活体细胞。
不过,就目前而言,最接近乔布斯的人选可能还是苹果公司新兴的竞争对手之一——亚马逊公司的首席执行长贝佐斯。贝佐斯在1994年创立的这家通过互联网售书的公司改变了出版业和零售业。亚马逊公司于2007年推出其Kindle阅读器,短短4年后,网站上电子书的销量就超过了纸质书。亚马逊现已成为全美第19大零售商,其销售的产品从数字电影到家具再到尿布,一应俱全。亚马逊的仓库网络可以让该公司在消费者下单之后的几天内将货品送到顾客家门口。
贝佐斯既是亚马逊的首席执行长,又具体参与各项工作。不久前接受采访时,他说他坚持用户第一次打开亚马逊的平板电脑时,映入眼帘的是他们的名字。亚马逊公司前任高管大卫·里舍说,他(贝佐斯)换位思考的能力令人难以置信,总是能捕捉到客户的需求,无论这是个人客户还是大企业用户。他还具有极强的能力,能将一个宏大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细节。
与乔布斯一样,贝佐斯仍在推动亚马逊向新的领域发展。由于网络非常庞大,效率也非常高,因此亚马逊开始向其他公司出租计算机资源。就在不久前,亚马逊还刚刚推出了一款名为Kindle Fire的平板电脑,向苹果iPad发起挑战。
贝佐斯既是CEO,也是一个极度关注细节的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他对于用户的需求有着不可思议的理解力。他还具备一种非凡的能力,可以从最大的理念细化到最小的细节。”亚马逊前高管大卫·里舍(David Risher)说。
而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教授西德尼·芬克尔斯坦(Sydney Finkelstein)认为,贝佐斯完全有能力角逐美国最优秀的CEO。
猜想十大候选人
1.苹果公司内部候选人Scott Forstall,Tim Cook和Jonathan Ive
Business Week撰文写道,乔布斯去世后,Scott Forstall成为了苹果管理团队中的核心之一,主要负责移动软件部门,监管iOS操作系统。42岁的他是苹果最年轻的高级行政人员,也很可能是乔布斯最合适的代言人。
除Scott Forstall外,还有苹果公司的现任CEO Tim Cook和被视为苹果灵魂人物的工业设计高级副总裁Jonathan Ive。
2.Oracle创始人Larry Ellison和Salesforce创始人Marc Benioff
作为企业软件的领导者,Larry Ellison和Marc Benioff有着深厚的商业和技术知识功底。与乔布斯侧重消费产品商业化不同,Ellison和Benioff主要关注企业软件。
3.微软创始人Bill Gates
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Bill Gates已经退出了商界。也正因为太富有,他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回到日趋残酷的商界。然而,微软的未卜前途和现任CEO Steve Ballmer的支持仍有望吸引这位巨人回归。
4.Dell董事长Michael Dell
当乔布斯重返苹果接任CEO时,Michael Dell曾对一群科技投资者说,如果现在是他管理苹果,他将毫不犹豫地关闭公司,把钱还给股东。后来,他表示该评论被曲解了。然而,不管怎样,Dell仍然是全球最富有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
5.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
如果有谁怀念乔布斯的注重细节和简洁的话,那必然是Zuckerberg。可能很快就会有人指出Facebook更像微软,而不是苹果,Zuckerberg就是下一个Bill Gates。不管对错与否,Facebook目前拥有10亿用户,年仅27岁的Zuckerberg很有可能成为21世纪科技的形象代言人。
6.Facebook前总裁Sean Parker
因Facebook股权而净资产大增的Parker曾被《福布斯》杂志称为“天生的颠覆者”(Agent of Disruption)。
7.Blogger创始人兼Twitter前CEO Evan Williams
Williams担任Twitter CEO时的表现究竟如何留给历史去评判,但不可否认他创建了Blogger和Twitter这两大顶级交流平台的事实。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创业事实帮他在下一个科技界灵魂人物的竞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8.Google创始人Sergey Brin&Larry Page
Google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并已开始涉足移动领域。作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Brin和Page不仅拥有超强的财力,还有超强的技术能力。
9.Amazon CEO Jeff Bezos
随着Kindle和云服务的推出,Bezos完全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科技界的灵魂人物。
10.Paypal三人组Elon Mus k,Max Levchin和Peter Thiel
X.com和Confinity.com的合并诞生了Paypal,Paypal被eBay收购后,在Musk,Lvchin和Thiel的带领下,PayPal催生了很多科技公司。他们三人各有所长,Levchin曾是美国社交游戏开发商Slide前CEO,后因Slide关闭而另谋高就;Musk主要关注电动车和太空旅行;Thiel则有望成为同龄人中的顶级投资人。
乔布斯精神才是庞大遗产
乔布斯身为义子,本为无名小卒,然则凭借自己的创新理念和成果而成为闻名天下的巨子。古往今来,磨难往往可以化为无价的精神动力和财富,倘若畏惧失败或者过于计较一时得失,就会弱化乃至丧失自强不息的意志。
史蒂夫·保罗·乔布斯(1955-2011),代表世界科技创新的一代巨擘,年华未暮而溘然辞世,一时天下为之痛惜不已,上至政要,下至网民,各界人士纷纷以各种形式缅怀。
乔布斯堪称天方夜谭式的神话人物,因为他将惠泽天下的神话化为现实,成为21世纪初叶影响人类生活范围最广的信息时代之骄傲。苹果公司的新异产品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将娱乐转化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乔布斯一举成奇迹,再举成神话,令人钦佩而叹止。他的深远历史意义同时在于促使科技与文化之间鸿沟的弥合,为世界各地人民提供了传播思想和文化的崭新平台。
说起乔布斯,自然而然眼前浮现的是妙不可言而看似普通的那个缺口苹果。虽然人人都啃苹果,但是唯有乔布斯具有戛戛独造的审美品位和眼光,选择咬过一口的苹果作为自家品牌,不知不觉这只苹果奇妙地变幻为信息时代之象征,家喻户晓而深入人心。一日可不食苹果,而苹果手机却是爱不释手,朝夕相伴。
无数果粉和非果粉津津乐道,梦寐以求,感佩之情溢于言表,满怀喜悦享受着他的成果。大家一致公认,乔布斯的神奇一生几乎成了当代科技界的一大奇观,他不仅最大限度地将科技转化为成果,而且坚持挑战自我,不断锐意进取,以求新求变的精神催化科技成果,他的生命实践再度雄辩证明:创新精神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流思想之一。
“不要让他人的见解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勇气追随你的心灵和直觉。”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的这句豪言揭示了成功的秘笈。由此可见他的人生哲学是首先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然后造福于天下。
乔布斯的伟大在于敢为天下先,矢志不渝走自己的道路。乔布斯身为义子,本为无名小卒,风华之年,在高等学府学未小成,一个学期后便拂袖而去,年未及冠即开始钻研电脑游戏。时隔两年,他自立门户,在郊区的车库里与高中同窗好友携手创办苹果电脑公司。谁能想象,昔日如此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最终攀登了科学技术的大雅之堂,成为信息技术叱咤风云的先驱。
乔布斯白手起家,摒弃前人走过的老路,勇于独辟蹊径,最终为人类作出不可思议的伟大贡献。社会予以肯定的个人价值在于创造,乔布斯以其创新而跻身美国工程院院士之林。
我们通过乔布斯其人认识到,国家应注重鼓励每个个体的创造精神,为个人发展提供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作为个人而论,不妨重温昔日肯尼迪的话:“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是问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
我们需要弘扬宽容精神,学会理解各行各业具有独立精神的小人物,莫将今日的平凡理所当然视为明日的平凡。从草创立业到匆匆谢世,始终坚守志向,穷而益坚,最后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八年,却是生命无比辉煌的岁月。
虽然时时面对死亡的威胁,但是乔布斯淡定自若,怀抱死而后已的态度继续投入事业。乔布斯素来低调示人,不过论其才性,可谓亦颠亦狂,故而其名自张。在他看来“死亡很像是生活最好的赐予”,我们闻之肃然起敬。
中国传统上的立身以“三十而立”为界限,而乔布斯恰恰在三十岁时遭人排挤而离开苹果公司,另起炉灶,也在那一年他获得了里根总统颁发的国家级技术勋章。岂料十二年后东山再起,重新成为苹果的掌门人。乔布斯无所假借,更无任何显赫背景可言,他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单枪匹马率领自己的公司在信息社会独占鳌头。
最后联想到了乔布斯之于今日中国青年一代的意义,还在于学习他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况下,敢于创业和创新。古往今来,磨难往往可以化为无价的精神动力和财富,倘若畏惧失败或者过于计较一时得失,就会弱化乃至丧失自强不息的意志。
今日都市的为人父母者往往过分娇惯子女,事事代庖,殊不知困境往往是动力,而娇生惯养的结果很可能是不成大器,因为安于小康的生活态度,最终会淹没生命的锐气。
有句名言说得好,“对于伟大的理解,不在于仰视他,膜拜他,而在于和他对话”。如今斯人已逝,我们后人需要的是真正将乔布斯的创新精神融入我们的立身哲学。卢梭有言:“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不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
乔布斯留下的遗产将会激励全球志在有为的青年。乔布斯的生命历程再次体现了一个价值观念:超越自我,不断创造,通过科技成果改变和引领人类生活。
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2011.38 张 雪
《财经》2011.24 王奇华
《现代企业文化》2011.12 佚 名
《经济参考报》2011.10.10
《企业文化》2011.11 林其玲
《中国商界》2011.11 胡佳凝
《经营管理者》2011.11 安 妮 杨自伍
《21世纪商业评论》2011.11
《第一财经周刊》2011.42 朱小坤 王 娜
标签:iphone论文; 苹果公司论文; 乔布斯论文; 科技论文; 硅谷传奇人物论文; 苹果电脑论文; 苹果论文; 库克论文; 科技新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