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模式选择与设计研究&以电力、电信、民航为例_自然垄断论文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模式选择与设计研究——以电力、电信、民航产业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为例论文,民航论文,中国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11)08-0047-10

一、问题提出

自然垄断产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公众等多个层面和众多利益主体,涉及产权、治理、运营、竞争、价格、监管等多种内容,涉及众多外部约束和条件。这些层面、主体、内容、条件之间又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异常复杂。同时,垄断产业改革是长期问题与短期问题交织,体制问题与结构问题并存、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WTO规则)互联,更是加大了改革的复杂性。改革的复杂性要求政府在改革政策的设计时需要系统设计,审慎选择改革模式与路径。从长期看,垄断产业改革需要坚持整体渐进改革观的大思路,需要在运营模式、竞争模式、产权模式、治理模式、监管模式、价格模式等众多方面整体同步推进(戚聿东,柳学信,2008)。但是,从短期看,又需要在实际改革中分清主次、准确把握、抓住症结、稳妥推进,着力在重要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具体“十二五”时期,需要在运营模式改革与竞争模式改革两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突破(范合君,戚聿东,2011)。“十二五”时期需要坚持把产业组织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行竞争化改造作为深化垄断产业改革的主攻方向,坚持把打破垄断产业的垄断局面,形成有效竞争格局作为垄断产业改革的主题,坚持把竞争化改造作为垄断产业改革的主线。切实打破阻碍竞争化改造的各种障碍,形成有效竞争格局,实现垄断产业深化改革的真正破题。

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模式是指自然垄断产业中已有和潜在运营企业的数量、规模以及相互之间形成的关系。它反映了特定市场上相关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是决定运营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竞争模式改革是自然垄断产业系统改革的基础,是自然垄断产业竞争化改造的关键。在自然垄断产业改革中设计并实施一个有严重缺陷的竞争模式会严重影响、制约改革的效果。目前,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模式改革中出现的滞后、迷茫与反复已经成为制约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羁绊与枷锁。同样,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模式选择不慎带来的“推倒重来”的改革成本十分高昂。例如,我国电信产业经历的合了又拆,拆了又合的“轮回式”、“伤筋动骨”的改革就产生了高额成本。据估计,仅2002年电信产业重组的改革成本可能超过200亿元(赵明,2005)。因此,竞争模式的科学选择和系统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和设计一个好的竞争模式,需要研究影响竞争模式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特征的竞争模式,并设计实现这一最优竞争模式的路径。

二、影响市场竞争模式的因素及影响机制

1.规模经济性

技术经济特征是决定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技术经济特征中最重要的是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的存在要求由一家或少数几家大规模企业生产要比由多家较小规模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20世纪70年代之前,传统观念认为自然垄断产业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成本递减)状态,即呈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随后的部分实证研究也基本证实了这一结论①。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世界各国都对自然垄断产业采取了国有企业独家垄断经营或者私营企业独家垄断经营的模式。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是否也存在规模经济特征呢?许多学者想当然地认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也必然存在规模经济特征,应当采取独家垄断的经营模式。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对自然垄断概念的曲解。无论从理论、实践还是实证方面,这种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1)传统理论所信奉的自然垄断产业随着规模扩大成本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曲线并不存在。由于X无效率的存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管理效率会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企业成本的节节攀升。因此,自然垄断产业的平均成本曲线与普通产业的成本曲线是一致的,都呈现出典型的U型变化特征。即随着规模的扩大,垄断产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因此,自然垄断产业中规模经济优势的存在是有一定范围的,并不存在不受限制的规模经济。自然垄断产业规模经济特征与企业所处的规模密切相关,在不同规模水平上会呈现出不同的规模经济特征。当运营企业规模较小时,规模经济特征比较明显,企业扩大规模时平均成本就会降低。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曲线不降反升,规模经济优势就会消失,最终变为规模不经济。由于不同国家自然垄断产业中运营企业的成本函数不同,企业所处的阶段不同,企业的规模存在差异,因此,各国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特征必然有所不同。即使国外部分自然垄断产业存在规模经济性,也不能证明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必然存在规模经济特征,关键是看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中运营企业的规模大小及所处的阶段。

(2)技术进步使自然垄断产业的生产技术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技术进步从实践方面也表明规模经济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铁律。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垄断产业的最小效率规模(MES)都已经显著下降,在广阔的市场中完全可以引入多家企业进行竞争。在电力行业,电力技术的进步导致发电企业的最小效率规模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发电企业的最小效率规模为900MW,而到了90年代中期最小效率规模缩小为100MW。这样,最近20年各国电力产业新增了许多发电企业,电力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分布较之以往明显变小和分散,但是生产效率却大大增强了(World Bank,2004)。在这一系列合力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以重塑竞争性市场结构为目标的改革,纷纷重构可竞争的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模式(范合君,戚聿东,2009)。

(3)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特征并不明显。由于数据的不可得性,我们无法按照西方学者的方法建立复杂数学模型测度各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特征。因此,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规模经济指数指标,利用上市公司公开财务数据测度各垄断产业规模经济的性质与程度。

规模经济指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 (1)

其中分母是资产增长率,可以近似测度投入要素的增长率;分子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以近似测度产品产出的增长率②。即规模经济指数是指资产每增长1个百分点(近似为投入要素每增长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比率(近似为产品产出增长的比率)。规模经济指数等于1,表明该产业是规模报酬不变;规模经济指数大于1,表明该产业存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指数小于1,表明该产业存在规模不经济。

利用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我们计算得到2004—2009年间我国电力、电信、民航三个产业的规模经济指数(如表1所示)③。计算数据显示,电力、电信产业规模经济指数小于1,而民航产业规模经济指数大于1,即在我国电力、电信产业目前市场结构下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或者不存在④,而民航产业在目前市场结构下的规模经济效果相对明显⑤。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电力、电信产业中运营企业的规模经济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产业的企业规模过大。因此,应当适当缩小企业规模,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竞争中。考虑到目前我国电力产业中发电企业有5家,电信产业有3家。本文认为,通过引入竞争电力产业运营企业可以有10家以上,电信产业运营企业可以有5家以上。而民航业运营企业存在相对明显的规模经济,表明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还有增大的空间。考虑到目前我国民航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30家,因此可以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适当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的规模。本文认为,民航产业可以有20家左右的运营企业。

2.市场容量

市场容量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亚当·斯密最早在其不朽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被斯蒂格勒称之为“斯密定理”的重要理论。斯密认为,企业规模与企业数量受制于市场容量与范围。市场容量包括市场空间大小、消费者数量等方面。由于每个运营企业的供给能力有限,因此,市场空间大小与消费者数量直接决定了运营企业的最优数量。同样,自然垄断产业中合意的企业数量与市场容量有关。一般来说,市场容量越大,自然垄断产业中竞争企业的数量就应当越多。例如,新加坡与中国在市场空间大小与消费者数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新加坡自然垄断产业的竞争市场结构与中国就会存在巨大差别。同样,格林沃尔德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中也认为,自然垄断存在的先决条件是市场需求必须小得只要有一家成本不断降低的企业就能满足。为了便于国际比较,本文定义企业供给强度概念:

企业供给强度=消费者数量/企业数量 (2)

企业供给强度本质上就是每家企业服务消费者的平均数量,可以用来反映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压力。该数值越大,表明企业的服务压力大;反之亦然。

表2是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数量、国土面积以及电力、电信、民航等自然垄断产业的供应商数量、企业供给强度等指标。可以发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巴西等国人口数目较少,即市场容量相对较小,但是,相关产业运营企业数量却比较多。中国与印度人口数量最多,市场容量较大,但是企业数量较少,企业的供给强度较高,其中中国各产业供给强度最高。以电信产业为例,美国电信产业供应商超过20家,服务的消费者有26300万人,即每家企业供给强度小于1315万人。而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5倍,电信运营商数量却只有美国的1/7,中国企业供给强度是美国企业的32倍,高达43177.67万人/家企业。即使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相当的印度相比,这一数据也是很高的。中国电信产业的企业供应强度是印度的2.3倍。平均水平而言,中国在电力、电信、民航产业方面的企业数量也与其他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⑥。电力产业方面,英美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企业数量平均是817家,企业供给强度是1569.74万人/家企业,中国电力企业供给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50倍;电信产业方面,英美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企业数量平均是8.22家,企业供给强度是3696.22万人/家企业,中国电信企业供给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68倍;民航产业方面,英美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企业数量平均是46.40家,企业供给强度是450.50万人/家企业,中国民航企业供给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69倍。

由此可见,面对巨大的市场容量,我国电力、电信、民航等自然垄断产业现有运营企业的供给强度过大,无法有效完成市场供给任务。以北京市电信产业为例,各电信运营企业的营业厅数量普遍偏少,消费者到营业厅办理业务经常需要花费2个小时进行排队等候,白白浪费了消费者许多宝贵的时间。同样,电信企业的员工也由于顾客太多而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身心压力巨大。对此,消费者与企业员工都叫苦不迭。事实上,我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可以而且应当支撑更加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允许并呼唤更多竞争企业进入自然垄断产业进行同台竞技,以便减轻现有运营企业的供给压力。以各产业世界平均供给强度水平为标准,我国电力企业数目可以达到82家,电信企业数目可以达到35家,民航企业数目可达287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巨大的市场容量需要在自然垄断产业增加企业数量,每一产业运营企业数量可以增加到10家以上。

3.国际竞争力提升

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上市公司为例,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规模优势上(金碚,2006)。市场竞争结构的不同会导致企业数量的差异。进而导致企业规模的不同。因此,控制合理的企业数量就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扩展了企业竞争的平台,使企业不仅与本国企业进行同门竞争,更要走出国门与国际产业巨头进行厮杀,甚至要被迫迎接许多国际产业巨头的上门挑战。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些在国际舞台上初露头角的大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刚刚公布的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内地企业就有61家榜上有名。在这61家企业中,垄断产业企业(不包括银行类企业)占了16家,其中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等电力、电信、邮政自然垄断产业运营企业就占据了9家,占总数的1/7。由此可见,自然垄断产业的运营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自然垄断运营企业与国外巨头相比,在实力、能力、经验、优势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异。在这场不平等的全球博弈中,面对国外巨头的“在位优势”。我国急需一批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纵横驰骋的“国家队”与这些虎视眈眈的国外巨头进行对抗、竞争。不然,我们只能成为国际巨头的玩偶,任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巴西电信改革的经验就为我国提供了一些借鉴。1998年,巴西政府对国有电信公司进行分拆和重组,将其分拆为12家公司:1个长途公司,经营长途和国际、数据、互联网(拥有拉美地区最大的互联网骨干网)及传输业务等;3个区域公司(北部、南部和大圣保罗地区),经营本地电话和区内长途业务;8个移动电话公司,分区经营移动通信业务。然而,这种竞争市场结构并没有给巴西电信企业带来太多的好处,而是便宜了国外电信巨头。巴西电信市场很快被国外电信巨头占领并瓜分。长途公司由美国公司绝对控股。并占有该国90%的长途市场份额;圣保罗电信公司由西班牙公司控股;南部电信公司由意大利电信控股;北部电信公司由国内财团把持;移动电话公司也大部分由外资控制。

从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看,我国应该审时度势,顺应世界潮流,在自然垄断产业摒弃原子式的竞争模式,建立起以大公司大集团为核心的自然垄断产业组织体系与市场竞争模式(戚聿东,2002)。我国电力产业竞争模式为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个相对成功的产业样本。目前,我国电力产业的2家电网企业与5家发电企业中已经有5家进入了世界500强的行列。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其他2家发电企业也会跨入世界500强之列。这样7家电力企业都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事实上,我国电力产业还可以派生出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其发展潜力在于国家电网公司。从2005年起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就都进入了世界500强。其中国家电网公司连续6年成为世界500强中全球电力企业的领头羊。但是,细致考察这两家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国家电网公司的规模是南方电网公司的5倍—6倍。但是,无论资产净利率还是销售净利率南方电网公司都比国家电网公司表现要好得多。因此,如果仅从培育世界500强的目标看,把国家电网公司进行适度拆分,拆成5家规模相当的企业,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为我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做贡献。可以看出,仅仅电力产业,我国就可以形成10家左右的世界500强企业。

本文认为,为了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电力、电信、民航等产业运营企业数量要有一定的限制,不宜过多,应当控制在20家以下。

4.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是指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例。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模式选择的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那么,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经济效率如何呢?对2004年世界500强的21家电力企业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营业收入最高,但是,企业利润排名却在第20位,处于倒数第二的位置。从销售利润率看,美国南方电力公司最高达13.100%,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最低为0.446%,只有美国的1/29,占21家电力企业平均值的8.260%。从总资产利润率看,英国Centrica最高为5.250%,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最低为0.205%。两者相差25倍之多。股东权益收益率相差更大,英国国家电网公司为83.50%,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为0.558%,两者相差近150倍。劳动生产率方面,效率最高的是韩国电力公司高达0.987百万美元/人·年,最低的仍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只有0.078百万美元/人·年,仅为韩国电力公司效率的1/13。由此可见,这种垄断性的市场结构使自然垄断产业中运营企业做大了,但是并没有做强,对经济效率的提高帮助不大。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之间的比较也佐证了这个结论。

由此可见,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中运营企业规模越大,效率并不一定越高。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自然垄断企业缺乏竞争,企业没有竞争压力,也就没有了提高效率的动力。因此,基于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也需要自然垄断产业引入更多的竞争。根据美国司法部的建议,HHI低于1800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格局。一般来说,地位大体相同的5家企业的HHI指数可以达到2000。因此,为了提升经济效率。各产业运营企业数量应当在5家以上。

三、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模式选择与设计

1.运营企业数量选择

这里,给出4个影响竞争模式的因素,具体可见表3。

(1)规模经济特征要求各垄断产业需要不同的市场结构设计。其中电力、电信产业需要增加企业数量,民航可以保持或适度紧缩现有企业数量。具体来说,电力产业运营企业需要10家以上,电信产业运营企业也至少需要5家以上,民航产业需要20家左右的企业。

(2)市场容量要求增加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中运营企业的数量。我国市场容量巨大,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因此,自然垄断产业可以而且必须引入竞争,增加企业数量。

(3)国际竞争力提升要求适当控制企业数量。考虑到自然垄断产业运营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作用,运营企业数量不宜过多,我们建议各产业运营企业数量在20家以下。

(4)经济效率提升要求适当引入竞争,增加企业数量。没有一定数量的企业,企业就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因此,为了提高经济效率,需要引入竞争、增加企业数量,建议各自然垄断产业至少有5家以上的运营企业。

由此可见,规模经济不显著(主要是电力、电信产业)、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率低三个因素要求我国引入竞争,增加企业数量;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因素要求企业数量不宜过多。因此,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竞争企业数目不宜过少,但也不宜过多。一方面,企业数目过少,有效竞争市场结构的目标不能实现;另一方面,企业数目过多会导致市场的恶性竞争,不利于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本文认为在电信、电力、民航、石油、广电、邮政、铁路等全国性垄断行业,形成5家以上综合运营商进行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一种较好的竞争模式。

2.运营企业规模设计

在企业数量确定的情况下,运营企业之间的规模差异也会导致不同的竞争格局。形成不同的竞争模式,产生不同的竞争效果。目前,除“一统天下”独家垄断的铁路产业外,其他产业都不同程度的引入了竞争。但是,各垄断产业中企业间规模差异巨大、竞争效果悬殊。

(1)电力产业的输配电环节形成了典型的“一大一小”区域垄断格局。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一大一小差别悬殊,国家电网公司规模是南方电网公司的5倍—6倍。两家电网公司一南一北,分别盘踞我国不同区域,实行区域垄断。在这个市场上,基本看不到竞争的身影,看到的仅仅是他们之间的和平共处,互不侵犯,相安无事,不谋进步。消费者与发电企业对此都深恶痛绝,要求其改革之声也日益高涨。

(2)电信产业形成了“一大两小”有限竞争格局。中国移动占去半壁江山,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旗鼓相当。这个市场相对稳定,但又暗流涌动,竞争相对激烈。每家企业都在积极利用各种策略,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但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3家企业之间形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格局。已经形成的有限竞争格局正在走向恶化。

(3)邮政产业形成了“一大N小”激烈竞争格局。中国邮政一家独大,但众多国内外快递公司正在不断蚕食其市场份额。中国邮政被迫提高效率,改进服务质量,进行市场与荣誉双重保卫战。消费者正在开始享受到竞争带来的便利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但由于各企业的规模差异,其他民营企业尚不能与中国邮政形成针锋相对的竞争,更多的是民营快递公司之间的竞争。

(4)民航产业形成了“三大多小”有限竞争格局。国航、东航、南航三大央企民航公司与众多省级控股的航空公司以及部分民营航空公司在蔚蓝天空展开了最高的战争。竞争在有限范围内已经形成,机票打折已经成为各公司吸引顾客的最常见方式,消费者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5)电力产业发电环节形成了“五足鼎立”相对有效竞争的格局。华能、华电、国电、大唐、中电投等5家企业规模相当,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相对有效、有序的竞争。产品价格相对稳定,服务质量相对可靠。同时,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行为较少发生,竞争相对有序。另外,5家企业中有3家进入世界500强之列,竞争相对有效。

从我国不同产业形成的五种主要竞争格局及其竞争效果看,电力产业发电环节“五足鼎立”格局与民航产业“三大多小”格局实施效果相对不错。因此,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应当借鉴二者的优点。建立一种“五足鼎立,五大多小”的模式,形成5家以上规模相当的大企业以及部分规模较小企业同台竞争、分层、有序、有效的竞争格局。

3.运营企业竞争关系构建

除了企业数量、企业规模差异外,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与竞争行为是决定竞争模式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企业之间是和平共处还是短兵相接,或是串谋或是竞争,会形成形形色色的竞争关系。而不同的竞争关系会导致不同的竞争模式,产生不同的竞争效果。

目前,在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中除邮政、民航引入了部分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外,其他产业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在产权性质、产权结构、领导人任命、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之间容易形成一种“兄弟竞争关系”。即国有企业之间以和为贵,只存在有限的竞争,很难形成实质意义上的竞争。①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十分特殊,第一大股东都是国家股。因此,国有企业之间就是典型的亲兄弟关系,必然导致国有企业之间竞争关系的弱化,形成和平共处甚至串谋的关系。②国有企业领导人任命常常采用同一系统内部的轮换制⑦。今天是中国移动的领导,明天就可能进入中国电信的管理层。这就注定国有企业的决策者不愿意采取更激烈的方式进行竞争,以便能够为自己今后的发展留下后路。③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采取的是典型的传统主管部门加行业协会模式。传统主管部门一贯重视国有企业间祸起萧墙式的竞争,不愿看到并坚决制止“所谓的恶性竞争行为”。同时,行业协会的存在促使各国有企业领导人之间容易达成一致行为,相互之间避免竞争。只要企业的国有性质不变,有效竞争模式就不可能真正出现。因此,改变清一色国有企业的产权格局,形成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谐共存,以中央企业为核心,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理补充、有机构成、有序竞争、和谐共生的竞争格局十分必要。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运营企业数量不能过少,但也不能过多,5家以上综合运营商进行垄断竞争是较好的竞争模式。同时,运营企业规模设计要求运营企业规模要相当,需要形成“五足鼎立,五大多小”的模式,即形成5家以上规模相当的大企业以及部分规模较小企业,形成众企业同台竞争、分层、有序、有效的竞争格局。另外,科学合理的企业竞争关系要求运营企业构建必须以中央企业为核心,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理补充、有机构成、有序竞争、和谐共生。因此,构建5家以上多种所有制有机构成的规模相当的综合运营商进行垄断竞争格局是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模式的必然选择。

1.对在位国有垄断运营企业进行拆分

许多国家自然垄断产业都是通过对在位国有垄断运营企业进行拆分建立竞争市场结构的。例如,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在不损失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条件下,国家电网公司完全可以拆分为5个电网公司。同样,1984年1月,美国AT&T的分拆改革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我国也多次对自然垄断产业采用这种路径,建立竞争市场结构。例如,2001年中国电信南北分拆改革以及2002年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在我国国有企业地位仍无法撼动、政企没有完全分开的背景下,通过重组方式对自然垄断产业在位国有垄断企业进行拆分是建立有效竞争模式的路径之一。这种改革路径有三个优点:①改革成本较低,改革容易成功。目前,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运营企业大都是国有企业,对这些企业拆分式的重组可以通过行政方式实现,改革成本较低。②由于拆分后形成的企业关系较紧密,出现一家企业打压其他企业事件的可能性较小,改革目标容易实现。由于这种改革方式形成的企业都是原有企业拆分而来的,他们的地位大体相当、背景十分相似,再加上特殊的国有企业领导人任命体制,因此,在竞争过程中这些企业能够享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能够有效避免非国有新进入者面临的种种磨难,在短期内完成建立有效竞争模式的任务。③这种改革能够跟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重组有效连接在一起,在竞争模式建立的同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一举多得。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包括垄断产业在内的国有企业重组活动,只是朝着国有企业“少而精”和“大而强”的目标迈进,进一步增强了相关市场的集中和垄断程度。从建立竞争性市场结构的目标出发,我们需要的是分拆垄断产业国有企业的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时下正在大张旗鼓进行的中央企业重组活动应该立即叫停。同时,需要避免我国以往分拆式改革的局限性。一方面,竞争模式改革要与运营模式改革结合起来。以往的分拆式改革没有与运营模式改革结合起来,缺乏运营模式基础。无论是基于业务环节的纵向分拆还是基于地域的横向分拆,都达不到有效竞争的目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改革的停顿,电信经过三轮重组后的最终“轮回”都一再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从塑造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出发,应该选择基于综合运营商模式的竞争模式。另一方面,改革必须彻底。以往的分拆式改革虽然部分行业已经选择了综合运营商模式,但是,厂商数量较少,集中度较高,仍然达不到有效竞争的目的。

2.培育新的进入者

英国电信引入莫克瑞通信公司,美国引入MCI与Sprint采取的就是通过培育新的竞争者建立竞争模式的途径。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的成立也是我国在自然垄断产业培育新的进入者的积极尝试。随后,我国把这一路径逐渐扩展到其他产业。2005年起,民航产业实施了对民营资本的开放,开始了培育新进入者的尝试。新进入者的介入打破了既有的竞争格局,对在位垄断企业构成了无形的压力,逼迫在位企业提高效率、降低价格。例如,1979—1994年间是我国电信产业资费快速上涨期,由于供需矛盾的存在,垄断的电信运营企业对固定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的索要价格高达3000元—5000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的成立,终结了这种天价趋势,带来了资费的普遍下降。固定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逐步降低直至取消,通信费用也不断下降。同时,联通公司进入带来的“扰局”并没有对运营企业的经营造成长期不利影响。相反,却在短期内扭转了各运营企业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使电信三雄都进入了世界500强之列。

但是,培育新的竞争者的路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新进入企业进入的历程充满着艰辛。联通公司进入电信产业最初几年饱受的种种“揉搓”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张宇燕,1995)。有着国有企业身份并且有各大部委撑腰的联通进入尚且如此艰辛,民营企业的进入道路更是布满荆棘与陷阱。我们可以从民营航空公司的坎坷命运中略见一斑。一方面,这些没有国资背景的民营航空公司只能被迫选择“支线城市”飞行;另一方面,这些民营航空公司还受到老牌国有航空企业巨头的种种发难甚至面临破产被兼并的命运⑧。为此,对新进入企业,政府规制部门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实行非对称规制。同时,对在位企业的垄断行为必须严格以《反垄断法》加以约束。

有一种相对可行的培养新进入者的方法就是允许省级控股的地方国有企业参与自然垄断产业的运营。例如,我国民航产业就形成了多家由省级控股的地方国有企业联合国航、南航、东航等央企组成地方政府控股、央企大腕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航空公司,参与到民航产业的竞争。这些企业既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又与国有巨头公司有着一定联系,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最终成功实现竞争的任务。同样,近年来各省市的地方商业银行逐渐从本地经营为主发展到在全国范围经营的成功模式,也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3.大力发展替代品进行数网竞争

新技术的引入、新产品的开发,会产生新的竞争者,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造成对原有企业的冲击,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例如,我国电信产业中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替代致使中国移动异军突起,中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嬗变不断;高速公路对铁路的补充导致“铁老大”风光不再,铁路产业市场份额锐减,逼迫铁路系统技术改造多次提速;高铁对民航的冲击,也导致民航企业竞相降价试图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因此,大力发展替代品,形成网内竞争与网间融合相结合的数网竞争格局,对现有企业形成四面楚歌的竞争压力围困,也是形成有效竞争模式的一种重要途径。我国20世纪末提出的电力网、电信网、电视网的“数网竞争”以及公路、铁路、航空以及水路的“大交通竞争”,目的就是通过大力发展替代品使多个企业同台竞争,形成竞争性的市场格局。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技术的支持,只有技术成熟后才能成为现实,因此,演进的过程可能十分缓慢而漫长。可喜的是,在历经12年的讨论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终于提上了日程。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争取到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同样,在交通领域,高铁、民航、高速公路之间的数网竞争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收稿日期]2011-06-20

注释:

① 以电信行业为例,Bernstein(1989)利用加拿大贝尔电话公司1954—1978年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

② 更精确的应当采用产品增长率,但是,考虑到数据的不可得性,本文利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近似代替产品增长率。事实上,由于我国产品价格受政府的严格管制,价格变化不大。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产品增长率基本一致。

③ 各产业的规模经济指数是由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指数的平均值计算得来的。由于篇幅限制,各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指数没有在此提供,有需要的学者可以跟作者联系。

④ Bloch,Gary and Scott(200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电信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于良春、王建平(2007)的研究也认为我国电信产业不存在规模经济性,运营企业的数量过少。

⑤ Tae et al.(1997)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民航业规模经济指数为1.1540。即存在一定的规模经济性。

⑥ 本文的分析中电力产业只包括发电企业,没有包括输电、配电企业。民航产业只包括航空公司,没有包括机场。

⑦ 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自然垄断产业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多采用轮换机制进行任命。例如,王建宙在2004年6月成为中国移动董事长、总经理之前是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成为中国联通董事长之前是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成为中国电信总经理之前是中国移动董事长。因此,自然垄断产业国有企业之间有着一种近似兄弟但也有竞争的特殊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关系也更加微妙。

⑧ 2009年3月东星航空公司面临破产被迫停飞,公司被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兼并。

标签:;  ;  ;  ;  ;  ;  ;  ;  ;  ;  ;  ;  ;  ;  ;  ;  ;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模式选择与设计研究&以电力、电信、民航为例_自然垄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