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3;20”后美国台海政策新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台海论文,新动向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总统”选举虽然已经落幕,但对中美台关系及台海和平的挑战似乎才刚刚开始。为因应选后两岸关系的严峻形势,避免局势朝失控的方向发展,以危害到自身利益,近来美国动作频频,不断强化“预防性外交”,美国台海政策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一、美国动作频频
4月13日,美国副总统切尼访华,这是台湾选后首位美国高层官员来访。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切尼虽然只是重申了美国的立场,并无新意,但鉴于切尼一直被外界视为美国鹰派人物的重量级代表,他的来访,使美国的鹰派能够接触与了解中国大陆,尤其了解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在选后台海局势的敏感时刻,向“台独”势力发出了明确信号。切尼深刻认识到了中方“绝不容忍台独”的坚定立场,对布什团队认识到选后两岸关系的敏感性和危险性,进而约束陈水扁有重要意义。
4月21日,美国白宫、国务院、国防部三大部门的亚太事务主管在华盛顿共同深度讨论了台湾问题,这也是“3·20”后美国官方第一次系统地重新阐述其台海政策。其中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凯利阐述了美国当前及未来的五大核心政策,并特别提到美国不支持台湾片面改变“美国定义的现状”,这就是北京不使用武力,台湾“审慎处理两岸关系的所有层面”,并要求两岸不能有片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言论或行动。他警告说,台湾不能把美国的支持,“解读成一张抗拒与中共进行政治互动与对话的‘空白支票’”,台湾采取走向“独立”的单方面行动可能摧毁其“经济和民主奇迹”,并打破它对未来的希望。他敦促陈水扁当局不要视中国大陆决心付出任何代价维护领土统一的警告而不顾。
4月22日,美国助理国务凯利在新加坡表示,美国不反对台湾和大陆出现改变现状的变化,但任何改变都必须是通过和平的、双方同意的方式实现的。4月26日,“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副处长”基根也呼吁台湾人民应该重视中国大陆攻打台湾的可能性,同时美方也希望陈水扁在2006年要谨慎“制宪”,内容不要超乎美方的预期,否则后果美方将不会协助。更有美国高层官员提出警告,台海局势正向一个危险的方向发展,5至10年内台海极可能发生战争。如果台湾以为有美国保护或大陆因举办2008年奥运而不会对台动武,“那是做梦”。基于这样的判断,美国认为,美国被卷入台海冲突的可能性相当高,这关系到美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美国的最高利益是维持台海的和平与安定,使这个地区免于战争。
对陈水扁“5·20就职演说”,美国也高度关注。4月底,陈水扁派邱义仁访美,向美方沟通关于“5·20就职演说”及陈水扁的“修宪”计划。近来,美国务院高层官员也反复强调,希望陈水扁了解美国的立场,重申“四不”。甚至有白宫高层官员表示,美国希望陈水扁在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讲”时有“不改变两岸现状”的表述,并且首次呼吁台湾当局不要排除未来两岸统一的可能性。随着“就职”日的到来,美国对“台独”愈来愈强硬,美国官员向陈水扁当局发出罕见的率直讯息:不得搞“台独”,否则必将失去美国的支持。此外,搞“台独”将要付出台安全、经济以及台美及台日关系的代价。
总之,在选后两岸关系的敏感时刻,美国高级官员对台政策谈话的密集与频繁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谈话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
二、美国对台政策解读
在选后的敏感时刻,美国的密集对台政策谈话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其中的意涵非常值得玩味。
1、美国对台海政策的阐述更加清楚、明确和具体。
美国体察到了选后台海局势的严峻性,所以利用“与台湾关系法”25周年的机会,在陈水扁“5·20就职”前的敏感时刻,向两岸传达美方的明确信息和立场。与过去相比,美国高官对政策的阐述更加一致、清晰、明确,尽量让两岸都听得懂,对一些问题的阐述更加具体。这其实是美国为避免台海局势失控,而展开的“预防性外交”的重要组成部门。
2、美国高分贝警告“台独”的后果及危险性。
经过台湾这次选举,美国感受到了台湾“主体意识”的高涨。尤其陈水扁誓言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美国不再将其视为“选举语言”。基于中国大陆的强硬立场,美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两岸关系的危险性。布什政府已对陈水扁充满戒心,担心他在“台独”道路上走得太远,而使美国陷于被动。因此,美国明显提高了警告台湾的调门,试图防止陈水扁当局在对抗和挑衅大陆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而把美国拉下水,与大陆发生碰撞,危害美国自身的利益。
3、美国更加强调台海和平原则。
美国的台海政策一直有两根支柱,一个是一个中国政策,一个是和平解决两岸问题。与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终结果相比,美国似乎更关心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因为这攸关美国的切身利益。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海和平不断受到威胁,两岸冲突的可能性在增加。尤其“3·20”后,台海局势正向一个危险的方向发展。在深陷伊拉克战争情况下,美国非常忧心台海局势的走向。因此美国试图极力控制台海局势危险系数进一步升高。对台湾来说,美国不允许陈水扁把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当作空白支票随意挥霍:对大陆而言,美国也反对大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并试图把“一中”政策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挂起钩来,对大陆进行威慑。和平价值在美国台海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4、适应岛内局势与两岸关系的新变化,美国正在调整其台海政策。
美国的台海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国际形势与两岸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充实的,以最大化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例如,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对台湾的民主改革和经济增长抱持非常肯定的态度,并认为这些可为中国大陆带来正面的效应。但是1993年起台湾积极寻求加入联合国,1995年李登辉访美,以及1996年中国大陆试射导弹引发台海危机,美国认识到了民主裹挟着“台独”对台海稳定的危险性,结果在1998年克林顿访问中国时,宣示了美国的“三不政策”,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打压“台独”的声浪。陈水扁上台后,打着民主的旗号推动“台独”的脚步明显加快,尤其2004年选举后,两岸关系似乎正朝一个危险的方向发展,美国的台海政策越来越面临困扰。美国已经认识到,“台独”造成两岸冲突的危险正威胁到美国的利益,美国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约束陈水扁不能走得太远。美国支持台湾的民主,但台湾的民主如果夹杂着“台独”朝危害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美国不会支持。美国不会允许陈水扁为了追求台湾的“独立”,而枉顾美国的利益。约束陈水扁的玩火行为在美国台海政策中的比重上升。
三、未来趋势
现在及未来的几年,是两岸关系非常重要与敏感的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影响与制约两岸关系的最大外部因素的美国,其台海政策的未来趋势如何,无疑会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考美国的台海政策走向,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当前中美台三者关系的内涵与格局的变化。在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中美台三边关系的互动有这样几个明显的趋势:
1、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也日益突出。
美国无论哪个政党上台,都必须正视这种利益。美国不希望因台湾问题而卷入与中国的对抗。美国目前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朝鲜问题,核不扩散问题,反恐问题,伊拉克问题等,都不是凭其自身的力量所能解决,都需要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这既说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厚植,中国的国际角色和国际地位日益重要:也说明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化,中美合作的领域与空间更加广阔。维持积极与稳定、健康与合作的中美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但我们也应看到,中美之间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矛盾,双方在民主、人权、意识形态以及台湾问题的认识上有分歧。尤其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力图要防止在欧亚大陆出现一个能够主导欧洲或亚洲事务从而向美国提出挑战的大国。美国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和国际秩序的挑战存有疑虑。美国虽然不会改变“一个中国”的政策,但也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和“以台制华”的战略。今后一段时间,美国就是要在这种接触与防范的矛盾中保持某种平衡,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随着中美双方经贸往来的密切,以及双方合作领域与范围的扩大,尽管中间还会有曲折,中美关系会在务实与稳定的态势中向前发展。
2、美国会继续支持台湾,加强美台关系,但面对“台独”的发展导致紧崩的台海局势,美国会要求台湾当局要自制和负责任,美国对台湾的支持是有限度的。
中美建交以来,历届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一直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根据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美国宣布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表示美国无意推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另一方面,根据“与台湾关系法”,美国始终与台湾保持着近似半官方的关系,以保卫台湾安全为己任,坚持售台武器,并在实际上视台湾为“独立的政治实体”。美国实行“双轨政策”,意在维持“平衡”,力图兼顾对华关系与对台关系两方面的利益。尤其冷战结束以后,随着亚太安全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出于维护自身霸权利益的考虑,基于保持地区稳定的考虑,更多地从战略上处理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不支持台湾“独立”,一定程度上支持两岸对话和关系缓和;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又推行“以台制华”的战略,维持两岸分离现状,不希望中国统一,并加快将台湾纳入“亚太集体安全体系”,不断提升与强化美台关系,从而确保长期以“台湾牌”来牵制中国大陆,服务于其谋求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需要。
但随着台湾内部政治的变化,美国发现,其矛盾化、两面性的台海政策越来越使自己产生困扰。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台独”步伐明显加快。尤其随着陈水扁的再次胜选,台湾“主体意识”高涨,从台湾“正名”、“公投”,到下一步“制宪”,台湾追求“事实独立”、“法理独立”的趋势日益明显。而大陆绝不会容忍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因此两岸局势似乎正朝美国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美国认识到,台湾正把“与台湾关系法”与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当成空白支票。美国虽然不希望看到两岸统一,但也不希望台湾把美国拉入与中国大陆对抗的旋涡。所以美国试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使台海局势的发展符合自己的利益。
3、两岸关系进入高危险期。
对于台湾选后的两岸关系,无论岛内、大陆以及美国的学者普遍比较悲观,认为两岸关系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这一方面是由于这次台湾选举中陈水扁虽然胜得极不光彩,但他却认为他代表了台湾的主流民意与主流价值,即“守护台湾,对抗中国”。陈水扁反复强调,他所主张的“一边一国,现在是台湾的民意”,北京应当重视台湾主体意识的高涨。基于这样的认知,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台湾与大陆可以说是渐行渐远,两岸关系改善的基础越来越脆弱。另一方面,陈水扁誓言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防卫性公投”就已经冲击着脆弱的两岸关系,挑动着大陆的敏感神经,而“公投催生新宪法”对大陆的挑衅要大大地高于“防卫性公投”。因此未来4年不要说两岸关系能缓和,就是台海和平能否维持,恐怕都不那么确定。同时,选后面对陈水扁的咄咄逼人,大陆表现出强硬立场。大陆国台办已把陈水扁定性为是在“推动台独与制造中国分裂”,认为2006年“制宪”是赤裸裸的“台独”时间表。因此对于陈水扁这样一个“台独”的鼓吹者与推动者,且又高度不信任,大陆似乎不会再对其“听言观行”,而只会“驳其言,阻其行”。在“阻独”比重上升的情况下,肯定会使两岸的对立与危险性升高。
面对中美台关系的这种变化,未来几年,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将不得不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政策上,一些基本面,如一个中国政策,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向台湾出售防御性武器等,会保持连续性。但围绕这些基本面的政策会更具体和丰富,内容更加清晰明确,其中有些可能会有所侧重和调整。现在已经有了这样的迹象,如凯利对“两岸现状”的界定,美国高官呼吁陈水扁不要排除未来两岸统一的可能性等等,都给美国的台海政策注入了新的元素。从作为上看,美国会积极展开“预防性外交”,竭力避免台海问题的失控。阻止“台独”的冲撞行为在美国台海政策中的比重上升,甚至不排除美国为控制陈水扁,而与中国大陆加强合作,增进关系,以防止彼此间为台湾发生冲突。
美国的台海政策是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的。现有的国际秩序是美国主导的,对美国有利,美国不希望打破这种现状。美国想继续维持超强和独霸世界的地位,避免任何对手的出现。但是,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也将越来越重视中国,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从这样的基本立场出发,美国对华接触与防范的战略不会改变。美国既不愿意两岸走向统一,也极力避免两岸走向对抗和战争。在两岸关系上,美国想牢牢把握主动权,发挥影响力和制约性,以更好地满足美国的利益,这样的基本立场也不会改变。
总之,在两岸政策上,美国始终以其国家利益为第一考量。美国不会允许台湾的所作所为危害美国的利益,所以,陈水扁当局想指望通过美国的帮助实现“台独”是行不通的。尤其中国大陆在迅速发展,中美之间的利益大大高于美台之间的利益,美国不会冒着牺牲与中国大陆的巨大利益而与“台独”绑在一起。在中美两个大国的博奕下,台湾不会从美国那里得到安全感。因此结论与出路只有一个两岸的问题,还得靠两岸中国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