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依据其护理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另40例接受激励式护理(研究组),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比较SAS、SDS、QLQ-C30,护理前,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可接受激励式护理,达到控制其情绪,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
【关键字】生存质量;情绪;甲状腺癌手术;激励式护理;护理
早期甲状腺癌疾病无典型症状,大部分患者确诊时,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阶段。目前主要给予手术切除转移病灶和原病灶,并加以术后治疗,疗效突出。但因患者恐惧手术,心理难免会产生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等。研究表明,激励式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进而提升生存质量,促进疾病康复。为再次证实此观点,本研究共纳入我院以往收治的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分组重点讨论激励式护理干预的优势。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依据其护理方式分组(对照组40例vs研究组40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36-59岁,平均为(45.2±1.1)岁,癌症类型:21例乳头状腺癌,12例滤泡状癌,7例髓样癌;研究组: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35-59岁,平均为(45.6±1.2)岁,癌症类型:22例乳头状腺癌,11例滤泡状癌,7例髓样癌。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其体位,调整床头角度,并可在患者背后垫软垫,密切关注其需求。并训练其颈部过伸位,护士可用手按摩抚触患者,早晚1次。并指导其饮食,按照其自身特征鼓励其使用高纤维、高营养类食物,主要可为蛋奶类、水果、蔬菜,禁生冷、刺激、辛辣、油腻类食物。
研究组接受激励式护理干预,具体为:
①心理疏导:密切关注其心理和情绪状况,患者出现郁闷、焦虑情绪时适当给予鼓励,并用亲切的态度和语言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协助其转移注意力,缓解负性情绪。并关心和尊重患者,保持融洽的护患关系。可用家人陪同散步、听轻音乐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让其放松情绪。适当时机为其讲解作息制度、病区环境、医院概况等,并介绍责任护士、护士长、主治医生,主动与其沟通,讲解病情状况,以往治疗成功病例、治疗方法、病情现状等,降低心理压力。患者进入手术室内,其心理应激反应较强,心率加快、面色灰白、语言发颤等,护士可用语言激励、暗示患者,由护士与手术操作医生和麻醉师进行,如护士可询问医生“预计手术时间多长?”,医生回答“病例典型,诊断明确,预估手术会顺利些”,正性暗示激励患者,缓解其负性情绪。此外,也可制定鼓励制度,患者可每周互相投票,评出最乐观和最佳配合的患者。
②健康教育方面:除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式等之外,讲解时需根据其理解程度和文化程度,调整讲解方式,确保健康教育的个性化。此外,需鼓励患者主动培养其自护能力,设定每日小目标,鼓励其自己完成日常事务,以缓解自身痛苦。
③家庭支持:护士需主动与其家属取得交流,鼓励其不仅需照顾其身体状况,还需关注其情绪,并给予疏通和安慰。让其感受到关怀和支持,建立疾病治疗信心。
1.3 指标判定
护理前、护理后3d时用SDS、SAS量表评估患者心理抑郁和焦虑程度,SDS:无抑郁<50分;50分≤轻度抑郁<60分,重度抑郁≥60分。SAS:无焦虑:<50分,轻度:50-59分;中重度:≥60分。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其生活质量,评分越高则表明越良好,分值为0-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SAS、SDS、QLQ-C30,护理前,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甲状腺癌多发病中青年女性人群中,此也为近年来我国女性肿瘤发病率上升较快的肿瘤。研究证实,甲状腺癌早期接受有效规范的诊治,其长期存活率可达95%[1]。现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但因手术具有应激性,加之患者不熟悉手术室环境,不确定手术的效果等,心理压力较大。而此类不良心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血压、呼吸、心率等,加大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中共纳入8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分组讨论,结果显示,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且此结果与吴志英[2]、黄大翠[3]等学者报告结果相符,证实了激励式护理的优势性。其原因为人体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导需求则变为高层次需求,各层次需求强度存在差异。为此,医护人员在满足患者个性需求时,逐步引导其发展至高层次需求,突显激励作用。激励指持续激发人体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式护理的诱导基础并非物质利益和精神理想,而是护士与其家属和患者之间联系感情的方式,让其树立治疗信心。各患者均需体贴和关怀,安慰的话语和亲切的问候等均可成为激励患者的动力。综上,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可接受激励式护理,达到控制其情绪,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俊华, 张敏, 张文林,等. 激励式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23):3330-3333.
[2]吴志英, 吴艳, 王琦帆,等. 激励式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0(11):1488-1491.
[3]黄大翠. 激励式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世界中医药, 2017,10(a01):200-200.
论文作者:李崇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甲状腺癌论文; 质量论文; 情绪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