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冰心日本观感演讲之钩沉与补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冰心论文,钩沉论文,观感论文,日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演讲是直接而有效的大众传播媒介,也是现代中国重要的社会思想文化传播方式之一。自康有为1898年5月的保国会演讲以降,众多的政治家、革命家、作家、学者和文化人士都在不同的历史场合公开发出自己的声音,发表自己的演讲,留下了一部还有待进一步收集整理和书写的中国现代演讲史。中国现代演讲史的一个辉煌篇章就是中国现代作家的演讲。演讲与中国现代作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密切联系似乎是自不待言的,但其实一直缺乏系统而深入的整理与研究。近年来,山东师范大学魏建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段从学教授等指导的多名研究生进行了一些个案研究的努力,涉及胡适、老舍、鲁迅、郭沫若、林语堂等多位现代著名作家。除此而外,冰心也是一位值得关注的现代演讲大家,其女性作家的独特身份和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带给其演讲以别样的风采,值得学界关注。
仅以1947年为例,从日本回国参加国民参政会四届三次大会的冰心就先后在南京、北平等地数次应邀进行了关于日本观感的演讲,笔者翻阅到的有四次:①5月29日在青年团中央团部“对青年团员二千余人讲述日本观感”;①②6月17日晚在燕京大学临湖轩讲旅日生活并领导讨论日本问题;②③6月19日在北平女青年会作公开演讲;③④6月20日在母校贝满女中演讲。④至于1947年8月15日出版之《妇女》(第2卷第5期)刊发的《冰心女士谈对于日本妇女的印象》(陆以真记录)一文,由于没有标明是哪一次演讲的记录,暂时还难以判断它是不是前面四次演讲的重复或综合。
这些演讲的记录与报道学界一直少有提及,直至在现代文学文献校读方面成果卓著的解志熙教授2009年在《补遗与复原:冰心四十年代佚文辑校录》⑤中采撷了《冰心女士对于日本妇女的印象》和《冰心女士讲旅日感想》两篇演讲录,并在随后的长篇论文《人与文的成熟——冰心四十年代佚文校读札记》⑥以“两篇访谈:冰心的日本观感和对战后中日关系的思考”之专节就此问题进行了令人感佩的深入探讨。2012年,解教授又在大作《风云气壮菩萨心长——关于20世纪40年代的冰心佚诗及其他》⑦中继续辑校了《冰心女士讲旅日生活与日本问题》与《日本观感》两篇讲辞。但如果我们继续爬梳和钩沉更多的材料,就可能在准确和全面方面有一些补充。今不揣浅陋,斗胆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发现简述如下,祈请解先生及大雅教正。
一、解教授辑录的四文之补正
解志熙教授辑录的《冰心女士对于日本妇女的印象》《冰心女士讲旅日感想》《冰心女士讲旅日生活与日本问题》与《日本观感》四篇冰心的演讲记录,不仅完整地辑校了全文,而且准确地著录了出处,给了我们不少启发。但是,如果我们与原刊核对,就会发现它们各自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今分别补正如次。
《冰心女士对于日本妇女的印象》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有六处:①标题《冰心女士对于日本妇女的印象》,应为《冰心女士谈对于日本妇女的印象》,脱一“谈”字;②“但是她在家庭中依然没有任何权利”,原刊作“但是她在家庭中依然没有任何的权利”,脱一“的”字;③“男人的需要决定着女人的需要”,原刊作“男人的需要决定着女子的需要”,“子”误作“人”;④“因此妇女刊物的编辑也几乎全由男的来担任”,原刊作“因此妇女刊物的总编辑也几乎全由男的来担任”,脱一“总”字;⑤“自从麦可沃塞下令日本国会必须要有女议员之后”,原刊作“自从麦克沃塞下令日本国会必须要有女议员之后”,“克”改作“可”;⑥“日本对中国的欺侮是日本军阀所造的罪孽”,原刊作“日本对中国的欺侮是日本军阀所制造的罪孽”,脱一“制”字。这6处文本差异有的固然无关紧要,于意义几乎没有增损,但有的却是不容忽视,会带来明显的意义差别。比如“总编辑”的地位就比“编辑”高一些,范围也就要小一些,包含着普通编辑由女性担任的可能,而没有这个“总”字,就排除了这种可能。
《冰心女士讲旅日感想》与原文不一致之处有两处:①“在太台上她先申明所要谈的”,原刊作“在台上她先申明所要谈的”,衍一“太”字;②“生活困苦,衣冠褴褛,但秩序很好”,原刊作“生活困苦,衣冠大部褴褛,但秩序很好”,脱“大部”二字。这里对衍文“太”的失校,使得“太台”令人费解,不知究竟为何物;而“衣冠褴褛”与“衣冠大部褴褛”也有程度上的重要差别,影响着冰心语言表达的准确程度。
《冰心女士讲旅日生活与日本问题》与原文不一致之处有三处:①开篇的“下榻南大地七号”,原文为“下榻南大地五七号”,脱一“五”字;②第四段“日本人中,除亲美、亲英、亲法、亲苏派外”,原文“日本人中”后未断句,无逗号;③第五段“鼓励出口”后原文为顿号,而不是冒号,当然从文意看,应以冒号为佳。虽然标点差异可能显得无足轻重,而且是为了表达更加规范,但径为改正的做法,容易让人以为原文就是如此,也许还是可以考虑加上注释。虽然第一处很可能是“手民之误”,但不加补正就可能导致读者误以为冰心住的就是“南大地七号”。
《日本观感》与原刊不一致的地方计九处:①正文第三段首“第一先说日本的衣食住行”原文作“第一先说说日本的衣食住行”,脱一“说”字;②正文第三段中“连烧过的银行保险柜里也要住人”有注释云“原刊此处一字漫漶不清,疑似‘过’字,录以待考”,笔者手上的版本此处比较清楚,不是‘过’字,而是“剩”字;③正文第三段中“常常在有货的时候便要储藏起来”原文作“常常在有卖的时候便要储藏起来”,“货”字应为“卖”字;④正文第三段中“可以说人人都是衣衫褴褛”原文作“可以说人人都是衣衫褛褴”,“褛”在“褴”前;⑤正文第五段末“因此我是以一个文化人和他们见面”原文作“因此我是头一个文化人和他们见面”,“以”字应为“头”字;⑥正文第八段首“结婚这么多年来她和丈夫不曾谈过一句关于知识的话”原文作“结婚这么多年来她和她丈夫不曾谈过一句关于知识的语”,先是“丈夫”前脱一“她”字,继而虽然原文“语”字的确似应作“话”字,但还是以加注释为当;⑦正文第九段“我不能否认是曾憎恨过日本的”原文作“我不能否认是曾恨过日本的”,“恨”前衍一“憎”字;⑧正文第十段末尾“并不是恨日本人啊”后的感叹号原文作句号;⑨正文第十一段中“并无嘈杂喧攘的烦扰”原文作“并无嘈锵喧攘的烦扰”,“锵”字误作“杂”字。其中⑧的标点可能无伤大雅,但①③④⑤⑥⑦⑨的脱字、衍字、误字与字序错误还是应当力求避免,而②的漫漶不清是研究者面对旧报刊共有的无奈,自然是情有可原。当然,解老师在此文中录以待考的另外两处漫漶不清的字:“撞”和“三”,却是非常准确,显示了先生过人的推断力、学力和经验。
至于产生这些刊出的辑校文字与原文的差别,则可能有录入、编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补正也仅仅是出于完善之目的,而绝无问责之用心。值得补充的是,在回复笔者的邮件中,解志熙教授不仅表示“你现在的文章主要是对我的失误的校正并发表了我没有发现的一篇佚文,我很赞同这样的处理”,而且对本文初稿标题的冗长和个别内容的过甚其辞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显示了先生虚怀若谷的雅量和奖掖后学的热情,是值得专门致谢的。
二、5月29日演讲报道之比较
前述四篇文章记录的冰心演讲活动中,5月29日在青年团中央团部的演讲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次,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除了听者众多和随着《妇女文化》传播的宜文的记录外,国民党官方通讯社中央社还在次日编发专电,各类报纸纷纷刊载,并在标题、标点、小标题,甚至内容等方面做了一些不同的编辑处理。
比如《宁波日报》1947年5月31日刊发“中央卅日南京电”,题为《女作家谢冰心讲述日本观感》,副题引述“日本人很沉静很安详,也许是多吃了鱼的关系”,全文不加小标题;《时事公报》1947年5月31日登载“中央社南京三十日电”,题为《谢冰心谈日本观感》,副题“青年愿与中国青年建立友谊在麦帅领导下日渐走向民主”,全文加“衣食住行均甚困苦”“妇女地位仍甚低落”“学生天真活泼”“爱护风景精神可佩”“华侨大受优遇”“应原谅他们的错误”“正向复兴大道迈进”7个小标题;《申报》1947年5月31日刊登“中央社南京卅日电”,题为《谢冰心向青年团员讲述日本观感》,无副题,全文加“衣食住都困苦”“妇女可爱可悲”“青年天真活泼”“华侨待遇很好”“缺乏有为领袖”“走向民主复兴”6个小标题等等。
从这三种报纸的编排看,《宁波日报》和《时事公报》虽然在标题拟写、有无小标题等方面有明显差别,在标点、字词等细节上多有不同,但内容结构还是基本一致的。而《申报》和《时事公报》不仅在标题、小标题、标点、文字等层面颇多差异,而且关于日本的山水、枫叶、樱花和建筑物色彩的发言,也就是《时事公报》“爱护风景精神可佩”一节,竟然被全部删节了。至于这些差别的具体描述,它们出现的原因及其与国民党新闻制度的关系,以及显示出来的编辑取向的不同,编辑手段的高下等等,其实都是有意义的话题,此处暂且按下不表。
如果说电文代表中央社官方观点,那么记录则代表宜文的私人立场,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疑是后者更接近或者说更忠实于冰心的演讲本身。理由大致如下:《妇女文化》刊发的《日本观感》直接署名谢冰心,而且编者的按语既表明冰心的“本刊编辑顾问”的特殊身份,又直言“本文是她五月二十九日在青年团中央团部的演讲辞”;而各报的电文正文虽然也是用的第一人称,但其实一开篇就交代了只是“大意如次”,也就是说不会追求字句的准确,此其一。其二,从具体内容看,《日本观感》的“第一先说说日本的衣食住行”“其次说到日本的人物”“第三谈谈日本的山水”“第四说到华侨”,不仅条理非常清楚,表达也比较口语化,相当符合演讲的要求和特点;而中央社电文各小部分之间既显得零碎,又缺乏过渡与逻辑联系,显得跳跃和简略,仿佛演讲内容的摘要。当然,中央社电文也有精彩之处,比如冰心妙解日本教授的肃静安详,称“这也许是他们多吃了鱼的关系,因为鱼是没有声音的”,就展示了冰心演讲时一贯的幽默风趣,而且电文还难能可贵地记录了此时的“全场大鼓掌”。应该说这样的细节是很难杜撰的。如果属实,那么宜文的记录少了这样的内容也就产生了遗珠之憾。我们在研究冰心的演讲时也就有必要把他们结合起来,互证互补。
三、6月20日演讲记录之钩沉
在前述几次演讲记录之外,笔者在2012年10月6日参加中国现代文学馆、福建省文联、重庆师范大学等单位主办的“冰心文学第四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发言中就曾主张“抱着在故纸堆中发现另外几场演讲的速记或报道的希望”。⑧经过努力,果然又发现了一次冰心演讲的报道。这就是在母校贝满女中的演讲。演讲报道载1947年7月7日出版的《一四七画报》第13卷第9期“本报专访”,题《公理会里访冰心家常闲话谈日本》,记录者署名“沉冰”,内容颇为精彩,今略作钩沉,供学界参考。
此报道不仅提及当日的天气情况:“天气有些闷热,空中聚集着乌黑的云,雨意颇浓”,热情的听众性别组成:“除了几个‘外宾’——男士——之外,都是竹布大褂,朴素的贝满作风”,还留下了冰心的衣装、发型、配饰等可贵的细节记载:“蓝色白花的长衫,白鞋,白袜,头发卷着,戴着手表,拿着一块深色手帕”,让我们读后眼前浮现出冰心雅致、潇洒、光彩照人的形象。“委托校长千万别扣我分数”显示了回到中学母校演讲的冰心在亲切、幽默中的一份特殊情愫。这位校长应该是管叶羽先生,冰心后来曾专门写文章《我的老师——管叶羽先生》纪念他。“以大姊‘自居’和大家谈几句家常话”透露了冰心的低调和轻松,对男性听众说“对不起”且“也称你们为小妹妹吧!”折射出冰心的灵活和诙谐。“住东交民巷”一节不但讲述了在日本住所的门牌号、价值、风格与环境,还记录冰心的日常生活、作息、应酬以及驻日代表团的工作时间和文化生活。“最快乐的事交友·读书·旅行”一节也是之前几次演讲没有提到的,展示了冰心的兴趣和爱好。“女生想亲善”一节除了像之前演讲一样将“日本军人”和“日本人民”区别对待之外,还进一步强调了对“日本女人”的友好。“文化脸”一节将“日本军人”和“日本人民”的区别讲得非常形象。小标题加着重号的“日本还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一学的”一节则既展示了冰心对母校学妹,“将来中国的母亲”的语重心长,又体现了冰心对日本居住文化的欣赏和对中国文化的批判。随后的“大家可以随便问,我们一家人,无所谓”更是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我一个人说,不知道是你们愿意听还是不愿意听”也表现了作为演讲家的冰心在演讲时鲜明的听众意识和指向。答问环节关于“参而不政”“日本教育”“天皇”“物价”“生活水准”“翻身”“日本作家”“日本对美苏的看法”“女人在日本的地位”“日本的科学”“写作经验”等问题的确随便而庞杂,而冰心的回答则是简要、具体而又谦虚,营造出一种热烈和谐,坦陈充实的演讲现场感。甚至最后的结束语“外面雷声很大,雨快下大了。大家快回家吧!有机会再谈”也是那么自然、温婉和贴心,体现冰心鲜明的性别色彩和大姊风范。毫无疑问,这篇报道是1947年冰心日本观感演讲的又一篇重要文献。
“沉冰”应当是记录采访者的笔名。此人在《一四七画报》还撰写、辑录、翻译了著述多种。但笔者翻阅的其他现代期刊未见署名“沉冰”的作者,其生平情况目前尚不得而知。更遗憾的是,《一四七画报》这篇报道没有记录冰心此次演讲的具体日期。冰心是哪一天在母校贝满女中发表演讲的呢?此次演讲还有其他旁证文献记录吗?现有的冰心年谱、传记等研究文献缺乏相关记载。解决的办法只有查阅更多的其他文献。但书海茫茫,谈何容易!所幸的是,经过努力,我们根据四则文献可以认定确有此次演讲,而且日期就是6月20日。一是李燕杰的《生命在高处:李燕杰诗歌散文集》之《爱与美的缪斯永远与我们同在》有“大约在1947年五六月份……与同学们一道骑着自行车来到灯市口贝满女中,在公理会礼堂听冰心先生的演讲……记得冰心那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个子不高,但却十分清新雅丽”⑨的记载,同书的《爱心如火炬,一代一代地传递》一文还有“我有幸在贝满女中礼堂即公理会,听了她的演讲。那时,她刚从日本回来,她讲战后的日本,讲日本的教育,讲日本的孩子,讲与日本妇女、儿童的友情,其中充满爱意”⑩的呼应。演讲的时间、地点、内容都大致吻合,可以作为听众提供的此次演讲旁证之一。二是循着贝满女中的线索找到《教育的启示:贝满人语》所收贝满校友李爱冬的《难赋深情——怀念好友青云》一文,有“那时候,贝满女中每周五要在公理会礼堂举行周会,总安排很多课外活动,有时请来学者、名人、牧师等作报告。在校期间冰心女士来母校讲演我至今记得很清楚”的回忆。(11)这段文字不仅可以作为听众提供的此次演讲旁证之二,而且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报告的时间很可能是周五。三是贺家宝的《北大红楼忆旧》之《小读者访问谢冰心》一文披露了“冰心女士回到北平,我连续几次在报纸上报道了她的活动。如各方请她讲演,使得她应接不暇;到贝满女中、慕贞女中、女青年会,都被小读者热情包围……我在1947年7月1日的《新民报》上,报道了她离开北平回日本去的消息”(12)等内容。这就不但可以作为此次演讲的旁证之三,而且提供了《新民报》这一重要线索。四是查1947年6月的《新民报》,果然在北平《新民报》(日刊)26日(星期四)第四版“学府风光”栏看到一组题为《小读者饱看谢冰心》的消息,其中署名“云”的一则正是在贝满女中的演讲。内容如下:“上星期五,本校校友会特请女作家谢冰心作返校演讲,同学皆异常兴奋、听讲者非常踊跃,并招待外校来宾,会达三小时之久始散,大家饱看一顿老大姐。”(13)这就进一步佐证了冰心的此次演讲,而且可以从“上星期五”反推出演讲时间正是1947年6月20日。
四、内容比较与价值估量
通过前面的描述我们已经可以感知关于冰心1947年5月29日,6月17日、6月19日和6月20日四次演讲的记录内容既存在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其相似性可以大致归纳为三个层面:一是四次都会提及的,如战后日本民众生活的困苦,中国驻日代表团的基本情况,日本妇女的地位等。二是三次都有讲到的,如5月29日、6月19日与6月20日均讲到把日本军队和日本人民区别开来,鼓励通信等。三是两次都曾讲到的,如5月29日与6月17日都提及日本应尊重女权才是用双腿走路,不喜欢日本的樱花,对女议员的发问由男议员代答;5月29日与6月19日均讲到东京受战争的破坏在重庆之上,地铁挤死人,日本人秩序很好,华侨生活改善,把日本比作小弟弟,担心中国不能复兴;5月29日与6月20日都介绍日本的六六四教育制度、夫妻不谈政治经济问题;6月19日与6月20日都告知日本缺乏重工业来源等。这种相似性自然是和冰心日本观感的切身真实与几次演讲主题的趋同相近分不开的。
其差异性则表现在每篇演讲记录均有鲜明特点:一是5月29日演讲的内容相对丰富,不但和另外几次演讲内容多有交集和相似之处,而且还有一些独有的鲜活细节和重要内容,如天皇衣服的陈旧,教授学生把像样的鞋子留待见贵宾,对日本的图书馆馆藏中国书的高兴与难过等;二是6月17日的演讲内容相对深入,不但讲到我国对代表团的食物供应不充分致成员消瘦,讲到不经过盟军总部的“黑市来往”,还揭穿日本人的“顺民”式合作不是真“合作”,指出日本人将来是否再侵略要看将来情势如何等;三是6月19日的演讲内容相对精要,比如讲东京受破坏之严重时不仅和重庆比较,还提及汉口、桂林、长沙,顺便说及《寄小读者》在日本的热销,以自己小女儿的转变为例说明大多数日本人都是好的,把日本比着悔过的小弟弟等等;四是6月20日的演讲内容相对具体,不仅驻日代表团的驻地地址、工作时间介绍得非常清楚,就是演电影内容和跳舞会频率都有交代;不但详述自己的起居和爱好,而且日本的物价水平和银行提款限额都有准确的数字说明;关于日本作家和日本科学的内容也是前面几次演讲记录没有涉及的。这种差异性在除去记录者的因素之外,可以体现出冰心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演讲对象时对内容的取舍调适与临场发挥,对尺度的灵活把握与自如调控,展示了其娴熟的演讲技巧和不凡的演讲水平。
冰心这数篇演讲文献具有重要价值。在思想文化价值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窥知和印证冰心的女权思想,冰心的爱的哲学,冰心的美学思想,冰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冰心对异域文化的开放,冰心对战争的反思,冰心对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民众的区分,冰心对停止内战并走向复兴的渴望等等;在历史文献价值方面,它们既是冰心生平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冰心作品研究的不容忽视的文本,还是了解战后日本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状态的民间文献,更是还原战后中国驻日代表团的驻地、规模、分工和工作状态的宝贵史料。具体而言,如《冰心女士讲旅日生活与日本问题》的“一九三一班在校级友……因冰心女士系该级导师,特邀请参加”的记载是对年谱不载传记不提的冰心战前在燕园的具体教学活动的细节化和必要补充;而《公理会里访冰心家常闲话谈日本》则更是以全新的材料表现了在日本时“每天七点起身,作早饭,八点半教小孩读书”的相夫教子的冰心,“每两周有跳舞会一次,可是我不会”的不够时髦的冰心和“那天我买一把扫地笤帚”的日常家居的冰心,可以丰富我们对不同面孔的冰心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看来,冰心研究还有相当多的史料需要发掘,还有不少的史实需要辩驳和澄清。可以举一小例。关于冰心1947年回国参加国民参政会四届三次大会的具体时间,冰心研究会王柄根会长认为“冰心5月18日乘了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航班,回到上海,前来参加20日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三次会议。”(16)而《冰心年谱》则巧妙地处理为“5月20日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三次会议在南京举行。冰心从日本回国,先到上海,继到南京参加会议”。(17)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三次会议5月20日在南京举行是确切的,“冰心从日本回国,先到上海,继到南京参加会议”也是确切的,但冰心5月20日是到了上海,还是到了南京,却是模棱两可的,有多种解读可能。王柄根先生的依据很可能是冰心1947年5月14日致赵清阁信件,在信中冰心谈到“我大概是五月十八日的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飞机回去,和朱团长同机”;(18)而卓如先生的依据和想要表达的意思都还不得而知。那么冰心到底是哪一天回国,哪一天到南京参加参政会的呢?查1947年5月21日《申报》,就有“朱世明谢冰心今晨同车晋京”的消息,称“[本报讯]朱世明将军定今晨搭快车晋京,短期内仍将来沪;参政员谢冰心女士将同车晋京”。有意思的是,再查之前的1947年5月11日《申报》,既有“名作家谢冰心月中由日返国”的报道,称“[中央社南京十日电]我驻日代表团政治组组长吴文藻之夫人名作家谢冰心女士,定于十五日离此返国,出席参政会”,又有题为“商震专机飞抵日朱世明定二十日返国”的新闻。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冰心更改了行程,20日与朱世明一道飞上海,21日再一同到南京。试想,如果专程回国参加参政会的冰心5月18日就到达了上海,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逗留到错过5月20日的大会开幕式的。
此外,前述北平《新民报》(日刊)之《小读者饱看谢冰心》还有署名“宝”的另一则消息:“谢冰心来平后忙着会老朋友和应各方演讲,她的女儿吴宗远又正在考试,所以也没有玩玩,连一场电影也没看。昨天出席慕贞女中毕业典礼讲话,许多小读者挤得满头汗。她讲完话便去故宫博物院,看了一下从日本运来的古物。他(原文如此,当作她)说想多住几天再到日本去”。(19)这则文献不但告诉我们冰心6月25日还在慕贞女中有一次演讲,发表了“毕业典礼讲话”,而且还说及冰心同日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的行实,可以填补已有冰心研究材料的空白。但这则文献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冰心此次在毕业典礼这一特殊场合的演讲会有一些怎样的特殊内容,有没有留下相关的报道或记录文献等等。这就只能期待更广泛更深入的史料爬梳了。
①(14)(15)(17)卓如:《冰心年谱》,海峡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117页、第117页、第118页、第117页。
②《冰心女士讲旅日生活与日本问题》,载《燕大双周刊》第41期,1947年6月21日出版。
③见《冰心女士讲旅日感想》,载《现代知识》第1卷第6期,1947年7月16日出版。
④见《公理会里访冰心家常闲话谈日本》,载《一四七画报》第13卷第9期,1947年7月7日出版。
⑤解志熙:《补遗与复原:冰心四十年代佚文辑校录》,《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12期。
⑥解志熙:《人与文的成熟——冰心四十年代佚文校读札记》,《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1期。
⑦解志熙:《风云气壮菩萨心长——关于20世纪40年代的冰心佚诗及其他》,《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年第3期。
⑧凌孟华:《打捞冰心被淹没的细语》,《爱心》2012年11月“冰心文学第四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号,第78页。
⑨李燕杰:《爱与美的缪斯永远与我们同在》,见《生命在高处:李燕杰诗歌散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35页。
⑩李燕杰:《爱心如火炬,一代一代地传递》,见《生命在高处:李燕杰诗歌散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39页。
(11)李爱冬:《难赋深情——怀念好友青云》,见贝满人语编委会:《教育的启示:贝满人语》,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8月版,第346页。
(12)贺家宝:《小读者访问谢冰心》,见贺家宝:《北大红楼忆旧》,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123页。
(13)(19)见《小读者饱看谢冰心》,载北平《新民报》(日刊),1947年6月26日,第四版。
(16)王柄根:《世纪情缘·冰心与吴文藻》,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第232页。
(18)卓如编:《冰心全集》(第三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414页;又见陈恕、周明编:《冰心书信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第2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