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重症医学科 河北张家口 075000)
睡眠是一种周期性、可逆性地与周围环境脱离的状态,是机体得以休息、康复和生存必不可少的生理需求[1]。睡眠障碍是指被感知到或实际存在的夜间睡眠的改变(包括数量和质量)和随之而来的白天损伤。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收住的是病情危重且变化快的病人,充足、良好的睡眠对其治疗与康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睡眠障碍问题的有关情况。
1 光线和声音对ICU 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
1.1 光线 大量研究证实,褪黑素的分泌影响人类睡眠正常昼夜节律的建立,分泌少的病人睡眠时容易觉醒。光线通过视网膜,对神经系统分泌褪黑素起到调节作用,因而对睡眠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研究发现,首次暴露于超过10lux的病人睡眠时更易觉醒,光线暴露会使得开始进入快速动眼睡眠阶段出现延迟。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光线对于睡眠质量的影响,建立正常的睡眠节律,对ICU 病人睡眠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有价值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遮光措施很多,其中眼罩可通过阻挡光线进入视网膜,对褪黑素分泌和睡眠产生影响,因其使用方便、经济实用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
1.2 噪声 噪声是干扰人类睡眠的常见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夜间噪声低于30dB,尽管各项研究报道的ICU 噪声水平结果有差异,但都明显高于WHO推荐标准,因而许多降噪措施用来减少噪声对于病人睡眠的干扰,其中给病人戴上耳塞不仅能有效隔绝外界声音干扰,而且操作起来特别方便、节约成本。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本院ICU 在2017 年6 月-2018年6 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从中选择有睡眠障碍的患者80 例,患者没有精神疾病,均意识清楚,能够正常沟通,并且经过专业方法评估存在睡眠障碍的情况,对于本次研究内容与方法全部患者均是知情同意的,并自愿参加到本次的研究中。随后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例数为40 例。在干预组中,有20 例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5-79 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 岁。在对照组中,有25 例男性患者,有15 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4-78 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 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是可以进行比较的。
2.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1)健康宣教:患者住进ICU 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刺激因素,他们知道这个科室收治的都是病情严重的患者,自己情况危急才被收治进来的,因此产生了担忧心理,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护士要向患者讲解失眠的不利影响,告诉患者住进ICU 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并不代表什么,让患者不要紧张、焦虑,放松心情,护士要向患者讲解睡眠相关的知识,使患者详细了解睡眠的有关情况,做到心里有数。有些患者不重视睡眠质量,天真地以为失眠就吃些催眠药物就可以了,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对此护士要告诉患者催眠药物对身体是不利的,尽量不要服用,若失眠严重必须用药的情况下,护士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2)疼痛护理措施:外科手术后的患者通常会有疼痛情况出现,疼痛使患者不能安心入睡而产生睡眠障碍。对此,护士要主动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与情况,并细致观察患者的反应,对患者出现的疼痛性质、程度等要及时准确地判断。对于疼痛表现医护人员要转变以往的治疗护理理念,转变为人性化的、预防性用药的措施,对于手术后正常的疼痛反应要及时给予止痛药,不要等到疼痛程度很深了再应用药物。
(3)改善住院环境:住院环境对患者睡眠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要尽量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护士每日21:00帮助病人佩戴眼罩和耳塞睡觉直至第2天清晨。通过耳机给病人播放相应的音乐,音乐播放持续时间为30min,音量适宜。当夜间护士需与病人沟通时,眼罩和耳塞是否继续使用取决于护士的判断、病人要求和具体情况。若病人不喜欢播放的音乐,可重新选择音乐,以保证达到让病人身心放松、促进睡眠的效果。在晚间尽量不要为患者实施操作,如果必须在夜间操作则要尽量降低声音。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PSQI 得分情况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PSQI 得分情况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2 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PSQI 得分情况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PSQI 得分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得分要低,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催眠药物方面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和展望
重症监护病房是对重症病人进行病理及生理功能检测和治疗的特殊部门。病房内多种噪音、报警声给病人带来不良刺激。除了环境因素的不良刺激外,ICU 病人大多病情不稳定,生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物理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和限制亲属探视等诸多因素都持续影响患者的心理,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在ICU 接受治疗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使用眼罩和耳塞能有效避免光线和噪声对病人睡眠的干扰,且使用方便,经济实用,为以后进一步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廖春霞,马红梅,张倩,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影响的Meta 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0):158-162.
[2]吴颖,严卫国,曹立平,等.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C 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73(6):13-15.
[3]陈荣.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影响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0):210-211.
论文作者:孙晓静,苏嫦娥,刘礼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患者论文; 睡眠论文; 病人论文; 统计学论文; 障碍论文; 情况论文; 护士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