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启东 2262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中应用早期护理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本院选取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所收治的脑梗塞偏瘫患者共30例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ADL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差异予以统计学对比明显且存在P<0.05,因而形成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将早期护理应用在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中效果理想,可以将神经功能改善,将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值得现代临床普及。
关键词:早期护理;脑梗塞偏瘫;康复;作用
脑梗塞也叫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指患者的脑动脉产生血栓或是粥样硬化之后,致使脑动脉的管腔闭塞或是变窄之后引发急性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其中中老年群体为此疾病高发的一个群体,常见的一种后遗症是偏瘫,显著将患者生活的自理能力以及运动能力降低。近些年,有关学者经研究,认为患者在病发之后需要予以及时性护理干预措施,且与功能康复训练相配合,对功能康复起到促进的作用,进而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提升[1]。本院选取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所收治的脑梗塞偏瘫患者共30例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其中15例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详细的报道总结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所收治的脑梗塞偏瘫患者共30例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患者病发时间<48h,且通过脑CT/MRI检查已经确诊。在对照组中有10例为男性、5例为女性,选取的年龄范围是66至82岁间,平均年龄约(75.7±6.4)岁;在观察组中有9例为男性、6例为女性,选取的年龄范围是65至81岁间,平均年龄约(74.6±6.2)岁。肌力等级为:3例为0级、10例为Ⅰ级、8例为Ⅱ级、7例为Ⅲ级、2例为Ⅳ级。对比3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在本课题下搜集的基础资料,经统计学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且P>0.05,故统计学分析意义不存在。
1.2 方法
30例患者在予以对症治疗之后,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实施的内容包含:①心理护理,因为病发之后患者的肢体功能产生受限,不能正常进行活动,容易将悲观、烦躁、焦虑不佳情绪产生,因此,护理者需要及时予以更多的鼓励与安慰实现心理干预,对患者讲述成功治疗的案例以及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法,将患者自信增强,令其可以主动与医护工作配合[2]。②摆放患者的功能位,患者在入院之后依照肢体的功能位进行摆放,且对患者进行床上翻身做出指导,每日对患侧肢体的软组织进行轻柔按摩,2次/d。③开展主动、被动性运动训练,等到患者的生命体征得以平稳之后,且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不产生进展的48h之后,予以及时性主动、被动的运行训练。令上肢、下肢的各关节实施被动活动,各关节的活动为15min/次且4至5次/d,应该采取活动充分、循序渐进、肢体关节由近端至远端、从大关节至小关节等原则,患者在可以自主训练之时,对四肢开展自行床上活动进行鼓励[3],对膝关节进行反复的屈伸,运用健肢对患肢的运动予以带动。
1.3 观察指标
依照ADL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早期护理干预的康复状况进行评估,2种评分实施百分制,若有越大的Barthel指数评分,则患者有越好的神经功能;若患者有越大的ADL评分,则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越强的自理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临床分析的3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病例数据在统计学之中的处理部分选择软件(SPSS19.0)实现,ADL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运用( ±s)进行表示,同时进行t检验。对组间差异加以对比分析较为明显且P<0.05存在,则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
2.结果
对比2组的ADL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ADL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予以统计学检验,组间存在明显差异且P均<0.05,统计学分析意义显著存在。
3.讨论
脑梗塞病发机制主要是因为机体其它部位栓子通过血液循环之后进入至大脑,将脑血管阻塞形成。近些年,人类在饮食习惯上产生的转变,过多摄取含有高蛋白质与高脂肪的食物,极易升高血液的黏稠度,减缓了血流速度。此外,老年群体有偏大的年龄,动脉管壁极有可能产生便病变或是变窄,严重产生闭塞,也极易形成脑梗塞。依据有关调查及研究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200000脑梗塞的临床患者,75%的患者将劳动能力丧失。不仅将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也为社会以及家庭带去较多负担。所以,怎样将临床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降低,将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提升十分重要[4]。
早期予以系统化、全面化康复护理可以对本临床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将患者生活的自理能力提升。在发作急性脑梗塞之后,患者局部脑组织因为缺氧缺血进而产生坏死,最终致使肢体功能障碍产生。所以,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将病发24h作为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实施康复训练实现的作用机制有可能与大脑可塑性存在较大关系。经功能训练能够令感受器所接受的对应传入性的冲动,对大脑皮层的可塑性功能进展起到促使作用。可以再次恢复部分已经丧失的大脑功能,可以对患肢相关运动功能进行有效改善,规避患肢产生挛缩以及痉挛,进而快速康复患肢[5]。
在本研究之中,观察组ADL评分(84.5±6.9)、Barthel指数评分(82.3±6.1)比对照组ADL评分(60.0±6.7)、Barthel指数评分(65.1±5.8)高,且采取统计学对比组间差异较为明显且存有P<0.05,以上的研究成果和蔡美娟[6]文献内容相同。证实: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在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中,护理效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而言,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将ADL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提升,鉴于此种优势在应用中的存在,值得临床深入推广与普及。
参考文献:
[1]陈春霞,董秀春,郭发军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5):63-64.
[2]仲丽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2):204-205.
[3]陈钢妹,留盈盈,游俊莉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探究[J].健康研究,2014(4):431-432.
[4]何芳.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5(24):246-247.
[5]赵淑艳.对住院治疗的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4):75-76.
[6]蔡美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5):513-513,514.
论文作者:陆敏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评分论文; 统计学论文; 肢体论文; 功能论文; 指数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