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 探究头颈部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诊断与鉴别方法。方法 择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患者16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多数检测标本组成成分均为表皮样细胞、粘液细胞、中间细胞等混合合成的肿瘤,同时可根据标本的具体情况,包括细胞分化情况、粘液细胞比例、有丝分裂象、肿瘤生长方式等归类为低分化肿瘤与高分化肿瘤,本次研究中检测得知高分化瘤15例,低分化瘤1例;对肿瘤细胞CK8、CK、EMA、CEA进行临床检测后均显示为阳性表达,染色检测后显示PAS为阳性表达。结论 对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可有助于耳鼻喉肿瘤的疾病判断与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病理特征;表皮样癌;头颈部粘液
粘液表皮样癌也可称为粘液表皮样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占据涎腺恶性肿瘤疾病的30%左右,占据涎腺肿瘤疾病的12%左右[1-2],而耳鼻喉出现粘液表皮样癌的概率较低,是临床上较为稀少的案例,为此,临床上关于该类疾病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例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数资料
择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患者16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中男女比例为6∶10,年龄最大的78岁,年龄最小的20岁,平均年龄(47.3±5.2)岁。所有患者中4例肿瘤发生于鼻腔,出现鼻塞、鼻衄等临床表现;鼻咽部位有4例,以鼻咽回缩涕血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1例患者发生在上颌窦部位,以面部压痛、肿胀等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2例患者为喉部粘液表皮样癌,以声音嘶哑等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长此以往,患者肿瘤面积会逐渐增大,并使得患者出现窒息、憋气等临床症状;2例患者发生于硬腭部位,出现肿块且患者无痛感;2例患者粘液表皮样癌出现在喉腔部位,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1例患者粘液表皮样癌出现在喉旁,以患者耳后出现肿块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3-4]。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进行标本采集,给予浓度为5%的福尔马林溶液对标本进行固定处理,并给予适量的石蜡进行包埋,对标本进行切片处理后进行切片染色,选用切片染色法为HE染色法,后再给予光学显微镜对标本进行观察。选用CK8、CK、EMA、CEA等抗体进行染色,染色方法为SP染色法[5]。若显示为抗体细胞出现棕黄色或者浅黄色则表示为阳性细胞。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将随访资料准确记录在案,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
1.3 数据分析
将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均严格记录至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综合检查结果
所有检测标本中13例为活检标本,另外3例为肿块切除术标本。肿块标本多为卵圆形或者圆形,其直径一般为2cm以下,主要集中于1-2cm左右,无明显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界线较为清晰,其切面为各个大小不均的囊腔,区内充满粘液;某些肿块较为质硬,切面为灰白色,与周围界线不是十分清晰。而活检标本大多为黄白色,均为破碎组织。
2.2 光学显微镜检测结果
多数检测标本组成成分均为表皮样细胞、粘液细胞、中间细胞等混合合成的肿瘤,同时可根据标本的具体情况,包括细胞分化情况、粘液细胞比例、有丝分裂象、肿瘤生长方式等归类为低分化肿瘤与高分化肿瘤,本次研究中检测得知高分化瘤15例,低分化瘤1例。这就充分说明了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中主要为高分化型。分析两种肿瘤类型的差异包括以下几方面:(1)高分化者的粘液细胞构成比在50%以上,低分化者的粘液细胞构成比在10%以下;(2)高分化者的细胞分化情况较佳且中间细胞较少,而低分化型肿瘤主要是由中间细胞或者表皮样细胞构成的肿瘤;(3)高分化肿瘤无核异形,而低分化瘤可见核分裂与核异形;(4)高分化瘤的细胞囊壁内部粘液湖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情况,而低分化瘤的细胞浸润性较强,在光学显微镜的辅助下均能够清晰显示出标本的具体病理特征。
2.3 染色检测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本组病例均具有典型的肿瘤细胞,临床诊断明确,对肿瘤细胞CK8、CK、EMA、CEA等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后均显示为阳性表达,染色检测后显示PAS为阳性表达。详见下表1,表2,表3。
3 讨论
粘液表皮样癌又称之为黏液表皮样癌,主要集中于腮腺者,所占百分比为70%左右。其中对于小涎腺者而言,主要发生部位为腭部,而较为少见的部位包括磨牙后区、上唇、下唇、颊部等。临床上对于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较为少见,故无较为系统的研究报道作为实验参考。该类疾病主要发生于30-50岁之间的人群,且以女性作为易发人群,女性与男性的发病比例约为1.5比1。临床研究[6]显示,喉部表皮样癌与鼻腔鼻窦表皮样癌主要发生于小涎腺与小涎腺上皮部位;而鼻咽部粘液表皮样癌主要发生于鼻咽腺体较大的导管部位等。
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征较为复杂,若出现在患者鼻腔部位可引起鼻塞,早期可见间歇性单侧鼻塞,后期将可能发展为持续性鼻塞或者双侧鼻塞、鼻衄等,且患者嗅觉逐渐减退或者消失;若肿瘤发生于患者鼻咽部位,临床上可出现回缩涕血等现象;若集中在咽喉部位,将会引起咽痛、咳嗽、声嘶等表现。进行疾病检查时多见患者鼻腔内出现肿块,需与息肉进行良好的鉴别;若患者肿瘤范围较大将进一步加重病情,并使得患者外鼻肿胀、变形,并引发突眼、视力改变等;若患者病变较为严重将引发疼痛、溃疡等症状。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距离肿瘤1cm以外的正常组织部位进行肿瘤根治手术,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此外,对于高度恶性疾病患者可在手术完成后给予放疗等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示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可对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检查,及早发生复发转移病灶,利于后期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史璐,陈新明,陈智等.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Caveolin-1、PCNA的表达及意义[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7):596-599.
[2] 袁文欣,刘立志,崔春燕等.粘液表皮样癌临床与影像特点的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5):27-30.
[3] 蒋敏波,李天女,吴飞云等.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征及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7):1083-1086.
[4] 史璐,陈新明,陈智等.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及血管生成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0,26(4):524-528.
[5] 李多,周新华,吕平欣等.肺粘液表皮样癌的CT影像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539-541.
[6] 殷全红.肺粘液表皮样癌的CT诊断(附5例报告及文献回顾)[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1):36-38.
论文作者:罗海军,周华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粘液论文; 表皮论文; 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细胞论文; 标本论文; 部位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