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 210018
摘 要:创设与运用一切教学资源,是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教学与教学资源密不可分,没有教学资源就没有教学可言,没有教学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转化成实际的教育成果。教师和学生则是人力资源的主体,开发、运用好教师资源、学生综合素质资源及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教学资源是音乐课程改革能否获得教育成果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人力资源 教学资源 开发 运用
新课程彻底打破了教学资源的一元论,引领建立教学资源多元化、层次化、社会化的音乐课堂,拓展并延伸有限的课堂教学,为音乐教育开拓了广阔的知识视野之窗。课程资源是为形成课程教学所运用的一切精神和物质元素。“人”是课程教学的物质元素,也可以理解为课程教学的人力资源。而教师和学生则是人力资源的主体,开发、运用好教师资源、学生综合素质资源及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教学资源是音乐课程改革能否获得教育成果的必要前提和保障。努力发掘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人力资源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无限魅力。
一、教师是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力军
1.塑造优秀品格。古人说:“教,上所施,下所效。”教育的过程也是人塑造人的过程,是以德才兼备的教师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的过程。教师的德行,在教育中的楷模与示范作用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热爱音乐、热爱音乐教育、热爱学生的优秀品格。因为只有爱音乐,才能不断地追求与钻研,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和能力,才会对音乐产生独有的感受与领悟。当音乐教师真正爱音乐时,自然会产生让学生也拥有美好感受的愿望,并希望把这种对音乐的爱传递与发扬下去,并期望通过教育的途径使学生获得音乐美的真谛。那么,热爱音乐和热爱音乐教育的延续便是爱我们的学生。我们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也充分印证了爱学生的意义之大。它可能会使一个缺失自信的孩子重新建立起生活与学习的信心,也可以使学生由于喜爱崇尚某一位教师而喜欢这门学科。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特有的亲和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素养等都是最具吸引力的隐形教学资源,对学生来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2.汲取并运用综合知识。良好的音乐教育经历和系统的音乐文化知识是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资源之一。音乐层面的知识资源是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知识素养,教师除必须具有一个完整的扎实的知识体系外,还必须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准确分析教材、作品,有很高的鉴赏水平、良好的审美表现,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其次,有意识地接触人文学科知识,如:政治、历史、地理、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接触和了解,会使音乐教师有更为深厚与广泛的知识素养,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地了解人类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音乐教师要能够依靠这些知识来认识、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与学生建立互动教学关系,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挖掘提升教学能力。教师除了具备以上的综合知识能力外,还应具备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础能力,即音乐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音乐演唱、演奏技术,以及在对音乐情感的感受与理解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艺术表现过程即为音乐能力。音乐能力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讲应该包括音乐的感觉和知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音乐的表现能力、音乐的创造能力和对音乐的审美与评价能力等。教学能力是教师所有资源的最终落实点,教学能力的效率直接制约教师各方面资源作用的发挥。因此,挖掘教学能力发展空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潜力的充分挖掘。
二、充分利用学生综合资源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普通中小学的许多学生从小就受到一定的艺术学习和训练,在演唱、演奏、舞蹈表演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水平。这就形成了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资源。教师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艺术特长,在教学设计中安排让学生参与演唱、演奏、制作音乐课件、介绍音乐的教学环节,再进行互评、师评的相关活动,既能增加学生音乐学习的认同感,活跃课堂气氛,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满足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学生中的群体效应现象也构成了效应资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关注参与的范围和普及程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对参与课堂演示的学生多给予鼓励。使得学生的学习形成互助的氛围和领头羊与群羊的效应,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主要表现特征为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聪明才智,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音乐形象进行理解和创造,丰富和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与表现力,通过师生相互交流与互动,在愉悦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研究的开发
在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参与学习和研究积极性的开发,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倾心投入。在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发现和相互接触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激活和发挥,通过相互信息交流、研究交流,实现双向互动,达到共识、共进、共享的教学目的。这种积极性与研究性开发的前提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与相互尊重基础之上的。当前身处网络化、信息化社会中的学生,由于视野的开阔而思维活跃,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才能跟上学生的节奏,则必须要了解他们,理解和尊重他们。
教学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两者共同完成的,作为教师,必须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那么最直接的平台就是课堂,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除了课堂中提问外,课外活动也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采取音乐随笔或者音乐感言来与学生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互动,使师生的互动不只局限于课堂行为,教师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动”的欲望,采取不同方式营造“动”的氛围,学生就会越动越欢,越来越想动,培养一个互动的习惯,使教师能获取学生学习、生活中更多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
创设与运用一切教学资源,是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教学与教学资源密不可分,没有教学资源就没有教学可言,没有教学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转化成实际的教育成果。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呼唤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养成探究和思索的习惯,培养自己成为学科教学所必需的新型研究型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郭声健 《美国音乐教育展望》[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年版,第140-141页。
[2]戴定澄 《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版,第246页,247页。
论文作者:王萱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音乐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资源论文; 知识论文; 互动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