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与当地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以利辛县博物馆陈列展览为列论文

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与当地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以利辛县博物馆陈列展览为列论文

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与当地历史文化有机结合
——以利辛县博物馆陈列展览为列

刘勇

(利辛县博物馆,安徽 利辛 236700)

摘 要: 做好博物馆陈列展览与当地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展现历史文物的价值,还能吸引更多人关注博物馆,让本地观众深入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让外地参观者对参观地有更直观的了解。文章以博物馆陈列展览与当地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为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博物馆;陈列展览;当地历史文化

博物馆陈列展览始终强调的是“物”的展示和“史”的讲述。一般历史遗存的“物”常常处于一种“失语”状态,通过展览对“物”的历史研究,可实现有效信息的展示,不但可以使参观者直观、全面地解读“物”所包含的历史信息,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展览信息实际输出量的效果。博物馆里的藏品大都从当地发掘出土,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些文物按照年代远近排列,一条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基本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么该如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如何去陈列展览,用这些不会说话的文物来诠释本地历史文化,从而让这条文化脉络越发清晰起来?下面以利辛县博物馆陈列展览为例做进一步分析。

1 梳理出土文物与当地文化间的关系

出土文物必然与当地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梳理出这些文物和当地文化间的关系是需要下大气力的地方,也是布展的最初依据。利辛县博物馆在布展之前提前一年对馆藏文物开展研究工作。每件文物都进行详细的数字化归档,文物发掘现场照片、发掘报告、多角度照片、重量、尺寸都通过不同手段建立数字档案,并进行了详细的文物描述工作。接下来就是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工作了,为此,利辛县成立了博物馆展陈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利辛县文物、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专家。工作人员给专家做整体介绍,专家对每一件文物进行详细论证,把所有与当地文化有联系的文物分块组合,最后结合展馆面积等整体情况确定展览文物和数量。

从功能语体的角度对句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语体对句型选择和各种句型的结构形式(如动词的隐现,谓语加不加修饰成分)有着很强的解释力,有利于汉语教学的开展。汉语语法教学如果能从叙事语体和描写语体的句型特征差异入手,对学生的实际语用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冯胜利、施春宏(2011)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三一语法”体系,认为语体是“三一语法”体系中“典型语境”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三一语法”中的“结构功能”不是按照功能学派的功能原则来说明句子和短语的组织方法,而是参酌功能研究成果而提炼出的“结构的语体用途”,亦即该结构在汉语里是“干什么用的”——这里的功能“不重结构,重在用途”。语体一变,语法就不对了。

2 分块布展

经过反复推敲,专家小组把“传统农业”“古泉与商业”“视死如生的丧葬”“兵器与兵城”“古遗址与淝河”“捻军在利辛”“风起云涌农民画”等与利辛文化息息相关的版块建立起来。一个地区的出土文物可以窥见本地先民生产生活基本轨迹,这些轨迹汇集起来,就是当地的文化,这些轨迹串联起来就是当地的历史。以“传统农业”版块为例,因利辛是传统农业大县,所以农业必然是博物馆展示重点所在。这个版块告诉参观者新石器时代晚期利辛就有了原始农业,但那个时候渔猎还占用重要地位,农业使用的工具是石锛、石斧,打猎使用的是骨针和骨箭,打鱼使用的是陶器网坠。到了汉代,利辛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那几块尾翼超过一尺的犁铧冠会告诉参观者,这时候利辛地区的农业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牲畜耕田犁地。再以“兵城与兵器”版块为例,利辛县北部汝集镇有一处约2平方千米跨越淝河两岸的古老遗址,当地人称之为“阴阳城”。考古发现这里是一处周代至汉代的古人类聚落址,初步认为这里最早是楚国设在北部边境的兵城,以防备郑、宋等强国的侵犯。另有专家提出这里疑似楚国乾溪都城。考古发掘这里文化堆积厚达3米,出土大量的楚国蚁鼻钱以及战国时期铜箭头,另有铜剑、弩机出土。通过这些文物的展出,告诉参观者利辛一带曾是兵家要地,进一步诠释这一地区“楚头吴尾”的说法。而“捻军在利辛”版块,展示了捻军使用的一系列作战兵器,包括木柄大刀、短刀、马鞍等,利辛籍捻军首领郑老五的部分遗物也一并展出。为此我们做了一个捻军活动图,结合史实向参观者讲述了清朝末年利辛地区捻军活动的范围之广、影响之大。“风起云涌农民画”版块,展出了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给当时王人乡的奖状,这是一件三级文物,展出了1959年出版的王人乡农民画集和部分名家画作。这一展区历史背景为1958年为歌颂“三面红旗”,王人乡党委提出“有墙有画,诗画结合”的口号,很快,王人乡成为了诗的天地、画的海洋,并推广到阜阳全县。1959年,周恩来总理签发嘉奖令。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利辛王人乡农民的善良和淳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们翻身做了主人,随即迸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无比热情。

上述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和遗物通过排列组合,赋予了它们故事性,诉说着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使命。

每一次布展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展出是纠错的最好办法。为此,博物馆正式开展后我们邀请了临近县市区的专家学者莅临参观。因为临近我们的文化是趋同的,只有旁观者的眼光才能发现不足和错误。通过交流和争取各方面的意见,我们及时弥补了展览包括展板和解说在内的三处不足和两处错误,保证了博物馆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3 结合文化做好展板和解说工作

展板是文物的总体释义。要认真锤炼解说词,对展品本体进行介绍,最后高度概括,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记忆与传播效应。解说词可发挥的空间要比展板大得多,在编写解说词时,要把文物所附载的文化密码予以输入,从而让参观者对本地文化有很直观的了解,以达到文化传播的最大效应。

4 总结不足,及时调整和修正

学业指导内容有待完善,组织体系有待健全。目前各个高校都重视开展学业指导工作,学业指导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但尚未达到一个全面深入的程度。所以高校还需要继续深化学业指导工作,以集中教育为主,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学业规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业发展规划,从而形成较为全面规范的学业指导体系。

5 定期更新,做好临展

在做好固定展馆的同时,我们还在临时展厅做文物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临展工作。为此我们做了中长期规划,以一年一个专题的形式推出临展。这些规划的临时专题展也是我们在准备工作中既定下来的,展陈小组在研讨时已经做了预案。根据预案我们做了先期准备工作。2017年,我们做了利辛各地碑记拓片展,展出拓片的同时,利用展板复制了碑文,做了碑记的翻译和背景解说工作。展览在利辛起到很大反响,给参观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当地文化课。2018年,我们与马店文化站合作,做了农耕文化专题展,拿出部分相关文物配合马店农耕馆做了一次农业文明大展,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锛、石斧、骨针、网坠到汉代的大型犁铧冠,从解放前的纺车、太平车到30年前还在使用的木叉、木锨,都搬进了展厅。展览取得了成功,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农具被人们再一次提起并认知,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应。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母体学校、自有师资、外聘“双师”型兼职教师等三部分。其中,来源于母体学校的教师和外聘“双师”型教师主要以兼职授课为主。面向社会招聘的自有教师占学校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比例一般为60%-90%,承担了独立学院的大部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不同的师资构成结构比例,影响了独立学院的发展。

利辛县博物馆是一个很普通的博物馆,展馆面积狭小,我们加重了本地文化的展览分量,利用有限的馆藏文物做展览传播的效应最大化。通过开馆几年来的各方面工作,大家给予了较高评价,在这狭小的展馆里,参观者可以直击几千年的利辛历史,通过参观展览,传播了历史文化知识,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单霁翔.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与趣味性[J].东南文化,2013(2):6-13.

[2]刘德春.略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与趣味性[J].神州,2017(32):285.

[3]楚文化研究所.楚文化研究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清)王敛福.颍州府志[M].合肥:黄山书社,2006.

[5](清)刘泽溥.亳州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7.

[6](民国)黄佩兰.涡阳风土记[M].民国十三年刻本(1924).

[7]利辛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利辛县志(1965—1985年)[M].合肥:黄山书社,1995.

【作者简介】 刘勇(1973—),汉族,安徽利辛人,本科,研究方向:展览陈列设计。

标签:;  ;  ;  ;  

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与当地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以利辛县博物馆陈列展览为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