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3D打印技术在我军联合国维和行动装备维修保障中的运用
阮拥军 王利洪
内容提要: 3D打印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适应范围广,产品类型多、结构质量好,设备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优势,近年来在各领域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我军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装备维修保障,面临任务远离本土、装备故障频发、装备种类庞杂等现实难题。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我军联合国维和行动装备维修保障中,可增加装备维修保障的时效性,提高装备器材保障的精确性,并解决装备维修力量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装备维修保障 维和行动 3D打印技术
近年来,3D打印技术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在各领域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在装备维修保障方面,尤其是对于我军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装备维修保障,3D打印技术可用于快速生产维修备件和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
一、3D打印技术在装备维修中的运用现状
目前,3D打印技术已被成功应用到军事、核电、航空、汽车、生物工程、文物修复等众多领域。在武器装备维修领域,3D打印技术也得到广泛运用,发展前景良好。
抗干扰接地处理避开了地环电流的干扰,降低了公共地线阻抗的耦合干扰。“一点接地”有效地避开了地环电流,而在“一点接地”前提下,并联接地则是降低公共地线阻抗的耦合干扰的有效措施。在磁浮列车上,以车体作为系统的基准电位。悬浮控制器和悬浮传感器通过接地线缆可靠连接在车体上,保证了系统的基准点位一致,有效地通过接地防止了干扰侵入。
(一)美国3D打印技术运用现状
3D打印技术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明,美国对该技术的研究运用上也走在世界前列。目前,美国已将激光近净成形技术① 近净成形技术,指零件成形后,仅需少量加工或不再加工,就可用于机械构件的成形技术。该技术是建立在新材料、新能源、机电一体化、精密模具技术、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等多学科成果基础上,使粗糙成形变为高效、高精度、轻量化的成形技术。——编者注 成功应用于舰艇燃气轮机、反潜直升机发动机叶轮沙粒侵蚀的快速维修。美国海军提出,要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母舰平台上按需制造无人机和弹药壳体等结构件,并首次把一台3D打印机安置在舰艇上,以便船员们在船上制造各种“小玩意儿”,包括一次性医疗用品、油箱盖等。此外,美国海军在“巴丹”号两栖攻击舰上,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修复了一架AV-8B战机上的前起落架。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军曾部署了三套3D打印设备,每套3D打印设备采用国际标准集装箱包装,通过空运或公路运输方式直接投送到前方战场,只需要2名操作人员就能完成单兵防护装备和武器零部件的现场生产① 参见宋立波、郭亚东:《3D打印技术在未来战场保障中的应用及影响》,载《外国军事学术》,2013(6),74~76页。 。
(二)我国3D打印技术运用现状
我国对于3D打印技术的研究运用起步比其他国家要晚。近来,国内大批科研机构、工业部门积极投身研发队伍,有力推动了国内3D打印技术的发展,收获了丰硕的研究运用成果。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构件激光成形技术”,获得了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补给行动—2015”军需物资油料保障演练中,西部战区某部用集成在战场抢修车中的3D打印设备应急打印出加油车联轴器,提高了抢修效率② 参见欧阳治民:《3D打印提升装备野战抢修效率》,载《解放军报》,2015-08-12。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海军112舰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时,战舰柴油机上一根重达25千克的轴承断裂,导致主机无法启动,维修人员利用舰船上的3D打印方舱造出一个与原件相似的轴承,经过7个小时的调试,发动机重新启动,化解了战舰险情。
二、我军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装备维修保障面临的问题
中国军队积极履行大国责任义务,先后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二大出资国。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海外利益的不断拓展,我军参加国际维和行动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多元,装备越来越多样,对装备维修保障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但是,执行维和行动维修保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泪水顺着面颊流下,老人闭上了眼睛。林志回过头来,水仙芝正望着他。就在目光交接的一刹那,她低下了头。告别老师,林志默默无语,独自走向大堤。一切都是乱的,他想理出一个头绪来。
(一)任务远离本土,保障资源少
3D打印技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电子束等方式,将金属粉末塑料、细胞组织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该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适应范围广,产品类型多、结构质量好,设备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优势,运用在我军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的装备维修保障中,将发挥极大效能。
(二)装备故障频发,保障任务重
山东还首次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将“农民”作为一项职业纳入职称评定范围,职业农民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学历、所学专业等限制,重点考查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建立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和乡土人才以赛代评机制,每三年举办一次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对前十名授予“山东省乡村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称号。
(三)装备种类庞杂,保障要求高
另外,联合国对维和装备的完好率有明确要求。联合国装备管理部门采取例行核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各维和行动部队的装备战术技术性能进行全面核查。核查结果不仅直接决定出兵国能否获得足额的经济补偿,而且影响到联合国对维和部队执行能力的评估,关系到国家和军队的声誉。这就要求我维和部(分)队随时搞好装备的维护保养,以备高标准迎接联合国装备核查。
维和部队所在任务区多为冲突频发地区,任务重、需求急,装备动用多、使用强度大,经常会出现零部件损坏或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任务区气候特点与国内相差较大,而我维和行动部(分)队所用装备大多是根据国内气候环境设计,装备适应性不强,导致故障率高。任务区当地自然环境恶劣,装备保管场所差,装备损坏的概率比国内高出数倍,致使装备维修任务繁重。
我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通常以营、连为单位,无论是直升机分队、工兵分队、医疗分队还是作战分队,与国内同级别的分队相比,装备的数量要多得多,类别、型号也更复杂。2014年7月,我军首次派遣到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步兵营,就携带了无人机、步战车、装甲运兵车、反坦克火箭、迫击炮、轻重机枪等各式武器装备,各型车辆总计185辆。所有装备中,除通信设备、指挥车辆和轻武器等装备型号较为统一外,其余装备型号各不相同。而且不同任务区担负同类维和任务的分队,由于参与维和行动时间不同,所配备装备的型号和种类也有差异,需要的维修备件更是五花八门。即使是同一支维和分队,也会因装备的更新换代,导致新老装备并存。而且,受维和部(分)队编制限制,负责维修保障的专业人员有限,通常一个营仅编一个修理排,平均每人至少负责十余台大型装备的维修保障,对保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高。
三、我军维和行动装备维修保障中运用3D打印技术的可行性
根据联合国维和行动《谅解备忘录》,我军参加维和行动部(分)队所使用的出兵国自有装备,由我国自行保障。通常,维修保障器材从国内一次性带至维和任务区,难免会出现零部件数量、型号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等情况。而我军参与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区大多距离我国本土很远,维和部队所消耗的装备维修器材尤其是零星物资,如果从国内实施保障,若采用海运方式,则受船期等多种因素影响,周期较长,时效性差,备受制约;若采用空运方式,费用较高,手续繁杂,效费比低。且维和行动区经济大多落后,社会保障资源少,维和部队所消耗的装备维修器材基本上无法从当地直接筹措。这就导致我军维和行动中的器材保障十分困难,造成部分装备由于缺乏维修器材而无法及时修复。比如,2014年,某维和工兵营由于缺少某型指挥车刹车片,导致该营两辆该型指挥车有近四个月的时间“趴窝”。
(一)可增加装备维修保障的时效性
排除客观条件的限制,3D打印技术可根据物品的三维图形数据快速打印出所需的物品。这一性能,将为维和行动装备维修保障提供极大便利。尤其是在任务区经济条件差、备件就地准备难、远离国内本土支援保障等实际情况下,3D打印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3D打印技术的现场加工、快速成型,大大缩短了准备备件的时间,降低了备件管理的难度和成本,缩短了装备维修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装备利用率,增加了保障的时效性。
(二)可提高装备器材保障的精确性
随着我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的多样化,对我维和部(分)队在携带零部件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装备维修器材准备的精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多数装备维修器材的准备需求主要依靠经验,部分装备在以往的维和行动中使用频率小、数据信息少——多了,导致器材积压、造成浪费;少了,无法满足任务需求。因此,很难做到精细精准。采用3D打印技术,只要在准备阶段选好打印设备、备足打印材料、配齐数字三维图形数据,任务中装备所需的维修零部件,大都可以在任务区现场生产完成,无须采购大量备件存放在仓库,从而避免备件库存过量或不足的问题。
主要仪器与试剂: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为YXQ-LS,购自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生物安全柜为ESCO Class II,购自珠海市珠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气质联用仪为6890N-5973MSD,购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二氯甲烷为ACS级,购自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4-辛醇为GC级,购自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三)可解决装备维修力量不足的问题
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的零部件和产品,比机器制造出的产品更加精细轻盈、韧度更强、抗压力更佳,更能满足高强度任务的需要① 参见喻虎、张革稳:《充分发挥3D打印技术在联合作战中的装备保障能力》,载《军事文摘》,2018(2),57~59页。 。其作为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实现无焊接、铆接等组装工艺,减少螺栓连接件② 参见姜舟、任斌斌:《3D打印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研究》,载《中国设备工程》,2017,9(下),42~43页。 。3D打印技术的这些性能,可降低装备维修难度,减轻维修工作量,有效解决维修力量少、保障任务重、对维修人员技能要求高等矛盾。
中图分类号: E9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484(2019)08-0037-03
作者: 阮拥军,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副教授,专业技术大校;王利洪,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在读硕士研究生,上尉
(责任编辑:何 荷)
标签:装备维修保障论文; 维和行动论文; 3D打印技术论文;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