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平菇“83≤7”的特性及栽培要点_平菇论文

高温平菇“83≤7”的特性及栽培要点_平菇论文

高温平菇“83-7”的特性及栽培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点论文,高温论文,性及论文,平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此品种的原始菌株,80年代由印度传入我国,栽培初期优势较强,但二三年后,随着1985~1987年各地食用菌浪潮的低落,该菌株从此销声匿迹。但新泰市食用菌研究所每年都从春末和秋初的出菇中进行两次定向组织分离,并利用首创的“锥形袋”尖端菌丝提纯新工艺进行提纯优化,最终获得该品种。现将该品种的特征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特征和特性

形态特征 子实体菌盖肥厚,虽丛生但菌柄能相互分离,不产生菌盖粘连现象。菌盖直径5~15厘米,厚1~3厘米,中温季节为灰褐色,高温季节为灰白色,鲜品带有鱼鲜味,鲜香无比,商品性好,手握不破,摔地不碎。

菌丝长势 由于多年的菌丝提纯所致,在PDA培养基上菌丝长势快,5天左右菌丝发满,但菌势稍弱。栽培中菌丝均表现为生长快,前期弱后期强的长势。

生长条件 该品种属中高温品种,菌丝生长温度5℃~35℃,能耐受40℃的短期高温。子实体适应温度8℃~36℃,最适温度13℃~28℃。菌丝及子实体较耐干燥,并能耐受较大浓度的二氧化碳和PH值范围。

菌丝生长及出菇特点 因本品种适宜在中高温季节栽培,一般不考虑低温对菌丝的影响。栽培中菌丝在一个全天候通风的环境中长势会更旺,并且速度很快,一般10~15天菌丝就可发满。如能进行温差刺激可加速子实体形成。高温季节15天左右出菇,中温季节20天左右出菇,并且转茬快,甚至在头茬菇未采收时,料面就已出现二茬菇。幼菇期不需水,只要保证空间温度,子实体在整个生长期滴水不沾,也可顺利长好。

适应原料 该菌株广泛适应棉籽壳、阔叶树锯末、玉米芯、稻草、豆秸等原料。因该品种对营养物质有极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所以在含有大量棉仁粉的棉籽壳中,及添加了饼肥或含有油脂的豆粉、菜籽粉的秸秆中产量更加显著。

栽培要点

因该品种大都是在中高温季节栽培,最好不使用纯生料。应首先把原料进行常规发酵,再进行如下几种方式栽培。

塑料袋栽培法 原料发酵后可选用25×50厘米的聚乙烯袋装料。菌料比为15:100。顺菌料袋扎四层微孔。高温季节要单层排放,随着温度降低,可增加垛袋高度。砌块栽培法首先制作一个宽25厘米、长15厘米、高15厘米的木框,摆入放在用水湿透铺地膜的地面上,把发酵好的原料与菌种逐层倒入模中。共三层菌种,最上面的菌种要似露非露。把料压实,卸去模框。依次压制,然后盖地膜发菌,出菇时揭去薄膜即可。

熟料栽培法 把发酵后的原料装入宽17厘米、长38厘米的聚丙烯袋中进行常压灭菌,上大气后保持3~5小时,冷却后从袋两端开放式接入菌种。

本品种在高温季节栽培时严禁在出头茬菇时并垛覆土。应在两茬菇过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再并垛,正常管理可收六茬左右。生物学转化率180%~220%。虽然栽培规模因高温原因受到限制,但效益要比常规品种高出1~2倍。

联系电话:0531-6424213

标签:;  

高温平菇“83≤7”的特性及栽培要点_平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