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真正成长--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提升的策略_教学过程论文

让语文课堂真正成长--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提升的策略_教学过程论文

让语文课堂真实生长——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提升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长论文,策略论文,真实论文,语文课堂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最优化的特征。任何一门学科,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都与他对学科价值的认识和选择有密切关系。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教学理解为忠实地教教材,缺失了“学科立场”,缺失了“学生立场”。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结构化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真实的生命成长,“学生立场”的建立,帮助我们获得了新的学科教学价值观,即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要看语文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哪些成长需要。研究中“人”与“事”的关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转化,直接促进了语文教师对目标制定、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展开等教学环节的重建。

一、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选择与制定课堂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它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因此,面对语文“散装”样式的教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

1.教材解读中,把握结构化解读和独特性解读之间的关系

教材解读,是教学具体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研究的结构化追求直接改变了语文教师的解读视角。以前,大多数语文老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往往就本文的思想内涵、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进行深读、细读。但进入结构化研究后,老师们学会了结构化解读。把一篇文章放到一个单元、一个序列中去解读。读出它与其他相关文章的关系,读出它与其他相关文章的异同。这就是把握了“结构化解读和独特性解读”之间的关系。

对教材的解读,越能处理好结构化和独特性的关系,就越能促进教学价值提升。所以,“新基础教育”语文课题组提出,在解读教材时,我们可以给教材定类,然后逐步解读它的思想内涵、语言和结构特点、能力训练点等。把握好文本的结构性位置,就有了整体把握。把握好了文本的独特价值,学科育人价值才能在具体转化中得到落实。

2.学情分析中,把握具体化和针对性之间的关系

随着“学生立场”的建立,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在学情分析上不断努力,学情分析也越来越具体。但在追求具体化的过程中,也有价值选择的问题和针对性的问题。具体是针对什么的具体,而不是泛具体。哪些是针对这个学段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的分析,哪些是针对学生学习本教材的特殊能力和知识经验、存在困难的分析……学生应当学什么?他们可能学到什么?我们希望他达成什么程度?要学会这个,必须掌握什么?教师的心中要有杆秤,学生放在其中,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给予学生自由度,让学生充分参与阅读、思维的空间,并乐于进入到这个学习“场”中。

在一定意义上讲,学情分析的具体和针对性的把握,是以教师对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低为基础的,也是以对学生学科学习成长需要的把握为基础的,只有准确解读教材与本班学生特点,备出学生的可能性来,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化,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实现真实的教学价值。

二、准确选择教学内容,把握与确定教学抓手

确定了教学目标,以什么为抓手和载体展开教学?那就是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路径。

1.把握类课文特点,选择教学抓手

在结构化研究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方法结构、知识结构和过程结构,我们尝试进行了课型研究。我们学校根据教材育人的侧重点,将课文尝试划分出情感类课文、说理类课文、认知类课文三种类型。在进行某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选择时,我们常常从课型的角度出发,整体思考这一类课文的教学。

拿以情感为主的课文的教学来说,我们首先确定了这一类文章独特的育人价值,即指导学生怎样表达情感,学习领会别人表达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在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就需要进一步思考情感类的文章如何上的问题。这类文章怎么预习?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文章布置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怎么引入情感?不同年龄引入情感的策略是不一样的。怎么引出情感?不同年龄引出情感的策略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教学这一类课文时,就特别关注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选择:情感类文章的指导重心、教学重心以及要给孩子们提供什么工具。

2.把握综合提升点,选择教学抓手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整体性地发生、发展的,语文更是精神和语言的共生体,所以教师要寻找和设计一种教学抓手,能够整体地、一体化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但是,不同的学习活动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不是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关键是教师能否寻找到启动学生学习活动的高品质的操作把手。我们往往通过在课文中寻找思维、情感、语言发展的节点,来作为教学的抓手。

作为语文学科,孤立的零星的教学就是在内耗师生的生命,课堂最终会在迷乱中失去方向。所以,在目标导引下,我们语文老师要有这种整合的能力,在整合中把握文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整体价值的提升,实现课堂价值的真实生长。

三、适时介入课堂互动,诱发和推进高质量的课堂交流

结构化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基本上由有向开放——交互反馈——集聚生成这三个相关联又相对区别的分析单位构成。随着课堂教学过程观的重建,我们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推进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单向的串联走向了弹性化的多向互动。

1.把握好过程推进中充分预设和课堂智慧的关系

在以前的课堂推进过程中,教学基本上就是按照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进行环节转换。如果按传统的规定的路径走,是不会出岔子的,教师是有“安全感”的。所以教学过程就只有纯粹的串联。而随着研究的展开,我们的教学开放了,教师需要更好地应对开放后丰富学情的能力。而在教学设计中进行充分的预设,则为灵活面对具体学情,灵动、智慧地推进教学过程,提供了有效支撑。面对每一个开放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设计许多并联的链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设想学生可能会有哪些情形出现,如果怎样,我如何应对?

但是,课堂中那么多不同的生命个体,以其特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往往让课堂中的一些情况无法预见。所以,在充分预设的背景下,我们依旧需要在灵动的课堂上对出现的学情瞬间进行准确的判断,并迅速做出回应。通过教师的充分预设,通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逐渐发展自身捕捉资源、运用资源的能力,最后会形成实践者的一种专业素养。这种素养,将促进真实有效的、高质量的课堂互动。

2.把握好过程推进中师生互动和学科本质之间的关系

以前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因为按规定路径在走,一般教师脑子里是在等答案的,一种是钓鱼式的不断地转问不同的学生以得到想要的答案;还有一种是不断打断学生,不断引导他示意他,最终得到教师所要的答案。在开放的课堂上,师生互动是很重要的学习推进手段和过程。但是,我们也发现,课堂在努力开放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几种新现象:一种是教师怕抵制学生的主体性,不敢说了;另一种是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只重视理解的内涵,而忽视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学习工具的获得。事实上,师生的对话是很重要的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会表达、提升认识、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途径。

在教学中,要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价值提升,教师要关注学生不断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及时发现和捕捉,进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其策略可以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集聚。集聚包括这个学生发言中好的语言要发现,好的表达方式要发现。集聚还包括给学生的思维织网,帮助学生打开思维角度。教师还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法。比如在帮助学生体悟理解时,有的是抓住关键词品味,有的是结合生活比较,有的是展开想象丰富具体化,有的是联系前后文比较……

第二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追问。课堂上,师生互动中教师必要的引导必须存在。在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时,在学生的理解比较模糊时,在学生的思考路径无向时,在学生的表达或用词不确切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介入,通过追问,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种,对个别学生的发言进行提升。教师的理解应该高于学生,当学生的理解或表达不够准确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拓展加深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的发展更有高度、宽度和深度。

第四种,对个别学生的发言,可以追问他人,引导学生比较、辨别,启动高质量的生生互动。教师要有本领在学生交流后“诱发”冲突,激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引起生生之间的争鸣,并对相对局部、破碎的学生交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提升。

除此以外,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及时发现有价值的资源,放下去,变成大家的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找准师生互动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并进一步内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语文的学科育人功能。而有效的、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应该是高质量的语文课堂的关键。

标签:;  ;  

让语文课堂真正成长--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提升的策略_教学过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