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这将促进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但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出现资源与能源浪费的现象,也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程度上的影响,这将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旨相违背的。因此,为了解决高能耗建筑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引入绿色建筑理念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笔者对发展绿色建筑进行了相关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原则;可持续发展
引言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空间及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提升建筑领域绿色发展水平,是现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有着“地大物薄”之说,能源资源匮乏,但我国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能源资源约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缓解资源能源供需紧张的矛盾;有利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高建筑产业科技含量和产业附加值,加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建筑空间健康、舒适程度,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1 发展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
1.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绿色建筑设计也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从根本上来说,建筑是为人类服务的,是为人类创建舒适健康生活与学习空间的,因此要在设计中减少噪音、辐射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对人体的威胁,在设计中选用低碳环保无毒的材料及装修材料,合理设计采光,良好的通风环境,实现美观且节能的目的。
1.2 以节能为核心发展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寿命周期里,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从这个目标出发,我们可以从节能的视角来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建设观念,避免浪费。只要是建设活动,必定消耗资源和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规模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土地、空间、设施的闲置是最大的浪费。同时,要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时间跨度中实现低耗。对一个建设项目来说,全生命控制是从策划、选址、规划、设计、施工、维护运营直至拆除的全过程中贯彻绿色建筑的低耗理念。
1.3 加强对经济性与适应性的考量
现在,人们对绿色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昂贵的建材、材料等,绿色与昂贵在人们的意识中是划等号的,为后期的改造留有操作接口,降低后续的改造费,因此,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适应性与经济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建筑成本,加强经济性与适应性的考量,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建筑整体性价比。
2 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举措
2.1 整体设计应与智能化相结合
我们通常所指的整体设计,其实就是以全球资源和环境作为出发点,运用节能型材料和高新技术,打造一流的绿色建筑全过程。怎样才能在绿色建筑全过程去做到使用节能型材料和高新技术,这就需要采取生命周期评估的方式进行选择。目前,欧美一些国家中所流行的高技术设计方案,与自动智能化的建筑设施在一定程度上相协调。自动智能化的建筑将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投入,换来高效率的回报,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建筑资源的利用率,这种理念和思维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完全一致。自动智能化建筑系统具备集成方式,可以进行室内环境和建筑能源的有效改善,在这种条件之下采取的设计方式为主动式,虽然需要高额的成本投入,但是依据生命周期评估结果而言,其经济效益还是十分可观的。
2.2 在BIM支持下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1)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一种,在整个建筑领域,彰显数字化的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的出现,实现了对工程项目各个参与主体协作模式的改变,代表了建筑领域新的发展契机。借助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一种虚拟形式的建筑模型,既推动了三维时代的发展,也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形成更加完善的建筑工程信息中心,保证模型与现实工程的全面性和统一性。在这个信息中心,既含有关于建筑物各个部分构件的相关信息以及及时的状态和专业数据,也囊括了一些空间的状态信息。在这个模型的支持下,建筑信息能够以更加集中的形式进行呈现,为各个利益主体提供更加公正、公平、及时的信息交流和分享的环境,极大地提升了项目建设期间各方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节省不必要的成本,保证较高的施工品质。
(2)借助BIM技术,能够实现全面、深入、准确的分析能耗。在运行阶段,也可以实现对能耗的实时监控,在进行系统分析之后,适时调整能耗,例如,光照强度、空调温度等内容。也就是说,灵活运用BIM技术的绿色建筑,其设计方面的突出优点是对建筑物的能耗使用进行系统分析,协调与环境的关系,尤其在增加建筑物的能源性能方面,更加突出。BIM 在整个建筑设计中的影响,体现的是绿色、可持续的理念。同时,与绿色建筑分析软件实现了有机地结合,效果更佳明显。
2.3着力推进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建筑质量。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装配式建筑从规划、设计、生产到运营,在工厂里统一制造,可以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2.4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积极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新建公共机构办公建筑、保障性住房、居住建筑和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应当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利用一种以上的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改造也需充分考虑太阳能的可再生利用,实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要切实做到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相协调,与城乡环境相和谐。普及太阳能热水利用,推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推进沼气、太阳能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因地制宜发展换热型地源水源热泵技术。
2.5 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应用
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积极推广墙体自保温等新型结构体系,加快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努力降低建筑材料消耗。城市规划区内的建筑工程,要选用新型墙体材料,加快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的应用,鼓励其他建筑工程和农村建筑工程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加快发展以工业废渣、粉煤灰、建筑渣土、煤矸石和江河湖海泥等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积极开发各种砌块、轻质板材和高效保温材料。定期发布建设领域推广应用、限制和禁止使用材料目录公告,推广使用绿色建材,淘汰落后、高能耗材料。积极支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组织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
2.6 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落实建筑垃圾处理责任制,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再生利用机制,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要实现建筑行业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及保护环境,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且高效的居住场所,用生态设计的理念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诣共存。因此,我们切实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给社会带来的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常继福.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原则与理念[J].山西建筑.2011(08).
[2]卢琬玫. BIM技术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
[3]朱丹.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07).
[4]周艳焱,张星.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基建优化. 2007(05).
论文作者:汤蓉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建筑论文; 资源论文; 太阳能论文; 理念论文; 能源论文; 环境论文; 节能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