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威信才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才有论文,有威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育儿情景再现 小美很爱吃冰激凌,可是她最近感冒了,妈妈便告诉小美:“感冒吃太凉的东西不好。再说冰激凌太甜腻,不是健康食品,原本就该少吃的。这段时间更不能吃了。”小美不干,吵着闹着偏要吃。“哭也不行!”妈妈没有答应小美的要求。 这天傍晚下班回家,妈妈发现垃圾桶里有一个冰激凌纸盒,妈妈问小美是不是吃冰激凌了,小美说没有;问奶奶,奶奶说妈妈走后,小美总是闹,实在没办法了,就让她吃了一个。妈妈对小美奶奶说:“以后不能再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了,这样对孩子教育不好。”奶奶同意地点点头。可是第二天晚上,妈妈又发现了冰激凌纸盒。奶奶说:“唉,孩子一个劲儿地哭闹着要吃冰激凌,除了哭,什么事情都不做,还哭得满头大汗的,完全听不进我的劝告。我没法子了,只好给她吃。”第三天是周六,妈妈没有上班,但需要在家里加班写文件。小美又想吃冰激凌了,奶奶说:“你妈妈在家,这回要听妈妈的话。”小美就去求妈妈,妈妈不答应,小美大哭起来,哭得妈妈心里很烦,没法静心工作,便请奶奶帮忙,带小美出去买了一个冰激凌。 就这样,三天来,虽然小美吃冰激凌遭到了家长的劝阻和拒绝,但是最终小美“胜”了。 家长反思:教育孩子,你有威信吗? 在小美家的育儿故事中,不但家长“冰激凌不是健康食品”“生病了不能吃冰激凌”的教导不攻自破,而且,孩子还掌握了迫使家长接受自己不合理要求的技巧——哭闹。在孩子与家长的互动过程中,孩子不知不觉地扩展了自己的权限,家长则悄无声息地降低了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最终使家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专家提示:家长有威信,教育才有效 孩子怎么变得那么不听话了?家长好话歹话都说了,软硬方法兼施了,教育怎么还不奏效?如果家长有了这种感觉,那么就意味着孩子已经在暗暗地挑战家长的权威。这里,缘由倒不是孩子故意对家长“以怨报恩”“忤逆不孝”,而是孩子在学习揣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到底哪些权限是大人们的,哪些权限是小孩子的;彼此之间的“势力范围”又是怎样扩张和缩减的。 在科学的早期教育中,家长的权威和威信是家庭教育效果良好的保证。中国家庭教育经典《颜氏家训》中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意思是说,关系亲密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容易相信;所敬佩的人所发出的指令,人们愿意接受。 孩子心目中有家长的地位和威信,是他们接受家长管教和建议的心理基础,一旦家长的权威动摇或者受到损伤,亲子之间的合作关系就变得不顺畅,很多时间和很多事情首先内耗在亲子之间谁说话算数的权利较量上,亲子合作因而变得效率低下,亲子双方还常常闹得不愉快。 认识孩子:两岁后孩子就开始挑战家长的权威 在孩子的眼睛里,家长的教育权威体现在一系列规则的限定上: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不能做什么事情,事情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如果不与家长配合,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发生的事情是自己乐意接受的,还是不乐意接受的。对家长的教育权威有所认知和试探是孩子智能发展的成果。至于他不与家长的教育权威相配合,则是家长无形中自愿“拱手相让”的结果。两岁后,孩子有哪些能耐在悄悄地对抗着爸爸妈妈的教育权威呢? 1.孩子开始知道家长是有与自己不同愿望的人 两岁前的小幼儿只知道自己是有愿望的,并认为自己的愿望就是别人的愿望。现在,他知道大人也有自己的愿望,当孩子感觉大人的要求与自己的愿望不符合时,他总想探个究竟:这是为什么?我能不能使父母(家人)的要求变成我的愿望呢?我一定要试一试!因此,他的各种疑义和反抗,都是这一心理驱动力的反映。 2.孩子已经觉察到跟随、哭喊、翻滚、踢打等行为是一种控制人的手段 两岁前的幼儿大多是很“纯洁”的,自己完全受生理功能的支配,冷了、饿了、困了、累了时,才会用哭声招引家长,自己的生理需要满足了也就不闹了。如果还有什么身外的想法,顶多是想让大人和自己玩上一会儿。现在他们长大了些,就不同了,他的“想法”和“心事”多了,不如意的时候又调节不好自己,于是就黏着大人,如果大人不顺从自己,他们便要学着使出各种“绝招”来控制家长。 3.第一反抗期的综合反应 家长一般都知道两岁幼儿拉开了第一反抗期的序幕,而第一反抗期可能将持续到5岁。这个时期的孩子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之前温顺听话的小宝贝变得情绪急躁、不听话、调皮。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做得不好也得做,家长神圣的教育权威他们也想要挑战。 总之,开始挑战家长的权威是因为孩子发现了“人各有志”的现实。在自我与他人需要之间的矛盾中该怎么办呢?大自然没有赋予孩子这个本能,主要看家长给他传授什么样的自由与规则界限了。 方法学习:维护和重建家长权威的良策 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尊严、力量和价值。”家长需要用心地“经营”权威,不至于让孩子因你的疏忽而变得“目中无人”。 1.日常教育中,要柔中有刚地执行规则 拒绝孩子并不意味着家长的态度就是严厉的、缺乏爱心的。家长在告诉孩子规则后,要态度温和,方法坚定地执行下去,面临同一件事,不朝令夕改。 2.和孩子说话,多使用肯定句 这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的口头禅是“不”,他要以此显示自己的存在。当家长好心地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却常常不假思索地说“不”。既然这样,你就尽量避免说“我们吃饭好吗”,而是直接传达“我们该吃饭了”这个信息和要求。其二,如果发现孩子不能做某件事,直接告诉他能够做的某件事,并想办法转移他对原来事物的注意力。 3.别故意逗哭孩子 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要满足他。有的家长为了逗孩子取乐,先故意说“不”,等孩子被逗哭了,才满足他。孩子根本不可能理解大人的这种“恶作剧”,这反而演练了用哭闹反抗家长的“技术”。 4.别让孩子“吃掉”家长的威信 与小婴儿相比,两岁以后的幼儿身体发育速度没有以前快了,这意味着孩子们的食量不会那么快速地增长了,况且他们每天都会吃一些副食和零食,可是,许多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现状。为了能让孩子多吃一口,多获得营养,自己在孩子面前“丢点儿面子”“说话不算话”都认了。这暴露无遗的弱点被孩子一览无余,于是,孩子用“我不吃饭”来挑战家长的权威,一旦得逞,家长的威信就可能被“吃掉”了。威望是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_亲子成长论文
威望是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