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输血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引起的不良反应论文_庞树敏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民医院 0757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输血技术引起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3年7月9862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输血反应统计分析。结果:本院近两年9862例进行输血的患者当中发生了78例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79%。其中血液替代制品输血不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成分输血引起的非溶血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滤除白细胞输血为0.65%,自体输血为0.34%。输血反应主要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发热和过敏为主。结论:不同输血技术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血液替代制品<自体输血<滤除白细胞输血<成分输血。

关键词:血液替代制品;成分输血;自体输血术;白细胞滤除技术;输血不良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reaction induced by different transfusion techniques. Methods:the subjects were selected from 9862 patients who received blood transfusion during July -2013,January 2010.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lood transfusion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Results:in the past two years,986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lood transfusion occurred in 78 cases of transfusion reaction,the incidence rate was 0.79%. Among the blood substitute products,blood transfusion did not cause non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and the incidence of non hemolytic adverse reaction caused by component transfusion was 1.34%. The white blood cell transfusion was 0.65%,and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was 0.34%. Transfusion reaction is mainly for non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with fever and allergies. Conclusion:the incidence rate of non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caused by different transfusion technology is blood substitute product.

[Key words] blood substitute products;component transfusion;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white blood cell filtering technique;adverse transfusion reaction

1 引言

由多种原因引起血液不足甚至威胁到生命,输血是纠正患者缺血状况的快速且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输血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常用的人类输血技术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全血输血、成分输血、自体输血术、血液替代制品、白细胞滤除技术等。根据患者不同的适应指症,采用不同的输血技术,既可以节约血液资源,还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合理的治疗。但是不可避免的输血带来许多不良反应,主要有免疫反应和病毒感染,近年来输血技术不断进步,不良反应有下降的趋势,但是非溶血性发热、过敏、紫癜等仍然较常见[1]。为了解不同输血技术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本文对我院输血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材料与方法

2.1资料来源

2010年1月-2013年7月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9862例患者。按输血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4组:(1)1568例采用血液代替制品输血的患者;(2)4087例采用成分输血术的患者;(3)2757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的患者;(4)1450例采用自体输血的患者。

2.2方法

异体输血的患者对受血者进行常规的输血交叉配血试验,均进行同型输注。自体输血的患者均为手术患者,在手术前3~5天对无采血禁忌症的患者按照血容量的10%~15%采集自体血,一次采集200~400ml,连续两次采血时间间隔不少于3天。根据术中输血情况于术中输血或术后回输。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

2.3资料收集

输血后由临床医生完整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后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不同输血技术引起的输血反应发生率

本院近两年9862例进行输血的患者当中发生了78例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79%。其中血液替代制品引发输血反应率为0,成分输血为1.34%,滤除白细胞输血为0.65%,自体输血为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1,p=0.000<0.05)。对不同输血技术引发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做两两比较,除了滤除白细胞输血和字体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X2=1.65,p=0.2>0.05),其他不同输血技术导致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均不同,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分输血与滤除白细胞输血X2=7.45,p=0.006<0.05;成分输血与自体输血相比X2=9.32,p=0.002<0.05。见表1

3.2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院近两年来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此次研究结果为发热反应占48%,过敏反应为34%,其他为18%。

4 讨论

此次研究表明血液替代制品没有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证实了其不引起免疫反应。相对于其他输血技术血液替代制品是最安全的,但是目前由于受技术的限制,血液替代制品不能完全满足所以的病患和病征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研究表明80%以上需输血治疗的患者缺乏的是血液中的某一部分而不是全血。因此全血输血逐渐被成分输血所取代,成分输血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输血技术,在将全血严格消毒的环境下进行分离、纯化分别采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得到的产品。成分输血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可以一血多用,节约血液资源。研究结果显示成分输血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为1.34%,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输血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白细胞是血液制品中的一种“污染物质”,是引起输血不良反映的主要因素。多次输入同种异体白细胞可引起受血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达60%,滤除白细胞输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认为输入白细胞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阈值为0.5×109个白细胞。滤除白细胞输血可以防止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播;减少手术后炎症反应的发生,促进手术患者的康复;能够减少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降低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去除血凝块和微聚体从而避免输注不畅和血液浪费,防止受血者血栓形成[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滤除白细胞输血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5%,明显低于成分输血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白细胞是引起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8-664.

[2]李彩玉,周玉明,汪凤琴等.滤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J].山东医药,2006,46(20):91-92.

论文作者:庞树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探讨不同输血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引起的不良反应论文_庞树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