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唯物辩证法理顺现代化建设中的基本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唯物辩证法论文,关系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作的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统观全局,驾驭全局,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进行生产认识和科学总结,提出正确处理带全局性重大关系的指导原则。我们必须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理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关系,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一,坚持唯物论,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认识新矛盾和新问题。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唯物主义,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坚持这条思想路线,我们就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如果背离了这条思想路线,我们就会走弯路,吃苦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的国情,科学地认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实现了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从而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遇到了一系列涉及全局的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它,关系到“九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内能否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执行正确的方针的大问题。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当前形势和今后的任务,对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这是正确地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前提。
在现代化建设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当前在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上仍需要对现实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形势很好,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一些地方社会治安情况不好,一些腐败、丑恶现象又重新滋长蔓延。在这一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1〕江泽民同志这样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就是坚持了唯物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目标,防止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同样,在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也体现了《讲话》的唯物主义精神。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处理。改革开放以前,我们过于强调国家利益,忽视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利益,挫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调整,纠正了过去的偏差,激发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但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突出问题:一是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国家所得比重过低;二是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江泽民同志从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敏锐地指出了这些矛盾和问题,并且提出处理问题的指导思想,他说:“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要求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防止和纠正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高消费。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从来都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基本原则。江泽民同志讲到的十二个关系,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全局性的重大关系的科学分析,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可惜我们的一些干部并没有这样做,他们在对某些问题决策时,或者是根据经验和习惯,或者是根据个人的好恶,甚至是根据某个领导人的要求、脱离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作出决策,往往造成重大的失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确实不少,应该牢牢汲取。
第二,坚持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观点,防止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在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中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关系错综复杂,它们互相联系、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各种各样的矛盾。而条件又在不断地变化,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这就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和关系,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改革和发展是一组矛盾。在我国强调发展十分重要。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要靠经济的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要靠经济发展;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要靠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态,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要靠经济发展。所以,发展是硬道理。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地区,加强经济发展尤其重要。靠什么去发展?靠抓阶级斗争还是靠改革,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子。我国17年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说明,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下个世纪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存在着忽视改革、特别是对国有经济改革力度不够的倾向,偏重于用铺新“摊子”的办法达到发展的目的,应该引起重视。
改革、发展与稳定又是一组矛盾。发展和改革要以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为前提。如果没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而稳定又是在发展和改革中实现的。一个贫穷落后的社会不可能维持长久的稳定,一个僵化低效的体制也不可能有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确立起来,我们的社会才能实现更坚实可靠的稳定。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善于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3〕
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是经济工作中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没有较高的发展速度是不行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发展才是硬道理”。然而,我们讲的速度是有效益的速度。多年的经验证明,我们讲发展,难就难在怎样把速度和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往的经济发展往往偏重数量扩张,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忽视经济质量,效益不理想,整体素质不高。这种片面性不仅带来经济发展中的水分,而且还将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因此,必须辩证地看待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切实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在经济工作中容易出现强调一个方面就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的偏差。强调经济搞活时,往往又放松了宏观调控;强调宏观调控时,又把企业管得很死,束缚了企业和劳动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对外开放时,往往忽视自力更生的基础作用;强调自力更生时,又把自己封闭起来,等等。我们应该切忌经济工作的片面性,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处理问题。
第三,树立全局观点,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唯物辩证法要求,要有全局观点,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只有总揽全局才能看清局部,不能用“瞎子摸象”的办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局部要受全局的制约,局部必须服从全局;反过来全局也离不开局部,离开了局部就会脱离实际,全局的问题最终也无法解决。在现代化建设中,常常会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比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就是一种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我们历来主张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和积极性。同时,全国经济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然要有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就必须有中央的统一领导和强调中央的权威。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有的地方和部门过多地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局部利益,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不力,甚至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应当由中央集中的则集中不够,某些方面存在过于分散的现象。在新的形势下,江泽民同志指出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总的原则:“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既要有维护国家宏观调控的集中,又要在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4 〕我们应切实按照这个原则办事。
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也是一种局部和全局的关系问题。全局观点要求我们不能只顾眼前,不顾将来。要掌握全局,预计到将来,预计到下几步怎么走,才能明确今后的方向,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我们在经济建设时,不能不考虑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江泽民同志语重心长地说:“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5〕话讲得多么中肯!
第四,坚持重点论,要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环节,不能把主要问题丢掉了。
毛泽东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诸矛盾中也是这样,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它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江泽民同志论述的十二个关系和矛盾,归结起来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物资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必须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并且紧紧扭住这个中心不放松。这是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我们的。但是生产力不能自然而然地发展,不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不深化改革,不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生产力就得不到解放和发展。所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既要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轻重缓急,防止把主要的东西忽略了。
矛盾的诸方面发展也是不平衡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而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的关系,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那种动摇、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作法,认为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不相容,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丧失信心,都有可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同时还应该看到,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所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当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可以有所差别。但就全国范围来说,非公有制经济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如果颠倒了两者的关系,就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江泽民同志提出在资产优势、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在改革中发展和壮大自己等四个方面,正是确保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措施。这就使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环节更加明确具体了。
第五,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确定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将辩证法应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候,不能有任何的主观随意性,必须从客观实际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研究各个具体的矛盾、矛盾各方面的诸多因素以及矛盾诸多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离开了对矛盾的具体分析,就无法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容易发生认识和决策上的错误。比如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就有各自的特殊性。东部地区由于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有利的地理环境,加上国家政策上的一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比中西部地区更快一些。对于这种情况,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一是要看到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现象,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差异是客观存在,是长期以来历史上形成的。东部地区劳动者素质高、科技力量强、资金雄厚、对外联系方便、投资效益好,经济发展快一些是很自然的,因此绝不能用限制东部地区发展的办法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而是尽可能地发挥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各自的有利条件,促进其共同发展。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区域经济之间必须协调发展,才有利于现代化在全国的实现。我国现代化不可能建立在东部发达、中西部落后,对比悬殊的基础上;同时,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之一是共同富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7〕中西部地区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才能发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江泽民同志指出:“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8〕三是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缩小差距,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达到这个目标要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所以必须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处理原则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反映了东西部地区的客观实际,是切实可行的。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充满了唯物辩证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我们在学习《讲话》时,不仅要学习它的具体原则和方针,而且要学习江泽民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现代化建设进行精辟、科学、分析透彻的方法。通观人类的认识史,从来就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宇宙观的对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唯物辩证法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运用,但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仍然不时地在困扰着我们,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孤立地、静止地认识和处理问题,常常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我们必须以江泽民同志为榜样,树立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掌握唯物辩证法,来分析和处理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理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关系,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注释:
〔1〕〔2〕〔3〕〔4〕〔5〕〔8〕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6〕《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5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2页
标签: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矛盾处理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关系处理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