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人民的体质_体质论文

了解中国人民的体质_体质论文

了解中国人的体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质论文,中国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特别事件

20世纪末中国国民体质什么样?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给出了答案。这次监测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会同卫生部、国家计委、科技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和全国总工会联合进行,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共建立了465个监测中心、1847个监测网点,近万人参与了监测工作。

本次体质监测工作完成了20世纪末中国国民体质状况基础数据的收集任务,为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为21世纪中华民族体质的增强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信息。今后,国家将每5年开展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本次监测的对象是3—69周岁的中国国民、分为幼儿、儿童青少年(学生)、成年人和老年人4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分为城、乡两类人群,其中城市成年人又分为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两类。监测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获取有效样本533910人,其中幼儿52250人,儿童青少年(学生)304141人,成年人151656人,老年人25863人。

本次监测的检测指标是从体质所涵盖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确定的。

身体形态

20至29岁期间个子最高;男40-49岁、女50-54岁期间体重最大;7-18岁男孩肥胖率大幅增长;农村孩子的发育水平在快速赶上来

身高:所有人群在3-18岁期间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长。在20-29岁期间身高呈稳定状态,并处于最高阶段,男性平均身高169.7厘米,女性为158.6厘米。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呈缓慢降低趋势,45岁后降低趋势加快,65-69岁男性比最大值低4.9厘米,女性低5.2厘米。

体重:所有人群从3岁起随年龄增大而增长。男性体重在35岁后趋于稳定,40-49岁最大,为67.6千克;女性在40岁体重趋于稳定,50-54岁最大,为59.6千克。此后,男女均随年龄增大呈降低趋势,65-69岁男性比最大值低3.9千克,女性低3.1千克。

胸围:所有人群从3岁起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性在35岁后趋于稳定,45-49岁最大,为90.5厘米;女性在45岁后趋于稳定,55-59岁最大,为88.5厘米。此后,随年龄增长呈小幅降低趋势,65-69岁男性比最大值低1.5厘米,女性低1.4厘米。

我国国民身体形态各指标随年龄增大呈现出增长、稳定和降低的过程,但各指标发生变化的时间和幅度不同。7-18岁男性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肥胖率比199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城市男性由5.9%增加到10.1%,女性由3%增加到4.9%;农村男性由1.6%增加到3.7%,女性由1.2%增加到2.4%。

在近15年里,农村儿童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大幅度提高,身体形态各指标发育的平均增长量超过同龄城市人群,但城乡差距并未消除,所以各年龄阶段城市人群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明显大于同龄农村人群。

不同地域人群的身体形态存在较大差异,较为突出的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如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男性身高最大值在171厘米以上,而云南、广西、贵州、海南等省(自治区)最大值在168厘米以下。体重和胸围也呈同样特点。

身体机能

40岁后身体机能明显下降,表现为血压升高、肺活量下降;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低于1985年同龄人群

安静脉搏:所有人群从3岁起随年龄增大而降低。19岁后趋于稳定,20岁后保持在78次/分左右。

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所有人群从7岁起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20-39岁期间趋于稳定,男性收缩压为115.1-117.2毫米汞柱,女性为106.5-109.6毫米汞柱;男性舒张压为73.8-77.3毫米汞柱,女性为69.7-72.5毫米汞柱。40岁后随年龄增长呈较快上升趋势。

肺活量:所有人群在7-19岁期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男性在30岁后、女性在35岁后呈下降趋势。

本次监测显示,我国国民40岁后身体机能呈明显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肺活量下降。40-69岁男性收缩压由119.4毫米汞柱升高到132.8毫米汞柱;女性由114毫米汞柱升高到131.1毫米汞柱。40-69岁男性肺活量由3347.2毫升下降到2441.3毫升,女性由2362.3毫升下降到1761.6毫升。

本次监测还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比1985年同龄人群低。

身体素质

与1985年、1995年相比,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全面降低,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农村成年人和老年人身体素质低于城市同龄人群

幼儿、儿童青少年(学生)的大部分身体素质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长,但个别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如,反映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在3-6岁期间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由10厘米降至8.8厘米。

大部分身体素质伴随着青春期出现突增现象,不同身体素质的突增年龄不同。速度、灵敏性的突增年龄在12-14岁期间,肌力、耐力、爆发力的突增年龄在13-16岁期间。青春期后,速度、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增长趋于平缓或不再增长。20-34岁期间,反映肌力的握力和背力达到最大值,随年龄增大变化幅度不大,40岁后肌力随年龄增大呈下降趋势。爆发力、柔韧性和平衡性没有最大值的保持期,从20岁起随年龄增大呈降低趋势,其中柔韧性和平衡性下降趋势显著。

城市3-6岁幼儿的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好于农村同龄人群;农村幼儿反映投掷力量的网球掷远和反映平衡性的走平衡木好于城市同龄人群。农村男性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肌力和耐力好于城市同龄人群,城市女性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肌力好于农村同龄人群,耐力弱于农村同龄人,其他身体素质无差异。

本次监测与1985年、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比较,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

农村成年人和老年人除柔韧性外,各项素质均低于城市同龄人群。

体力劳动人群的肌力好于非体力劳动人群;非体力劳动人群的速度、灵敏性、平衡性和反映能力好于体力劳动人群。

■特别访谈

青少年身体素质为何下降

在本次全民体质监测的结果中,有关孩子的两组数据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1.7-18岁男性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肥胖率比199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每10人中有一个属于肥胖,而且他们的肺活量低于1985年同龄人的水平。

2.本次监测与1985年、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比较,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

那么。我国青少年体质处于怎样一个水平呢?记者请国家成年人体质监测中心副主任于道中介绍了有关情况。

于道中介绍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是本次体质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研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的发育和健康状况继续得到改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继续呈增长趋势。2000年与1995年相比,7-18岁学生身高的平均增长量为0.35厘米,体重平均增长量为0.63公斤,胸围的平均增长量为0.58厘米,其中乡村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增长量均大于城市学生。也就是说,农村孩子逐渐向细长型发展,城市孩子向粗壮型发展,城乡孩子之间的差异在减少。身体发育的匀称度有所改善,以往普遍存在的“豆芽菜”体型继续得到改善,反映身体发育匀称度的维尔维克指数比1995年增长了0.7。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贫血尤其是重度贫血的现象减少,龋齿患病率有所减少。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个问题是,生长发育水平在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减缓。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国民的平均身高是每10年增长1厘米,但我国的水平是5年增长了0.37厘米。

另一个问题是,营养状况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又营养过剩,肥胖儿增多。目前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容易营养过剩;还有的孩子过分挑食,身体缺乏必需的微量元素,造成营养不良。

1995年的学生体质监测就显示,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降低。而本次的监测表明,除了速度素质跟5年前比较变化不大以外,肺活量、肌力、耐力等多项指标都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例如现在的学校体育搞的是娱乐体育,既不能进行比赛又很少进行测验,再加上学生学习负担重,锻炼时间少等。

于道中说,他一直在进行中日青少年体质状况的对比研究,研究显示,日本同龄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比我国好。这跟日本学生的营养状况有关系,如每天喝牛奶、中午学校提供免费的营养餐等。此外,重视学校体育、注重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他举例说,譬如引体向上,是锻炼背肌力的运动项目,日本的初一学生很多人可以轻松完成5-10个,而我国的初一学生中50%的人一个也做不了。其实这个运动项目的难度并不大,进行一两个月专项训练后,多数孩子都可以达标。

此外,日本年轻一代身高的增长比中国同龄人快。日本65-69岁和20-24岁年龄段的身高差距为7.5-8.8厘米;而我国同年龄组的比较差距是4.9-5.2厘米。日本人体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幅度没有中国大,60-64岁的平均体重低于20-24岁的平均体重;而我国的情况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成年人的体质发展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

于道中说,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首先必须上好体育课,每天保证一定的体育活动时间,并要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营养教育和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营养观念、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锻炼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起促进作用,而且学生阶段学习和掌握了体育技能、从小养成运动习惯的人,一般都会终生爱好体育。有了健康、科学的体育意识,可以使人终生受益。

40岁,格外注重你的健康

有人说,40岁是人生的收获季节,40岁的人最成熟、最有魅力。

而作为家庭支柱和事业中坚的40岁的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于是,各种疾病不请自来。俗话说,“40岁后病找人。”而本次体质监测的结果也表明,我国国民从40岁后身体机能呈明显下降趋势。

那么,40岁真是个危险的年龄吗?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群体室副主任王梅介绍说,从几次成年人监测的结果来看,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从幼儿阶段开始随年龄增长,到20岁左右达到峰值,一直到32岁左右都处于一个高峰期,然后就开始下降。如女惟的身体素质到12岁达到高峰,高峰期持续到20岁,此后一般的素质下降,握力和背力可以保持到40岁。事实上不论男女,从25-30岁,体质的各项指标就开始逐渐下降。而就每年的平均下降速率来讲,39-40岁之间素质的降低幅度最大。所以40岁左右的人的确应该多关心自己一点,而全社会也都应该重视40岁左右的人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医疗保健、注意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

而要在40岁保持较好的体质,必须在40岁以前就注意加强锻炼。比如在40岁左右的人群中,肥胖的问题比较严重,但是男子的肥胖并不是从40岁开始的,而是在25岁左右就开始,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呈增长趋势。

因此,专家忠告,如果您是40岁的人,加强锻炼可以延缓体质下降的速度;如果您还不到40岁,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参加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附:■特别资料

 体质指标如何测出

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包括三个方面:

一、形态。包括测量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用专门的卡尺测量皮褶厚度,即皮下脂肪的厚度。

二、机能。包括测脉搏(心率)、血压、肺活量,进行台阶实验。

台阶实验是测动态心率的,方法为:受试者站在踏台前,听到节拍器第1响时,一只脚踏在台上;第2响时,踏台的腿伸直,另一只脚跟上,呈台上站立态;第3响时,先踏台的脚下来;第4响时,另一只脚下地还原成预备姿势。以两秒上下一次的速度,连续做3分钟。做完后,立刻坐在椅子上测量运动后1-1.5分钟、2-2.5分钟、3-3.5分钟3次各30秒的脉搏数,然后计算台阶评定指数。

三、体能。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情况,从以下项目中选择部分项目进行测试: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米折返跑、10米×4往返跑、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握力、背力、纵跳、闭眼单脚站立、灯光反应时、反应尺、俯卧撑、一分钟仰卧起坐。

灯光反应时、反应尺都是测试人的反应能力和灵敏性。灯光反应时测试方法为:受测者坐在测试台前测试台上有5个灯。灯先后亮起来,受测者必须用手按灭亮起来的灯。反应尺测试方法为;受测者坐在桌旁,受测手臂放松平放在桌子上,手指伸出桌边约10厘米,作好准备。检测人员抓住反应尺的上端,置反应尺的下端于受测者拇指与食指之间(不要碰到手指)。受测者两眼凝视反应尺的下端,听到“预备”的口令后,反应尺下落时急速将反应尺捏住,记录拇指上缘处在反应尺上的刻度。测量5次,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3次的平均数。

标签:;  ;  ;  ;  

了解中国人民的体质_体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