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治理促开发 建设安全富庶的大洞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富庶论文,洞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7—0397—(1999)02—0106—03
在长江流域经济带,镶嵌着一颗由京广、石长、枝柳铁路拢围着的璀璨的明珠,她就是18780平方公里的洞庭湖,其中湖南占81%, 辖常德、益阳、岳阳、长沙、湘潭、株洲6个省辖市的26个区、 县(市)和15个农场。区内受堤垸保护的耕地1000万亩,人口1000万人,分别占全省的20%、15%。经济总量、税收占全省的2/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一半,商品粮、棉、油、鱼分别占全省的40%、90%、50%、 70%,洞庭湖畔长沙、岳阳、常德等几个中心城市和数个县城,水、 陆、空交通和邮电通讯发达,拥有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轻纺、食品、机电、冶金、建材、包装、能源等企业,在全国特别是长江经济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作为通江湖泊,是调蓄长江洪水的至关重要的“安全阀”,在长江流域防洪保安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加速综合治理和经济开发,建设安全、繁荣、富庶的洞庭湖区,对长江流域的综合整治和经济振兴,意义重大。
一、加速洞庭湖综合治理是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洞庭湖吞吐长江和湘、资、沅、澧四水,来水面积130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5%,多年平均过境水量3018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水占总量的37%,洪水90%以上集中在5~10月的汛期, 洪水带沙,淤积河湖,使湖泊减少,河床抬高。据1967年来的资料统计,带入的泥沙年均1.3亿立方米,其中长江入湖的有1亿立方米,占83.3%;每年1亿多立方米的泥沙,使河床平均淤高了1米多, 调蓄能力由293亿立方米衰减为170亿立方米,下降了40%, 使洞庭湖这口蓄“天水”的“大锅”,缩变为一只“浅水盘”,加之从三口入湖的长江水,同湘、资、沅、澧四水汇合,只有一口泄入长江,湖区堤防和排涝设施、蓄洪垸内的安全设施又差,导致“平水年,高水位,大灾情”,成灾频率由70年代的4年1次到80年代的3年2次,90年代几乎年年遭灾。1996年和1998年是50年一遇的洪水,却是百年一遇的高水位,灾害损失几百亿元。水患成了洞庭湖人民的心腹之患,以致“湖南最大的省情是水情,最大的忧患是水患”。多年来,洞庭湖区一年花了一半的时间抗洪抢险筑堤,只有一半的时间进行经济建设,年年抗灾救灾,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可见,加速洞庭湖的综合治理,是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和支持洞庭湖治理。“七五”以来,国家投入资金9.33亿元治理洞庭湖,抗洪能力由治理前的3~5年一遇提高到了5~7年一遇的标准,在近年发生的大洪水中,为减轻灾害损失发挥了显著作用。“九五”期间,国家把治理洞庭湖列入了重点治理计划。批准了《洞庭湖区综合治理近期规划报告》、《湖南省洞庭湖区城市防洪工程项目建议书》, 重点垸加固等3个单项工程已完成投资约10亿元, 《湖南省渫水皂市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已进入审查阶段,可以预见洞庭湖综合治理将掀开新的一页。
洞庭湖综合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战略上,要“标本兼治,开发固本”。在方针上,要“江湖同治、南北兼顾”;上下同治、山水两利”。在措施上,要加固堤防,改善机电排灌设施,蓄洪垸内修建顺堤或垸内安全平台安全楼、路和桥等。在江河源头和上中游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流域治理、退田还林、植树造林种草、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等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中、下游要疏竣洪道,退田还湖,平原绿化。湖南要大力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加速江垭水库的建设进程,积极筹建皂市水库和长江“三口”建闸工程。在机制上,要发挥政府号召和计划支持的巨大作用,也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工程建设中,大力推行业主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财务审计制,大力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要建立上游水土保持的激励机制,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依法治理,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综合治理任重道远,必须举全省之力,迎难而上,为建设安全的洞庭湖而努力奋斗。
二、必须两手抓 一手抓洞庭湖综合治理 一手抓洞庭湖经济开发
洞庭湖是一个山、江、湖相互关联,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综合治理和经济开发,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各有自身的规律、特点、目标、内容、动力和过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综合治理就是要按照生态规律的要求治理山、水、江、湖,这不仅是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且也是经济开发的内在要求和极好机遇,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开发水利、林业、农业及相关产业,这是提高诸产业生态经济效益战略措施。通过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力,振兴经济、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还可以扩大内需,拉动市场,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经济增长。
要以开发促治理,把开发寓于治理中,坚持治理与开发一体化的思想。如兴建水库,首先就要搞好移民开发,抓“造血式”开发性移民,移民工作搞好了,水库建起来了,生态经济效益就提高了。蓄洪垸安全平台建设,必须注重安全平台小区的开发建设,使之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住户自觉地从垸内移到平台上来。要把科技开发导入治理中,坚持科技是治理的先导和动力的思想。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才能正确制订战略、编制规划、优化设计等,只有运用先进技术装备,才能加速治理步伐,提高水利等产业部门的整体科技水平,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一体化技术体系的运用,可为防灾减灾、决策评估作出很大的贡献。要以开发巩固和发展治理成果,通过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增强治理的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治理结合起来。如将低洼湖田和易漫溃的巴垸退田还湖,搞立体规模高效养殖,水里养水产,堤上种饲料,堤边养畜禽,还可种桑养蚕,建立局部良性生态经济系统。又如,按照治理的要求,开发挖泥船、电排前池、渠道清淤机等高效机电设备,促进机电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要立足生态保护,着眼经济发展,系统开发治理,生态经济平衡,坚决反对与治理目标要求相违背的开发,不能让开发破坏生态环境。过去,水利、农业、林业、交通、能源等部门,依照各自的业务范围、规范和法规对洞庭湖的治理与开发进行考察、研究、规划,但往往是治理或开发单项工程,未形成综合开发治理规划和方案,加之整体与局部、地方与地方、部门与部门利益的矛盾,经常出现治理和开发的剧烈冲突,把一个本来完整的生态经济系统割裂开来。因此,必须按上述原则清理、整编各地及各有关部门的规划。把有违生态经济规律的有关内容清除出来。要制订有关治理开发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办法。如在评价水利、交通等规划时,都要重视环境问题。湖区某市某流域因修桥梁而形成的洪道卡口,已成为某一区间历次形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
洞庭湖综合治理与经济开发,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既不能等经济条件好了再抓综合治理,也不能等治理好了再抓经济开发,必须两手抓,协调动作,加大力度,取得实效。
三、关于洞庭湖经济圈的构想
洞庭湖区不仅是一个水系,而且是一个有显著自然、经济特征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区域经济看,这是指洞庭湖经济圈为长江经济带武汉经济开发圈的一个重要的区域。有一种观点即“金三角”理论,把长沙、株洲、湘潭定位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金三角”,这固然有道理,但放在洞庭湖区经济圈内考察,我们认为它只是一个“小三角”,大的“金三角”应该是长沙、常德、岳阳。这种定位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1.建设洞庭湖经济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国情、域情、水情的特点,选准开发的主要目标和产业。针对洞庭湖洪涝灾害严重的特点,在对整个流域的开发中,始终贯彻以防洪为主兼顾航运、电力(水电和需水量大的火电、核电)、灌溉农业、高效渔业、水禽养殖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方针,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以交通干线为纽带,兼顾腹地城镇,带动区域经济起飞。以长沙为核心,开发常德、岳阳两大“北口”;带动沿铁路、公路干线的城镇的发展,形成长、岳、常、株、潭、益等6个大中型城市和整个小城镇组成的“城市圈”。
三是坚持系统整体性,研究制定圈内上下游、环境与经济、城市与农村、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等诸方面的关系和利益,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重点突破,实施产业开发、层次推进、分区分步实施,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洞庭湖经济圈产业开发的内容和目标
一是农业开发。结合洞庭湖综合治理,加速农、林、牧、渔、水利和水电开发。主要是:(1)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 种草建库和湖区平原生态绿化。(2)农业产业化建设。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 建设农产品商品基地、加工企业和市场体系。重点是以“金健米”等系列名牌优质农产品及重点加工企业为龙头,建设大型商品粮、油、棉、茧、麻、欧美杨和畜禽水产等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建设,要以改组改造、盘活存量为主,通过兼并等途径,实现低成本扩张,使现有加工企业活化;适当布置一些起点高、规模大的农副产品深、精加工企业,形成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是市场网络和服务;搞好常规技术组装配套,加速高新科技的应用,建设高新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工厂化集约农业,重点开发温室技术、速繁技术等,加速农产品加工增值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总之,要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从市场需求出发,以优质高效为目标,按农业现代化要求,调整结构,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二是工业开发。湖区的工业产值占全省的64%。工业发展重在结构转换和升级。要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加强协作,整体联动。可以采取相互参股、兼并等形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与区外的合作,除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外,不宜舍近求远求洋,而应特别注重和长江沿江大城市如重庆、武汉、上海的产业分工和协作,自觉地成为其协作企业。因此,大力发展以汽车轮船配件、电机电缆、摩托车、彩管、计算机、通讯器材等为重点的机电工业,以合成氨、尿素、磷肥、钾肥为主的支农化工业,以轻型墙体材料等新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为主的轻纺食品工业以及饲料工业等5大工业支柱产业, 这是洞庭湖工业经济开发的明智选择。
三是第三产业开发。要在完善提高现有交通、广播信息、邮电通讯的基础上,突出抓好自然风光和文化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信息咨询、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和开拓农村市场。
3.洞庭湖经济圈开发的推进层次
第一层次:把长沙建成圈内功能最强的现代化大型城市。重点是加强现代交通、邮电通讯、科技教育和信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科技、外向型的无污染的现代工业。
第二层次:开放开发岳阳、常德两个“北口”,形成两大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重点是:在坚持不懈地抓好洞庭湖治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抓好现代农业开发,建成圈内高起点、大规模、集约化、高效益、外向型、现代化的市场农业典型。工业要各有侧重,常德重点开发可视电话、EIM—601局用交换机生产线、轻型车车桥及汽车配件和挖泥船、烟草机械等。岳阳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常德重点发展磷化工、钾盐钠盐化工和油脂化工。常德重点发展建材和能源工业。建设120万吨高标号水泥厂、100万吨石膏制品厂。岳阳发展造纸业、饲料工业。续建石门火电厂(240万千瓦), 新建皂市水电站(13万千瓦)。在岳阳或常德新建核电站。发展轻纺食品工业,组建粮、油、烟、酒、糖、纺织、蚊香、造纸等企业集团。重点建设常德——长沙——岳阳——常德的水陆交通运输网圈。布点1~2所综合性大学。旅游业重点是建设北武汉、南长沙至岳阳楼(君山)——安乡黄山头——澧县城头山——石门夹山寺——常德柳叶湖——桃花源(花岩溪)——张家界的旅游精品热线。
第三层次:沿铁路、国道干线公路的6个中心城市整体联动, 功能相互辐射,产业优势互补,企业相互联合与兼并等。株洲、湘潭、常德、益阳要以老工业基地为基础,通过技术引进、扩建改组改造、联合与兼并等形式,提高钢铁、有色冶金、建材、机电工业的技术层次,扩大规模。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兼并常德电机总厂,为跨市兼并的典范。
第四层次:沿铁路、国道公路干线的城关镇,要发挥交通优势,加强小城镇建设,加速城市化进程,逐步成为圈内6 个中心城市的卫星城。
第五层次:洞庭湖区腹部平原区,要在加速重点垸堤防、排涝设施建设和蓄洪区安全转移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突出抓好“一县一品”。加强县、场联合,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把关系全县的重要设施和产业放在重点垸内。
4.建设洞庭湖经济圈的政策措施
一是要确立洞庭湖经济圈的观点。一方面,国家要从战略高度、指导思想、政策措施和具体的投资计划等方面,重视洞庭湖经济圈综合治理和经济开发。另一方面,域内各市,要突破狭隘的地域经济观念和自然经济思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树立洞庭湖经济圈共治共生共荣的观念,共同建设安全、富庶、繁荣的大洞庭。
二是要建立协调经济圈综合治理和经济开发的制度框架、机制和机构。洞庭湖是跨省、地、市的大湖,区内航运、航道、港口、水利、发电、防洪和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等,被现行的条条块块所分割,不利于综合开发与治理,难以形成圈内经济增长的重点。因此,有必要设立有权威的协调机构,如洞庭湖综合治理和开发协调委员会,请常务副省长任主任,由有关市的市长和省有关部委厅首长任委员。主要是研究制定洞庭湖综合治理和经济开发规划,协调洞庭湖与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关系,协调资源配置方案,协调产业同构引起的矛盾,促进企业联合,组建共同市场,组建治理和开发的经济和行政独立的企业,组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组织等。
三是要自立更生、奋发图强。大江大湖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要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靠综合国力的增强,要靠国家加大投入,要靠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更要靠洞庭湖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只有同舟共济、奋发图强,才能实现安全、富庶、繁荣的大洞庭的梦想。
收稿日期:1998—11—29
标签:洞庭湖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综合治理论文; 岳阳论文; 常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