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背景下夏令营式益教扶贫思路与模式的再创新论文_杨成福,孟雅婷,杜紫薇,韩明元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背景下夏令营式益教扶贫思路与模式的再创新论文_杨成福,孟雅婷,杜紫薇,韩明元

河北金融学院 管理系 河北保定 071051

摘要:自从2004年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被正式提出以来,全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社会实践的开展,2006年国家人事部颁布的第16号文件,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支教、扶贫活动。并由此提出‘三支一扶’。由此至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支教,不可否认当下正迎来一个大学生义务支教热潮。本文以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Nine Stronger团队夏令营式益教扶贫暑期社会实践为例,围绕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支教模式,创新实践形式,在使实践团队、山区小孩、市区小孩三方获益的同时,为广大社会群体提供创新型的益教扶贫模式。

关键词:保定市;大学生;夏令营;益教扶贫

1 实践背景

随着‘三支一扶’政策的提出,大学生支教扶贫成为当代热潮,广大大学生参加支教扶贫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山区发展,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更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期间,政府进一步鼓励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这既可以促进山区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又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大学生支教扶贫实践活动迎来良好的机遇与发展环境。

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人群,经过多年的文化教育,在理论知识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然而在大学生支教活动当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缺陷。绝大部分支教团队缺少系统针对的训练。调研不足导致供需不相符,课程设置不接地气、地点选择认识不一、支教频率缺乏持续性。这反映出在大学生支教扶贫实践活动当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 研究内容

为使夏令营式公益扶贫益教成为一种新型支教模式,我们通过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通过对现行支教结构,支教优势和支教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突破传统支教模式,以一对一帮扶为重点,以期通过扬长补短的手段来完成这次对于探索出一条区别于传统支教模式的实践。

3 国内外大学生益教扶贫现状

贫困问题是现今社会的重要问题 ,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了制约。为此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思路的创新逐渐被大众认同。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也出台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教育扶贫模式也有所创新。而对益教—不同于传统形式的支教,无论是政策还是实践或其他方面都几乎是空白。但从教育扶贫的创新思路,教育扶贫是国家实现精准扶贫战略的根本保障,益教扶贫作为一种新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4 高校大学生支教实践现状分析

4.1高校大学生支教实践现状

随着‘三支一扶’政策的提出,大学生支教扶贫成为当代社会热潮,广大大学生参加支教扶贫活动。支教实践主体日益庞大、涉及范围扩大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后期保障更加完善,带动了支教地区教育发展。

4.2高校大学生支教实践存在问题

4.2.1动机倾向功利化

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支教意愿出发点个人功利化倾向性强,从更多方面来说为从支教过程中获取情感,没有从理性的角度看待支教,往往对于支教的期许以及目的要求过高,不利于科学支教的开展。

4.2.2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培训

大学生支教实践组织方设置门槛低,参与人员随意性比较强、教育经验少,整体素质无法保证,在支教前期对实践地调研少,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从而导致支教效果差,对于支教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4.2.3组织运营不规范

主要体现在招募过程中,招募范围小、要求少、门槛低,缺乏监管、法律保障不健全。另外,在支教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安全保障,组织缺乏纪律性,运营不规范。

4.2.4课程设置形式单一

实用性差,对于实践地的调研少,不能够切实的针对山区学生的真是需要提供帮助,狭隘的认为山区学生普遍心理教育以及课程和学业存在问题,导致课程设置、授课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不能提供有力的帮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5支教频率缺乏持续性

支教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一个地区一两次的支教还远远不够,支教工作缺乏持续性,导致支教工作没有预期的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山区儿童的身心发展,也很有可能对山区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另外,很多支教团队并没有对于支教工作进行后期的反馈了解,受教双方只是通过短暂的接触,就要经历长时间的沟通的中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教的质量和效果,阻碍了支教的可持续发展。

5 益教扶贫模式创新性及策略分析

5.1益教扶贫模式的创新

5.1.1注重夏令营式益教的扶贫特色

通过夏令营的方式,从市区招募小孩参加夏令营活动,实行山区与城市教育方式的碰撞,通过特色的素质拓展、益智教育等方式与山区小孩形成一对一帮扶,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市区儿童接受到新鲜事物的同时理解和帮助山区儿童,从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山区小孩进行帮助。

5.1.2落实培训系统化、专业化

在益教前期邀请校内老师、相关专业人员对于益教团队成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在教育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在益教前期解决问题,提升益教团队的整体素质,以确保益教质量。

5.1.3健全保障机制

建立正规科学的考核制度,建立电子资料档案,对参加益教团队成员进行个人档案编录,同时加强与实践地负责人、受教双方父母联系加强信息对称,以确保夏令营式的益教扶贫实践活动安全、质量等问题得以保证。

同地区各个支教团队应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形成战略联盟,分享方法、汲取教训,共同提高支教质量,实现取长补短,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利用,同时为支教对象的安全提供保障。

5.1.4注重课程内涵建设

在进行实践前对实践地进行充分的调研,从实践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关益教课程,注重形式的创新。

5.1.5形成长期合作协议

加强与实践地负责人联系,达成至少三年以上协议,对帮扶地区进行长期性的有针对性的帮扶,避免短期实践对支教对象造成伤害。

5.2大学生益教扶贫的意义价值

大学生益教扶贫符合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紧紧围绕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我国扶贫事业发展作用突出、意义重大,四方受益。对于市区小孩还说,收获了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奉献了爱心。山区小孩受到了帮助,有利于其提高生活质量,而益教团队成员在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为广大的社会群体提供了创新型的益教扶贫模式,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6 总结

夏令营式的公益扶贫益教实践的开展,区别于传统到深山里为受帮扶学生进行义务授课模式,通过招收市区的小朋友以体验生活为目的带领他们走入大山,以“玩中学”的夏令营方式为广大社会群体带去创新型益教模式,对于社会整体支教益教提供了模式上的借鉴和创新;通过组织并且带领到山区参加夏令营的市区小朋友做活动,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幸福生活的不易,学会感恩,同时收获与山区小孩的深重情谊。通过举办夏令营的方式收取来的报名费义务补助给受帮扶小学,进行书本、衣服的捐赠,切实帮助山区儿童,落实一对一扶贫,从身心两方面全面帮助山区小孩发展。益教实践还将锻炼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学生成熟稳重,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提升与人交际的能力。益教实践的研究可以让大学生学习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以后的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于益教模式的探索和发展,大胆创新支教工作新形式,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跟随时代的脚步,围绕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走适合中国开放,包容形式的义务志愿形式,让多种形式的义务志愿遍地开花,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参考文献

[1]陈阳.基于项目运作模式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探索[J].教育与研究,2010,24(8):69-71.

[2]陈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转型改进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6).

[3]傅佑全.教育扶贫是国家实现精准扶贫国家战略的根本保障[N].内江师范学院报,2016.

论文作者:杨成福,孟雅婷,杜紫薇,韩明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  ;  ;  ;  ;  ;  ;  ;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背景下夏令营式益教扶贫思路与模式的再创新论文_杨成福,孟雅婷,杜紫薇,韩明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