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激励陷阱_员工激励论文

提防激励陷阱_员工激励论文

谨防激励陷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陷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协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果激励措施不当,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这些不当的激励措施,我们称之为“激励陷阱”。

陷阱之一:偏重固定工资

固定工资制容易诱发员工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他们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只有使员工的收入和他们的业绩挂起钩来,才可能达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目的。

陷阱之二:激励方案缺乏对员工特性的考察

公司在实施激励时,要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制订不同的激励方案,而不能千篇一律,不加区别。例如,对于公司认为有发展前途、能担当重任的员工可以考虑采用职位、股权而非奖金来激励。对于一般层面的员工,适当的收入方面的奖励将可以达到使其努力工作的目的。另外,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员工,也应当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对那些年龄较大的员工来说,工作稳定性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在其工资构成中,固定工资应当占有较高的比例,而奖金则相对可以少一些。对于大学刚毕业的新员工来说,他们希望公司能够提供一个充分施展其才华、发挥其潜能的舞台,因此对其在职位上提供激励可能比薪酬方面的激励更为有效,工资构成中固定工资可以稍低一些,而奖金的比例应当高一些。

陷阱之三:个人绩效与团队贡献没有做到明确区分

一般来说,团队生产能够超过其成员各自独立的生产之和。但是,团队生产妨碍了对生产率和奖励的测量。在团队中,个人贡献的难以观测性和难以分离性产生了“免费搭车”问题;在荣誉和成绩面前,容易造成团队成员之间的扯皮现象。所以,团队工作方式并不总是有效率的,要分具体的情况加以对待。如果要采用团队激励的方式,最好也能够明确团队成员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他们既能通力合作完成组织任务,又能得到与各自的努力水平相一致的报酬激励。

陷阱之四:职位提升没有得到正确使用

职位提升机制也是重要的激励方法。职位提升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员工有多大的机会获得提升以及职位提升后的收入增加程度。如果获得提升的机会太多或太少,那么职位提升这种激励机制不会产生太大的吸引力。从这个角度上讲,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必须考虑到职位提升的可能性大小、职位数量和提升时间,这些都影响到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对事业前途的期望。例如,在一个迅速发展的公司中,因不断有新的职位涌现,以提高职位为基础的激励措施最为理想,而当一个公司出现萎缩,开始减少管理层数量时,公司应当考虑奖金分红及其他一些激励措施。

陷阱之五:太多或太少的信息披露

绩效评价制度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指导和帮助员工做好工作,另一方面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评价,为今后的晋职、加薪等提供依据。在实践中,很难把这两个目的分割开来,这就意味着,公司在通过绩效评价制度给员工以反馈的同时,又透露出公司对员工将来发展上的看法。因而,员工从绩效评价中所体察到的信息,对其工作动力可能有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比如,评语太好,可能会使员工认为将来提升非我莫属;评语太坏,会使员工认为提升没有指望。这两种情况,都会降低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时,要掌握一定的“度”,谨慎地处理这些问题。

陷阱之六:目标设定不合理

将企业总体目标分解为各个员工的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给员工以适当的奖惩,会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但目标设置必须合理适当,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目标太高会使员工感到无法实现而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目标太低则不能激发员工的潜能。所以,只有弄清每个员工的性格、能力和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员工自身特点、满足员工实际需要的目标,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另外,目标设定也要考虑到目标之间的协调问题,以防止目标之间产生冲突,给绩效考核工作带来困难,扭曲激励机制的作用。

陷阱之七:平均主义仍有市场

运用物质激励时要注意,物质激励必须公正。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相对值,通过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的待遇。收入分配的不公,将会挫伤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企业采取激励措施时,要尽量对员工的业绩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价,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公平主义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破坏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陷阱之八:注重短期激励,缺乏长期激励

许多绩效考核都较好地考察到员工行为对公司近期利益的贡献,却忽略了对公司远期利益的贡献。一般来说,工资加奖金,或者年薪制,激励的重点是当期的经营业绩,属于短期激励。但员工如果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可能诱发员工的短期行为而损害企业的根本利益。因此企业在实施短期激励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运用适当的长期激励措施,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股票期权,职工持股、参股计划等,能促使员工行为长期化,与传统的以工资和资金为主的薪酬制度相比,其激励效果更为显著。

陷阱之九: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物质只是人们较低层次的需要,被企业重视和认可对员工也能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赫兹伯格的激励双因素论也认为,物质是一种外在奖酬,它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而人们“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及从中得到的快乐”才对人们有根本性的激励作用。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能只单纯强调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能在更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企业领导者给下属以挑战性的工作,实行职工参与式管理和民主协商的办法,更容易发挥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松下幸之助在谈及自己成功的秘诀时透露:在经营松下电器的历程中,以情为重的用人之道无疑是企业整盘棋中最妙的一着。尊重、理解、关心员工,维护员工的权益和地位,会增强企业的整体功能。

标签:;  

提防激励陷阱_员工激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