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校 杨洋
摘 要:田径教学的传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意向和能力基础,结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条件和特色,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并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进行田径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和学生对田径教学目标的认识。
关键词: 小学体育 体育教学 田径项目 发展对策
教师教学实施因子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因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制订具体目标时,就需要发挥教学的实施因素,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学习经历和经验、存在的主要学习问题及发展的可能性,提出针对性的课堂学习目标。在身体发展方面,以内容主题的学练为线索,提高基本运动能力,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能标准,强化良好的身体姿态和行为,表现出遵守课堂常规和选择适合的练习程序;在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以知识与技能的具有为主线,融入培养学生锻炼欲、自信心、责任感、会自主、乐合作、勤思索,形成坚毅、果敢、进取的良好品质。
一、改革和创新田径练习的方法和手段
田径运动重复练习的固定形式比较多,并且学校田径教学的趣味性不高。所以,要改革田径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通过采用开展一些小型运动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符合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适当改革田径教学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代科学技术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日趋加深,有些田径项目技术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这种趋势显然与新的学校体育教学理念所要求的“易操作性”有着明显的冲突――复杂的技术,小学生难以掌握。所以,适当降低这些田径运动项目技术难度,使其符合一般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再现其原始状态,势在必行。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清楚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突出以动为主,增强健身时效
根据田径动作技能形成和身体锻炼的基本规律,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田径教学,要给予学生创造更多的身体练习情境、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在动中激发和保持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锻炼中积极地实践,自主锻炼,合作交流;倡导学生的身体锻炼和头脑的结合、身心的协调、适度有方和生动活泼的田径教学,注意采用合理的综合评价方式,指导小学生正确评价的锻炼行为,并在过程中检测锻炼的效果,使评价成为改进和反思教与学的有效手段,切实提高田径教学对于此年龄阶段的健身时效。
四、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逐渐丰富和深刻,他们重感情,易激动,并且他们的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在迅速发展,求知欲和上进心较强好竞争,喜欢表现自己,爱逞强。有时也表现出狭隘、嫉妒、骄傲等消极的情绪。因此教师要热爱小学生,要和小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和谐平等、协同配合已经成为体育教师与学生间的主要关系。相对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有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小学生的意志较薄弱,意志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外部的影响才能完成,并且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注意培养小学生稳定的责任感,在田径教学活动中既要有适当的、严格的要求,又要有经常的帮助和督促,注意培养他们的坚持性,还要让学生能看到自己学习和锻炼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标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田径教学的顺利开展。
五、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部分的学生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上体育课的安全问题,并且担心体育课的练习会影响孩子的文化课学习等因素,进而反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体育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频数要有所提高,让家长意识到合理的田径锻炼有助于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以及在体育与健身课中,通过田径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水准、锻炼习惯、爱好意向、交流合作、创意实践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进行田径锻炼的积极性以及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结论
教师对于田径教学目标的认知虽然较为深刻,但是缺乏对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较明确,但田径运动锻炼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对于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对于学生身体健康方面的完成情况较为理想,但对于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成情况不太理想。小学生虽然初步具有了体育生活化及终身体育的意识,但对于田径运动学习的兴趣还不高,教师缺乏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合理地启发、诱导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田径学练的措施。
论文作者:杨洋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田径论文; 小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田径运动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年龄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