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与其他途径对比分析
文/吴常果
摘要: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强调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学习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般的传统文化学习途径,对于现今更具有学习主见和学习需求的新时代学生而言,无法更好的满足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多重需求。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融合了数字网络技术,利用学生的零碎时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失为学习传统文化的更佳途径。本文对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和传统文化学习的其他途径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寻找更能满足当代学生传统文化学习需求的途径,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弘扬。
关键词: 微学习 传统文化 学习平台 学习途径
一、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
微学习,也可以成为碎片化学习,有别于系统的课程化学习,微学习不受空间限制,不受学习内容的限制,不受教学的限制。微学习就是随时随地学习,学习不受任何限制,完全由自我进行支配。基于微学习的学习平台一般依托网络技术,利用学生的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传统文化学习。
(一)有孚书院
有孚书院是专注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的网站,是目前唯一一家同时覆盖学前、中小学生、成年爱好者的系统化、专业化国学在线教育平台。有孚书院还可以通过下载手机软件,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孚书院完全符合微学习的要求,有孚书院正是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之一。
有孚书院以专业学术作为支撑,国内知名国学大师、大学教授、学科带头人等专业人士,提供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课程,对于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传统文化课程设置有趣、新颖、专业,更能吸引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按照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传统文化课程,利用手机学习平台,学生也可以更便捷的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减少了学习的“仪式感”,减轻了学习的压力,自然使得学生更愿意投入到传统文化学习之中。
(二)学国学网
学国学网专注于成人传统文化学习,是基于微学习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之一,学国学网所涵盖的传统文化课程十分丰富,涵盖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国学经典、文学名著、历史人文等多重内容,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更适合日常传统文化的学习。学国学网也可以通过手机软件的下载,通过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的确定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对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模块进行学习,手机客户端的移动式学习方式,也满足了学生对于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课程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化的学习体系,进而更好的完成传统文化的学习,在短期内,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储量。
要实现地震应急业务信息的整合,关键点便是明晰地震应急工作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向,数据流向体现在数据接口的概念定义上。地震应急业务信息涉及的数据接口包括PC平台地震应急信息上传服务器接口,服务端推送地震应急信息至移动平台、PC平台接口及PC端审核管理地震应急信息接口。该系统中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与安全性要求较高,采用Socket加密的数据传输接口。
二、学习传统文化的其他途径
(一)传统文化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对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产生直接影响,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氛围相结合,为学生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通过氛围的营造和渲染,学生会自然的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日常学习生活,潜移默化的接触传统文化学习,体会传统文化特殊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
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相结合,可以使得学生日常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细致入微的引导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观能动性。
(二)传统文化与校园活动相结合
将传统文化学习与校园活动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展览、欣赏等活动,通过校园活动鼓励学生更多的接触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特别的美感和文化底蕴。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各设计方案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总结各方案的优势与劣势,最后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最佳方案。在建筑施工中,往往会因为细节问题而影响建筑的整体结构,因此,进行方案对比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分析,从而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
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相较于其他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对于学习时间利用率更高。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没有学习时间的限制,可以依据学生的想法对时间进行自由支配,对于零碎时间的利用率也更高。
(三)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相结合
课堂讲授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高校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更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将传统文化学习与课程建设相结合,进而形成长期有效的人文素质培养机制。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在课程教学中增加传统文化因素,同时通过不同的课程教学,带领学生去领会传统文化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对于课程建设,可以通过专业的传统文化专家将传统文化和课程设置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开设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的教学课程。
另外,根据学生学习专业的特色,加设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传统文化的学习。另外,学校会加设传统文化公开课和讲座,鼓励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之中,感受传统文化特有的文化风韵。
2009—2011年勘查工作中,勘查重点依然为破头青断裂,在破头青断裂控制碎裂岩带内发现了1号主矿体,并在离1号矿体400~500m深度发现了第2条碎裂岩带和赋存其内的2号矿体,但追索至-1400m两条主矿体均出现尖灭趋势,最深的2个钻孔均达不到工业品位,因此终止第一次详查,当时认为1号矿体和2号矿体均受破头青断裂控制。
(四)传统文化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数字信息技术越来越普遍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方式以及学习内容都因此得到了拓展,学生学习从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转变为多元化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传播效率因此得到了提高,学习覆盖范围也因此增加。
相比较而言,对于时间利用上,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可以利用学生的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其他学习途径则无法更好的满足学习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的这一需求。
三、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与其他途径对比分析
(一)时间利用率高
学校可以聘请传统文化学者和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通过讲座,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发挥带领引导作用。学校还可以增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和学生团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之中,同时,通过学生团体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对传统文化进行交互式学习,进而增加传统文化学习体验。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参观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等,增加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和途径,同时,通过近距离的参与和观摩,增加传统文化学习体验和感受,在实际观摩学习中体会传统文化特殊的魅力。
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相较于其他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内容,在短期内提高传统文化学习质量,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将传统文化学习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不断开放尝试更适合学生学习习惯的文化传统途径,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学习校园网站,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创建校园传统文化学习公众平台,还要设立传统文化学习专栏,对于校内组织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进行介绍,对优秀的学生团体及其传统文化学习的优秀做法进行宣传传播。打造高效率、高传播率的校园传统文化学习网络,在向学生传扬传统文化学习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可以以一种容易接受的方式带动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之中。
(二)学习效率高
其他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讲求时间的计划和安排,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参与传统文化学习,对于学习时间段的要求相对较为严格,对于零碎时间的利用率也相对较低,这种学习时间的限制和要求,使得学生很容产生疲劳感和逆反心理,进而产生抵触学习的想法。
细菌性条斑病发病时期较长,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受到病菌侵害,并且病情较严重时形成窝状病斑。此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菌多从气孔侵入,叶脉间的病斑特点是小斑点形成条状斑,颜色由半透明深绿色变成橙褐色,通过光照可以看到大量较小的黄褐色球状胶,起初是菌脓。此病不仅为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上。
其他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和知识的传统很难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一般是面对广大学生,选择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学习内容进行的,学生并不能根据个人喜好和学习需求进行自由的选择,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相比较而言,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学生可以依托于学习平台,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完成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学习体系,进而更有效率的完成传统文化的学习。
1号交通洞的进口段位处山西省典型的黄土地区,改为洞挖后发现黄土埋深浅,约3~30 m;隧洞的断面大,开挖尺寸为8.4 m×9.2 m(宽×高),采取了“不灌浆小导管超前支护、全断面开挖、钢支撑与系统锚喷支护进行一期支护”的施工技术,达到了安全、快速、经济的施工目标,取得显著的成果。
四、结语
微学习对于目前学生对于学习的爱好而言,更能满足学习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就是利用学生的零碎时间,打破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束缚,满足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心理需求。与其他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相比,基于微学习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具有更高的时间利用率和学习效率,有别的其他学习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化,更具针对性的进行传统文化学习。
参考文献:
[1]刘琬.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融入路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3).
[2]周作福.新时代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3).
[3]李霞,孙留涛.新时代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9,(01).
[4]尤凤英.高职院校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5,(09).
(本文系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七届院级科研立项课题“基于微学习的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移动学习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为HJ Y18-19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吴常果,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辅导员,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微学习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学习平台论文; 学习途径论文;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