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文分析(1994-2002年)看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文论文,看我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模式,也是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跟踪国际数字图书馆发展动向,着手数字图书馆研究。笔者试图从引文分析(1994-2002年)的角度对我国图书情报界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进行全面分析。
1 数据统计来源
因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核心文献的收录率是我国现有全文数据库中最高的,所以,本文选择的数据来源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个类目,为了尽可能地全面把握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状况,数据的统计时间是从1994年到2002年,输入“数字图书馆”主题词,在篇名中进行搜索,共获得论文1206篇,排除无引文(177篇)和不可获得(113篇)(因为是镜像站,有些文献不能直接获得)的论文,最后对可获得的916篇论文及其4915条引文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引文情况分析
2 统计分析方法
在对引文的统计时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采用人工统计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法,在对有关核心作者和核心作品的确定时,先采用人工抽取方法,再采用ACCESS的排序功能来进行,以提高准确度。因为计算机在统计的时候不能自动判断一些引文误差和同人异名、同名异人、多作者及相同作品等情况,如在引文中,会出现同一书名而有不同的引用方式,同一个人因为校对的疏忽而出现拼写的不同等。
3 引文分析结果
根据引文分析的目的,数据统计分析主要从引文量、语种、文献来源、学科、核心作品、核心作者等方面来进行的。
3.1 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引文数量分析
(1)从引文量来看,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着手数字图书馆研究,但直至1996年北京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以数字图书馆为专题展开讨论之后,论文数量才有所上升。1999年以来研究成果逐渐丰富,论文量、引文量剧增。到2001和2002年,数字图书馆成为我国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中的热点。在此期间也有不少专著问世,如高文等的《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原理与技术实现》、吴志荣的《数字图书馆:从理念走向现实》等。在所有的论文中,单篇文章引文量最多的是张晓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标准与规范》,共引用文献93篇。但是,相对于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论文平均引文量的6.6条[见参考文献3]来说,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平均引文量为约5.4条,低于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信息吸收能力并不是很强,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国图书情报界对数字图书馆涵义的理解众说纷纭,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2)从外文的引用来看,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是从介绍国外研究状况开始的,从1997年起我国图书情报学界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始转向自身。
从可获得的论文来看,平均每篇文章的外文引用量是0.84条,而且是相对比较集中在少量文章中,统计结果表明,772条外文引文集中在168篇文献中,平均引用量是4.5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数字图
书馆部分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外文信息利用和吸取能力,但总体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2 引用语种情况
引用语种
被引用次数
中文 4143
英文 768
日文 3
俄文 1
表3 文献来源统计表
文献来源 被引用次数
期刊类 3574
网址类 631
书/报类
496(254/242)
其它类 214
3.2 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科学交流的习惯
(1)同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论文中引文文种中,中文引文占89.6%、外文引文仅占10.4%相比,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中,外文引用量占所有引文量的15.7%,这也说明在数字图书馆研究中,与国外的交流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总体引用的文种单一,研究的外文资料来源主要是英文文献(见表2)。对所有英文引文随机抽取,100%引文引自于美国,可以视为英文资料主要来源是美国,同时也说明了国外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中美国处于领先地位。
(2)期刊仍是科学交流的主要载体,是目前数字图书馆学研究人员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此外,随着计算机、通讯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唾手可得,在引文类型中有约12.8%引自互联网信息资源,这说明数字图书馆与网络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传统的以印刷品为主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正在向以万维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转变。
(3)在其它类中包括会议文献、学术交流报告、光盘等,但是所占比重比较低,说明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人员获得信息原始资料的能力不强。
(4)报刊的引用量为242条,说明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书的引用说明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也可以从表1和表7中看出来。
3.3 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学科背景
(1)根据表1和表4来分析,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是从介绍国外开始的,并与计算机的利用联系十分密切。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概念在数字图书馆提出后,是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可视为数字图书馆的起始阶段。
表4 图书情报界对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学科引用情况(单位:条)
(2)计算机等学科在我国图书情报界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这说明在图书情报界中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本专业特点,也说明对此研究的学科封闭性。
(3)从学科的引用的情况来分析(见表4),引文主要来自图书情报领域。在1996年后,我国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图书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传统的图书馆理论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也说明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发展的高级阶段。
3.4 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的核心期刊、核心作者
(1)核心期刊。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期刊被引次数较多的是下面6种(见表5),说明这几种期刊是我国图书情报界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核心期刊,在数字图书馆研究方面走在前列。同时,因为数字图书馆研究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对专业内的其它研究而言),说明这几种期刊在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中也起着导向的作用。
(2)核心作者。在对核心作者的确定时,只统计其作为第一责任者被引用的次数,另外,根据引文规律,文献的引用是有时间性的,但是,由于1994-1997论文量相对比较少,比较难以确定核心作者,所以,本文对核心作者的确定是根据整个时期被引用情况确定的,统计结果如表6。
在核心作者中,徐文伯曾是文化部的副部长,也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组长,周和平是现任文化部副部长,孙承鉴是国家图书馆副馆长,这说明,我们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国家工程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中,作者对国家政策的引导十分重视。
表5 核心期刊
期刊名被引用次数
中国图书馆学报 387
图书情报工作
257
大学图书馆学报 236
情报学报
203
图书馆杂志 129
情报资料工作
106
表6 核心作者
作者 被引用次数
作者被引用次数
徐文伯87郑巧英29
杨宗英75刘年娣27
汪冰 61沈红芳25
吴志荣53吴建中24
孙承鉴49李东来23
高文 45盛小平23
张晓娟37赵洗尘22
周和平35李人厚21
王知津36杨向明20
张晓林32
表7 高频被引用作品(单位:次)
作品名 作者被引用次数
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徐文伯54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原理和技术实现(著作) 高文 34
论数字图书馆张晓娟29
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起步与发展 孙承鉴27
数字图书馆:从理念走向现实(著作) 吴志荣24
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著作)汪冰 23
数字图书馆:定义、影响和相关问题汪冰 23
数字图书馆研究 杨宗英22
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数字图书馆杨向明19
数字图书馆及其建设 赵洗尘19
关于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问题周和平18
数字图书馆及其相关概念 王知津15
国内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与建设 刘年娣15
数字图书馆原型体系结构初探 郑巧英14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图书馆的思考强自力13
图书馆自动化新论(著作)郑巧英11
数字图书馆及其面临的挑战李人厚11
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吴志荣11
走向数字图书馆 孙承鉴10
被引用频次20次以上的多达19人,这相比图书情报学的其它研究方向而言是比较多的,说明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也是吸引众多研究者的课题,同时,从另一侧面来看,这也为界定数字图书馆的概念造成较大困难。
在对核心作者工作单位进行统计时发现,核心作者主要集中在北京(6人)、上海(5人)两地,说明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中核心著者群已经初步形成。
3.5 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国图书情报界数字图书馆研究中,被引用频次较高的作品见表7。
(1)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界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是争论与实践并存,争论的焦点在于数字图书馆概念的界定,在实践中探索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道路。总体而言侧重于数字图书馆原理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在其它方面如用户需求、数字图书馆管理等的研究较少。
(2)从引用频次较高的作品题名来看,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发展趋势并不明朗,但我们还是想从其中探索其趋向,我们认为,在近一段时间内,数字图书馆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等基本理论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与社会,数字图书馆学教育等。
数字图书馆的模型研究,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数字图书馆建设经验介绍等。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数字资源组织、元数据研究、数字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等。
数字图书馆的经营管理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等。
综上所述,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受到社会的各界的普遍重视,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数字图书馆研究仍将是我国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