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路雪亚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路雪亚

河南六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地基工程作为房屋建筑施工的基础环节,其质量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只有在准备工作充分和技术方法得当的前提下才能够有避免地基施工质量的缺陷问题,施工质量得到保障。通过地基工程施工技术处理,在设计中采取关键线路思维,施工中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如架设临时支撑结构等工序,从根本上节省工程量、缩短工期,从而节约了工程施工成本。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施工;强夯法;挤密法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城市现代化的迅猛发展,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问题越来越被关注,传统的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今天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目前房建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动向,并分析和探讨了地基处理的新方法、新工艺,以及对未来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房建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现状

1 传统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有20 世纪60 年代法国首创的强夯法,70 年代日本发明的高压喷射技术,90 年代我国开创的桩地基技术等,这些传统的方法目前仍然在广泛运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屋建筑的日益高要求以及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单一的运用某一种地基施工技术不但效果不理想,而且占用工期,抬高工程造价。因此,多种处理技术的结合已成为当前建筑施工单位在处理地基问题的共识。

2 当前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

根据房屋建筑地下环境进行地基处理,其施工原理是利用夯实、换填、挤密或振密、排水固结、胶结、冷热处理等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进一步细分来看,地基处理技术还包括地基加固技术、桩基技术以及辅助的地下连续墙技术。地基加固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土地基的承载力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其沉降变形;桩基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把来自上部的荷载力传导至地基深部,通过缓冲来消解冲击力;而辅助性的地下连续墙技术主要是来提供侧向支护。在地基的一些处理方法中,有几种针对的是改良地基土来提高地基的抗剪切强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改善地基土的透水特性,终极目的是使地基土的环境适应加固地基的目的。

2.1 粉喷桩与CFG 桩的结合

CFG 桩法与粉喷桩法结合的作用是利用二者的固结能力与天然地基土混合组成复合地基,这样既能发挥CFG 桩高承载力的特点,又能因为CFG 桩的嵌入而使粉喷桩的侧限约束作用得到增强。另外,由于采用了粉喷桩,上部地基土的变形能力得到改善,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避免了CFG 桩的嵌入对原先固结好的土体形成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的结合

强夯法与碎石桩的联合处理,其工作原理是在施工中先在填土层中处理好碎石桩体,目的是对地基土进行挤密和排水固结,然而再选定强夯点,借助强大的冲击能将碎石桩体击散,并将碎石沿着桩径挤入周围的护土层,使其在地基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混合的硬壳层和扩径后高置换率的碎石桩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的稳定性要求。

2.3 碎石桩与CFG 桩的结合

桩基法的目的是实现冲击力上向下的传导,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由于单一的碎石桩承载力有限,所以选用CFG 桩来代替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而碎石桩的作用则转向消除上部地层液化的问题。通过发挥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实现地基沉降速率减慢,沉降量小而且均匀的目的。

3地基处理技术的新方法

3.1.粉煤灰吹填法

粉煤灰透水性强,倘若将其用于加固处理吹填土地基,可以加速吹填土的固结,降低加固处理费用,缩短工期。具体的做法是,在施工中将淤泥与粉煤灰按一定的比重混合吹填,确保均匀,从而逐渐改善土的固结性质。此种方法在青岛以北废弃已久的盐场和滩涂上得以成功运用,开发出了大片可以利用的土地。

3.2.DDC 灰土挤密法

DDC 灰土挤密法的原理是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的施工工艺,用螺旋钻机在孔中分层注入灰土,分层夯实成桩,同时反复锤击使桩径逐步扩大,最终与桩间部分土组成符合地基。复合地基主要目的是改变湿陷性黄土的打孔结构,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从而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减小地基土的变形。分析来看,DDC 灰土挤密桩处理后的符合地基承载力是原天然地基的2 ~ 7倍,相较于单一的灰土桩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其处理地基的深度大5m ~ 40m,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DDC 灰土挤密法主要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地区的建筑施工,在非黄土地区,其效果不够显著。

3.3.IFCO 强制固结法

IFCO 强制固结法优势在于大大提高固结速率。在IFCO 强制固结法中,存在排水系统与加压系统等环节,排水系统为一排排纵向贯通的砂墙,有助于扩大排水通道,加快固结速率;而加压系统利用真空压力,大大缩短了堆载时间,而且由于真空面位于砂墙的底部,水的渗流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从而使固结速率加快。两个系统同时保证固结速率的顺畅,这有助于大大缩短工期,而且混凝土质量也得到保证。

3.4.预压法

所谓的预压法,就是在建筑物建造之前,事先在拟建筑场地上施加一定的荷载,从而使基坑土体排出孔隙水,从而使土体更加密实,孔隙体积变小,最终增强建筑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该方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被广泛应用到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一系列饱和粘性土地基的施工当中。一般按照预压的方法,我们可以把预压分做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两种。对于有一定深度的地基,多数采用真空预压,其最深处可以达到 15m,但在真空预压施工中,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堆载预压则又可以分作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和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具体采用何种视软土层厚度而定,当软土层厚度大于4m 时,可以采用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反之则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总地来说,关于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预压法用来解决。

4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工程建筑项目当中,地基的处理技术是一项非常繁杂而又艰巨的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我国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地基处理技术也逐渐发展到复合型处理技术的新方向。复合型的地基处理技术,成功打破了传统功能的叠加,突出了工程的综合效益,是在原有的加固基理之上的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另外,在复合地基的计算中,避免了传统技术在计算中的大量参考数据的引用,因此也就避免了由于数据过多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同时也避免了桩土分开而造成数据不全,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工程的质量。所以,如果能够在计算处理中引用计算机技术,既保证了计算的精度,同时也保证了工程的科学性,能够使地基的承载力得到大幅提升,对于房屋的施工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保证。

结束语

总之,在房层的建筑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复杂的情况,例如天然地基强度较差、局部沉降过大、压缩性过大等。因此要想保证建筑的安全质量,就必须要针对问题采取必要的处理办法。本文将针对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做出相应的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彭 第,潘殿琦,李海礁,张 坤;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7(3).

[3]王凤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2).

论文作者:路雪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路雪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