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274300
摘要:目的:总结TBL教学法在提高病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级我校2个护理专业班(各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班与分析班,其中对照班予以传统教学法,分析班行TBL教学法,总结两班级教学效果。结果:分析班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从两班学习成绩可见客观题成绩差异不大(p>0.05),但在主观题成绩方面分析班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L教学法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实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TBL教学法;病理学;教学;效果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主干学科,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内容相对更为抽象,书本中涉及的概念、内容多,单纯的知识传授、“填鸭式”知识灌注等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调,已然无法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TBL教学法是近年来新型教学理念,重视以团队、问题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间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现抽取我校2016级2个护理专业班(各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此教学法理念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旨在为现实教学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校2016级2个护理专业班(各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6~21岁,平均年龄(18.3±1.9)岁;随机分为对照班与分析班各60名学生,两班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班行常规教学,包括给予学生口头强调学习态度,以传统授课为教学法,以教师主导为课堂讲授;分析班则予以TBL教学,主要为5个阶段,即提出问题、成立假设、资料收集、假设论证、总结分析。起始阶段由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教材内容、章节系统制定教学大纲与计划,将既往学习过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课前通过学习群、Email、微信等平台发于学生,由学生依据所提问题,对教材预习,课前与课余时间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平台、国内外相关书刊,对所需的资料收集整理。准备内容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临床联系、并发症、转归等相关病理学内容。此外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单位式学习,即课堂上分组(或课下小组式)对课前预设问题予以讨论、总结,并由组内代表阐述商讨内容与解答,以此代表全组意见,最后教师则依据各组学生分析情况,总结评估教学重点与难点。
1.3效果判定标准
①对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的评估采用相应的测评表判定,集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三方结合判定,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客观评分,结果取三方平均值为准;②在教学结束后统一予以成绩考核,涉及客观题与主观题成绩;③上述指标总分值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对应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由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产生的数据予以评估,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检验。
2结果
3讨论
TBL教学也就是任务型教学的英文缩写形式,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及,此教学法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提升学习成绩。在随后诸多年间,人们相继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等概念,通过现实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加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理论,使TBL教学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TBL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如下几点:①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中,由教师提出预设问题,指导并鼓励学生自由开展团队小组形式解决问题。在探索预设问题的解决中,组内成员积极响应、协作完成资料的收集;并发表自身见解,通过讨论、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由此使学生间的交际能力与协作意识得以提升;②增强师生互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最大化给予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即上述提及的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联系等相关病理学内容[1]。此教学法的展开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但使学生知识能力得以提升,更能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③TBL教学的落实,从某些方面而言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界限,改变了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受教、以教师为主导等局面,通过集思广益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实现了讨论式、研究性、互动性、拓展性的学习模式。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实现与学生智慧、信息量的“大碰撞”,最大程度刺激教学效率[2]。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分析班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班,由此提示TBL有助于提升学习能力,改善其学习态度。另外从两组学习成绩可见客观题成绩差异不大,说明TBL教学不会影响学生对客观知识的掌握,在主观题成绩方面分析班明显高于对照班,提示针对病理学的抽象性,TBL教学应用于病理教学中更易取得较好效果[3]。
综上所述,TBL教学法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不但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等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实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梁子聪,覃建锋. TBL教学法在病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7,30(2):124-126.
[2]黄理安. TBL教学法对冠心病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 时代教育,2017(1):197-197.
[3]孙忠亮. TBL教学法在中职护理专业病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3(1):15-16.
论文作者:杨先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教学法论文; 病理学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理论文; 教师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