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珍[1]2003年在《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因多态性、循环瘦素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第 30 8位 G→ A变异、循环瘦素与 2型糖尿病 (2型 DM)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情况。 方法 (1)测定全部受试对象的体质量指数 (BMI)及空腹静脉血糖 (FPG)、血清甘油叁酯 (TG)、总胆固醇 (TC)等指标。 (2 )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 2型 DM患者 70例和健康对照组 6 0例空腹血清胰岛素 (FINS)、TNF-α及瘦素水平。用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FPG× FINS/ 2 2 .5 )评价 2型 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 (3)采用饱和氯化钠法提取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基因组 DNA。 (4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TNF- α基因第 30 8位特异性片段 ,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 N co 酶切 ,酶切产物用 12 %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 ,于紫外灯下确定基因型。 (5 )以 HOMA- IR为因变量 ,以年龄、BMI、TG、TC、HDL、TNF- α基因型、血清 TNF- α及瘦素水平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探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以瘦素为因变量 ,以年龄、BMI、TG、TC、HDL、FPG、FINS、TNF-α及 TNF-α基因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探讨瘦素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2型 DM组与正常对照组 FPG (mmol/ L )分别为 11.0 3± 4 .89,5 .2 0± 5 .14 (P <0 .0 1) ,TNF-α(ng/ m L )为 1.2 6± 0 .2 8,1.15± 0 .2 4 (P
任瑞珍[2]2002年在《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基因多态性、循环瘦素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第308位G→A变异、循环瘦素(Leptin)与2型糖尿病(2型DM)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情况。 方法 1. 测定全部受试对象的体重指数(BMI)及空腹静脉血糖(FPG)、血清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 2. 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70例2型DM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TNF-α、循环Leptin水平。用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评价2型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 3. 采用饱和氯化钠法提取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基因组DNA。 4.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NF-α基因第308位特异性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NcoI酶切,酶切产物用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于紫外灯下确定其基因型。 5. 以HOMA-IR为因变量,以年龄、BMI、TG、TC、HDL、TNF-α基因型、血清TNF-α及Leptin水平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以Leptin为因变量,以年龄、BMI、TG、TC、HDL、FPG、FINS、TNF-α及TNF-α基因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 — —分析,探讨Leptin的影响因素。结果1.2型DM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指标的均数土标准差如下:FPG分别为 11 *3土 4.89mmoU Vs 5.20土 5.14mmo*(p<0* 1),hF a分别为 1.26士0.28ng/m!Vs刁 土0.24ng/ml(p<0刀5),Leptin分另为 9* 土5刀3ng/m!Vs6.99土 3.93fig/ml(P<0刀5),HOMA-IR分另为 5* l土 5.39 VS 3.39土 1.48o<0刀 1X 前者均显着高于后者。FINS分别为 11.引士 4.31 SIU/IVSI4石7上 4.96<IU/l巾<0.of卜 前者显着低于后者。z 2型DM组和对照组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30%Vs 13%,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16%VS 7%,前者显着高于后者o<0刀5人3.2型DM组GA+AA基因型组与GG基因型组相比,各指标的均数士标准差如下:FPG分别为 13.44士4.23mmoU Vs 9.99士4.86mmol/l(P<0*1),TNF a分别 1.35上 0.25ng/ml Vs.22士 0.16ng/ml(p<0*5),LCptin分别为互.22士 5.73ng/ml Vs 8.29土 4刀7ng/ml(p<0刀5),FINS分另为 13.42土4.*mlmIVslo.*土3*3ml m1J<0*1),*OMA-m分别为7.*上1.93 Vs4.11上 l.31 (划.of ),前者均显着高于后者。4.以HOMAJR 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HOMA-IR=2.298Xs+!.982X,+0.162X。(Xs为 TNF-a基因型,X,为 TNF-a、X。为瘦素,P<0刀5),结果表明HOMA二R与TNF-a、TNF-a基因型及Leptin呈显着正相关。以Leptin 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LCptin=3*83X。+0.26lX,以。为WIF a,X,为BMI,P值分别为P=0*09,P-0刀ZI人 结果表明 Leptin与 TNF a及 BMI呈显着正相关。 2 — —结论1.TNF a第3 08位G—A变异与中国闽南人2型DM的发生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通过增加 TNFa的释放参与胰岛素抵抗,导致2型 DM的发病。2.h卜a和瘦素均参与胰岛素抵抗,二者又存在一定的关系,h卜a可能通过增加 Leptin水平共同参与并增加胰岛素抵抗。
刘海玲[3]2007年在《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在中国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分布及其对罗格列酮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leptin,TNF-a都是脂肪细胞分泌的因子,在胰岛素分泌、信号转导、葡萄糖代谢和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发挥作用,并能介导罗格列酮的降糖过程。本研究旨在研究leptin(G-2548A),TNF-a(G-308A)的遗传多态在健康人群以及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分布特征,探讨该遗传多态对罗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245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12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leptin,TNF-a基因型分析。42名糖尿病患者每天口服4mg罗格列酮,持续12周。服药前和服药第12周末收集血标本5ml进行血糖,血胰岛素,血浆瘦素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245名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12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leptin,TNF-a基因分型,发现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leptin-2548A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患者及其健康对照人群中分别为73.5%和70.1%,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该突变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BMI、leptin浓度以及FBG有一定相关性,表现为GG+GA型患者BML血浆leptin浓度明显低于AA型患者(P<0.05),而FBG则相反,GG+GA型明显高于AA型(P<0.05);罗格列酮使用12周后,AA型患者FINS,PINS的下降值明显高于GG+GA型(P<0.05)。TNF-a-308A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患者及其健康对照中分别为5.1%和5.3%,同样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该突变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罗格列酮使用12周后,GA+AA型患者用药后FINS水平明显低于GG型患者(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leptin(G-2548A),TNF-a(G-308A)的遗传多态与中国2型糖尿病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但对罗格列酮在糖尿病中的疗效存在一定影响。
艾智华[4]2006年在《肥胖相关疾病调查及PPARγ2、ADPN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肥胖及其相关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在医学院校的流行现状,探讨肥胖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关系;探讨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脂联素Gly15Gly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肥胖的关系;观察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不同干预措施,包括抗氧化剂维生素E、传统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一级预防作用;探讨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脂联素基因Gly15Gly多态性与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调查某医学院及附属医院1220名年龄20岁以上干部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情况。2.用体脂分析仪测定体脂含量(BFM)和体重指数(BMI),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检测116名肥胖组和89名非肥胖对照组PPARγ基因Pro12Ala、脂联素基因Gly15Gly基因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素。3.对176名新发生的T2DM患者进行3年的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加用抗氧化剂维生素E、传统中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分辨彩色B超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IMT)厚度。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大血管并发症患者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脂联素Gly15Gly多态性。结果:1220名学校和医院干部中,301例(24.7%)超重,287例肥胖(23.5%)。男性超重率显着高于女性(31.8% vs 13.7%,p<0.05);287例肥胖者中,男性249例,女性38例,男性肥胖患病率显着高于女性(33.7% vs 7.9%,p<0.05);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患病数分别为344例(28.2%)、195例(16.1%)和85例(7.05%)。BMI和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显着相关。肥胖患者血浆脂联素(18.07±7.59ug/ml)显着低于对照组(23.99±7.41ug/ml),脂联素与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负相关。肥胖患者PPARγ2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显着多于对照组(11.64%vs5.06%,p<0.05)。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BMI、腰围、BFM、甘油叁酯显着高于无突变的野生纯合子,而HDL-C显着低于PP组。肥胖组和对照组的脂联素基因TT、TG、GG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无显着差异,肥胖组G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脂联素明显降低。176例新发T2DM分别经过3年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加用维生素E、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共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56例(31.8%),各治疗组AS发生率无显着差别,IMT值无显着差别。56例T2DM早期大血管病变组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无显着差异。T2DM AS病变组脂联素基因GG基因型(25.0%)显着高于无AS者(6.2%),GG基因型的血脂联素水平(15.10±7.04 ug/ ml)显着低于TT基因型者(19.64±6.64ug/ml,P<0.05)。结论:1.医学院校干部超重肥胖情况不容乐观,尤其男性的超重肥胖患病率在比较高的水平;肥胖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紧密相关。2.肥胖患者血脂联素水平下降,与胰岛素抵抗有关。3.重庆地区人群PPARγ2基因Pro12Ala变异与肥胖的发生有关,突变G等位基因携带者(PA/AA基因型)是肥胖的易感基因型。脂联素基因Gly15Gly多态性与肥胖无明显关系。4.中小剂量VE、复方丹参滴丸,没有表现出独特的对T2DM早期大血管病变的预防作用,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一级预防,仍需综合治疗。5.PPARγ2 Pro12Ala多态性与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关系;脂联素基因Gly15Gly多态性与2型DM大血管并发症有关,GG基因型可能通过影响血浆脂联素水平,促进AS的发生,GG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易感基因型。
参考文献:
[1]. 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因多态性、循环瘦素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 任瑞珍.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 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基因多态性、循环瘦素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D]. 任瑞珍. 福建医科大学. 2002
[3]. 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在中国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分布及其对罗格列酮疗效的影响[D]. 刘海玲. 中南大学. 2007
[4]. 肥胖相关疾病调查及PPARγ2、ADPN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D]. 艾智华. 第叁军医大学. 2006
标签: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论文; 糖尿病论文; 胰岛素抵抗论文; 基因型论文; 脂联素论文; 基因多态性论文; 肿瘤坏死因子论文; bmi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