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越发深入,对城市发展规划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对违法建筑的定义进行阐述,再具体的深入探究违法建筑拆除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而希望为我国社会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强制拆除;违法建筑;法律;问题分析
违法建筑通常是指建设部门或个人没有办理任何计划许可手续,便自主修建的建筑。而违法建筑需要被拆除,才能保证城市整体规划的有效开展,可是由于部分建设单位或个人不予以配合,只能采取强制手段进行拆除,这个过程便产生了违法建筑强制拆除的法律问题。
一、 强制拆除违法建筑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 满足行政强制法的规定
最近几年,因为我国社会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越发深入,导致土地价格持续升高,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违法建筑,极大的阻碍了城乡整体发展规划进程。为使违法建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家颁布了《行政强制法》,其中明确规定了违法建筑的强制拆除问题,以确保我国城乡建设的稳定发展。该法律的颁布,使相关执法人员有法可依,依法治理,从而使公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二) 保护社会公共资源
不管是哪一种建设施工,都需要稳定的财力和人力来给予支持,针对违法建筑实施行政管理时,假如没有针对建筑进行精准的分类,全部拆除违法建筑,势必会导致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要充分考虑具体的建筑状况,有些违法建筑是可以通过建筑施工进行适当调整,使之变为合法建筑。此类建筑只需展开适量整改即可,不需完全拆除。特别是一些没有相关建设文件的违法建筑,如果没有影响到整体发展规划进程,则可以督促建筑部位或相关个人尽管补足相关手续,使其建筑合法化,以免造成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
(三) 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违法建筑强制拆除一定要充分考虑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财产的所有权,他们有权利保护自身财产安全。虽然违法建筑违法,但始终是公民的私有财产。故而,在具体针对违法建筑实施强制拆除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强拆是否必须进行,假如有另外的解决办法,则不考虑强拆。假如拆除无法避免,也一定要先帮助公民解决居所问题,通常考虑的方向有如下两点,其一,在具体针对违法建筑实施强制拆除前,一定要得到法院批准,拆除工作才能展开。其二,在强制拆除之前,一定要详细审查违法建筑拥有者的住宅情况,一旦得知其住宅就是该违法建筑,则相关部门必须要先解决其住宅问题,然后在实施拆除工作。
(四) 科学执法
在具体针对违法建筑实施强制拆除时,不可盲目撤除,行政执法机关必须要针对违法建筑实施严格审查,最大限度的保障拆除的科学合理性。具体针对违法建筑查处时,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给城市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就要充分考虑违法建筑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要严格审查和处理那些违反城乡规划法、环保和土地管理法的建筑,如果有些建筑违反程序法,可不实施强制拆除,但必须要求其尽快补办相关手续。同样是违法建筑,就需要充分考虑违法建筑的类型来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不可盲目撤除,避免不公执法,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 避免盲目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意见
(一) 强化建筑市场的监管
在展开城乡发展规划时,政府需要强化对建设市场和建筑活动的监管和审查,以减少违法建筑数量,最大限度的控制违法建筑的出现概率。在严格的监管之下,建筑施工中的违法行为才能被及时发现,进而迅速作出反应,解决相关问题,避免违法建筑产生。在针对建筑市场进行监管时,要针对违章建筑进行明确分类,对任何一种违法建筑都要制定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从而为执法机构提供执法依据,使执法效率得到提升。
(二)要制定违法建筑登记制度
不动产登记是指在土地和固定资产所有权以及另外一些权利的取得、更改和失去方面,依据有关法律程序记录在有关部门的记录薄上,以方便查阅。这样做的好处体现在:违法建筑属于公民财产,更是公民的固定资产,财产的性质不会改变,即便其违反相关法律规定。通过登记可使违法建筑的权属更加清晰明确,促进行政执法机关的有效管理,更方便对违法建筑实施明确分类。行政执法机关可清楚的了解到违法建筑的有关时间、地点、危害和违法程度的具体情况,从而马上或是延迟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手段。
(三) 针对违法建筑征收一些税费
在具体针对违法建筑进行查处时,一些公民对于宪法保护公民财产权的认识出现偏差,认为违法建筑施工不会带来严重影响,相反利用法律来牟取私利,对于这种行为要坚决打击。可以采取征收税费的方式来针对这些违法建筑相关人员进行惩处,使其认识到知法犯法的严重性。针对违法建筑采取征收税费的方式不仅是惩处方式,还是一种手续费征收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违法建筑的数量,还可为行政管理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当然,这种方式需要进行明确规定,不可乱收费,要使惩处金额公开透明化。
(三) 要在有关法律程序下来展开违法建筑的强制拆除工作
必须要依照相关法律程序来展开违法建筑的强制拆除工作,在我国城乡规划、行政强制以及土地管理法中明确体现了有关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程序。具体包含如下四个方面:其一、进行有效确认。其二、行政工作者在审察和确认违法建筑后,编制相关报告上呈行政机关。其三、行政机关在告知违法建筑所有者相关惩处决定时,要让其知道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其四、受到惩处的违法建筑所有者有权针对处罚决定提出申诉。
(五)需要延长处理违法建筑的时间期限
我国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了违法建筑处理时效为两年。超过这个期限便不予行政处罚。相关时效规定能够促进违法建筑处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然而两年的期限难以实现违法建筑的有效处理。因为对于违法建筑的处理过于复杂繁琐,处理的时间期限迫切需要延长,从而确保实现其有效处理。也可以将发现违法建筑的时间点定为违法建筑时效起点时间,使整个处理期限延长,确保违法建筑的处理时间更加充裕。
三、结语
违法建筑极大的阻碍了城乡整体规划进程,不利于城乡发展建设,甚至危害到社会公共安全,所以,必须要慎重处理违法建筑。强制拆除应当视为违法建筑处理的最终手段,不可随意采取强制拆除手段。假如拆除无法避免,也一定要先帮助公民解决居所问题,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安居和生活,以保证社会的稳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贺棋;论违法建筑的认定[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2]王克先;违反城乡规划的违法建筑强制拆除之我见[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5年08期
[3]黄涧秋;违法建筑行政强制拆除程序:争议与辨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作者简介:杨凯(1996-09-14),男,汉族,籍贯:甘肃省庆阳市,当前职务:书记员,当前职称:无,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法学
论文作者:杨凯,毛闰平,潘紫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建筑论文; 公民论文; 行政论文; 我国论文; 时间论文; 程序论文; 社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