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水仙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宝轮第一小学 6280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134-01
数学是理性思维的体操,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理性的特质会让孩子对数学心生烦腻。其实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能像语文课那样多姿多彩、丰富有趣。
一、把数学绘本引进课堂
阅读不只是语文老师的事情,数学老师也是阅读的推广者。最近几年,绘本风靡整个教育界,给孩子们甚至是给老师们同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绘本的魅力深深的吸引这孩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也大胆的把数学绘本引入课堂 ,让孩子在数学绘本阅读的过程中,用感性的思维去掌握理性的知识要点。
【案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熟记乘法口诀表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一个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时间和反复是必要的,然而,我尝试着让孩子竖着背、横着背、拐弯背,孩子运用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为此我向语文绘本老师请教,他们告诉我,有一些关于乘法口诀的绘本故事,可以试试。
最终我选择的绘本是《有趣的乘法》,主要讲的是说出小动物们各种奇怪的叫声。在绘本阅读中,我让孩子们注意三点:1听小动物叫声的特点,并模仿。2听小动物发出叫声的规律。3用简便的方法说出某种小动物一共发出了多少声。当一绘本里出现某种小动物时,教室里就此起彼伏的想起了这种小动物特有的叫声,我们的数学课堂一下子灵动起来。当我提醒孩子听我模仿的动物叫声的规律时,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睁大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聆听的非常专注。当我一说,这个小动物一共叫了多少声时,孩子们异口同声的给我一个正确的答案。当然,我还会抽几个孩子说说自己的理由:大家好,我听见()每次发出()声叫声,一共发出了()次,我用的计算方法是()×()=(),因为口诀( )。这样训练下来,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表,而且学会了运用。
当然,数学绘本仅仅这样运用我觉得远远不够,我也让孩子模仿绘本的样子,自己再接着创编同类绘本故事。形式可以是组内口述,也可以是在做数学写绘。孩子们更喜欢写绘,当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创编关于生发口诀的绘本,效果非常好。我还把孩子们的写绘展示在教室周围的墙体上,孩子们下课就叽叽喳喳的趴在那里阅读。当然,我们的乘法口诀掌握的非常好。
二、绘制数学思维导图
在小学阶段,要想学好语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非常重要。思维导图是简单、有效、直观的思维工具。形象直观的图形,可以简化孩子的理解,促使形象思维快速的转变为逻辑思维。我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整理复习某一主题的知识点,真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案例】在四年级上册关于角的认识那一章节。如果一味的给孩子讲钝角大于90°小于180°,老师口沫横飞,孩子一脸的疲惫。或是只要我们一开口,孩子跟着在下面说,感觉这么简单的知识点孩子应该也掌握的很好了,可是一测试就会发现,孩子操作起来是漏洞百出。
于是,我采用桥梁式思维导图的整理方式和孩子一起绘制思维导图。
目前我们把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所以我们就绘制五个桥墩,桥墩的下放都是水波。比如:锐角的桥墩上方就标注“锐角”;而桥墩的墩子上就注明“小于90°”;在桥墩的水文线上标明:“0°——89°”;水文线以下发挥想象,画一些具有锐角的图案,如:尖嘴巴的小鱼儿。以此为实例,孩子们对于后面的几种角的归纳整理兴趣高涨,都想试试身手,我就干脆让孩子自由创作。在孩子们创作的时候我很担心 孩子不能准确的给每种角划分度数的区域,来回走动的检查, 事实证明,这种复习整理的方式很有效,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都知道直角的度数是90°,钝角的度数区域是91°——179°,平角是180°,周角的度数区域是181°——360°,很多孩子还在直角和平角的桥墩之间、平角和周角的桥墩之间花了一条弧线,并写了一个“2”来标明他们之间是2倍的关系。
可能有的老师会认为,一节课的时间就让孩子写写画画这简单的知识点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在那个期末测试中关于角作图题中,连那个脑瘫的孩子都把作图题做的十分的漂亮,这是全班整体得全分的唯一一道题,再看看同年级的其他班的孩子,多多少少丢分的孩子也不少。
三、数学故事调剂课堂
每个老师都应该努力成为《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中那个故事多的能撑死一头猪的老师。特别是一个会讲故事的数学老师,用理性的思维讲述一个感性的数学名人故事,会让孩子眼睛发亮。老师的魅力足以刺激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在给一年级的孩子上“找规律”这一内容前,孩子们对于“规律”没有概念,于是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小故事: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高斯已经算出来了,与此同时其他小朋友正忙着在纸上不停地计算。高斯告诉大家他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的掌声。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这个小故事在孩子们的心里生了根,他们很自然地用一双观察的眼睛去发现规律。
数学课堂是理性的,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多花一些心思,让理性的课堂也能绽放感性的花朵,让孩子在美文、美景中,用一颗 诗意的心去感受数学的魅力。
论文作者:孙水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孩子们论文; 孩子论文; 数学论文; 桥墩论文; 老师论文; 口诀论文; 思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