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
石青环,周 密
(海军工程大学基础部,湖北 武汉430033)
[摘 要] 处于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大环境中,多模态外语课堂教学势在必行。论述多模态理论基础,分析多模态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并详细阐述多模态理论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 键 词] 多模态;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目前的大学外语教学处于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大环境,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外语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给外语教学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也对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以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论著、专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栏目的文章须另纸附出中英文文题、关键词及作者汉语拼音姓名。
一、多模态理论基础
多模态的理论基础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Halliday认为,语言属于一个社会符号系统,而声音、图像、视频、动作等属于非语言的社会符号系统。这种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融合共同生成意义。此外,R.BartheS在《图像的修辞》中阐述了图像在表达方面与语言的相互作用。Rovce.T.对不同符号在多模态话语中的互补性和课堂语言教学中二语与多模态的协同性作用进行了研究。在国内,朱永生也指出,“模态是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朱永生讨论了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认为模态是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胡壮麟讨论了多模态符号学和多媒体符号学的区别,指出应重视对多模态适度能力的培养。张德禄将多模态话语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了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和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并根据这个框架为现代媒体技术条件下的外语教学实践提供选择有效的教学过程和实践指导。
运输结构不断优化,珠江水运综合优势进一步突显。珠航局坚决落实国家关于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珠江水运成本低、运量大、低碳环保的优势,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虽然专家学者在对模态的阐释上各有见解,但都围绕“符号系统”“交流渠道”“意义潜势”等几个关键词展开。可以说,模态是指人们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与外部环境的一种互动模式。模态可以有单模态、双模态和多模态之分,调动一种单一的感官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方式为单模态;调动两种感官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方式为双模态;调动三种及三种以上感官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方式则为多模态。随着科技信息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视频、音频各种多媒体软件随处可见,手机、电脑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人们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方式大多为多模态模式。有句流行语说:“有困难,找度娘”,而百度正是集文字、声音、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综合交流平台。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中,大学外语教学定然无法固守原来的单一教学模式,必须恰当地引入多模态理论,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互动,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模态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目前各领域知识相互交叉、高度融合的情势下,作为大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本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目的地涉猎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教育学领域自不必说,这是保障有效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科学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活动的重要支撑。此外,为了实现多模态教学,还要学习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知识,学会制作精良的多模态PPT课件。大学外语教学多模态PPT课件包括文字模态、声音模态、图片模态、视频模态、动画模态以及其他符号资源。教师应充分了解各种模态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构建PPT课件意义时所起的作用,在设计和使用多模态语PPT课件时,根据PPT的体裁结构特点,更好地实现多模态PPT课件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重要辅助作用。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语篇通常指用于某种场合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从形式上看,语篇是按照语言系统的规则构成的复合语言符号,从功能上看,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语篇也具有多模态的特点,就书面语篇来说,除了包含语言因素外,还包含语言之外的图像、字体、排版等信息。而对口头交际使用的语篇,除了交际者的语言,在语篇中还包含交际者的表情、动作、语调等多种因素。
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多模态教学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单一,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只是讲解知识,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讲,课堂气氛沉闷,互动简单,教学效果自然差强人意。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课堂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主,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课堂实践活动。在此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为了丰富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引入多模态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调动各感官系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互动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多模态理论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多模态课堂教学意识
综上所述,肥胖患者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其“可视化”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盲穿方法,理论知识掌握更牢固,操作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耗时更短,教学效果更加满意。
在语篇分析中,传统的语篇分析模式是“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模式,主要从语篇的语言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单一的语言符号系统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是有限的,其所表征的意义构成是线性的,因此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也是有限的。而多模态的运用则是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刺激学生的感官,在语篇分析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调动眼、耳、舌、鼻、手等多种感官,语篇的意义表征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多维立体的。朱慧玲曾指出:“多模态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可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以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相应机能区,比单一媒体信息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要强得多,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再者,多模态下的语篇分析将语篇分析过程看成是语篇构建主体(作者)与语篇解读主体(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此过程包含语篇本身以及主体双方的心理活动、二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语篇和作者的真实意图,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多模态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中,使外语教学从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转化为融合音频、动画、视频于一体的多维立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多模态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解决原来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所授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以及兴趣点,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在关注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的同时随时调整教学模态,合理调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其内在学习动机。这样,既丰富了外语课堂教学模式,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在听、说、练、讨论、分析等各教学活动过程中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信息的感知和吸收能力,促进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语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学大环境的变化以及教学改革的发展,大学外语教学正发生着极大的变化,新理念、新手段层出不穷,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对外语课堂上的教师来说,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掌握新技能,为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断完善自己。
(二)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模态教学模式
其实,模态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类:只调动学生一种感官的学习模式为单模态教学;可以调动学生两种感官的教学模式为双模态教学;能够调动学生三种及三种以上感官的教学模式则为多模态教学。这里强调多模态教学,并不是说单纯地为了改革教学模式而一味地进行多模态教学,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模态。比如,在课堂翻译训练中,如果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考场实际氛围,就可以摒弃视频、音频材料,而直接提供文字材料,规定时间让学生完成翻译任务;如果是课前引入或课文学习后的讨论,则可以调用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充分激发学生的多感官系统,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各抒己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很多时候,教学中都是各种模态教学模式相互穿插、彼此融合的过程,其决定因素是实际教学内容和具体活动等诸因素,其作用是辅助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教学内容高效吸收的重要手段。当然,在同等情况下,运用多模态进行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学生参与其中,提高教学效率。
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依赖于充足的经费支持。有学者主张,应当确立“省级财政经费为主,县级财政经费为辅”的社区矫正经费保障体制。[6]笔者同意这种看法,由省级财政提供主要经费,县级财政提供少量的经费,上下联合,共同确保矫正工作顺利进行。
(三)科学设置多模态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对一个阶段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和反映。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地反映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期教学方向和重点设置提供重要的指导和依据。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重视测试结果,测试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失于评价的客观与公平,不利于学生在下一步学习中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对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目前很多教师开始注重形成性评价,但大多还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对学生日常作业的记录,可是单靠学生的作业情况和最终的卷面测试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多模态教学的教学质量应该用多模态的评价体系来评估,需结合学生平时回答问题的情况、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及效果、小组间的互动情况,并融合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视觉读写能力、交际时非语言因素的运用能力等多方面学习效果,再依据学生期末测试情况,对学生做出多元化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形成促进教学进一步优化的科学的多模态评价体系。
四、结语
现代科技和媒体技术已融入各个层次的教育中,作为高校教育一部分的大学外语教学同样经历着从认识到接受的过程,创设多模态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大学教师必须学习、吸收多模态理论,依据本校情况,结合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模态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素兰.不同类型语篇的多模态体验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0):90.
[2]M.A.K.Halliday.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4]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l):8-1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180-02
◎编辑 冯永霞
标签:多模态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海军工程大学基础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