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外来词对比研究——以现代汉语和现代俄语为主

汉俄外来词对比研究——以现代汉语和现代俄语为主

姚晓琳[1]2002年在《汉俄外来词对比研究——以现代汉语和现代俄语为主》文中指出本文以历史性、对比性的研究方法阐述了汉语和俄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阶段和发展现状及趋势,力图以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来解释和阐明有关问题。作者认为,汉俄外来词在发展趋势上都有字母外来词增多和外来词语素化的共同特点。从两种语言吸收外来词的个性特点上看,汉语中的外来词以意译双音节词为主,而俄语中的外来词音译占绝大多数,无论是语言自身特点还是语言外部事实(传统与现代)都决定了俄语中的外来词要比汉语多得多。

斯维特兰娜·卡尔玛耶娃[2]2011年在《汉俄外来词对比研究》文中认为语言作为人类自古以来最为传统也最为直接的交际工具,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地联系,而外来词作为语言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不同语言相互渗透的最直接表现。汉语和俄语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语言。中俄两国不同的文化基础对于两种语言中外来词的影响也是悠久而深刻的。尽管外来词的定义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方面,但是直到目前在外来词的准确定义方面还没有一致的意见。同时,在外来词的研究视角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视角。比如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语义学的视角,修辞学的视角等。汉俄外来词在译借方式和应用领域上有所不同。汉俄外来词译借方式在数量上是不一样的。汉语外来词的译借方式超过俄语。汉语外来词的译借手段“主要有纯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字母词、半音半意、音译加类标和借形。”俄语外来词的基本译借方式的类型是音译、意译、半仿译和仿译。由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俄罗斯、中国与其他国家,民族联系的加强,更多的外来词开始进入中俄两国人民现实生活,而中俄两种语言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外来词的不断渗透。如今,外来词已经广泛存在于中俄两国社会的不同领域。汉语和俄语中的外来词的译借历史都很长,汉语外来词译借的高峰的出现在汉唐时期,19世界末至20世纪初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俄语中外来词引入的高峰则出现在彼得大帝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及苏联解体之后。从历史上看,中国和俄罗斯在外来词的吸收是借用方面既存在着一些共同点,也存在很多不同。我认为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与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紧密相关。比如两国民族性中对中央权威的崇拜导致国家政治走向对外来词的引入有重要影响,又比如汉语在接受外来词方面较为被动,而俄语较为主动等。因此对两国文化的研究对于考察汉俄外来词的异同有着重要意义。

徐辉[3]2011年在《汉德外来词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言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一直处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中。当今世界国际社会间各方面交流日益扩大,在语言当中的一个突出反应是外来词数量的显着增加。作为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词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学者的关注,从各个层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本文以现代汉语及现代德语的外来词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汉语外来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Duden:Das Fremdworterbuch》(9. Auflage)中收录的外来词,在归纳前人对汉德外来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汉德外来词的对比分析来揭示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进一步观察汉德语言的基本特点。汉德语言都是从音、形、义叁方面引入外来词,与德语中的借音词有所不同,汉字自身的表义性在外来词引入过程中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人们一方面有意识地选择某些特定的汉字以引起或避免望文生义,另一方面新创一些汉字而使字形意化。外来词进入本族语词汇之后在语音、语义、语法方面都会受到本族语的影响,与本族语融合。外来词在不同语言中的融合程度是不相同的。总的来说,在外来词对汉德语言的影响方面,德语受外来词的影响更深。同时外来词在与本族语融合的同时也会对本族语产生某些影响。在这方面,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相对较轻,而对德语的影响更大,这种情况是由本族语与外来词语源在语言类型上的差别引起的,同时也与外来词在汉德词汇中所占比重关系密切。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家民族之间的接触不断深化,外来词的借入也会变得愈加频繁,使用领域将愈加广泛,同时外来词的融合过程也会以更快的速度完成。

范敏[4]2007年在《汉韩语中英语借词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对各国语言影响甚大。汉韩分属不同语系,但在语言、文字、文化上渊源深远,应对这种局面时的表现有共性也有个性。无论汉语受英语的影响还是韩语受英语的影响,实质都是语言接触产生的现象,语言本身有个演变的过程,但由于接触而发生的演变比自然的变化要快和猛得多。本文以现代韩语中常用英语来源借词为本体的研究对象,以汉语中英语来源借词为参照对象,主要讨论词汇的问题。全文包括结语,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介绍了相关研究的现状,辨析了“借词”的定义,说明了研究的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部分从汉韩语中英语借词的词类角度进行对比;第叁部分从汉韩语中英语借词的义类角度进行对比;第四部分对比了汉韩语中英语借词的构词方式;结语部分对全文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汉语与韩语中的英语来源借词,区别有词类上的、义类上的,韩语对英语原词形保留更好,义类上区分更细、涉及面更广;还有借入后构词方式的不同,韩语多用音译而汉语多用意译;另外汉语主要只处理与英语的关系,韩语的意译大量利用了汉字词。

王春秀[5]2010年在《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对俄语词汇意义及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对俄语同义词确定的标准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同义词与反义词、近音异义词的关系。文中探讨了同义词产生的途径,归纳出同义词演变的叁种方式,分析了同义词语义、修辞和搭配方面的差异,总结出同义词的叁种功能:替换功能、确切功能及语用评价功能。最后,探讨了同义词与俄语教学——外语教学中“同义词搭配能力”的培养。全文分五章。第1章:主要以时间为顺序,对俄语词汇意义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概述,对俄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及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第2章:主要对同义词的概念进行了剖析,从同义词与反义词、近音异义词、语言同义词与言语同义词等相关概念的关系角度阐释了同义词的界定;第3章:从历时角度探讨了同义词形成的途径及演变方式,从共时角度对同义词进行了分类;第4章:从共时角度对同义词之间在语义、修辞和搭配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阐述,概括归纳出同义词的叁种主要功能:替换功能、确切功能和语用评价功能;第5章:分析了中国学生在同义词运用过程中常出现的典型错误,强调了将同义词搭配能力的培养纳入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总结出制约同义词搭配的四要素:逻辑、词汇意义、言语习惯和修辞,提出避免学生误用同义词的几点建议。

邓智慧[6]2016年在《字母词语的汉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字母词语的出现开辟了汉语词汇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也为以纯汉字词语为主的汉语词汇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即字母词语的汉化问题。本文以语言接触理论和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语言文字规范,采用文献综述法、语料分析法以及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字母词语的汉化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上古至当代汉语中外来词的吸收、发展及汉化进行梳理,然后以主要的字母词词典为依据,搜集、整理了字母词语及其所对应的汉字词形,编制了“字母词语汉化的网络统计词表”,同时,对《人民日报》、《半岛晨报》、《北京青年报》进行了近半月的调查,整理了叁份报纸中字母词语使用情况表。通过对语料的整理与分析,总结了字母词语汉化的不同层面以及汉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了影响字母词语汉化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汉化原则。以期所得研究成果为今后有关外来词及字母词语辞书的编纂、教材的编写以及字母词语的教学提供参考。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语料来源与选取的标准以及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是对外来词汉化历时演变的阐述。首先介绍了“汉化”这一概念,以及与汉化相应而产生的“反汉化”趋势,然后分别对先秦到当代各个阶段中外来词的吸收及汉化情况做了简述。第二章主要是对词典及报纸中字母词语的调查,根据词频的不同将字母词语分为一级、二级、叁级、四级等,并将搜集的语料进行不同领域的划分,调查在不同领域中字母词语的使用状况。对报纸中的字母词语进行搜集,探讨了不同类型字母词语的汉化情况。第叁章以丰富的语料为依托,分析了字母词语的使用和汉化情况,总结了字母词语汉化存在的问题,并从语音、词义、词形、语法等方面分析了字母词语汉化的层面。第四章首先阐述了字母词语汉化的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常用性、经济性、必要性、变通性、规范性等汉化原则,为字母词语的进一步汉化提供参考。第五章总结了字母词语汉化的有效策略,认为字母词语的汉化应该以意译为主、缩略优先,以音译为辅、适当截取;从语料中选取36组已经汉化或正在汉化的字母词语,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汉化的接受度进行调查并对不同职业、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与字母词语汉化接受度的关系做了分析说明。结语部分归纳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局限性。通过对各字母词词条和对应汉字词语词条进行的词频统计形成丰富的语料,以数据为依据展现字母词语汉化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报纸中字母词语的使用情况展现字母词语汉化的后续效果,以期为今后字母词语的汉化与规范提供借鉴。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动态语料的搜集与整理上可能不够全面以及分析语料过程中存在不够深入等问题。

奥丽佳(Sokolovskaya, Olga)[7]2012年在《汉俄语言接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包括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论。绪论首先讨论了语言接触的相关理论,综述语言接触研究和汉俄语言接触研究的历史。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发生了某种关系,并且对这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产生了影响,这种现象就叫作“语言接触”。促进语言接触的因素是社会接触,即民族交往。语言接触是一种复杂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1.主动接触与被动接触;2.自然接触与非自然接触;3.口头接触与书面接触;4.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5.亲属语言接触与非亲属语言接触。语言接触结果产生语言借用、混合语和双语现象。文章确定了汉俄语言接触的类型和本文研究的任务,交代了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和创新价值。第一章简述中俄两国关系的历史和现状。两国交流是汉俄语言接触的基础。中国与俄罗斯(包括苏联)既是邻居,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有长期的关系。在中俄交流密切频繁阶段,汉俄语言接触进展很明显,而关系恶化则引起两种语言接触衰退。中俄贸易促使两国民族经常交往。人民在交换货物中互相学习,互相了解新的事物。进口方带进了新事物,也带来了新事物的名称,如俄语借词(?(珍珠)、(?)(茶)等词就是从中国借入的。在19世纪末中东铁路建造开始之后,俄罗斯人大量移民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中苏友谊时期中国人大批去苏联学习。现在两国举行中俄“国家年”、中俄“语言年”、中俄“旅游年”。按照在不同阶段两国关系的情况,我们得出关于社会交流的哪些方面影响了汉俄语言接触的具体看法。汉俄语言接触在语音层面几乎没有发生影响,因此我们着重讨论的是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第二章讨论俄语中的汉源词汇。查明俄语中汉源词汇既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本文的难点。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分析我们确定了52个俄语汉源词,并从语音、形态、用法等方面对每个汉源词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分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词的形态特征,即从孤立语进入屈折语时它的形态是否改变。据此可以看出汉源词对俄语的干扰。然后我们对这些汉源词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类分析,并展示了关于这些汉源词在俄罗斯人中的知晓度的一次调查结果。第叁章讨论汉语中的俄源词汇。俄源汉语词比汉源俄语词多几倍。第一节我们使用类别分析法,把源自俄语的借词分为音译词、意译词、音译加标记词、仿译加标记词、意译加标记词和混译类的词。俄源汉语词属于不同文化层——上层及底层。我们从文化层级角度也进行了分类。社会领域分类包括政治领域词、经济领域词、军事领域词、艺术领域词、文化和教育领域词、生活领域词、科技领域词。通过这些分类可以观察到各领域所受影响程度的不同。第二节讨论俄源词的汉语化。语言接触是不断发展的,决不会保持原封不动的状态。俄源词进入汉语后,在语法、语音、语义、书写等方面,均会受到汉语的影响并逐渐汉语化。汉语化的方式有:音节声调化、词尾吞蚀化、辅音音节化、音素异体化、音素脱落、词义汉语化和单音节意化语素(如“苏”、“布”)产生并成为能产型语素等。第四章讨论汉俄语言接触的另一种结果“汉俄混合现象”。本章分析了恰克图混合语、哈尔滨洋泾浜俄语和留学中国的学生使用的汉俄俚语。恰克图混合语是曾在中俄边境使用的商用汉俄混合语。最初的恰克图混合语的有规定性,有教材和词典,双方交流以教材和词典为标准。随着恰克图贸易衰落和中东铁路开始修建,恰克图混合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并因此发展和丰富了语法。混合语的规定性削弱了,而变异性提高了。许多民族方言词进入了本混合语。恰克图混合语研究者较少,原因是现存的恰克图混合语的原始材料缺乏同质性。现在恰克图混合语几乎已经消失。哈尔滨“洋泾浜俄语”在上个世纪的老哈尔滨人中口口相传。这种“俄式洋泾浜”只具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仅限于商店的招牌和广告。“洋泾浜俄语”的适用范围包括:街道贸易、服务提供、日常生活交流。交往形式是非正式的。“洋泾浜俄语”的词序符合汉语的词序规定。就词汇层而言,大多数“洋泾浜俄语”的词汇是俄源的,但是也有汉源词。本章对“洋泾浜俄语”的词汇分析还包括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本章第叁节讨论留学生的汉源俄语俚语。这种俚语是本人在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中发现的。汉俄俚语只是在留学中国和居住在中国的俄罗斯人内部使用。这种俚语以汉语词汇为主体,而使用俄语语音和语法,具有一般俄语词的形态变化。第五章讨论汉语在语法方面受到的俄语影响。最明显的影响是句子的延长。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苏联关系密切,中国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文化、技术全面学习苏联,影响巨大。中国读者看从俄语翻译成汉语的作品,在汉语写作中也使用长句子。在句法方面,通过对列宁、斯大林着作汉译本的分析,我们讨论了这段时期汉语兴起的几个新的句式:“如果……那么……”句式、“最……之一”句式和“如此……以至……”句式,认为是俄语的汉语译文促进了这种语法结构在汉语中的使用和发展。俄语对于汉语词法也有一定的影响。俄源后缀如“-主义”、“-主义者”、“-性”、“-化”、“-派”、“-分子”,前缀如“非-”、“半-”、“反-”。这些词缀不一定单纯是俄源的,但是大量的俄文汉译作品以及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力使它们在中文里的使用普遍化。参考文献包括中文的、俄文的和英文的材料。本论文包括两个附件。附件-是汉语中俄源词汇清单。附件二是留学生汉源俄语俚语清单。本文的创新性贡献在于:1.双向研究的架构和思路:既研究汉语对俄语的影响,也研究俄语对汉语的影响,避免了单纯从一个方向研究造成的片面和局限。由于此前关于俄语对汉语影响的成果较多,本文把重点放在汉语对俄语影响的发掘和分析,弥补了以往汉俄语言接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项空白。2.发掘旧语料和发现新语料:汉源俄语词和汉俄混合语大多成为已经或即将消失的历史陈迹,本研究从相关文献和调查访问中进行了发掘整理,使之重现出当年风貌;另外又发现了一种新生的留学生汉俄俚语。这样在材料上明显有别于同类研究。3.知晓度调查:汉源俄语词和俄汉洋泾浜现在在当地民众中的知晓程度究竟怎样,一直是个不能说清楚的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了对于每个词不同认知层级的人数比例的准确数据。借此可以看出汉俄语言接触的深度和各个词的活跃程度。这在汉俄语言接触研究中尚属首次。

李海斌[8]2015年在《俄国语言学研究中的词典化现象》文中提出论文从笔者个人的研究与观察出发,大胆提出“俄国语言学研究中存在词典化现象”这一命题,并对“词典化”概念与内涵作出自己的界定。论文主体部分比照词典类型的相关理论,主要以阿普列祥与卡拉乌洛夫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例,论述词典化现象的多种表现,以及词典化现象与词典类型理论的辩证关系。论文进而以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角,从俄国语言学发展历程的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深入阐释词典化现象之所以在俄国产生的内在根据与外部条件。论文最后针对我国建设辞书强国的追求与语言教学的现状,分析俄国词典化现象可能带给我们的思想启示与具体的方法思考。

刘洋[9]2016年在《俄罗斯新媒体中的俄语成语非标准用法研究》文中指出成语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但在书面语或是口语中却往往会存在不符合成语使用规范的用法,我们称这一语言现象为“成语的非标准用法”。在成语的非标准用法基础上产生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词汇组合结构,它们被赋予了全新的表情色彩和更加丰富的表现力。用于非标准用法的成语具有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以及音韵和谐的艺术特色,与此同时有效避免了语言中出现过多的陈规旧套。在以往的研究当中学者们多以俄罗斯文学作品语言作为语料来源,极少关注新媒体语言,而本文则以新媒体语言中的俄语成语非标准用法为研究对象,选取了62个俄罗斯新媒体中俄语成语非标准用法的实例,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四种成语非标准用法的构成类型——成语用作非常规形式、成语用作非常规意义、成语间的错合以及新成语的仿造。如今,新媒体语言呈现出“狂欢式”的发展趋势,且这一趋势首先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和成语系统。新媒体语言中用于非标准用法的成语可以通过调动语境策略来使说话人对语境发挥制约作用,本文从词汇反常、语法反常以及语义反常这叁个主要方面阐释了俄语成语非标准用法的语用功能。

何洋洋[10]2018年在《词典参数化视角下的《俄语积极词典》研究》文中提出《俄语积极词典》是莫斯科语义学派最新的词典学产品,也是第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积极型词典,研究该词典对于掌握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最新动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俄语详解组合词典》、《新型俄语同义词解析词典》和《俄语积极词典》中体现的该学派语义学理论和词典编纂的密切关系,充分证明了该学派的语义学研究中存在着词典参数化的倾向。积极型词典的属性决定了《俄语积极词典》继承该学派语言集成性描写和系统性词典学的思想,而通过对比发现,它更突出了为普通读者而编,有利于正确使用俄语的理念。基于词典参数化理论和莫斯科语义学派对语义学研究和词典编纂关系的相同认识,我们引入词典参数化的理论对《俄语积极词典》进行参数分析和参数对比,旨在直观呈现词典内容并揭示积极词典和消极词典的差异。本论文运用词典参数化理论分析了词典编纂的一般过程:根据词典用途筛选参数→确定离心和向心趋势→编写单一参数/复合参数词典→形成单个或多个词条模块。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词典学成果的特色在于全部根据向心趋势编纂,且词条模块较为固定。《俄语积极词典》在使用字母排序的同时避免了割断词位语义联系的弊端,同时在参数呈现方式上遵循了友好性原则,这是其在词典参数化方法上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1]. 汉俄外来词对比研究——以现代汉语和现代俄语为主[D]. 姚晓琳. 苏州大学. 2002

[2]. 汉俄外来词对比研究[D]. 斯维特兰娜·卡尔玛耶娃. 吉林大学. 2011

[3]. 汉德外来词对比研究[D]. 徐辉.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4]. 汉韩语中英语借词对比研究[D]. 范敏. 云南师范大学. 2007

[5]. 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 王春秀.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6]. 字母词语的汉化研究[D]. 邓智慧. 辽宁师范大学. 2016

[7]. 汉俄语言接触研究[D]. 奥丽佳(Sokolovskaya, Olga). 黑龙江大学. 2012

[8]. 俄国语言学研究中的词典化现象[D]. 李海斌. 黑龙江大学. 2015

[9]. 俄罗斯新媒体中的俄语成语非标准用法研究[D]. 刘洋. 黑龙江大学. 2016

[10]. 词典参数化视角下的《俄语积极词典》研究[D]. 何洋洋.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标签:;  ;  ;  ;  ;  ;  ;  ;  

汉俄外来词对比研究——以现代汉语和现代俄语为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