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会涉及到建设单位的投资风险问题,引入BOT模式可对风险进行更为可靠的控制,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也更好的分担投资风险,增强建设投资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问题类型,并对Z公司基于BOT模式的公路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BOT模式;公路工程;投资控制
引言:公路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基础环节,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问题,对于政府而言,在这种形势下,既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也有利于利用非政府投资者优秀的项目建设和管理经验来提高项目效率。BOT模式可以从前期准备、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控制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的投资风险,扩大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一、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问题
(一)市场风险
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增加区域内在未来发展阶段的不确定性,这一情况会影响到道路的运输需求,进而造成公路工程项目在建成之后的实际交通运输量无法到达预期水平,建设期间投入的资金无法得到相应的收益。此外,区域范围内在未来发展中若产生路网结构调整,也会导致实际交通运输量产生变化,削弱公路运营项目的收益能力。
(二)技术风险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风险主要指的施工中,周围环境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与工程项目前期勘查中所得出的结果有明显出入。这些差异性问题可能会增加项目施工中隧道、桥梁和路基施工中的风险问题,而且还会导致项目工期延长,后期建设需要追加投入增大,投资风险性提高。
(三)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分成自然环境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其一,自然环境风险是工程项目建设对周围水文环境、矿产资源等产生的破坏。当工程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噪音、废气的污染会日益严重,为国家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道路车流量管理和运营控制均会增加投入成本。其二,社会环境风险主要是指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后期运营时对周围居民产生的干扰,当双方出现严重冲突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事件,造成项目建设经营损失,在运营管理期风险增加。
(四)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政策调整和政府管理政策调整所引发的风险问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项目有直接影响的内容包括了区域开发战略、产业结构调整、收费政策的变化。严重的情况下,政策风险可能会导致项目原定目标无法实现,甚至是项目搁置。
(五)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主要包括了项目建设阶段的工程数量增加、材料和设备额外损耗费用所引起的风险问题;项目工期延长、外部协调不到位、征地拆迁的单价和数量变化引起的风险问题;项目建设期间受到国家建设政策、金融货币政策、资金供应及时性、利率变化所引起的风险问题;项目在运营期间,管理经营不到位引起的风险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基于BOT模式的公路工程建设单位投资控制策略
(一)招投标投资控制
Z公司在管理公路工程中,明确投资成本的最大支出为对建筑安装工程费,这一环节的费用占据了工程项目建设总成本的70%至80%。所以,投资成本控制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项目招标中,Z公司根据国家招投标法规的内容,对在招标中坚持“低价中标”的原则,即在具体招标中业主不设置最低标价,出价者低则中标。这一方法可能引起企业竞争中的恶意报价,增加了工程项目的建设风险。在基于BOT管理模式下,Z公司对原有的招标方案进行了调整,采用了技术评分最低标价法的方式,这一方式更有利于公正公平地进行招投标,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状况[1]。
(二)施工细节控制
施工中要严格地控制设计变更行为,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管理监控。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要按照预先确定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管理,如果施工中产生了设计变更,需要设计单位直接负责,当完成变更设计之后,由监理工程师审核后,上报到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经批准之后下达设计变更指令。若设计变更缺乏合理的判定依据和具体的操作手续,要求建设单位在BOT模式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维度、资金维度等多方面的对比,尽可能避免产生该类变更行为,若产生了变更问题也要对这一环节涉及到的资金费用进行控制[2]。施工阶段也要进行投资控制,为了提高控制有效性,Z公司采取建立完善投资控制机制的方式进行施工阶段的投资风险管理,并以完善的原始数据信息的记录模式,为核算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三)补偿安置费用管理
公路工程项目的土地征拆工作会涉及到沿线人民群众的安置问题,安置的费用根据数量和单价确定。通常情况下,安置费用单价为政府操控,无法进行资金控制,所以在基于BOT模式的公路工程补偿安置费用管理中,主要是对数量进行审核。Z公司在实际的管理中,与地方政府签订资金监管协议,征拆费用和土地补偿资金进行了追踪、监管,确保相关资金能及时足额解决项目实际问题。
(四)贷款利息支出控制
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的贷款利息受到贷款时间和数额的影响,建设资金的来源直接影响到贷款数额,施工的工期和贷款到位的时间影响贷款时间。Z公司基于BOT模式对贷款利息支出进行控制的操作步骤为:收入控制—工期进展—支出控制—收支规划比对—重新规划使用方案。Z公司工程管理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时间和效率进行了控制,施工项目财务管理部门对资金的调度进行了控制。财务部门计算出,按照当前的施工速度,工程项目的总工期为20个月,以此确定了项目贷款到账的数额和时间分别为48.5亿和3个月。在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情况下,Z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重新规划了贷款模式,确保到账数额、时间和工程项目建设所需基本一致,降低了不必要的利息与支出,实现了资金优化管理。
总结
综上所述,截止到2018年,Z公司公路工程建设中,利用BOT模式进行管理,项目投资总收益达到了59亿元,占据公司上一年度的营业总收入的32.78%,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同时也增强了对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风险问题管控,创造了良好的公路建设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迎.BOT模式中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的投资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8(10):103-104.
[2]雷林静.研究EPC和BOT模式下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风险与管控措施[J].交通世界,2018(Z1):234-235+241.
论文作者:张晋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风险论文; 项目建设论文; 公路工程论文; 资金论文; 模式论文; 建设单位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